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第3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第4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更多相关文档免费下载请登录:-中文word文档库“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1.研究背景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ahref='/'>word文档</a>1.1以情促学概念的界定所谓“中学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是指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促成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理科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情感优化教学,已得到越来越多教师认可。上海市“二期课改”三维目标对以上的认识作了有效、积极、科学的引领。为了更好地实现上海市“二期课改”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我们认为理科教学应该要立足于这样的研究。化学学科尽管是理科,但通过情感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实践,完全能达到“以情促学”的教学境界。1.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与现实教育中所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们今天在情感教学心理学范畴内进行从情感维度系统优化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最主要背景。由于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卓有成效的教育家无一例外地都十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是源远流长的。近几十年来,情感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合作学习理论和我国的孟昭兰、卢家楣等学者对情感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取得了足以指导教学实践的成果。1993年,卢家楣教授开拓了心理学与教学结合的新学科领域,提出了“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教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政治、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实践应用得比较多,而且有不少成功的案例。2004年,《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强调: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搜索“百度”网页,有关“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的各类探讨共计四百多篇,2006年以来的各类探讨有一百多篇。我们对其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后发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情感因素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尚缺乏科学而全面的说明,缺少清晰的理论构思,大多只是谈了一些个人的教学体会,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论证,对于化学教学中究竟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仅泛泛而谈;另一种倾向是仅有国内外大量有关理论的堆砌,对化学教※课题组负责人:王兰桢;执笔人:王兰桢;课题研究人员:王兰桢、李超、刁丽杰、冯旦、叶菲菲。感谢上海市教心学科名师基地徐崇文、卢家楣等专家、上海市化学学科名师培养基地范杰、张长江等专家、我区教师进修学院马美珍、唐其生等专家的热诚帮助、精心指导。学中的情感的操纵、调控缺乏具体的操作手段,如何从情感的角度去评价某节课的好坏或提供教师可操作的个案几乎空白。在国外,许多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也都在其各自的教学理论中触及情感因素问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涉及情感范畴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中总结归纳出了33条教学原则,其中两条涉及情感范畴,一条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兴趣)”,另一条是“课堂教学要精力充沛”。美国布卢姆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情感因素,注意自己教学中的情绪状态。以他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对教学目标分类进行了系统研究,不仅具有认知领域的教学分类目标,还具有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社会制度的性质上来认识乐学的意义,他提出了认识快乐的思想,十分注重情感因素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在引起学生乐学的方法方面,有不少精辟见解。前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还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他指出:“这一规律性直到现在为止,不论在理论上——在建立教学论原则体系时,还是在教学实践中都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至于在某学科中运用情感原理优化教学的具体的研究材料就更难看到。我们至今还未收集到国外化学学科教学中怎么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这方面的资料,更不用说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以情促学的策略与方法。上述现状表明,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感促进教学的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更缺乏可供操作的案例。1.3以情促学研究的价值以情促学是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通过挖掘中学化学教学中蕴涵的情感因素促成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实现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还为理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科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因此,以情促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以情促学通过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化学教学领域中的研究,不仅能丰富“以情优教”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还能促进情感教学心理学在学科领域中的渗透和发展。因此,以情促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以情促学的研究现状提示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开展研究,创建能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提供课堂教学案例作为示范,引导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使以情促学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2008学年上海市所有中学将全面实施“二期课改”。以情促学研究对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促进化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该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以情促学的研究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2研究概况2.1研究目标通过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为理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优化学科教学,提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2.2研究内容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教学策略。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通过中学化学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促成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课题研究就是要探索做到以情促学的那些教学策略。2.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现场研究等。2.4研究过程与步骤从我们已有的朴素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形成以情促学的策略思想,再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通过调查研究,实践上提炼,确立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理论上推研,展开本课题的研究,并注意收集个案与现场教学实验,进一步让以情促学的教学策略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0月):研读有关情感教育理论等专著,成立课题组,确立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组织申报协会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6月):2006年11月~2007年1月,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感现状,撰写调查报告,确立研究方向。2007年2月~2008年6月,探索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教学策略。我们开设了各类以情促学的研讨课(尝试从情感的角度评课),并注意收集日常教学中的以情促学个案(对某一堂课、某一学生变化等的研究)。通过挖掘高中化学教学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提炼以情促学的教学策略。总结阶段(2008年7月~2009年8月):完成“思辨与感悟——来自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案例和思考”书稿;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研究”科研报告。3.研究成果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如何将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1提炼出了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四大效能情绪的稳定倾向就是情感。情感的功能存在着两重性: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消极的破坏作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效能显然是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和积累,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形成对化学学习和人文素养提高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促进化学学习。以上所述基于如下认识:教学是一个复杂系统,教学活动虽以传递认知信息为中介,却又时时离不开人所固有的情感因素。除了认知需求外,学生的情感需求也构成了教学过程的动力。这种情感需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1)对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真诚、理解、和谐以及受纳的欢愉气氛的追求;(2)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欲望,以及由于参与而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和满足;(3)师生间真挚情感引发的对教师的信赖与崇敬,进而产生的对学科的热爱。因此,教学活动是由师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两个维度构成的坐标系统,是一个涉及师生理智与情感两个方面的动态的人-人系统。在教学活动中,理性与情感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比人类在其他一切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完整、更为突出、更为典型、更为需要。可以这样说,不可能有完全不带情感的纯理性的教学,也不可能有完全不讲理性的纯情感的教学。3.1.1以情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的动力功能最典型地体现在对人类生存适应性的价值上。在现代情感心理学中,当我们论述情感的动力功能时,已不局限情感对人的体力上的影响,而是泛指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涉及到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上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因此,以情促学的动力效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守望与展望(略)3.1.2以情促学,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还能反过来再影响这个人的原先情感。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发生相互影响。这是情感的感染功能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正如诺尔曼·丹森教授所言:“情感互动是两个人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进行的情感转让,使一个人情不自禁地进入对方的感受和意向性感染状态的过程。”因此,以情促学的感染效能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案例】30年风霜雨雪,30年春华秋实(略)3.1.3以情促学,引发学生情感的震撼常言道:“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这里的“话”是指言语,而这里的“音”便涉及表情。通过细察表情才能真正领会说话者的用意和言语中的深层含义。情感的信号功能不仅能加强言语表达力的作用,提高言语生动性的作用,还有替代言语,甚至超越言语的作用。因此,以情促学的信号效能指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情感的震撼。【案例】煤矿瓦斯爆炸与人民生命财产(略)3.1.4以情促学,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所谓迁移最初是指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嗣后,心理学家发现迁移现象并不局限于认知领域。人们的态度、兴趣、动机都可以发生迁移,甚至在情感领域也存在着普遍而大量的迁移现象。当一个人对他人有情感,那么对他所交的朋友、对他所经常使用的东西,也都会产生好感。因此,以情促学的迁移效能指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学科的喜爱。【案例】文化古镇的醇外之醇(略)3.2摸索出了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三条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卢梭也曾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爱你所教的东西。”我们通过研究教材、增加体验、积极评价等途径,努力实现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因此,化学教育要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不能成为化学教育的唯一依据和目的,挖掘化学教育中的人文价值,使之与科学精神形成双向互补、两者平衡、协调发展。3.2.1研究教材,挖掘情感教材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内容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一个侧面,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的情况,而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自然会伴随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体验。教材内容也是教育者(包括教材编写者)按一定社会、阶级、时代的要求编写,所以在不同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教育者的意志,也必然会流露出相应的情感。因此,教材内容蕴涵有情感因素。然而,诸如化学等理科教材,教材内容往往很少出现显性情感因素,以隐性情感因素为主,甚至不含情感因素。但所谓不含情感因素是相对而言的,这类教材内容有可能存在着引发情感的触点,通过教师的努力,同样能产生某种情感因素的作用。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赞科夫也指出:“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我们要善于挖掘蕴涵在化学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并将教材内容加工处理为学生所需且乐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3.2.1.1融入史料,人文气息中调动情感虽然教材提供的化学史料仅寥寥数语,但只要教师在课前多查找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穿插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然可以引发更多的情感因素。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的融入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更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真理,逐步树立相对的、发展的思想,还可学到科学家可贵的科学品质,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帮助其初步建立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观点等。【案例】味精大王与民族化工(略)3.2.1.2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中激发情感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化学跟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认识跟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通过教材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增强学生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案例】盐缸里的学问(略)3.2.1.3运用媒体,现代技术中深化情感《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实施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跟教学内容整合。”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切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变化。学生不再抱怨微观世界的抽象、工艺流程的烦琐……【案例】被放大的微观世界(略)3.2.2增加体验,丰富情感《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对科学探究等活动的感受和体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达到完善学习方式的目的。教师若改变“满堂灌”、机械训练等教学方式,学生就会改变原有的死记硬背、传统接受型等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讨论、归纳等认识活动,不断丰富学习的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并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更有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有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决心和毅力,有热爱科学与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有细心严谨的态度、团结互助的品质。3.2.2.1合理安排教材阅读,体验人文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着不讲,不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管,马上就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了问题。”由于化学学科涉及到许多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所以教师往往以讲解为主,很少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其实化学教材中的不少章节由学生自己阅读并归纳,反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开启化学之门(略)3.2.2.2适当增设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精神《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实施意见指出: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发挥随堂实验(演示实验和边教边实验)和学生实验的教学功能,特别要重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正确处理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的关系,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实验实践中获得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把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案例】CuO和Cu的混合物中CuO质量分数的测定(略)3.2.2.3有序组织合作学习,体验团队精神《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身心特点,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机会和环境,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感受到自己有长处,体验到只要自己认真投入,并跟他人互相合作,就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就可能取得成功,并能跟他人一起分享获得成功的快乐。【案例】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略)3.2.3积极评价,升华情感巴普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积极评价要多于消极评价。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3.2.3.1优化认知策略,以知促情对认知策略的评价主要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达标情况。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学生学期阶段测试成绩的总结性评价,还应对课堂表现情况进行适时评价,对平时的章节练习及家庭作业情况等进行形成性分析评价,以利于学生及时反馈学习质量、矫正错误,使所学的化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迁移、发展,能力获得提高。【案例】别开生面的“开心辞典”现场(略)3.2.3.2落实技能目标,以知增情化学技能领域的评价主要包括是否学会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完成、评价设计实验的技能,是否掌握一定的化学计算技能,以及表达知识、感受和情意的技能。【案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略)3.2.3.3凸显情感功能,知情并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的给予激励性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实事求是地赞美他们,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把口气变得再平和些,让激励的语言再多些”。在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指导下,让学生形成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崇高情感,增强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自信、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冲动与勇气;有承受挫折、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热爱生命,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案例】生物班的化学课堂(略)3.3寻找到了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三种方法3.3.1培养学科情感,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乐。在情感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快乐,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兴趣,以便为教学活动创设快乐和兴趣相结合的最佳背景来促进教学效果。学生在兴趣下所学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爱因斯坦把兴趣称为“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认为“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科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是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情促学的有效方法之一。3.3.1.1走进社区——亲近化学学科拓展是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化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在化学学科的重要表现。课堂里、书本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学科拓展,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调查活动得到生动、鲜活、深刻的体验,增强兴趣。近在咫尺的社区教学资源正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化工的宝贵资源之一。【案例】我们身边的化工区与化工产品(略)3.3.1.2走进实验室——喜欢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教学,既发挥了学科优势,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活动开始。”化学实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原型,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动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而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案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略)3.3.1.3走近化学家——热爱化学化学家深邃精辟的科学思想、正确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给人类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因此,化学家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史料。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的融入使我们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学原理生动起来;化学史的融入使学生渴望知道更多化学世界的同时还拓展了其自主学习的空间;化学史的融入不仅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更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真理,逐步树立了相对的、发展的思想,还可学到科学家可贵的科学品质,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帮助其初步建立自然科学方法论的观点等。【案例】氯气的发现(略)3.3.2协调师生情绪,调动情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是发掘学生智慧的内在力量,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轻松,愉悦、诚挚的师生情感。“亲其师,信其道”,轻松,愉悦、诚挚的师生情感是学科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要用诚挚、炽热的情感,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学生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能较快地将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从而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协同力。3.3.2.1期待中,树立信心古希腊有一个优美的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牙雕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的热情与期望倾注在自己雕刻的美丽的少女塑像身上,后来竟使塑像活了起来。著名文学家萧伯纳也曾说过:“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所以,作为学科教师应该用期待、发展、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丑小鸭是白天鹅的童年;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决不是一首好诗。学生的许多过失,往往是他们发展成长过程的必然,要有宽容之心,对学生多一点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体贴和行动方式将期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形成积极的师生互动。【案例】在提问中脱贫(略)3.3.2.2沟通中,心心相印心理上的有效沟通都是双向的,有来有往,必须形成“回路”才行。否则,会因短路而中断沟通。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所以只要教师细心倾听那花蕾绽开的声音,展现在我们教学园地里的必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海。【案例】酷似韩寒,胜于韩寒(略)3.3.2.3反思中,教学相长古人云:“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路者”,需要时刻提醒与引导学生的行动,但教师更是学生的朋友与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当教学中偶然出现失误,教师只要坦然处之,并及时反思,与学生共同引以为戒,学生不仅不会有抵触情绪,反而会增进彼此的信任,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案例】小数点里的大智慧(略)3.3.3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发展《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适合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服务,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多元智能。可见,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让学生学习化学的课堂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场所。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划一整齐的现象,研究发展个体的特长,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学科教学还要注重人格的健全。积极的人格因素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内在动力。潜能的开发需要创造的激情和冲动,没有这种热情与冲动,就不可能使人达到潜能的激发状态。而创造的激情和冲动首先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服务者,更需注重教学过程的探索性、研究性、启发性,从而使学生真正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3.3.3.1扬其所长,尊重个性发展所谓“扬长”,是指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扬长”中走向成才和成功之路。道尔顿中学在总结他们的教育经验时指出:培养天才的秘密在于发挥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自信,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充满创造性的人。每个人的创造潜能往往蕴藏在他的特长之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定的长处(即优势),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短处(即弱势)。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发展并张扬这种优势。因为“扬长”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发挥潜在的智能,为学生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案例】爱上化学的电脑小专家(略)3.3.3.2班内分层,正视学生差异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提到:“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教师在确定班内分层教学目标时,除了要明确、具体、恰当,更要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不但要遵循“下要保底”(达到化学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不封顶”(可超年级要求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还必须为学生自主选择目标提供可能,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案例】探究酸的通性(略)3.3.3.3开放课堂,促进全面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教学形式上要采用学生喜欢的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体验、感受、领悟,增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培养体验习惯、内化所学知识,促进全面发展。【案例】酒与乙醇(略)4.结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以情促学的策略的研究中,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收获更多。我们深切体会到: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于中学化学教学之中,通过中学化学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还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促成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如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向合理的教学行为转化?我们用“背景、实例、分析”的模式,将案例按教育理论归类,通过分析与研究,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学科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参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为科学、合理、有序、有格。案例具有丰富、真实、典型、操作性强等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效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5.反思我们的课题虽然马上要结题,但我们的研究将永无止境。最近,我们又查阅了不少有关情感教学的资料,并认真研读了来自上海市教委关于《中学化学学科贯彻“两纲”教学指导意见》,并结合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有了更多新的思考。例如: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用好化学教材,读出学科情感”。卢家楣教授曾在《情感教学心理学》著作中提到: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可是,我们不少学生的课桌上,只见练习卷、辅导书,却很少看到教课书。因此,我们对每届学生都有一个约定:化学课上必须要有化学书,要视其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并尝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实践与探索。●研读章节引言,感悟学科魅力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所用。而化学的魅力在于创造,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还创造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化学书上每一章节前的引言,不仅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志,还蕴涵了丰富的情感因素,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化学学习新领域。其往往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化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化学学科创造的力量。因此,我们常把“引言”称之为“化学学科的情感篇”。作为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记得:留学生研读引言的时间,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用好小栏目,激发学习热情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实践活动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当教材内容涉及直接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以及直接反映人在活动中的思想情感时,其间所蕴涵的情感因素,便以显性的形式体现,使人能直接感受。化学书中的不少小栏目,字里行间,能让我们明显体会到新课程努力开拓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走出片面追求文化传承的误区。而《化学史话》、《资料库》等小栏目,正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过程,了解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最好素材。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有效促进学生学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成为持久的学习动力。●讨论与练习,提高自学能力化学书上的教材内容,我们依据学情可以做适当拓展与延伸,但更需夯实基础知识,加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训练。而化学书上设置的“讨论题”,正如一位好导游,言语不多,但每到一处留给我们的往往是心旷神怡、无限遐想。有了这些的问题引导,学生上课不再漫无目的,而是在积极的归纳、演绎、类比、推理中找出其中的规律。化学书上按照教材内容设置的“小练习”,正是学生当堂训练、及时巩固的好机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仅很好地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