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红河州2024年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张青莲

2.鲜花饼因香酥清甜、鲜美软糯深受人们的喜爱,其饼皮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无机盐D.维生素

3.下列说法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是()

A.禁止施用农药B.加强大气检测C.回收金属制品D.使用可降解塑料

4.艾草的特殊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人们能闻到艾草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

5.云南的黑井古镇有“千年盐都”之称,盐井中含有丰富的“钠、氯”等,这里的“钠、

氯”指的是()

A.元素B.单质C.分子D.原子

6.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涤纶外套B.不锈钢餐具C.纯棉毛巾D.橡胶跑道

7.营养液是一种含有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液体。下列营养液成分中属于磷肥的是()

A.Ca(H2PoJB.KC1C.KNO3D.(NH4)2SO4

8.下列厨房调味品与水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糖B.花椒C.食盐D.米醋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倾倒液体溶解固体

10.下表为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在常温下的pH范围,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的是()

饮品名称橙汁葡萄汁牛奶豆浆

pH范围3.0-4.03.5-4.56.3-6.67.4-7.9

A.橙汁B.葡萄汁C.牛奶D.豆浆

1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霉变花生蒸煮后食用

B.甲醛水溶液用于食品防腐

C.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可饮用含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12.如图为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值为11B.该粒子属于金属元素

C.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D.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形成阴离子

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去水垢

B.石墨具有导电性,用来做电极

C.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14.人们在野外会用木柴生火烹调,餐后浇水熄灭火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柴燃烧,下方的土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底部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浇水熄灭火堆是因为水降低了木柴的着火点

D.点火前应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探究甲烷的组成

B.S------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小卵石

16.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向重要化工原料甲醇的高效转

化,如图是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88*

Oo

♦血・c

A.反应物均为有机物

B.甲醇由6个原子构成

C.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改变

17.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甲」^乙

丙("一'’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乙的固体可用于人

工降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甲、丙的组成元素不可能相同

C.甲可能是一种盐

D.丙一乙不一定通过置换反应实现转化

18.如图为硫酸锌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o

溶7o

解6o

5O

/g

40J4■:■■r■4■■I

020406080100

温度FC

A.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60C的硫酸锌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均会有晶体析出

C.将20℃的硫酸锌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D.80C时,向100g水中加入80g硫酸锌,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比为4:5

1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鉴别羊毛和蚕丝取样,灼烧闻气味

B检验氯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

C分离氯化钾固体和二氧化镒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除去Fes。,溶液中的少量CUSO4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B.BC.CD.D

20.我国烟气处理协同P2G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甲烷(辅助燃料)

虚线框内

为P2G技术

A.垃圾焚烧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B.上述流程中包含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C.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不需要净化装置也可直接排放

D.使用P2G技术有利于节约资源

二、填空题

21.我国科研团队发现月壤中含催化活性物质,它们能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

⑴环节①分离出的物质除了水外,还含有气体C。?、和(填一种即可)。

⑵环节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环节③是利用月球夜间低温(约-173C),将二氧化碳凝结分离,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为检验分离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CO2,可将气

体样品通入(填试剂名称)中进行检验。

(4)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氢-3。如图为氢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氢的原子序数

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5)月球车靠太阳能从月夜中唤醒,与太阳能一样属于新能源的是(填一种即

可)。

22.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能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

①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所谓“低碳”就是较低

的排放。

②下列环境问题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直接关系的是.0

A.温室效应B.酸雨C.烟尘

③煤的气化是把煤变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反应是:

।用T目

C+X=CO+H2,其中X的化学式是0

(2)氨气(NH3)在化工、科研等领域有重要用途,一种生产氨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①电解室中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o

②400℃时,加热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0

③以上流程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2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o

(2)氢氧化钠的俗名为(填一个即可),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用途的叙述,正确的

是.o

A.中和酸性土壤B.除油污C.制肥皂D.除铁锈

(3)多角度的研究化学反应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为探究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

发生反应,除教材中借助酸碱指示剂的方法外,某同学还利用传感器测量稀盐酸与

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变化和pH的变化,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该变化的实质。

o2030405060体积/mL

图2

①测定反应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如图1)。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的

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测定溶液pH变化的方法(如图2)。该同学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

盐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反应到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③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如图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

实质是。

24.我国早在商代时期就开始使用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天工开物》中记载:“每七厘黄金可造方寸金箔一千片”,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2)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可将它们互相刻画,表面有刮痕。

(3)生活中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的原因是o

(4)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以下实验中,不需要做的是(填标号)。

铝丝铝丝铜丝

岁~硫酸铜溶液目一硝酸银溶液目一硫酸铝溶液

①②③

(5)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其原理分别为:

①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高温

②火法炼铜:Cu2s+O,2Cu+SO

上述两种方案中较优的是(填标号),理由是

(6)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

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有Zn(NC)3)2

B.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固体的质量

C.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Zn,一定不含Ag、Cu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2)实验室用KMnC)4制取。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标号),试

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图F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二氧化

碳的体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4)如图装置分液漏斗的活塞均处于关闭状态。先打开右边分液漏斗的活塞并轻轻振荡

集气瓶,然后打开左边分液漏斗的活塞并轻轻振荡集气瓶,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的

变化情况是;反应后打开橡胶塞,向集气瓶中滴加无色酚醐溶液,溶液不变

色,则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组成有种情况。

三、实验题

26.皮蛋又叫“松花蛋”,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

下开展了“皮蛋中的化学”的主题活动。

活动一:查阅资料,购买材料

经查阅网络资料后,该小组的同学购买了某品牌无铅皮蛋粉,标签如图所示。

基本信息

产显名称…无钳皮蛋粉.........

苣品.规格.:…药L5Q壳Z面.........

产品配料:石灰、食用纯碱、黄土

葆庙崩:辉

储存方法:放亶干燥斑斯可

产品产地:弼籥糅油

活动二:制作皮蛋

⑴将皮蛋粉加入容器中,慢慢加水,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到皮蛋泥,将

皮蛋泥均匀裹到新鲜鸭蛋上密封放置一个月。

制作皮蛋之前,指导老师强调: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同学们在皮蛋的制作过

程中,纯碱和生石灰溶于水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NaOH,制作过程一定要佩戴手

套,其原因是NaOH具有强烈的性。

活动三:探究制作原理

同学们对皮蛋形成的原理产生了兴趣,利用剩余的皮蛋泥进行了探究,首先向剩余的

皮蛋泥中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分析推理】

(2)皮蛋泥的形成过程发生如下反应: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

式表示)。经检验,滤渣成分只含CaCC)3。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

(3)猜想一:.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实验探究】

(4)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滤液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猜想三不成立

②另取滤液少许,向其中滴加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二成立

通过以上探究和资料得知:皮蛋粉经水混合后的碱性物质穿过蛋壳上的细孔,与蛋白

质分解的氨基酸化合,生成不溶于蛋白的氨基酸盐,以一定的几何形状结晶出来,形

成漂亮的松花。

活动四:品尝皮蛋

(5)同学们品尝皮蛋时,发现皮蛋略有涩味,在食用时蘸了少量厨房中的_____去除涩

味。

【活动总结】同学们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对家乡美食中的化学继

续探究。

四、计算题

27.为测定长期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H2O2的质量分数,取68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

2g二氧化镒固体,反应停止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68.4g。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

MnO2

⑵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温馨提示:2H2O2=^2H2O+O2T)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

项错误。

C、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锢、钺、镯、错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故选项错误。

故选:Ao

2.答案:B

解析:饼皮是由面粉制作的,面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选:Bo

3.答案:A

解析:A、农药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B、加强大气检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回收金属制品,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D、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4.答案:C

解析: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艾草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A

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艾草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B不符合

题意;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艾草的香味的主要原因。C符合题意;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艾草的香味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D不符

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5.答案:A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钠、氯”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等形式存在,

这里所指的“钠、氟”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Ao

6.答案:C

解析: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纯棉毛巾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符合题意;

D、橡胶跑道使用合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7.答案:A

解析:A、Ca(H2PoJ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

题意;

B、KC1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KNO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

题意;

D、(NHJ2S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

思;

故选:Ao

8.答案:B

解析:A、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B、花椒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符合题

思;

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D、米醋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9.答案:D

解析:A、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

口,图示操作错误;

B、量筒是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溶解固体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

行,图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

没有紧靠烧杯壁,图示操作错误;

D、使用托盘天平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两边要放相同大小的称量纸,图示操

作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橙汁的pH为3.0-4.0,小于7,呈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故错

误;

B、葡萄汁的pH为3.545,小于7,呈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故错误;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呈弱酸性,不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故错误;

D、豆浆的pH为7.4〜7.9,呈弱碱性,可中和多余的胃酸,适合胃酸过多的人饮用,

故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霉变花生中含有毒性较大的黄曲霉毒素,且黄曲霉素十分耐热,一般在蒸

煮条件下不会被破坏,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A说法不合理;

B、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B说法不合理;

C、人体中的无机盐会随着汗液而流失,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可饮用一些含无机

盐的运动饮料,故C说法合理;

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但是应适量补充这些元素,这些元素缺乏或过量

均对人体健康不利,故D说法不合理;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根据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是原子结构示意图,x=2+8+l,则原

子核内有H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A项分析,该粒子是钠原子,属于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

法正确。

C、根据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该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小于4个,在化学

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3.答案:A

解析:A、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用于除油污,不能用于除水垢,故A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导电性,用来做电极,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有咸味,可作调味品,故C不符合题意;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故可用作保护气,故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o

14.答案:C

解析:A、木柴和土都和氧气接触,环境温度相同,木柴(是可燃物)燃烧而土(不是

可燃物)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B、增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可以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底部架空是为了增大木柴与

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燃烧更充分。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发生改变。浇水熄灭火堆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降低温度到木柴的着火点以下。符合题意;

D、点火前应将周围的枯树枝清理干净,以免引燃枯树枝,引发火灾,造成危险。不

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A、干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可说明甲烷

中含有氢元素,但无法证明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

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简易的净水装置只能除去不溶物质和色素、异味,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

质,不属于纯净水,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没有气体参与或

生成,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6.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物中的氧气、氢气均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

单质,甲烷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说法错误;

B、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一个甲醇分子是由6个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催化剂

C、由化学方程式。2+凡+©凡^=€:凡011+凡0可知,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L故C说法正确;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Co

17.答案:B

解析:A、乙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则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甲可以是氧化铁,氧化铁和CO在高温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铁;丙可以是四氧化三

铁,四氧化三铁和CO在高温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铁;则甲、丙都是铁和氧元素组成的

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下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碳酸钙是钙离子和

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

的反应;丙一乙可以是四氧化三铁和CO在高温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铁,该反应不是置

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答案:B

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故选

项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的硫酸锌饱和溶液,无论升温或降温,硫酸锌的溶解度

都会减小,因此无论升温或降温,硫酸锌饱和溶液中均会有固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

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大于20℃时的溶解度,因此将20℃的

硫酸锌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8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为70g,向100g水中加入80g硫酸锌,充分溶解后,最

多可溶解70g硫酸锌,则形成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7:10,故选项说法错

误;

故选:Bo

19.答案:D

解析:A、羊毛和蚕丝的主要成分均是蛋白质,取样,灼烧,闻气味,均会产生烧焦

羽毛的气味,不能鉴别,故A不合理;

B、氯化钠溶液、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氯化钠

溶液中含有盐酸,故B不合理;

C、二氧化镒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

二氧化镒,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C不合理;

D、过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过滤,可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

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合理;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A、垃圾焚烧处理后,减量化效果显著,节省用地,还可消灭各种病原体,将

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故A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垃圾焚烧发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电

能转化为化学能,该流程中包含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故B说法正确;

C、垃圾焚烧会产生烟尘、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等,需要净化装置净化后才可以排

放,故C说法错误;

D、使用P2G技术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

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o

21.答案:(1)电(合理即可)

月壤催化剂I

⑵2H2。2H2T+O2T

通电

⑶物理;澄清石灰水

(4)2;4.003

⑸风能(合理即可)

解析:(1)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环节①分离出的物质除了水外,还含

有气体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等;

(2)环节②中水在月壤催化剂I的作用下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月壤催化剂I

为:2H2。2H2T+02T;

通电

(3)环节③是利用月球夜间低温,将二氧化碳凝结分离,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通常用澄清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为检验分离后的气体中是否还含有二氧化碳,可将气体样品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进行检验;

(4)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氮的原子序数为2;

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相对原子质量为4.003;

(5)与太阳能一样属于新能源的是:氢能、风能等。

22.答案:⑴二氧化碳/CO?;ABC;H2O

(2)分解反应;3Mg+N2-Mg3N2;氯化镁/MgCU

解析:(1)①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②A、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它们均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导致酸雨的发生,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产生烟尘,符合题意。

故选ABC;

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

的个数分别是1、0、0,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2、1,故反应物中还

应含2个H、1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2)①电解室中的反应为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

点,属于分解反应;

②400C时,加热室中发生反应为镁和氮气在4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化镁,该反应

400℃

的化学方程式为:3Mg+N2Mg3N2;

③以上流程中,氯化镁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使用。

23.答案:⑴减小

(2)烧碱/火碱/苛性钠;BC

(3)放热;氢氧化钠溶液;HC1和NaCl;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收空气中的水

分,导致溶液的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从而使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

填:减小;

(2)氢氧化钠的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以用来中和酸性土壤,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与油污反应,可用于除油污,故B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制肥皂,故C正确;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除铁锈,故D错

误。

故选BC;

(3)①由图1可知,A~B段温度逐渐升高,B点时温度达到最高,故氢氧化钠溶液与

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

②由图2可知,溶液起始的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故该同学是将

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a点时溶液呈酸性,则说明溶液中存在过量的盐酸,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1和NaCl,故填:

氢氧化钠溶液;HC1和NaCl;

③由图3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

水,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24.答案:(1)延展性

(2)铜片

(3)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能使铝的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掉,起不到保护作

(4)②③或①②

(5)①;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

染空气

(6)AB

解析:(1)由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所以“每七厘黄金可造方寸金箔一千片”。故

填:延展性。

(2)由于合金硬度大于组分金属,所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可将

它们互相刻画,铜片表面有刮痕。故填:铜片。

(3)由于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

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能使铝的表面生

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掉,起不到保护作用,所以生活中不宜用钢刷来擦洗铝制

品。故填:用钢刷来擦洗铝制品,能使铝的表面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除掉,起不

到保护作用。

(4)①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②铝丝和硝酸银溶液反

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③铜丝和硫酸铝溶液不反应,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

比铜强。即①、③实验都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为验证铝和铜的金属活

动性顺序,不需要做的是②③或①②。故填:②③或①②。

(5)根据“湿法炼铜”和“火法炼铜”的原理可知,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

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所以两种方案中①较优。故填:

①;火法炼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且生成的二氧化硫有毒,污染

空气。

(6)A、由于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所以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

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粉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铜粉

不一定与硝酸银反应。所以,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中一定有

硝酸锌。A正确;

B、由于将一定量的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粉一定与硝

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3I"2,铜粉可能与硝酸银反

65216

Cu+2AgNO,^Cu(NOJ+2Ag

应,生成硝酸铜和银,3I"2吕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

64216

银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锌的质量,生成银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铜的质量。即滤渣

的质量一定大于所加入固体的质量。B正确;

C、由于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

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由于锌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向滤渣

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剩余,则没有硝酸银与铜反应,即滤渣中一定有

铜。所以滤渣中一定有Zn、Ag、CuoC不正确;

D、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锌与硝酸

银先反应生成硝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若硝酸银有剩余,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