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于2016年9月8日发射,2018年12月3日抵达小行星“贝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2020年10月20日进行样本采集,2021年5月10日开始返航,2023年9月24日其释放的返回舱着陆,成功带回250克样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行星“贝努”属于() A.地月系 B.火卫系 C.木卫系 D.太阳系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准备发射时的探测器 B.采样时的探测器 C.返航时的探测器 D.返回舱内的小行星样品〖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据材料小行星“贝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属于太阳系,D正确;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火星及其卫星构成火卫系、土星及其卫星构成土卫系,小行星并不属于地月系、火卫系和木卫系,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准备发射时的探测器,仍然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A错误;采样时的探测器,位于采样的天体上,不属于天体,B错误;返航时的探测器,位于宇宙空间,属于天体,C正确;返回舱内的小行星样品,属于太空舱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C。在太阳黑子强大磁场的驱动下,大量的日冕物质被以每秒数百到上千千米的高速抛出,产生的冲击波快速传递到太阳系各处。地球磁场受冲击波轰击后发生方向和大小的明显变化,出现磁暴。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检测到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2日我国出现多次地球磁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太阳黑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B.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 C.肉眼可观测 D.数量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下列地理现象中,与磁暴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 B.极光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A4.B〖解析〗【3题详析】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处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A错误;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大致是11年,B正确;肉眼可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变化,C正确;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4题详析】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与磁暴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与磁暴活动无关,ACD错误。故选B。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涨潮落时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左图为某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右图该潮汐发电站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潮汐能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能 C.风力作用 D.日月引力6.左图所示甲乙两种水位状态对应出现在右图中的时间最可能为() A.甲——2:00,乙——20:00 B.甲——4:00,乙——16:00 C.甲——6:00,乙——22:00 D.甲——12:00,乙——18:007.该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的次数为()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答案〗5.D6.A7.D〖解析〗【5题详析】潮汐能来自日月引力,与太阳辐射、地球内能、风力作用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图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图海湾水位高于大海;读图可知,2:00、4:00、16:00、18:00为涨潮时间,大海水位高于海湾;6:00、20:00、22:00为落潮时间,大海水位下降,海湾水位高于大海;12:00大海水位较低,综上所述,甲——2: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20:00,海湾水位高于大海,与图相符,A正确;乙——16: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甲——6: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甲——12: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与图不符,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地一日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该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的次数为四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地膜覆盖栽培就是将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农田,利用地膜所造成的小气候栽培农作物。这种现代农业技术,能起到保温、保水、保肥、防止土壤板结、灭草、防病虫害等综合作用。农业大省山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地膜,不同的地膜覆盖方法主要作用不同。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春播时节,农民为刚播种的玉米地铺设无色透明地膜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防止土壤板结 C.增温保湿 D.减轻病虫害9.盛夏时节,山东沂蒙山区苹果种植园多铺设黑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①,提高土壤温度 B.减少①,抑制杂草生长 C.增加④,提高果园气温 D.减少③,减轻低温冻害10.初秋时节,天气晴朗时易出现大雾天气的原因是() A.晴天时水汽含量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大气逆辐射弱 D.晴天时尘埃杂质多〖答案〗8.C9.B10.C〖解析〗【8题详析】进行地膜覆盖,太阳辐射可透过地膜使地面增温,地膜内气温也随之增高,但地面辐射不能透过地膜散失到大气中,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同时地膜可以截留水分,使水分不能通过蒸发散失到大气中,起到保湿的作用,C正确;地膜覆盖对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作用不大,AB错误;地膜覆盖增加了膜内的气温和湿度,有利于生物生存,可能会增加病虫害,D错误。故选C。【9题详析】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黑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有效削弱光照,抑制杂草生长,A错误;B正确;黑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③)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④)减弱,进而降低果园温度,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大气中水汽、杂质来源于地面,水汽含量多少、尘埃杂质多少取决于地面状况,与晴天、阴天等天气状况关系不大,AD错误;晴天时,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大气运动剧烈,B错误;晴天时,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夜晚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C正确。故选C。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12.关于地震波描述,正确的是() A.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B.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块 C.横波可以在外地核传播 D.可以利用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预警地震〖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面至地下平均33km处为地壳,10km深度在地壳范围内,软流层以上至地表叫岩石圈,地壳在岩石圈范围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2题详析】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破坏程度小;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但破坏程度大,地震发生时,破坏力小的纵波先到达地表,破坏力大的横波后到达地表,中间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可以用于预警地震,D正确,AB错误;外地核是熔融态或液态,横波不能传播,C错误。所以选D。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14:00时,台湾海峡地区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14.20:00时,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向与另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相较于14:00,20:00时() A.甲地风速变大 B.乙地风速变小 C.丙地风速变小 D.丁地风速变大〖答案〗13.D14.D15.B〖解析〗【13题详析】读14时图,观察台湾海峡地区等压线,大致为高压区域,按照风向画法,做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结合近地面,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30°-60°,故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析】读20时图,甲、乙、丙三地风向大致为偏南风,丁地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比较两图可知,甲、乙、丁三地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B正确,AD错误;丙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丙地风力明显加大,C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海水性质。(2)描述③曲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3)曲线②在赤道附近数值较30°N数值偏低的原因。〖答案〗(1)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2)随纬度升高,③曲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数值下降原因:③曲线为表层海水温度曲线,表层海水主要热源为太阳辐射。随纬度升高,表层海水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海水温度下降。(3)(曲线②为表海水盐度曲线。)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偏低;30°N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偏高。〖解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分析,①曲线从低纬到高纬数值增大,表示海水密度;②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盐度;③曲线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的温度【小问2详析】据上题分析可知,③曲线表示海水温度,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大致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是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水得到的热量较多,水温较高;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海水得到的热量较少,水温较低。【小问3详析】②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30°N附近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较高;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降水大于蒸发,所以盐度相对较低。17.据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为防止流沙侵入道路,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常使用机械防沙措施来固沙。机械防沙材料可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材料(作物秸秆为主)、矿物质材料(黏土和砾石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草方格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以下二幅景观图中图1为流动沙丘,图2为草方格沙障。(1)判断机械防沙措施应布置在流动沙丘的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并说明理由。(2)①根据图1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②指出传统机械防沙措施使用草方格沙障的原因。〖答案〗(1)迎风侧理由:机械防沙措施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摩擦力增大从而减弱风速,进而降低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达到固沙效果。沙丘迎风侧风力(较背风侧)大,流沙更易被风力侵蚀,背风坡风力小,沉积作用为主,机械防沙措施易被掩埋。(2)①西北风(偏北风)②原料易得;原料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易降解,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可截留水分,提高固沙植物存活率等〖解析〗本题以流动沙丘和草方格沙障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化治理的措施、风向的判断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机械防沙措施通过传统生物质材料(或矿物质材料、新型材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通过增大摩擦力,达到减小风速的目的;进而降低风力作用对地表的侵蚀能力、风力的搬运能力,达到固沙效果。在沙丘的迎风侧,风力较大,风力大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流沙更易被风力侵蚀搬运,故机械防沙措施应布置在流动沙丘的迎风侧;而背风侧气流以下沉为主,风力减小,以沉积作用为主,机械防沙措施易被风沙掩埋。【小问2详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处的盛行风向为西北风。传统机械防沙措施使用草方格沙障的原因是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主要是作物秸秆等,原料成本较低,来源广泛;草方格沙障对环境适应性强,环境污染较小;草方格沙障增大了地表粗糙度,可以截留水分,提高土壤湿度,利于提高固沙植物存活率;草方格沙障的原料有机质含量较高,通过降解,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等。18.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序号①-⑤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2)砂田瓜是指在耕地上先铺设一层砂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西瓜种植。请指出铺设砂石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3)结合水循环原理,为应对城市内涝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①(海水)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2)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3)建设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增加绿地面积,铺设透水砖,增加下渗;建设海绵城市;完善监测系统,做好应急预案;易积水内涝地段建设排水泵站等〖解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可知,①位于海洋上空,是(海水)蒸发;②是海洋上空的水汽迁移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③是大气降水;④是地表径流;⑤是下渗。【小问2详析】铺设砂石覆盖地表,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使地表径流的流速减慢,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加;降低了地表水的蒸发。【小问3详析】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为应对城市内涝,在城市建设中,可采用透水性材料砖铺设地面,增强多雨期城市路面的下渗能力;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增加城市的植被、花园、湖泊、池塘等绿地或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吸纳一部分雨水,增强城市绿地和水域的调蓄能力;完善气象监测和预报系统,做好应急预案;在易积水内涝地段,建警示牌,并建设排水泵站等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于2016年9月8日发射,2018年12月3日抵达小行星“贝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2020年10月20日进行样本采集,2021年5月10日开始返航,2023年9月24日其释放的返回舱着陆,成功带回250克样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行星“贝努”属于() A.地月系 B.火卫系 C.木卫系 D.太阳系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准备发射时的探测器 B.采样时的探测器 C.返航时的探测器 D.返回舱内的小行星样品〖答案〗1.D2.C〖解析〗【1题详析】据材料小行星“贝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属于太阳系,D正确;地球和月球构成地月系、火星及其卫星构成火卫系、土星及其卫星构成土卫系,小行星并不属于地月系、火卫系和木卫系,ABC错误。故选D。【2题详析】准备发射时的探测器,仍然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A错误;采样时的探测器,位于采样的天体上,不属于天体,B错误;返航时的探测器,位于宇宙空间,属于天体,C正确;返回舱内的小行星样品,属于太空舱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D错误。故选C。在太阳黑子强大磁场的驱动下,大量的日冕物质被以每秒数百到上千千米的高速抛出,产生的冲击波快速传递到太阳系各处。地球磁场受冲击波轰击后发生方向和大小的明显变化,出现磁暴。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中心检测到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2日我国出现多次地球磁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太阳黑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出现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B.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 C.肉眼可观测 D.数量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4.下列地理现象中,与磁暴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 B.极光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气候变暖〖答案〗3.A4.B〖解析〗【3题详析】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处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A错误;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大致是11年,B正确;肉眼可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变化,C正确;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可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4题详析】地球的极光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与磁暴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与磁暴活动无关,ACD错误。故选B。潮汐发电是利用潮涨潮落时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下左图为某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右图该潮汐发电站某日潮高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潮汐能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 B.地球内能 C.风力作用 D.日月引力6.左图所示甲乙两种水位状态对应出现在右图中的时间最可能为() A.甲——2:00,乙——20:00 B.甲——4:00,乙——16:00 C.甲——6:00,乙——22:00 D.甲——12:00,乙——18:007.该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的次数为()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答案〗5.D6.A7.D〖解析〗【5题详析】潮汐能来自日月引力,与太阳辐射、地球内能、风力作用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析】读图可知,甲图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图海湾水位高于大海;读图可知,2:00、4:00、16:00、18:00为涨潮时间,大海水位高于海湾;6:00、20:00、22:00为落潮时间,大海水位下降,海湾水位高于大海;12:00大海水位较低,综上所述,甲——2: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乙——20:00,海湾水位高于大海,与图相符,A正确;乙——16:00,大海水位高于海湾;甲——6: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甲——12:00,大海水位低于海湾,与图不符,BCD错误。故选A。【7题详析】读图可知,该地一日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该潮汐电站通常一天能发电的次数为四次,D正确,ABC错误。故选D。地膜覆盖栽培就是将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农田,利用地膜所造成的小气候栽培农作物。这种现代农业技术,能起到保温、保水、保肥、防止土壤板结、灭草、防病虫害等综合作用。农业大省山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地膜,不同的地膜覆盖方法主要作用不同。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春播时节,农民为刚播种的玉米地铺设无色透明地膜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防止土壤板结 C.增温保湿 D.减轻病虫害9.盛夏时节,山东沂蒙山区苹果种植园多铺设黑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①,提高土壤温度 B.减少①,抑制杂草生长 C.增加④,提高果园气温 D.减少③,减轻低温冻害10.初秋时节,天气晴朗时易出现大雾天气的原因是() A.晴天时水汽含量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C.晴天大气逆辐射弱 D.晴天时尘埃杂质多〖答案〗8.C9.B10.C〖解析〗【8题详析】进行地膜覆盖,太阳辐射可透过地膜使地面增温,地膜内气温也随之增高,但地面辐射不能透过地膜散失到大气中,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同时地膜可以截留水分,使水分不能通过蒸发散失到大气中,起到保湿的作用,C正确;地膜覆盖对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作用不大,AB错误;地膜覆盖增加了膜内的气温和湿度,有利于生物生存,可能会增加病虫害,D错误。故选C。【9题详析】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削弱)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黑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有效削弱光照,抑制杂草生长,A错误;B正确;黑色地膜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①)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③)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④)减弱,进而降低果园温度,C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大气中水汽、杂质来源于地面,水汽含量多少、尘埃杂质多少取决于地面状况,与晴天、阴天等天气状况关系不大,AD错误;晴天时,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大气运动剧烈,B错误;晴天时,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夜晚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C正确。故选C。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12.关于地震波描述,正确的是() A.横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 B.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块 C.横波可以在外地核传播 D.可以利用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预警地震〖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面至地下平均33km处为地壳,10km深度在地壳范围内,软流层以上至地表叫岩石圈,地壳在岩石圈范围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2题详析】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破坏程度小;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但破坏程度大,地震发生时,破坏力小的纵波先到达地表,破坏力大的横波后到达地表,中间存在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可以用于预警地震,D正确,AB错误;外地核是熔融态或液态,横波不能传播,C错误。所以选D。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14:00时,台湾海峡地区的风向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14.20:00时,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向与另外三地明显不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5.相较于14:00,20:00时() A.甲地风速变大 B.乙地风速变小 C.丙地风速变小 D.丁地风速变大〖答案〗13.D14.D15.B〖解析〗【13题详析】读14时图,观察台湾海峡地区等压线,大致为高压区域,按照风向画法,做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等压线,结合近地面,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30°-60°,故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析】读20时图,甲、乙、丙三地风向大致为偏南风,丁地风向为偏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15题详析】比较两图可知,甲、乙、丁三地等压线变得稀疏,所以风速减小,B正确,AD错误;丙地等压线变得更为密集,丙地风力明显加大,C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海水性质。(2)描述③曲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3)曲线②在赤道附近数值较30°N数值偏低的原因。〖答案〗(1)①密度②盐度③温度(2)随纬度升高,③曲线数值(由低纬向高纬)数值下降原因:③曲线为表层海水温度曲线,表层海水主要热源为太阳辐射。随纬度升高,表层海水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海水温度下降。(3)(曲线②为表海水盐度曲线。)赤道附近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偏低;30°N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偏高。〖解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考查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析】读图分析,①曲线从低纬到高纬数值增大,表示海水密度;②曲线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的盐度;③曲线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表示海水的温度【小问2详析】据上题分析可知,③曲线表示海水温度,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大致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是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水得到的热量较多,水温较高;纬度高,太阳高度角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海水得到的热量较少,水温较低。【小问3详析】②曲线表示海水的盐度随纬度的变化。30°N附近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度较高;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降水大于蒸发,所以盐度相对较低。17.据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为防止流沙侵入道路,干旱无灌溉条件的地区常使用机械防沙措施来固沙。机械防沙材料可分为三类:传统生物质材料(作物秸秆为主)、矿物质材料(黏土和砾石为主)和新型材料(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草方格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以下二幅景观图中图1为流动沙丘,图2为草方格沙障。(1)判断机械防沙措施应布置在流动沙丘的迎风侧还是背风侧并说明理由。(2)①根据图1判断当地的盛行风向。②指出传统机械防沙措施使用草方格沙障的原因。〖答案〗(1)迎风侧理由:机械防沙措施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使摩擦力增大从而减弱风速,进而降低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达到固沙效果。沙丘迎风侧风力(较背风侧)大,流沙更易被风力侵蚀,背风坡风力小,沉积作用为主,机械防沙措施易被掩埋。(2)①西北风(偏北风)②原料易得;原料成本低;环境污染小;易降解,可改良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