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商品经济发展无直接联系的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C.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D.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答案:D解析:A选项,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因此,A选项与商品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B选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商品输出的刺激,国内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和推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因此,B选项与商品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C选项,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和“世界工厂”。这得益于英国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因此,C选项与商品经济发展有直接联系,不符合题意。D选项,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清朝统治的腐败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商品经济发展无直接联系。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2、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下列各项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广泛应用C.电力的广泛使用D.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答案:B解析:A选项,珍妮纺纱机的发明确实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但它只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一个重要发明,并未全面展示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这一观点与材料中“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的描述相吻合。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但这一时间点已经远超过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和“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因此,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是近现代的科技成就,与材料中的时间点和历史背景均不符。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选项“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最能印证材料中的观点。3、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及其赔款数额。选项A,《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赔款数额为2100万银元,虽然数额不小,但并非赔款最多的条约,故排除。选项B,《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其中虽然也涉及赔款,但赔款数额并非最大,故不选。选项C,《马关条约》的赔款数额为白银2亿两,数额巨大,但并非赔款最多的条约,故排除。选项D,《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一赔款数额远超其他条约,故D项正确。4、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三元里抗英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选项A,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并非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故排除。选项B,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也被称为义和团事件、义和团事变、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但它发生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之后,故不选。选项C,三元里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自发武装反抗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民族气节,故C项正确。选项D,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5、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建立者是禹B.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C.夏朝都城是阳城D.夏朝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本题要求选出关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说法错误的选项。选项A,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项A说法正确。选项B,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故选项B说法正确。选项C,阳城是禹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时候的都城,夏朝建立后都城是阳翟,故选项C说法错误。选项D,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故选项D说法正确。6、下列关于我国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商→西周B.商→夏→西周C.西周→夏→商D.夏→西周→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顺序的史实。选项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西周是周朝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故选项A表述正确。选项B,商朝在夏朝之后,而不是在夏朝之前,故选项B表述错误。选项C,西周在夏朝和商朝之后,而不是在夏朝和商朝之前,故选项C表述错误。选项D,西周在商朝之后,而不是在商朝之前,故选项D表述错误。因此,关于我国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更替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夏→商→西周。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刘邦起义D.项羽起义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选项A,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A项正确。选项B,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但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B项错误。选项C,刘邦起义是刘邦在秦末时期响应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虽然最终推翻了秦朝,但并非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C项错误。选项D,项羽起义是项羽在秦末时期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的军事行动,也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故D项错误。8、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其中,变法成效最大的是()A.管仲改革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孝文帝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及其成效。选项A,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时期,与战国时期的变法不符,故A项错误。选项B,吴起变法主要在楚国进行,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能彻底改变楚国的命运,也没有像商鞅变法那样在秦国形成一套完整的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选项C,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时期进行的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通过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运动,也是中国封建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故C项正确。选项D,孝文帝改革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与战国时期的变法不符,故D项错误。9、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的诗作被后人誉为“诗仙”。请问,李白的诗作主要体现了哪种文化精神?A.儒家文化精神B.道家文化精神C.佛教文化精神D.法家文化精神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诗人李白诗作所体现文化精神的理解。选项A,儒家文化精神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而李白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追求自由与超脱,与儒家文化精神不完全吻合,故A项错误。选项B,道家文化精神追求自然、无为、逍遥等境界,李白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诗句,都体现了道家文化精神,故B项正确。选项C,佛教文化精神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而李白的诗作中并未明显体现这些佛教思想,故C项错误。选项D,法家文化精神主张以法治国、强化君权等思想,与李白诗作所体现的文化精神相去甚远,故D项错误。10、在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他废除了哪一官职,使得相权被彻底废除,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A.丞相B.中书省长官C.枢密使D.三司使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选项A,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了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相权被彻底废除,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故A项正确。选项B,中书省长官即丞相,但题目要求的是废除的官职名称,而非其职位的另一种表述,故B项错误。选项C,枢密使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长官,主要掌管军事机密及边防等事,与明朝加强皇权、废除相权的措施无关,故C项错误。选项D,三司使是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总管全国的钱谷出纳、账目管理等,与明朝加强皇权、废除相权的措施无关,故D项错误。1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下列关于民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B.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该地方的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C.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D.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关系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项A,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因此,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A项正确。选项B,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该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注意这里是“人民代表大会”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B项表述错误。选项C,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但并非所有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不能说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C项表述有误。选项D,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体现,但题目要求的是关于民族关系的说法,D项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12、为了增强民族团结,我们应该()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本题主要考查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措施之一,因为宗教信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宗教信仰就是尊重民族文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故①正确。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样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关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尊重它们就是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民族团结,故②正确。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语言文字是民族交流的工具,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促进民族团结,故③正确。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但它本身并不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而是为实现民族团结提供制度保障,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中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一段关于科举制度及其影响的材料。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朝廷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还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阶层的流动。通过科举考试,许多出身寒微的士子得以进入官场,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同时,科举制度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重视读书的风气,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教育、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问题1、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答案: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2、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哪些积极影响?答案: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朝廷选拔了大量的人才,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二是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形成了重视读书的风气;三是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一些出身寒微的士子有机会进入官场,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跨越。3、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度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案:科举制度最终走向衰落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举制度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其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方法显得过于僵化;二是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和发展,限制了社会的进步;三是科举制度所依赖的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走向衰落,科举制度也随之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第二题阅读材料: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统治,逐渐沦为半殖民地或殖民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挑战。题目:1、简述19世纪中期,欧美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两个主要变化。答案: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2、分析这一时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面临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答案:欧美国家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市场和原料产地,积极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这些地区原有的封建制度或部落制度相对落后,难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等手段,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殖民统治,加深了民族危机。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这一观点的认识。答案:民族独立意味着国家在政治上摆脱了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能够自主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命运。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民族独立也是国家文化繁荣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的基础。只有拥有独立的主权和文化,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民族独立是国家发展的前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第三题阅读材料:在19世纪末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列强纷纷采取对外扩张的策略。这一时期的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迅速崛起为欧洲强国,其野心勃勃,渴望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同时,英国作为传统的海上霸主和工业强国,其全球利益遍布世界各地,对德国的崛起感到不安,两国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1898年,德国强占了中国的胶州湾,这一事件成为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随后,俄国、法国、英国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他们意识到只有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挽救国家的命运。问题:1、简述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竞争加剧的主要原因。答案:19世纪末欧洲列强之间竞争加剧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对原料、市场和投资场所的需求增加;同时,列强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冲突加剧,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纷纷采取对外扩张的策略。2、德国强占胶州湾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德国强占胶州湾,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事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的认识。答案:当时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是空前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列强通过武力手段,强行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列强的侵略行为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使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压制和剥削;三是民族危机的加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开始反思并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防教育入门》课件
- 上海贝派配套各品牌变频器电阻电抗器滤波器选型样本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药剂学综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永新县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绍兴文理学院《中国民间音乐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临沂大学《建筑防火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营山县2025年初三英语试题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器械生物相容性评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伦理及学术道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4.1 用数对确定位置 ︳青岛版 (共20张PPT)
- 柏拉图分析案例
- 岩棉项目申报书_参考模板
- 二衬带模注浆施工方案
-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记录
- 《英语委婉语与忌语》PPT课件.ppt
- ISO9001-14001-2015内部审核检查表
-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有效性评审记录表副本
- 调查问卷设计-课件PPT
- 照金参观学习心得
- 井下电缆着火应急演练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