《“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3_第1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3_第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3_第3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3_第4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导学案【课程标准】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法建议】1.结合初中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如政治、经济、阶级、教育)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意义的理论性强,适度引入材料,从政治集权、传统文化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3.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4.课后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编辑一期小报,让学生谈一谈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感受。5.可以围绕“你知道几位儒家代表人物”、“你知道哪些儒学思想的价值观”组织一次调查和统计活动,以便大体了解儒家思想在当前的影响力。【重点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方法】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过程: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法治2.知识体系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原因:(1)经济上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崩溃,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大变革:周王室衰微,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受到各的重用。(4)思想上: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2.代表人物:(1)道家学派的、。(2)儒家学派的、、。(3)墨家学派的、。(4)法家学派的、。3.意义:,。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早期儒学的创立:孔子(1)春秋晚期鲁国人。(2)主要思想:①思想核心是“”,他认为仁就是,实现仁要做到②强调统治者要,主张③希望恢复,主张④教育思想:首创,主张,打破了。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1)孟子的思想①主张“”②提出“”的思想。③伦理观上主张(2)荀子的思想①主张著名论断。②提出③提出,强调三、道家、法家和墨家1.道家代表时间主要思想认为;提倡;提出;还认为世间事物都是2.法家集大成者——。主张,提出系统的,迎合了。3.墨家——墨子:主张,宣扬。墨家思想代表,在当时影响很大。【合作探究】1.孔子在春秋时期提倡“仁”的学说,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的心理,但并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为什么?社会背景:春秋时期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占据有利的位置,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所以对于支撑兼并战争的思想,如法家思想比较关注,因此儒家思想也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儒家自身:虽然儒家思想符合人民的利益,但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需要。2.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观点有何异同?【巩固练习】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现象,其根本原因是A.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比较活跃,善于思考B.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为“百家争鸣”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C.王室衰微,思想控制不力D.封建政府的大力提倡2.《礼记》记载:孔子曾发出“苛政猛于虎也”的感慨。这反映出孔子提倡A.仁政B.非攻C.仁D.礼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4.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亚圣的核心思想A.民贵君轻B.政在的民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5.“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8.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9.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B.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C.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10.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1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那一项不是孔子对“仁’’的解释A.“仁者,爱人”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政在得民”D.“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12.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C.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13.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以来,孔子学院在全球迅速发展。孔子学院以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这一宗旨秉承了孔子的下列哪一思想主张?A.“仁政”B.“和为贵”“和而不同”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兼爱”“非攻”14.“事愈烦而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愈炽,兵马愈设而敌人愈多.”这种观点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15.下面说法最符合战国时期历史实际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16.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畜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兔于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7.“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18.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之所恶,故几于道。”此言论出自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20.下列哪些思想学说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功能①老子的道家思想②战国时期墨家学说③孔子的儒家思想④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材料题21.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三段材料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1)民本思想。(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22.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变革?(6分)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材料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隋书-百官志。(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6分)

(2)科举制,采用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