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案)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案)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案)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案)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题突破(教学案)

教材版本全国卷通用课时说明(建议)120分钟

知识点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考点及解题方法

复习目标快速阅读诗歌,能准确识别选择题的错误之处

复习重点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类型

复习难点掌握诗歌鉴赏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1、【201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

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

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

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

画作里。故C错误。

1

2、【2019年全国n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

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

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

“道义”。故选Do

3、【2019年全国皿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纥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2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埃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答案】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

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

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

到远处田滕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

是远望田滕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4、【2018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漠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答案】B

【解析】“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

3

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

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所以B项符合题意。

5、【2017年全国n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噪。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解析】尾联“烛光相射飞纵横”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诗人纵横走笔的气势,所以纵横

的是诗人走笔,不是烛光。故选D。

⑵本题考查“酒”的作用,结合诗歌第二联,“酒为旗鼓”“势从天落银河倾”可以看出运

用比喻修辞,为下文积蓄了气势。“须臾收卷复把酒”瞬间就完成草书,又端杯饮酒,就像

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了太平,感觉酣畅淋漓,表现了其踌躇满志。故答案为:⑴D

6、【2018年全国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

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

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答案】A

【解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只是用设问引出话题。故答案为A

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首先要

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诗句的含义,从而把握诗歌的内容,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一)、常见题目设误角度:

1.词句理解

2.句子赏析

3.思想情感

4.手法分析

5.诗歌形象

6.诗歌语言

(二)、设误陷阱:

曲解文意夸大缩小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关系混乱偷换概念无中生有

(三)做题方法:

1.语句理解题:

5

第一、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复活诗句中所说的景物或事件,进而推断选项中词语的

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是否正确。

第二、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或结合整首诗的意境来分析,不能孤立地猜测。

2.句子赏析:

句子的赏析,是在词句理解基础上更进一步,一般会结合其他的考点进行考查。

因此,一要注意词句解说是否曲解原意。二要注意选项中涉及的表现手法是否正确,思想内容是否准

确,情感表达是否恰当。

3.思想情感:

(1)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

(2)要多关注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中心主旨的把握,注意主题情感分析是否得当。

4.手法分析:

熟练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如写景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选项中,表现手法的地方要关

注,找到切实的依据,注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

5.诗歌形象:

(1)诗歌形象分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等三类。

(2)鉴赏景物形象,要找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它们的特征,通过整合感知营造的氛围。

(3)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描写抓住事物的特性,从中分析诗人要言的是什么志、什么情。

(4)人物形象,要熟知诗歌中的几种常见形象类型,结合诗句理解诗歌内容,不可以他人的理解代替

自己的理解。

6.诗歌语言诗歌语言包括炼字和语言风格:

炼字类型,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语言风格,要记住常见的诗歌语言特点,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

.(2017年全国课标I卷高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

6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答案】BE

【解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

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

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易错点】对于诗歌文本中作者自谦的话听不出来,而是根据字面理解就认为作者真的体弱多病。

.(2017年全国新课标n卷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7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

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

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

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

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2017年全国课标III卷高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

“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

8

篇。④伏:服气。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答案】CD

【解析】试题分析:C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D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虽有对

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C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

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连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

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

包含的相思之愁。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一一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

9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

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

必独自伤感流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

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D项,“与齐景公同感”不恰当。注意结合三句、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抛开世

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故选D。

【易错点】D项中“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容易误导学生,认为此项正确。

「[整体感知)一0子细阅读选项.借助标题、注释理解内容。:

「(对诗句或典故解释牵强的,可以排除J

解T筛选排陶"」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

「偏激的,可视为未正确”。.

T辨析核对H结合诗句核对选项.特别留意对诗句表达'

--------〔技巧及其效果的分析;J

T去伪存真一选项有时会以假乱真或前后矛

.盾.需仔细甄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人(2踊。(9分)

艇(&

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岐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⑧无谢④玉为缸。

①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

陶瓷容器。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

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峡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

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答案】C[C项,颈联喻指孩儿欢戏、夫妻团圆。]

(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

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6分)

答案:①“不幸”:“南京久客”一句写诗人长年颠沛漂泊,客居异乡;“北望伤神”句写诗人北望

长安,感伤国势颓败、有志难酬。于家于国可谓不幸。(3分)②“幸”:诗歌后三联,写诗人携妻挈子,乘

舟出游,虽粗茶淡浆,却也闲适安定。在漂泊流离中暂得一家团圆安稳,也是人生之幸。(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人(2踊。(9分)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莫拾明珠并翠

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①d):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后日相思”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法相似,都是说

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远方,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答案】C[C项,错在“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草草杯盘”虽然字面

上是指粗劣而简单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己准备

的酒肴的自谦之语。]

(2就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

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

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好政绩,前程远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注】树杪:树梢。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