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全国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全国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全国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全国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物理实验(全国版):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1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基础考点梳理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前

(1)杠杆状态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中点作杠杆支点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衡螺母的作用及调节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操作

(1)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2)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数据分析

(1)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的问题

a.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出的结果不符合杠杆平衡条件,.

实验序号动力Fi/N动力臂li/m阻力F2/N阻力臂l2/m

13.80.153.00.10

b.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应为F1=F2,11=12的错误结论,原因是.

实验序号

Fi/Nli/cmF2/Nh/cm

12323

23333

34343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次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F111=F212)

(1)要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判断另一端钩码的数量或需要移动的位置.

(2)杠杆平衡时,在杠杆两边同时加减相同的钩码或将两边的钩码移动相同的距离,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

7.实验时将一端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

(1)优点:能直接测量出拉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

(2)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时弹簧测力计应该沿竖直方向拉杠杆,沿竖直方向拉的目的是方便读出或测出力臂的大小.斜拉也

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但是力臂的大小不好测量.

(3)保持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不变,弹簧测力计竖直拉与倾斜拉的相关判断

①如果只将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这是因为拉力的力臂变

小,如图中h<L.

②竖直向下拉时,拉力最小.

③不管竖直拉还是倾斜拉,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

8.实验结论拓展: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ili=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

抵消.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i、F?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典型例题赏析

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Flh=F2b)

1.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所不,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这样操作是为了.

要点1.平衡螺母的调节:实验前杠杆左高左调,右高右调,实验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2)小明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在下表中记录数据,然后改变钩码的和

钩码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其目的是.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

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为—、为_____.

实验次数动力Fi/N动力臂h/m阻力F2/N阻力臂h/m

12.50.220.25

220.151.50.2

31.50.1①②

要点2.结论普遍性的操作:应多次改变动力或阻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方向.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4)(科学推理)(2022安徽)第3次实验后,小明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动右侧悬挂的悬线(保

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乙,不计摩擦,杠杆(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原因是

要点3.关键点解读:滑轮推动悬线实质改变的是力的方向,没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改变则力臂变小

(5)(2022宜宾)如图丙所示,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

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

(6)(装置改进)(2022河南)实验小组对探究过程交流、讨论后,按图丁所示又进行了实验,老师肯定

了他们的做法,并指出用弹簧测力计斜拉也能避免得出“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

作用点的距离”的结论,因为这样做改变了.在测量拉力F的力臂时,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

你认为拉力F的力臂应为(选填“OA”“OB”或“AB”).

栗点4.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优点:

可以连续改变拉力的方向、直接读出力的大小.

注;力管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7)(支点位置对结论影响)(2021湘潭)实验时,不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的中心位置保持在。点

不变,将支点换到0'点,如图戊所示,发现A点处只挂1个钩码,杠杆仍然保持平衡,若每个钩码的重为

0.5N,则杠杆重力为N,由此可知,将杠杆支点设在—(选填“O”或"O"')点进行实验,能避免杠杆

自身重力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

要点5.杠杆的中点作为支点:使得杠杆的重心落在支点上,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论产生影响.

(8)(宽杠杆问题)(2021陕西)如图己是一个加宽的杠杆装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只将左侧的

钩码改挂到A点正上方的B点,力臂是线段(选填“OA”“OB”或“AB”),此时杠杆(选填“仍

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9)(科学论证)(2022益阳)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庚所示,这样容易造

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h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12表示,货

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FhGL.(选填或“=")

2.小明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平衡状态(填“是”或“不是”),为

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是;

(2)杠杆调平衡后,在左侧A位置挂上钩码,且保持左侧悬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不变(如乙图),调

节右侧悬挂钩码的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对应的力F和力臂Li大小,绘制成图

像如图丙所示。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填“相等”或“不相等”);

(3)将右侧的钩码改为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已知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0.5N,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示

数为N,保持测力计在B点不动,改为斜向右下方拉动,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填

“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不考虑杠杆重心位置的变化),如图戊所示,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示数(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杠杆,如船桨、撬棍、老虎钳、钓鱼竿等,上述物品使用时是省力杠杆的

是_____________

3.杆秤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发明,是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为研究杆秤的原理,物理社团先用

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如图甲,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在A、B处挂上图示的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已知A处钩码的

总质量为100g,则B处钩码的总质量为g;若将A处钩码移至C处,B处钩码移至D处,

则杠杆端将下沉。

(3)根据图甲实验,小宇得出了“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的结论;为此,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晓丽进行了图乙实验:在B处施加不同方向的拉力,均使杠杆水

平静止,发现拉力随方向而改变,当方向为时,拉力最小,由此可知小宇的结论是

(正确/错误)的。

(4)如图丙,杆秤有两个提纽,向上提起提纽(a/b)时,杆秤的最大称量值更大。

(1)实验前,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平衡状态(是/不是),为了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此时调节杠杆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2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

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3)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不考虑杠杆重心位置的变化),如

图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变小/不变);

(4)若要使图丙状态下的弹簧测力计读数减小,可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顺时针/逆时针)

方向转动一个小角度;

(5)如图丁,用支点使一根胡萝卜水平平衡后,沿支点处将胡萝卜切分为A、B两部分,其重力分别为

GA、GB,由杠杆原理可知GAGB(大于/小于/等于)。

5.小明用一根常见的筷子做了一些实验,请回答以下的问题

(1)如图甲,小明把筷子用绳子悬挂静止后的情形,此时筷子是的(选填“平衡”或“不平

衡”),要使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悬挂点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调节水平平

衡的目的是0

(2)如图乙,筷子在水平位置平衡,标记支点的位置为O,若将筷子从O点折断,设折断后的左端和

右端的筷子的重力分别为Gi和G2,则GiG2(选填“>”、或“=”)。

(3)小明用筷子、刻度尺、杯子和水巧妙地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

①如图丙所示重物悬挂在筷子A处,移动石块悬挂在筷子B处,此时筷子在水平位置恢复平衡,用刻度

尺分别测得OA、0B的长度为8cm和6cmo

②保持重物的悬挂点位置A不变,将小石块浸没在盛有适量水的杯中,目的是为了保证排开水的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块的体积;调整小石块的悬挂点位置(且未与杯底、杯壁接

触),直至在筷子C处,如图丁所示筷子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用刻度尺测得0C的长度为10cm。通过

3

计算,测得石块的密度为kg/mo

6.如图是小净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丙T

(1)实验前没挂钩码,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2)在杠杆调整到水平位置平衡后,利用钩码和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各个力及其力臂,测得数据如

下表:由以上实验数据,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次数

动力Fi/N动力臂11/cm阻力F2/N阻力臂h/cm

11.0102.05

21.550.515

32.0151.520

(3)进行3次实验的目的是(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归纳出物理规律

C.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4)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图乙中杠杆的(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

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两侧钩码各自数量的前提下,仅需把左侧钩码;

(5)如图丙,用同一弹簧测力计两次挂在杠杆的同一位置用力拉(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均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第二次的示数比第一次的示数要(选填“大”或“小”)一些;

(6)如图丁,杆秤是我国古老的衡量工具,现今人们仍然在使用。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杆秤的刻度应是

的(选填“均匀”或“非均匀”)°

7.五一假期外出游玩,在高速路上楚杭注意到路边指示牌,一根杆子为什么能把指示牌固定在空中?楚杭

回到学校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认为指示牌可以看做一个杠杆模型,为此物理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

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图甲

AF1

,1p

f

图乙图丙

(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杠杆处于状态(选填平衡或不平衡)。若要将其调整到

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

(2)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在实验

时,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动力Fi,左侧钩码对杠杆施的力为阻力F2;测出杠

杆平衡时的动力臂1]和阻力臂12;把F1、F2、h、12的数据填入表格中。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1!的大小,

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12,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动力Fi/N动力臂11/m阻力臂h/m

阻力F2/N

10.50.310.15

21.50.130.05

330.11.50.2

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用F1、11、F2、12表示)

(3)由此楚杭想到当货车所载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如图乙所示。这是

因为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1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L2表示,货车之所以会

翘起来,是因为FLiGL2(选填“>"、"=”或。

(4)如图丙,装有物品的旅行箱整体可视为杠杆,0为行李箱重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