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

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空观念916960111511251127120612791038契丹建国北宋建立西夏建立金朝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统一元朝建立北宋南宋偏安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9课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01北宋集权《宋太祖蹴鞠图》赵普:宰相宋太宗:赵光义党进:铁骑都校石守信: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楚昭辅:大将军、枢密使1.这幅画体现了宋太祖和大臣的关系如何?2.结合这些达成的身份思考,会对皇权有哪些威胁?3.试想宋太祖会从哪些方面来收归权利。兄弟情谊宰相、军人、地方将领、节度使从兄弟情谊到君臣之序材料:因为在政权成立之初,对内部的篡夺成风的局势必须刹住,对外部的分崩离析的局面也必须加以结束,而且还要防范其重演。所以,赵匡胤在继位之后,在政治、军事和财政经济诸方面的立法都贯穿一个总原则: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君主集权立祖宗之法:守内虚外,加强皇权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1、立祖宗之法:中央权力分配二府三司台谏制财政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执政)行政枢密使(执政)枢密副使(执政)军政三司枢密院(调兵)三司使台谏御史中丞知谏院监察御前会议统兵权离调兵权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领兵)更戍法禁军定期换驻思考1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分散相权的方式:

唐:决策流程分权宋: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专业领域分权2、立祖宗之法:地方机构设置四监司——中央派到地方监控指挥地方——文官担任——与知州彼此制约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军权杯酒释兵权权利分配兵力分配兵力来源调兵权:枢密院领兵权:三衙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更戍法募兵制行政权中央:参知政事地方:知州、通判财政权中央:三司地方:转运司材料一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材料二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结合材料分析:宋朝“分化事权,加强集权”的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积极:有效预防内乱,巩固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中央集权。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立祖宗之法:崇文抑武、文人治国材料一:两宋科考入仕简况有学者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傲居各代榜首:是唐至五代时期的近10倍,元代的近100倍,明代的近4倍,清代的3.8倍。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中举者即可授官,升迁相对较快。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取士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特点:扩大科举取士人数影响:调动不同阶层知识分子读书应试的热情,促进教育发展,带动社会重文轻武的风气。崇文1.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2.重用文官(枢密院长官和知州)3.提高文官与士子的地位抑武1.罢免宿将兵权,施行更戍法2.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文武分离、官职分离材料二:基于以前历史的种种及五代的残杀,宋朝大量任用文人,并且支持文人群体建立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体系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也愈加固化。读书人则忠君爱国、关爱苍生。地方地主、士人则上承官府法令、协助朝廷事务,下安抚团结乡里、组织百姓生产。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武分离、官职分离的模式起到怎样的作用?作用:1.文人执政,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发展。

2.文官武官相互制约,加强中枪集权。小结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权力,机构众多抑制武将,重文轻武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02统治危机2.1边防压力北宋与辽(1005):

“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1044):“庆历和议”特点:强干弱枝,抑制武将。北宋募兵政策积贫积弱2.2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03变法求强岳阳楼3.1庆历新政

“然而仲淹的政策,到底引起了绝大的反动。宋朝百年以来的种种的优容士大夫,造成了好几许读书做官人的特有权利,范仲淹从头把他推翻,天下成千上万的官僚乃至秀才们,究竟能‘以天下为己任’的有多少?……暗潮明浪,层叠打来。”——钱穆《国史大纲》

范仲淹改革者:范仲淹支持者:宋仁宗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3.2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进步性:1.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2.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3.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4.积弱局面有所改观: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局限性:1.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2.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3.“强兵”方面,成果甚微。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

——钱穆《国史大纲》04南宋偏安4.1北亡南渡北宋后期,内忧外患,国力日衰。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康王赵构南渡,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强干弱枝,守内虚弱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更戍法;分化事权,加强集权行政:设副相(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权军事:枢密院/三衙,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财政:设三司分管财政监察:御史中丞和知谏院路:四监司府州:知州/通判制衡崇文抑武,文人治国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罢免宿将兵权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中央地方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积弱宋辽之战背景:燕云十六州领土争端结果:澶渊之盟维持已有边界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北宋给辽岁赐宋夏之战结果:北宋屡战屡败庆历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积贫冗兵军队庞大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冗官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军费开支占财政开支大半官僚队伍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