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年高考题
[2023年高考见上面3题]
[2022年•新高考I卷]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
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I卷]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
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2021年•新高考H卷]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2021年•全国甲卷]
15.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
要分析。
[2020年•新高考H卷]
16.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2020年•全国n卷]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2019年•全国I卷]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
什么是观点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的感悟,等等。
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
对其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
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
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
断。
教材衔接
这类型考题是紧扣教材而设置的题型。
①统编版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第8课《登高》后面课后题目:“这首
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
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
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鹤林玉露》),试
就此联作一番品析。”
②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桂枝香金陵怀古》课后题
目:“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说这首词'清空中有意趣'。反复诵读,
说说这种‘意趣'是什么。”
③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单元《客至》课后题目:“整首诗
平白如话,看似信笔写来,其实结构紧凑,章法谨严,'前半见空谷足
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清黄生《唐诗摘抄》)。诵读这首诗,
要仔细体味它是如何通过富于情趣的生活细节,表现主人待客的兴味与
心境的。”
常见题型
①诗人对XX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③这首诗体现了X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解题思路
①审题明思路
②读诗找对应
③作答要规范
考点设置
1:理解句子含意
①准确理解字面意
②结合语境,联系表达,揣摩深层含意
2:赏析思想感情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
①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
②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3:把握艺术技巧(艺术手法)
①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其中描
写手法和抒情手法是考查的重点。
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通感等综合多感官(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烘托、渲染、细
节描写、白描等。
③抒情技巧: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古讽今等。可使用各种修辞
手法。
④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借代、对偶、反复、双关、设问、
反问、通感、对比、衬托等。
⑤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以景结
情、卒章显志、结构对比、首尾照应等。
4:分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
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古
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
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5:概括提炼哲理
①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
关系。
②要注意情与理。哲理诗中的“情”与“理”,是诗人的情感与理性
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古诗往往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③要善于化实为虚。要从诗中所描写的具体形象和过程中抽取、提取
出普遍的道理来。
易错类型
①审题不明,思路不清。
对策:读评论、明含义、找关键,定思路。
②读诗不深,对应不准。
对策:读诗句、找对应;细梳理,条理化。
③作答不规范。
对策:整合答案,分条陈列,规范答题。
专练提升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野五首(其一)
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①,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夕食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注】①井络:此处指夔州一带,旧属楚地。
16.《杜诗镜铃》认为此诗后四句“有万物一体之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①人与人一体,枣子成熟了任由他人扑打,不分你我,表
现出人人无别的平等和睦;
②人与事一体,葵园荒芜,诗人从事劳作,表现了人事相融的舒适和
悦;
③人与物一体,把自己的饭食分给溪鱼,人鱼共享,表现了物我一体
的融洽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形象的能力。
首先明确“万物一体”的意思。所谓“万物一体”是指宇宙万物之间
的合一,也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合一,具体来说就是万物之间的互动,相
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然后分析诗歌后四句中的“万物”是如何合一的。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前一句是写宅院里的枣子成熟了任由
他人扑打,这是人和人之间的“一体”,物品不分你我,体现人和人之
间的和睦平等;后一句是说葵园荒芜了,诗人想自己动手锄地,体现的
是人和事的“一体”,诗人亲自从事劳作,体现人和事相融的舒适和悦。
“盘飨老夫食,分减及溪鱼”意思是“我这个老人,常常会把盛在盘
子里的晚饭,分出一部分来投喂溪里的鱼”,把自己的食物分给鱼儿,
这是人和物的“一体”,体现物我一体的融洽和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
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16.清人毛张健在《唐
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
理解这个评价。(6分)参考答案:①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是劝诫友人安心
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愿望;②诗歌描写竹影满径、人家傍山、
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是为了提醒友人吴越风光让人着迷,
侧面劝诫友人不要留恋于此;③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
友人“思乡望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
题干毛张健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
促赶紧归来。所以,毛张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
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根据注释可知,
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
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
生的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
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诗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
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恶性肿瘤中药治疗
- 酒精中毒治疗方案
- 二零二五版媒体合作合同书范例
-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合同书
- 二零二五全新借款合同仲裁
- 安全生产文明工地协议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运输土方工程协议书
- 赔偿款分配协议书模板
- 三方股权转让代持协议二零二五年
- 私下转让股权协议书的范例
- 2024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生儿肠胀气课件
- 物业管理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专题17浮力与液面升降问题(选择、填空题)-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解析版)
- 《麻醉后苏醒延迟》课件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
- 06J403-1 楼梯、栏杆、栏板图集
- 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 供货合同终止申请书范本
- 中国军力报告2023全文
-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系统招聘公办幼儿园园长考试题库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