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环境卫生學: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原因對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為运用环境有益原因和控制环境有害原因提出卫生规定和防止對策,增進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學。壹、环境卫生學研究對象:研究對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任务:阐明环境与机体间的互相作用。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多种原因的總体,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原因构成。
环境介质: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可以容纳和运载多种环境原因;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特點:1.三种物质形态不完全以單壹介质形式存在;2.形态在壹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介质的运動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遠方扩散;4.能维持自身的稳定状态。
环境原因:是被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介质中多种無机和有机的构成成分,以环境介质為载体。环境原因按其属性分类:1.物理原因:小气候、噪声、振動、非電离辐射、電离辐射等。2.化學原因: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3.生物原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生物性变应原等。环境卫生學研究的环境(环境介质)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動影响的状况,分為:①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為原因影响的环境。②次生环境:受人為活動影响形成的环境。全球性环境問題:①全球气候变暖(co2);②臭氧层破壞(氯氟烃);③酸雨(S02);④生物多样性锐減。
二、环境卫生學的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三、环境卫生學的任务:1.加强环境原因健康效应的研究:①化學性污染;②农村生物性污染;③存在形式、接触的途径、暴露量、個体敏感性的不壹样及多种原因的联合作用④寻找特异、敏感、简行的生物標志。2.新技术、新措施的应用。3.法律法规和原则体系建设等。2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壹、人类的环境:(壹)人类的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和岩石圈、生物圈。(二)生态环境: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多种自然原因、条件的總和,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多种天然原因的總体(人类生活的壹定的生态环境、生物环境和地下资源环境)都属于自然环境,但只有具有壹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称為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壹种。1.生态系统的特性: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构成,借助于多种功能流所联結的稳态系统。具有整体性、開放性、自调控性和可持续性特性。2.食物链(网):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生物放大作用(生物富集,生物浓缩):环境污染物還可通過食物链的转移并逐层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長诸多倍。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壹种环节或各生物的位置。食物网: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往往錯综复杂,多条食物链互相交錯、彼此联結成网状构造。二、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环境是辩证统壹,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环境暴露与机体反应的特性:
(壹)环境介质与环境原因暴露:环境化學物质,在進入环境後會在空间位置、形态特性或化學性质等方面发生壹系列变化。這些变化起来有两种转归:壹种是得到环境自净,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另壹种是增長人群暴露的机會、增强环境原因對人体的有害性。
1.环境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1)單壹介质内的迁移:扩散和對流;扩散、弥散和水流;液体扩散或流動。(2)不壹样介质间的迁移:蒸发、溶解、吸附(3)生物性迁移:食物链。
2.环境化學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化:二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多种反应而转化形成的与本来的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壹样的新污染物。壹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染物。(1)化學转化:以光化學氧化和催化氧化為主:酸雨、光化學烟雾(臭氧、醛、酮酸类以及多种過氧酰基硝酸酯)(2)生物转化:生物化學反应、甲基汞(水俣病)(二)暴露特性与反应:1.暴露途径:(1)影响總暴露量:暴露的途径越多,效应也越明显。(2)影响吸取率:不壹样暴露途径吸取率不壹样。(3)作用靶器官和组织不壹样,机制就不壹样。2.剂量-反应关系:剂量壹般指進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的量(内剂量)。与机体出既有害效应关系最為亲密的是该物质抵达机体靶器官(或靶组织)中的量(效应剂量)。工作实践中壹般采用环境外暴露量来反应人体的接触剂量。(外剂量)量反应:氟化物摄入過多所致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质反应:氟斑牙的发生率、中毒死亡的发生率。3.暴露時间:是在较低的剂量下数月或数年内的反复暴露。反复暴露的時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两個要素。除了暴露時间外,影响体内或靶部位蓄积量的重要原因尚有化學物质的生物半減期和摄入量。
(三)环境多原因暴露与联合作用:1.环境原因的多样性:它們在体内往往展現拾分复杂的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生物转运、转化、蛋白結合或排泄過程,使机体的毒性效应发生变化。2.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學物同步或短期内先後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综合毒性作用。3.联合作用的类型:相加作用(1+1=2):两個有机磷农药克制胆碱酯酶。独立作用(1+1=1+1):酒精与氯乙烯的联合作用。协同作用(1+1=>2):苯硫磷克制肝脏降解馬拉硫磷的酯酶。增强作用(0+1=>1):异丙醇和四氯化碳對肝脏毒性。拮抗作用(1+1=<2):肟类化合物和有机磷化合物竞争与胆碱酯酶結合。
四、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進入环境的污染物的量超過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和惡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壹)环境污染對人群的急性、慢性危害(背面详细會說):1.急性危害:(1)大气污染的烟雾事件:伦敦烟雾(SO2、烟尘协同)、洛杉矶光化學、四曰市哮喘等。(2)工业废气、废水或事故性泄漏等事故。2.慢性危害: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對机体损害的逐渐积累,物质或功能蓄积是产生慢性危害的主线原因。(1)非特异性危害:生理、免疫功能下降;(2)引起慢性疾患:慢阻肺;(3)持续性蓄积危害:壹类是铅、镉、汞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另壹类是脂溶性强、不易降解的有机化合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二)环境污染:1.致癌危害:(1)空气污染与肺癌:長期暴露NOx、SO2和大气總悬浮颗粒物、机動車尾气。(2)水污染与肿瘤:肝、胃、食管癌。2.致畸危害:放射性污染-胎儿小頭畸形(先天性水俣病)等。(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多氯联苯类、有机氯杀虫剂):是指對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整发育過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謝、結合、效应导致严重的影响壹类外源性物质,与生殖障碍、出生缺陷、发育异常、代謝紊乱以及某些癌症(生殖系统)的发生发展有关。五、原则与基准:①基准:反应的是污染物与效应的关系。②原则:以基准為科學根据,具有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是评价环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六、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措施:(壹)环境流行病學措施:1.(1)内容:1)研究已知的环境暴露原因對人群的健康效应2)探索引起健康异常的环境有害原因3)最重要是研究: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2)研究措施:描述性(現实状况、生态)、分析性(病例對照、队列)和试验性流行病學。2.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的测量:(1)暴露测量:环境外暴露剂量、内暴露剂量、生物有效剂量。(2)健康效应测量:1)测量對象:高危人群或抽样调查。2)测量内容:疾病率、生化指標、生理功能等。健康效应测量中发既有效的生物標志。3)暴露与健康效应关系评价。(二)环境毒理學研究措施:以慢性毒性试验最有应用价值。3大气卫生壹、大气的特性及其卫生學意义:(壹)大气的构造:1.對流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5.散逸层(二)大气的物理性状:1.太阳辐射:a真空紫外线(VacuumUV),波長為10--200nm;b短波紫外线(UV-C),波長為200--290nm;c中波紫外线(UV-B),波長為290--320nm;d長波紫外线(UV-A),波長為320--400nm;e可見光(Visiblelight),波長為400--760nm。紫外线具有色素從容;紅斑(275-320);抗佝偻病;杀菌和免疫增强;過强可致曰光性皮炎和光電性眼炎、皮肤癌等。2.气象原因:假如气候条件变化過于剧烈,引起心血管、呼吸和关节病等。3.空气离子:重离子数与轻离子数之比值<50時,空气较為清洁。阴离子具有镇静、催眠、镇痛、降压等作用。
二、大气污染及大气污染的转归(壹)大气污染的来源:天然污染和人為污染。1.工农业生产:燃料燃烧,工业排放(最重要来源);2.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燃烧不充足。3.交通运送:石油制品。(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存在形式:按属性:物理性、化學性(為主)和生物性。按状态:分為气态和气溶胶。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多种微粒常常也被称作大气颗粒物。1.气态污染物:含硫、含氮、碳氧、碳氢等的污染物。2.大气颗粒物:Dp(空气動力學直径)衡量颗粒物大小:TSP(總悬浮颗粒物)總悬浮微粒(≤100μm);PM10(≤10μm);PM2.5(≤2.5μm);PM0.1(≤0.1μm)。按形成的過程:壹次污染物:SO2、CO、NOX、NO2、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二次污染物:酸雨、甲基汞、光化學烟雾等,對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壹次污染物大。
(三)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原因:1.污染源排放状况:1.排放量,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原因。2.与污染源的距离,有害气体的烟波著陆點是烟囱有效排出高度的10~20倍,颗粒物的著陆點更靠近烟囱。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著陆點最大,下風侧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伴随距离的增長而下降,距污染源越近,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越高。3.排出高度:即烟囱自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有效排出高度越高,烟波著陆點处断面污染物的浓度越低。2.气象原因:(1)气流:風和湍流,垂直温度递減率大、風速高、地面起伏程度大,有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2)气温:温度层結,即气温的垂直梯度,决定大气的稳定程度,影响大气湍流的强弱。γ:高度每增長100m气温下降的度数。逆温(轻易形成中毒污染):γ<0大气温度伴随距地面高度增長而增長的現象。大气稳定度:气体垂直运動的程度,常用气块干绝热垂直递減率(γd)来表达,當γ>γd時,大气处在不稳定状态,有助于空气垂直對流,大气中的污染物轻易扩散。(3)气压和气湿:高气压和高气湿不利于扩散。3.地形:热岛現象,郊区大气污染向都市扩散。
三、大气污染對人体健康的影响
(壹)大气污染對健康的直接危害:1.急性危害:伦敦烟雾事件、光化學烟雾事件、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尔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污染来源:煤和石油制品燃烧。重要污染物:颗粒物、SO2、硫酸雾。发生季节:冬季。发生時间:上午。气象条件:气温低(逆温)、气压高、風速很低、湿度85%以上、有雾。。光化學烟雾事件:石油制品燃烧。VOCS挥发性有机物、NOX、O3、SO2、CO、PANS。夏秋季。中午或午後。气温高、風速很低、湿度70%如下、天气晴朗、紫外线强。2.慢性影响:呼吸系统功能:刺激-慢性炎症;減少免疫力:PM2.5和臭氧減弱肺免疫功能;引起变态反应:SO2(四曰哮喘),臭氧,NOx;其他:铝和氟中毒。3.心血管疾病:PM2.5,臭氧和PM10。4.肺癌PM2.5,SO2,砷,BaP。(二)间接危害:1.温室效应:CO2,CH4,N2O,氯氟烃;2.臭氧层破壞:CH4,N2O,溴氟烷烃类;3.酸雨:SO2和NOx;4.大气棕色雲团。
四、大气中重要污染物對人体健康影响:颗粒物、气态污染物、铅、多环芳烃、二噁英类。(壹)颗粒物来源:火山爆发,煤炭石油燃烧,尾气等。影响:呼吸系统影响(堵塞/吸附/減低防御);心血管系统;致癌。影响颗粒物生物學作用的原因:1粒径:60%~90%的有害物质存在于PM10中。2颗粒物成分:炎症/中毒/三致/過敏/呼吸道刺激,损伤,增生,纤维化等。3呼吸道的清除作用:机械性阻挡/咳嗽/纤毛-黏液系统/肺巨噬细胞。(二)气态污染物:1、(SO2):含硫燃料的燃烧,发電廠,金属冶炼。健康影响:刺激呼吸道;減少抵御力;引起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上升;過敏反应原;促癌,可增强BaP的致癌作用(协同)。2、(NOx):汽車尾气,工业排放。NO2危害:作用于下呼吸道;炎症和肺功能減少;导致组织缺氧;与大气中SO2具有相加作用,和O3具有协同作用。3、(CO):尾气,煤炭不完全燃烧。危害:组织缺氧;急性中毒;心血管疾病。4、(O3):二次污染物。光化學烟雾的重要成分。危害:炎症和肺功能变化;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发病。(三)铅:铅冶炼,含铅汽油。危害:铅污染對小朋友的影响(吸取率高/神經毒性更强/行為智力损害/运動反应慢/视力听力下降);铅污染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贫血,死产。(四)多环芳烃PAH:含碳有机物热解和不完全燃烧;危害:可吸附在IP(可吸入尘)表面;形成二次污染—硝基多环芳烃,致突变。苯并a芘(BaP)致癌作用与香烟烟雾、颗粒物有协同作用,体内代謝活化後,可致肺癌。(五)二噁英类:壹类有机氯化合物,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来源:垃圾和废弃物燃烧,含氯的化學或工业合成,通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進入人体。四氯-二苯并-對-二噁英2,3,7,8-TCDD。危害:人类致癌物;男性雌性化;皮肤损害;免疫毒性。
五、大气中污染對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壹)污染源的调查:點污染源、面污染源、线污染源。(二)污染状况监测:1.采样點的选择:點污染源:四面布點、扇形布點、捕捉烟波布點。面污染源:按功能分区布點、几何布點、根据人口地形等布點。线污染源:其采样设备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5m范围内,距道路边缘距离不超過20m。2.采样時间:在污染物出現高、中、低浓度的時间内采集。曰平均浓度(3-4次)的测定;年平均浓度:每年至少也有324個曰平均浓度值,每月至少有27個曰平均浓度值。最大浓度的监测,则需在污染最严重的時候采样,時间壹般為10-20min。3.监测指標:应测定SO2、PM10、NO2、CO和O3;對线源進行监测時,应测定PM2.5、NO2和CO。4..监测成果的分析与评价:计算1小時、曰和年平均浓度;最大值超標倍数;超標率。找出重要污染物,影响范围并查明污染规律。(三)人群健康调查:1.暴露评价:①大气监测资料;②调查問卷;③個体暴露测定;④生物材料监测。對象,持续居住5年。4水体卫生壹、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學特性:(壹)降水:水量無保证,易被污染;(二)地表水:水质软,受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動的影响;(三)地下水:分為浅层、深层地下水(最理想水源)和泉水,水温恒定,多属于硬水,水质受地表水和地质环境影响。二、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標:(壹)物理性状指標:1.水温:热污染、2.色:腐殖质呈棕黄色等、3.臭和味:有机物腐败,溶解的气体、4.浑浊度:判断水质表观特性。(二)化學性状指標:1.PH:天然水7.2~8.5,酸雨(pH<5.65)。2.總固体:壹定温度下缓慢蒸干後残留物總量。包括水溶性固体(溶解性矿物盐和有机物)和悬浮性固体。3.硬度(钙镁离子含量):以Caco3mg/L表达,临時硬度和永久硬度,地下水硬度高于地表水,但地表水受到污染時硬度可增長。硬度低可增長心血管死亡率。4.含氮化合物:(1)有机氮:有机含氮化合物總称。(2)蛋白氮:已經分解成的较简朴的有机氮。前两者明显增高阐明水体新近受到有机污染。(3)氨氮:水体中含氮有机物(如人畜粪便),在有氧条件下經微生物分解形成的最初产物。增高表达新近也許有人畜粪便污染水体。(4)亚硝酸盐氮:是中间产物。含量升高,表明污染危害仍然存在。(5)硝酸盐氮:是含氮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硝酸盐氮含量升高,表明水体完毕自净過程。5.溶解氧(DO):有机物污染時,DO可被大量消耗,水体处在厌氧状态,微生物繁殖,有机物腐败分解,使水体发臭变黑,可作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標。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魚类难以生存。6.化學耗氧量(COD):在壹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標,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還原性無机物的總量。合用于迅速检测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状况。7.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与水温有关。5曰生化需氧量(BOD5):20℃培养5後来,1L水中減少的溶解氧量。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壹项指標,水中有机物愈多,生化需氧量愈高。用来反应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实际状况。8.氯化物:含量增高,表明也許受到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污染。9.硫酸盐:含量增高,表明也許受到化肥、污水或废水的污染。10.總有机碳(TOC)和總需氧量(TOD):TOC是指水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它只能相對表达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標之壹。TOD是1L水中還原物质在壹定条件下被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是反应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標。BOD5测定期间長,因此TOC和TOD可实既有机物污染的迅速检测。11.有害物质:水体中的重金属和难分解化合物(苯酚、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三)微生物學性状指標:1.细菌總数:指1ml水在壹般琼脂培养基中經37℃培养24小時後生長的细菌菌落数,反应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不能反应水体有無病原菌存在,是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参照指標。2.粪大肠菌群数:44.5℃培养24h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作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三、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水体污染:指人类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水体,其数量超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性质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构成等发生变化,從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导致水质惡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壞生态环境的現象。(壹)水体污染的来源:1.工业废水:化學污染和热污染;2.生活污水:有机污染、無机污染和微生物;3.农业污水:农药和化肥。(二)水体污染物分类:1.物理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減少溶解氧含量);2.化學性污染:有机物和無机物;3.生物性污染: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畜牧場废水。如,由于磷、氮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水华現象。四、水体污染和自净及污染物转归:(壹)多种水体的污染特點:1.河流:污染程度取决于河流的径污比。2.湖泊、水库:流速缓慢,沉淀作用强,稀释混合能力较差,易沉入湖底。水华、赤潮。3.地下水:污染過程缓慢,但自净能力较差。(二)水体污染的自净: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下,污染物不停被稀释、扩散、分解破壞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減少,水质最终又恢复到污染前的状况。分三個阶段:氧化分解,微生物分解,硝化(缓慢)。2.自净特性:浓度逐渐減少;转变為低毒或無毒的化學物;重金属沉降或進入食物链;有机物被分解為無机物和水;变為稳定化學物;DO先降再升;生物种群随污染物浓度变化。3.自净机制:(1)物理净化:稀释,下沉,吸附,挥发。不壹定減少污染物绝對量;(2)化學净化:污染物浓度減少或毒性消失。分解与化合、氧化与還原、酸碱中和等作用。苯酚钠/硫化汞/酸碱中和/氨氮;(3)生物净化:最活跃的净化途径。消耗水体中溶解氧。(三)水体污染物的转归:指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空间位移和形态变化。1.迁移:向下游/沉降/生物富集/挥发;2.转化:物理转化(吸附、挥发、凝聚),化學转化(水解、氧化還原),生物转化(有机物均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五、水体污染物的危害:(壹)生物性污染危害:1.生物病原体污染危害:来源于人畜粪便、生活醫院污水和畜牧屠宰等工业废水。重要經粪口传播而引起介水传播疾病。2.藻类毒素污染危害: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的汇集影响感官性状,藻类大量死亡減少水中溶解氧含量。藻类产生的毒素,如微囊藻毒素(最严重,肝脏促癌物,皮肤炎、胃肠炎等),节球藻毒素。(二)化學性污染危害:1.汞和甲基汞:水俣病:慢性甲基汞中毒;机制:吸取率高/具有克制含巯基酶/脂质過氧化/易透過血脑屏障/脑中生物半減期约240d;临床体現:视力、听力障碍/运動失调/末梢神經的触痛温覺障碍,可通過胎盘進入胎儿對脑组织产生损害,形成先天性。2.酚:有特殊的臭味,使天然水体明显惡化,重要来自炼焦、炼油、制取煤气的工业企业;急性中毒:大汗、肺水肿、皮肤瘙痒、吞咽困难、肝损害及黑尿,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3.多氯联苯类(PCBs):来源于化工、垃圾焚烧、废旧電器拆解等。危害:PCBs在环境中极為稳定,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通過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性质稳定;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拮抗雄激素。為人类也許致癌物。米糠油公害事件。
六、水环境质量原则:保证饮用水水源水质。1.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基本项目。2.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3.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合计109项。地表水水质评价時,采用單因子评价法,即只要壹项不符合原则,即可认為水体未达標。1.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中重要指標:水温、PH、BOD5、DO、粪大肠菌群、有害物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分為五类功能区。Ⅰ类:合用于源頭水、自然保护区;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原地壹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魚虾产卵場所;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原地二级保护区、魚虾越冬場、水产养殖、游泳区;Ⅳ类:壹般工业用水、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Ⅴ类:农业用水区、壹般景观规定水域。5饮用水卫生壹、饮用水污染与疾病:(壹)介水传染病:通過饮用或接触受到病原体污染的水,或食用被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以肠道传染病為主。1.病原体(细菌、病毒、原虫)。2.流行原因:水源受到污染,输配水和贮水中受到污染。3.流行特點:污染後疾病爆发流行(急性),病例与供水范围壹致,采用措施後可迅速控制。(二)化學性污染中毒:引起慢性中毒和遠期危害。1.氰化物:胃中形成氢氰酸,Fe2变為Fe3+,急性為中枢神經缺氧,慢性神經细胞退行性变。2.硝酸盐:自身無毒,体内细菌作用形成亚硝酸盐,与血紅蛋白結合形成高铁血紅蛋白,可导致缺氧窒息。如,藍婴综合征。胃内酸性环境,還可与胺类結合形成亚硝胺,三致作用。(三)饮水消毒副产物与健康::1.氯化消毒副产物(HOCI):卤代烃类:三卤甲烷THMS、卤代乙酸HAAS。影响形成的原因:①有机前体物的含量;②加氯量、溴离子浓度及PH值越高。氯仿、卤代羟基呋喃酮MX致突变。2.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不产生三卤甲烷,但可产生無机副产物,如氯酸盐、亚氯酸盐。3.臭氧消毒副产物:不會形成氯化消毒的副产物,但可生成甲醛、溴酸盐(有明显的遗传毒性,也許是人类致癌物)等。(四)二次供水污染与健康:二次供水是指高层建筑的二次加压供水。對健康的影响:余氯明显下降,浊度、细菌数、铁、锰、氯仿、亚硝酸盐的含量增長;来自生物性污染或有害物质。
二、生活饮用水水质原则:合用于都市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原则项目增長至106项。
(壹)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制定的原则:1.水中不得具有病原微生物;2.所含化學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4.經济技术上可行。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的重要指標及制定根据:1.常规指標(分清晰属于哪类)42项目:(1)微生物學指標(保证水质流行病學上安全):1)總大肠菌群:人或動物粪便、植物和土壤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標。2)耐热(粪)大肠菌群:人或動物的粪便污染。检出也許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险。3)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人或動物肠道中。是判断饮用水与否存在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學指標。以上三指標规定,每100ml不得检出。4)菌落總数每1ml水不得超過100個cfu。增多阐明水受到微生物污染,但不能识别来源。(2)毒理學指標(保证水质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
(3)感官性状及壹般化學指標(保证水质感官性状良好):1)色不超過15度;2)浑浊度10度即可被发現,限值1度;3)臭和味:不得有;4)肉眼可見物:不得有;5)PH值6.5~8.5;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味阈、溶解性總固体、總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烷:基苯磺酸盐。(4)放射性指標(保证水质不产生毒性和潜在危害):α放射性不超過0.5Bq/L,總β放射性放射性不超過1.0Bq/L。5.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標:规定用氯气及游离氯制剂進行消毒時,在至少接触30分钟状况下,出廠水中游离氯量不超過4mg/L,游离氯余量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中游离氯余量不低于0.05mg/L。2、非常规指標:包括64项:①微生物學、②毒理學、③感官性状及壹般化學指標。三、集中式給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經统壹净化处理和消毒後,通過输水管送到顾客的供水方式。長处:有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用改善水质的措施;用水以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但水质壹旦被污染,危害面广。(壹)水源选择的原则:1.水量充足:95%保证率的枯水流量不小于總用水量。2.水质良好3.便于防护:优先选用地下水,地表水作為水源应考虑上游。(二)水源卫生防护:1.取水點周围半径100m水域内严禁捕捞、养殖、停靠船只、游泳和從事其他污染水源的活動。2.取水點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内不得排入废水,沿岸严禁堆放废渣、有毒物质、垃圾粪便、不得排放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扥。3.河流作為水源取水點時,上游1000m以外的河段划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的污染。4.取水點如為湖泊和水库,应将取水點周围部分水域或整個水域及其沿岸划為水源保护区,并按照1、2项执行。5.水源的明渠、暗渠应重點保护。
(三)水的净化和消毒:常规净化的环节:包括沉淀-過滤-消毒三步;特殊净化除去铁、锰、氟等;深度净化除去残留有机物,改善色、臭和浑浊度等。1.混凝沉淀:混凝是加入化學物质来澄清浑水(減少浑浊度)的過程,加入的是混凝剂,清除水中细小颗粒。有些混凝剂在此只起辅助作用,称助凝剂。正负電荷互相吸引,可以沉淀。(1)混凝剂分类:分為金属盐类和高分子混凝剂两种。①铝盐:包括明矾、硫酸铝,易溶于水,腐蚀性小,混凝好,對水质無害;水温低時,絮凝体松散。(最常用)②铁盐:三氯化铁等,腐蚀性强,处理後水中含铁量高。③聚合氯化铝:土法生产,质量不易到达保证。④聚丙烯酰胺:對高下浊度的水混凝效果均好;但其單体毒性大。(2)助凝剂:在混凝澄清過程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碱度局限性可加石灰,氧化钙;用氯将亚铁氧化成高铁。铝盐产生的絮凝体细小而松散時,可用聚丙烯酰胺或活性硅酸等助凝。(3)影响混凝效果的原因:1水中微粒性质和含量:均匀、细颗粒、低水温不利于混凝;2水的PH值:PH值低,對铝盐和铁盐影响大;3水中有机物對混凝有阻碍作用;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混凝剂的投放措施和反应時间等。2.過滤:截留水中杂质而使水澄清的工艺,采用品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功能:使浊度到达规定;清除水中病原体;清除微生物依托的悬浮物,為消毒发明条件;是饮用水净化关键的壹步。影响過滤效果的原因:①滤层的厚度和粒径;②滤速;③進水水质;④滤池类型。但活性炭過滤也可已导致含氮水中亚酸盐含量增長。3.消毒:重要措施有氯化消毒(集中式供水最常用)、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
(1)氯化消毒: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氯化消毒裏杀菌最强)和有机氯制剂。
有效氯:含氯化合物分子团中氯的价数不小于-1价,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漂白粉具有效氯约28%~33%;漂白粉精具有效氯含量约60%~70%;优氯净具有效氯约60%~64%。
1、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的杀菌机制是次氯酸体积小,電荷中性,易于穿過细胞壁;它又是壹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氯對病毒的作用,在于對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原因:①加氯量和接触時间:需氯量<加氯量(需氯量,用于杀菌+余氯量=加氯量)。余氯可以持续消毒,防止再生。游离氯:HOCl、OCl-;化合氯:NH2Cl、NHCl2。游离氯壹般规定加氯後接触30min,有0.3~0.5mg/L,化合余氯规定接触1~2小時後有1~2mg/L余氯。②水的PH值:HOCl是弱酸性電解质,PH值不适宜過高。當PH<5.0時,水中HOCl达100%;PH值越高HOCl越低;PH>9時,OCl-靠近100%。PH增高影响消毒,是由于氢氧化钙的产生。HOCl杀菌效率是OCl-的80倍。當PH>7時,壹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6.5時,重要生成二氯胺(最强)。三氯胺(無消毒作用)。③水温:每提高10℃,病原菌杀灭率提高2~3倍。④浑浊度:浑浊度高,減少消毒效果。⑤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原虫包囊抵御力不小于病毒和大肠杆菌,微生物数量過多,消毒困难。
3、氯化消毒措施:①壹般氯化消毒法:有机物污染轻,加入少許氯。②氯胺消毒法:加入氨,则加氯後生成壹氯胺和二氯胺。三卤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減少;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强,接触時间長,费用较高。③折點氯消毒法(用于自来水消毒):加氯量超過折點,在水中形成适量的游离氯。其長处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減少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減少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陷是:耗氯多,且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需事先求出折點加氯量。④過量氯消毒法:當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严重時,或在野外下,需在短時间内到达消毒效果時,可加過量氯于水中,使余氯达1~5mg/L。消毒後的水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药用炭,脱氯。(2)二氧化氯ClO2:氧化作用比Cl2优越。杀菌效果好,可減少水中三卤甲烷等氯化副产物的形成;保持余氯量;不受水质酸碱度的影响;可除水中的色和味。ClO2具有爆炸性,可引起变性血紅蛋白症等。(3)臭氧O3:杀菌和除病毒以及氧化有机物作用均很强。消毒效果较ClO2和Cl2好;且用量少、接触時间短;不影响水的感官性状,同步尚有除臭、色、铁、锰、酚等;不产生三卤甲烷;缺陷為费用高,腐蚀作用强,不能持续消毒等。(4)紫外线消毒(波長短):以C段紫外线為主。長处是接触時间短、杀菌效率高,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能減少臭味和降解微量有机污染物;缺陷是没有持续消毒效果;价格较贵。
四、分散式給水:(壹)井水卫生:1.井址选择:设在地下水污染源上游,周围20~30m内無渗水厕所、粪坑等污染源。2.井水消毒:用冷水漂白粉澄清液,每天两次。(二)新型饮用水卫生:1.桶装水:以自来水為原水經多种深度净化工艺制成。(1)纯水:水中溶解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有害物质所有清除,浊度不不小于1度,化學成分基本為水分子。(2)净水:通過吸附、超滤以清除水中有害物质而保留原水中的溶解性矿物质。(3)天然矿泉水:是储存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采集的未受污染且具有偏硅酸、锶、锌、溴等微量元素到达限量值的泉水。2.直饮水:自来水深度处理後,将符合直接饮用原则的自来水输送入顾客。
五、涉水产品的卫生规定:是指在饮用水生产和供水過程中与饮用水接触的连接止水材料、塑料及有机合成管材、管件、防护涂料、水处理剂、除垢剂、水质处理器及其他材料和物质。涉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和评价:1.输配水设备必须進行浸泡试验(感官、化學、微生物、毒理學)從而评价其安全性。2.經生活饮用水化學处理剂处理後的水,其壹般感官性状指標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3.水质处理器所用材料应提供卫生安全证明文献。
六、饮用水卫生的调查、监测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1.水源卫生调查:选择水源時,需進卫生调查和水质监测,调查取水點及水源卫生防护的执行状况。對已投入使用的水源重要调查取水點及水源卫生防护的执行状况,必要時检测水质。2.水廠调查。3.水质监测:對水源水、出廠水、居民常常饮用水點進行定期检测。(1)水质监测采样點、监测點的设置应有代表性。(2)每壹采样點每月采样检查应不少于两次,细菌學指標、浑浊度和肉眼可見物為必检项目;對水源水、出廠水和部分有代表性的管网末梢水每六個月進行壹次常规检查分析。6土壤卫生壹、土壤的污染与自净:土壤污染: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動中排出的有害物质進入土壤中,超過壹定限量,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的現象。土壤背景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動影响的天然土壤中多种化學元素的含量。是评价化學污染物對土壤污染程度的参照值,制定土壤中有害化學物质卫生原则的重要根据。自然本底值=卫生原则限值-环境容量限值。土壤环境容量:是壹定土壤环境單元在壹定期限内遵照环境质量原则、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构造与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學产量与质量、在不使环境系统污染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是合理制定环境原则、防护措施的重要根据。(壹)土壤污染来源和特點:分為:生物性:细菌最多、化學性、放射性。1.基本特點:隐蔽性、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長期性。2.土壤污染源:农业、工业、生活、交通。電子垃圾具有铅、镉、汞、六价铬、聚氯乙烯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①污染物成分复杂、危害严重②增長速度快、拆解处理方式落後。3.污染方式:(1)气型污染:铅、镉、砷、氟、酸雨等。(2)水型污染。(3)固体废弃物型污染。(二)土壤的自净作用:是指受污染的土壤通過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作用,使病原体死灭,多种有害物质到达無害的程度,土壤可逐渐恢复到污染前的状态。1.物理净化作用:难溶性固体污染物被土壤机械阻留;可溶性污染物被土壤水分稀释,或被土壤固相表面吸附,但随水迁移至地表水或地下水层;某些污染物可挥发或转化成气态物质通過土壤孔隙迁移到大气介质中。2.化學净化作用:通過凝聚与沉淀反应、氧化還原反应、络合螯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水解、分解化合反应;光化學降解作用等使土壤污染物分解為無毒物质。性质稳定的化合物如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塑料橡胶等难以被化學净化;重金属通過化學反应不能被降解,只能使其价态发生变化,進而影响其迁移方向。3.生物净化作用: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可以氧化分解有机物,是土壤自净作用中最重要的途径之壹。(1)病原体的死灭:曰照,土壤环境,植物根系的杀菌素,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等。(2)有机物的净化:無机化或腐殖质化。①含氮有机物:氨化作用:分解有机氮→氨;硝化作用:氨氧化→硝酸;反硝化作用:在厌氧条件硝酸盐還原→含氮化合物或分子态氮。②其他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形成CO2和水(有氧),或甲烷(無氧);含硫或磷的有机物形成對应的盐,或硫醇等。③腐殖质化:有机物通過土壤微生物分解後再合成的壹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其化學性质稳定,在卫生學安全,吸附能力最强。(三)污染物的转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降解和残留。1.化學农药的迁移转化:(1)吸附:胶体体系;(2)挥发、扩散和迁移:(3)降解:①光化學降解(重要途径);②化學降解:水解和氧化;③生物降解。2.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转化:(1)土壤胶体、腐殖质的吸附和螯合作用:土壤腐殖质能大量吸附重金属离子;(2)土壤pH:偏碱性時,多数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的氢氧化物而沉淀,植物难以吸取;(3)土壤氧化還原状态:許多重金属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于土壤中,減少植物吸取。3.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可長期存在于土壤中,也可經植物吸取和富集。水溶性农药可迁移、扩散至周围水体;半減期是指污染物浓度減少50%所需的時间(壹般10-30年)。残留期指污染物浓度減少75%~100%所需的時间。
二、土壤污染對健康的影响:人為原因是导致土壤重金属、农药、石油污染的重要原因。(壹)重金属污染:重要土壤無机污染物之壹,由于重金属不能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或转化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可通過食物链传递在人体内蓄积。1.铊(TI)污染:工业,剧毒,危害性高于镉、铅。人体内肾脏中含量最高,另壹方面是肌肉、骨骼。慢性危害:①周围神經损害:現双下肢麻木無力、痛温覺和运動障碍;②视力下降甚至失明;③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④男性生殖障碍等。具有致畸和致突变性。2.铬污染:在土壤环境中重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形式存在。六价铬毒性比Cr3+毒性大100倍。長期接触可引起呼吸系统肿瘤。腐蚀性;致突变。3.電子垃圾污染:采用破碎、焚烧、酸洗等措施提取宝贵金属,使電子垃圾中的重金属、化學阻燃剂、二噁英等释入环境。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為重要特性的高污染暴露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并可借助大气、水、生物体等环境介质進行迁移,通過食物链富集,對环境和人类健康导致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2.特性:(1)持久性:如二噁英类;(2)蓄积性;(3)迁移性;(4)高毒性。3.POPs對健康的危害:在体内的脂肪组织、肝脏等器官组织及胚胎中积聚,對包括肝、肾等脏器及神經、内分泌、生殖、免疫等系统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内分泌干扰作用。毒性最大的二噁英类化合物2,3,7,8-TCDD人类致癌物。(三)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人-土壤-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肠道病毒、蛔虫卵在土壤中存活。2.钩端螺旋体病和炭疽病(動物-土壤-人);3.破伤風和肉毒中毒(土壤-人)。
三、土壤卫生防护:(壹)粪便無害化处理:1.粪尿混合发酵法:在厌氧环境中密闭发酵,由厌氧菌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大量氨,腐化後是良好肥料。2.堆肥法:是把粪便和有机垃圾、作物秆、叶等按壹定比例堆积起来,在壹定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并产生高温,使病原体死亡并形成大量腐殖质,原则:蛔虫卵死亡率95%-100%。3.沼气发酵法:是将人畜粪便、垃圾、杂草、污水等放在密闭的发酵池内,在厌氧菌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甲烷气体(沼气)。病原菌在发酵的過程中死亡,可获得沼气和肥料。(二)都市垃圾無害化处理:(1)垃圾的压缩、粉碎和分选(2)卫生填埋:最常用,局限性:消耗土地资源;产生渗滤液;填埋产生甲烷气体(火灾隐患、温室效应)。(3)焚烧。(4)回收运用。7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方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學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過多或過少,當地居民通過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這些元素過多或過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壹、碘缺乏病IDD:是指從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局限性而引起的壹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壹)生理作用:1.增進生長发育、2.维持正常新陈代謝、3.影响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謝、4.调整水和無机盐、5.维持神經系统正常功能。(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學特性:1.地辨别布:山区高于沿海。(三)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碘缺乏病的重要体現形式之壹,其重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1.发病原因:(1)缺碘:饮水、食物及土壤中,碘缺乏或局限性是引起的重要原因。(2)致甲状腺肿物质。(四)地方性克汀病:严重碘缺乏病。呆、小、聋、哑、瘫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临床体現:神經型、黏液水肿型和混合型三种。(1)智力低下;重要;(2)聋哑;常見;(3)生長发育落後①身材矮小;②婴幼儿生長发育落後;③克汀病面容,頭大面宽鼻翼厚,齿稀舌長涎水流;④性发育落後。(4)神經系统症状:下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進,或病理反射等(5)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迟钝、表情淡漠;甲状腺肿。
(六)防止措施:1.碘盐2.碘油3.其他。
二、地方性氟中毒:(壹)体内代謝:人体氟重要来源于饮水及食物,氟在体内重要分布在硬组织如骨骼和牙齿等分布较多。(二)生理作用:构成骨骼和牙齿、增進生長发育、肌肉神經作用。(三)流行病學特性:1.地辨别布:北方以饮水型為主,南方以燃煤污染型為主,饮茶型重要在中西部。2.人群分布:(1)年龄:氟斑牙重要侵犯正在生長发育的恒牙,氟骨症重要发生在成年人。(2)性别:女性易骨质疏松软化,男性以骨质硬化為主。(3)居住時间:外来人群高于當地。(四)发病原因和机制:1.发病原因:長期摄入過量氟是发生本病的主线原因。2.发病机制:(1)對骨组织和钙磷代謝的影响:骨质硬化、骨质疏松。(2)對牙齿的影响:质脆易碎,色泽棕色或棕黑色;等。(五)临床体現:1.氟斑牙:釉面光泽度变化、著色、缺损。2.氟骨症:(1)症状:①疼痛最常。由腰背部開始,逐渐累及全身。活動後可缓和,静止後加重;晨起加重。②神經症状:神經衰弱症;感覺运動障碍。③肢体变形: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活動范围受限。(2)体征:硬化型:骨质硬化為主。混合型:骨质硬化為主、骨质疏松、软化等。X线体現:骨构造;骨周(骨棘形成);关节变化。三、地方性砷中毒:長期自饮用水、室内煤烟、食物等环境介质中摄入過量的砷而引起。临床上以末梢神經炎、皮肤色素代謝异常、肢端缺血壞疽、皮肤癌变為重要体現,是壹种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1.病区类型和分布:(1)饮水型:西北。(2)燃煤污染型:西南。2人群分布:农业人口、家族汇集性、40-50高发岁、以重体力劳動者居多。临床体現:1.特异体現:(1)初期多為末梢神經炎症状,四肢呈對称性、向心性感覺障碍,出現痛温覺減退、麻木、蚁走感等异常,四肢肌肉疼痛、收缩無力。(2)皮肤损害。初期可出現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點条纹;色素從容与色素缺失多同步出目前躯干,以腹部(花肚皮)、背部為主。(3)可损伤小動脉血管内膜,多发生于下肢遠端脚趾部位,初期以间歇性跛行為,脚趾皮肤发黑、壞死(乌脚病);2.多系统多脏器损害;3.三致。四、大骨节病:(壹)病因:1.环境硒水平過低;2.饮水中有机物中毒(腐殖);3.真菌毒素中毒。(二)流行特性:农业人口、有壹定家族汇集性。(三)病理变化:软骨。(四)临床体現:進展缓慢;可出現四肢关节晨起性僵硬并伴疼痛。重症晚期病人出現四肢現增粗、弯曲、变形。2.体征:手指末节粗大如鹅頭状。指间关节增粗後,如算盘珠状(赫伯登結节)。膝关节粗大,可使下肢呈XO形弯曲。由于关节增粗变形、活動受限,肌肉出現失用性萎缩。(五)防止措施:补硒。2.改水措施;3.改粮措施:旱田為水田。4.人群筛查:X线。
五、克山病(缺硒):是壹种地方性心肌病,其病变重要累及心肌,防止:改水;口服补硒。8环境污染性疾病环境污染性疾病:凡能污染环境,使环境质量惡化,而直接或间接使人患病的环境污染原因,统称為环境污染性致病原因,由此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的疾病。壹、慢性甲基汞中毒:長期受甲基汞污染的饮食(尤其是魚贝类),导致摄入者体内有大量甲基汞蓄积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經系统损伤為重要体現的环境污染性疾病。水俣病。1.发病原因和机制:(1)发病原因:水体汞污染(工业废水、汞农药),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变為甲基汞,易于被水生生物吸取,并通過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2)发病机制:經消化道摄入,具有脂溶性、原形蓄积、高神經毒性特點。随血液分布到脑、肝、肾脏和其他组织。甲基汞能通過血脑屏障,侵害大脑皮层的运動区、感覺区和视覺听覺区。多种损害均展現進行性和不可恢复性。2.流行特性:胎儿敏感性更强(先天性水俣病)。(3)汞摄入量与发病的关系:水俣病最低需汞量為25mg。3.临床体現:(1)最突出的是神經精神症状:神經衰退、共济失调,可出現肢端感覺麻木、共济运動失调、向心性视野缩小、語言和听力障碍等經典症状,称為Hunter-Russel综合征。(2)防治原则:二巯基丁二酸驱汞。
二、慢性镉中毒:水体与土壤镉污染和由此导致的稻米与魚贝类食物镉含量增高,导致摄入者体内镉大量蓄积而引起的以肾脏和骨骼损伤。曰本痛痛病。海产食品、動物性食品含镉量高于植物性食品。1.发病原因和机制:(1)镉污染来源: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含镉废水浇灌农田所致。(2)发病原因:長期摄入過量的镉。镉重要通過食物、水、空气、吸烟等途径經由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体,断积累。(3)发病机制:肾脏是靶器官,肾功能不全又會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2.流行特性:多40岁以上妇女。以5μmol/mol肌酐的尿镉诊断為慢性镉中毒。3.临床体現:(病情呈渐進性加重,发病初期腰、背、膝关节疼痛随即遍及全身。疼痛性质為刺痛,活動時加剧,休息時缓和。数年後骨骼严重畸形,多发性病理骨折;最终出現肾衰竭。废水中總镉含量不得超過0.1mg/L;(加入石灰调整PH減少向农作物转移)。
三、宣威肺癌:雲南宣威地区是我国肺癌高发区,其中女性肺癌死亡率居全国首位。1.高发原因:(1)生活习惯特殊:火塘。(2)當地产煤质量差:烟煤含焦油物质较多,燃烧時产生的多环芳烃等。(3)住宅设计不合理:住宅壹般净高仅為2m左右、窗户小、無排烟。2.流行特性:女性肺癌死亡率高;发病人群年龄提前:55~年龄组。(3)室内空气中BaP浓度与人群肺癌死亡率之间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概况与防治原则:研究結论:①工业污染未見明显联络②吸烟不是重要危险原因③生活燃料与死亡率间存在明显联络。
四、軍团病:是由嗜肺軍团菌引起的壹种以肺炎為主的全身性疾病。1.发病原因:(1)病因:水生细菌。嗜肺軍团菌是重要病原菌。(2)污染状况:感染均与人工水环境有关。冷却水检出率最高。(3)机制:對杀菌系统有抵御作用。2.流行特性:(1)污染源:被污染的空调冷却塔水及冷热水管道系统。(2)传播途径:冷却塔和空调系统的風机、水龙頭、淋浴、加湿器、人工喷泉等是形成气溶胶的重要動因;另壹重要载体是阿米巴原虫。(3)長期吸烟、酗酒、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心血管疾病、惡性肿瘤、器官移植的患者是軍团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長期從事宾馆、醫院等地工作也较易感染。常常接触气溶胶的人群如园艺工人、牙科醫生。(7)時间分布:夏秋季。3.临床体現:軍团菌肺炎(肺部感染為主的全身多脏器损害)和庞蒂亚克热(自限性流感样症状;無肺炎体現,症状较轻)两类。公場所卫生壹、住宅设计的卫生學规定:(壹)住宅的平面配置:1.朝向:居室(主卧室)最合适的朝向是南向。住宅的间距:根据通風状况:房屋的長轴与主导風向成不不不小于30°的角。住宅群建筑区,使建筑物長轴与主导風向成60°角。利于其下風向的建筑物的通風。(二)住宅的卫生规模:1.居室容积:是指每個居住者所占有居室的空间容积。全国城镇住宅居室容积的卫生原则為20m3/人。2.居室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在房间面积相似的状况下,居室净高越高,居室容积就越大,越有助于采光、通風和改善室内小气候。《住宅建筑规范》规定,居室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3.居室面积:又称居住面积。根据每人平均所占有的居室容积和居室净高,可计算出每人应有的居住面积7.14m2。4.居室進深:指開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至對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居室進深与室内曰照、采光、通風和换气有关。壹般居室進深与居室宽度之比以3:2较為合适。居室進深与地板至窗上缘高度之比称室深系数。在壹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超過2~2.5,在两侧采光的居室不应超過4~5。5.居室采光:采光系数是指室内工作水平面上(或距窗1m处)散射光的照度与室外相似時间的空旷無遮光物地方接受整個天空散射光(全阴天,見不到太阳,但不是雾天)的水平面上照度的比例(%)。是比较全面的客观指標。壹般规定主室内最低值不应低于1.0%,楼梯间不应低于0.5%。
二、住宅小气候對居民健康影响及其卫生學规定:(壹)住宅小气候的概念:室内小气候重要是由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這四個气象原因构成(没有气压)。气温:取决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中的热源和人体散热。微小气候各要素中,气温對体温调整起主导作用。壹般以干球温度表达。气湿:壹般以相對湿度(水蒸气分压)表达。气湿重要影响人体蒸发散热,壹般相對湿度在40%~70%為合适,不小于80%為高气湿,不不小于30%為低气湿。气流:(風速)除受大自然風力影响外,還与局部区域热源及通風状况有关。在室内,舒适温度的气流為0.15~0.25m/s。热辐射:由太阳辐射及人体与周围环境物体之间通過辐射形式的热互换构成,使人受热(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過人体表面温度)為正辐射,反之為负辐射。人体皮肤對正辐射敏感。(二)對健康的影响及评价指標:1.良好的小气候是维持机体热平衡,使体温调整处在正常状态的必要条件。對人体健康的影响反应在热代謝過程中。人体在代謝過程中产生热,同步也不停地通過传导、對流、辐射和蒸发等方式与外界环境進行热互换。壹般状况下,机体通過与外界环境的热互换到达热平衡。热互换可表达為:S為人体蓄热状况;M為代謝产热量;E為蒸发散热量。S=0舒适。2.全面的评价必须采用包括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原因的综合指標来评价。(1)根据环境原因的测定而制定的。湿球温度表达气温和气湿综合作用的成果;黑球温度表达气温、气流和热辐射综合作用的成果。(2)根据主观感覺結合环境原因测定制定:有效温度、校正有效温度。(3)根据生理反应結合环境原因测定制定:湿球-黑球温度指数等。(4)根据机体与环境之间热互换状况而制定的:热强度指数、热平衡指数等。(三)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规定:夏季空调室温22~28℃;冬季采暖室温16~24℃等。
三、室内空气污染:(壹)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點:1.来源:(1)室外来源:①室外空气;②建筑物自身;③人為带入室内;④相邻住宅污染;⑤生活用水污染。(2)室内来源:①室内燃烧或加热;②室内人的活動;③室内建筑装饰材料;④室内生物性污染;⑤家用電器。(二)室内污染的健康危害:1.生物性污染物:(1)軍团菌。(2)尘螨: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室内潮湿、通風不良的室内环境。具有强烈的变态反应原性,可引起過敏性。2.化學性污染物:(1)二氧化碳:空气清洁度的重要指標,其含量不应超過0.07%。(2)燃烧产物:①燃烧物自身的杂质成分,如煤中含硫、氟、砷、镉等。②多种固体燃料在燃烧後會产生大量SO2、NOX、颗粒物及有机成分。③烟草燃烧产物。(3)烹调油烟:肺癌危险原因。(4)甲醛(HCHO):装饰物品和自建筑材料。①有刺激性;②引起变态反应;③長期接触较高浓度,可出現神經衰弱症状;④引起肝、肺功能异常;⑤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损伤,是人类确定致癌物。(5)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苯、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萘、二异氨酸酯类等,重要来自多种化工产品。有壹定刺激作用。過量暴露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經系统功能。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現变态反应等。3.物理性污染物(1)噪声:室内噪声的危害:①超過50dB影响休息和睡眠;②70dB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③噪声對健康的危害分特异性危害与非特异性危害两方面。特异性危害可分為听覺适应、听覺疲劳和听力损伤三個等级。非特异性危害是指噪声作用于机体各個方面,如体現為中枢神經和心血管的损害。(2)電磁辐射:是非電离辐射中(波長不小于100nm的電磁波)的壹大类。来源:多种家用電器。机体体温升高,展現致热效应。對血液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影响。(3)氡及其子体:与土壤、建筑材料和吸烟有关,--肺癌222Rn。4.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1)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其症状: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頭痛、疲劳、精力局限性、健忘和工作效率低下等。特點发病快;患病人数多;病因很难鉴别确认;患者壹旦离開症状即可缓和消失。(2)建筑物有关疾病(BRI):是由于人体暴露于建筑物内的有害原因引起的壹类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哮喘、過敏性皮炎、軍团菌病、心血管病、肺癌等。(三)居室空气清洁度的常用评价指標:《室内空气质量原则》:1.二氧化碳:室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室内通風换气的实际效果。规定居室内CO2浓度≤0.1%。2.微生物和悬浮颗粒:室内细菌總数≤2500cfu/m3。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曰平均值≤0.15mg/m3。3.壹氧化碳:室内CO浓度1h均值≤10mg/m2。4.二氧化硫:室内SO2浓度1h均值≤0.50mg/m3。
四、室内空气质量原则:對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和放射性四個方面的环境原因和污染物参数作了量值规定。分三级,壹级空气质量最优,三级最差。物理性指標:温度、相對湿度、空气流速和新風量。化學性指標:SO2、NO2、CO、CO2、NH3、O3、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a)芘、TSP、總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性指標:细菌總数。放射性指標:氡rn及(肺癌)。10公共場所卫生壹、公共場所的卫生规定:根据《公共場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進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場所共7类28种。(1)住宿与交际場所(2)洗浴与美容場所(规定,剪发刀具、胡须刷、毛巾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文化娱乐場所:噪声不超85db(A),C02浓度不超0.15%。细菌總数不超過4000cfu/立方米;等。二、公共場所卫生监督:防止性卫生监督(新建、扩建、改建的与否符合卫生规定)和常常性卫生监督(定期、不定期监督、监测)。11城镇规划卫生壹、都市功能分区:(壹)分区原则:1.都市壹般设居住区、工业区、對外交通运送和仓储区、郊区。根据详细状况還可设文教区、高科技区、風景游览区、金融贸易区等。2.居住用地应选择都市中卫生条件最佳的地段。3.工业用地应按當地主导風向配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風侧、河流的下游、遠郊。4.保证在抵达规划期時,各功能分区仍有深入扩展的余地。在卫生上不容許工业区发展到包围生活居住区,或铁路包围都市。(二)都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學规定:1.居住区:有足够的面积,使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不致過高,并保证有充足绿地(人均不低于9平方米,绿化率不低于30%)。2.工业区:卫生防护距离。等。三、居住区规划卫生: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標:1.容积率:是指居住区總建筑面积与總用地面积的比值。2.居住建筑密度:建筑的基底總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3.居住区人口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為人口毛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量,称為人口净密度。净密度增高,则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和居住面积減少,人群密集,接触频繁,使传染病易于流行,与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关系亲密。
四、噪声与光污染:(壹)都市环境噪声:我国采用等效声级评价环境噪声,A声级:《声环境质量原则》以居民住宅、醫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為重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白天為55dB(A),夜间為45dB(A)。(二)都市光污染:過量的光辐射對人体健康和人类生存环境导致的不良影响称為光污染。1.白亮污染: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時,都市建筑物表面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多种涂料等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反射的眩光可使人感到耀眼,引起眼睛酸痛、流泪等。2.人工白昼:是指都市中的夜景照明、霓虹灯、灯箱广告等的强光直刺天空,可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使人晚上难以入睡或失眠。3.彩光污染:可干扰大脑中枢神經,頭晕目眩、惡心呕吐、失眠等。12环境质量评价壹、环境质量评价:是從环境卫生學角度按照壹定的评价原则和措施對壹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進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包括對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的评价,并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综合防治方案。2.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原因分為單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2)按评价時间可以分為回忆性评价、环境质量現实状况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3)按评价的区域分為局部、区域、流域及全球。二、环境质量現实状况评价内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图纸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电源控制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蓄电瓶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电子测量设备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穿孔乐谱纸卷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办公机器和设备租用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药用次硝酸铋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仿裘皮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头发造型器具出租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实验室用滴定管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新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 变配电系统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教学课件:《C++程序设计教程》章韵
- 2014国际航运函电英语课件国航第七课时
- 《民法典》全文学习PPT
- 破产法PPT课件
- 金融衍生工具ppt课件
- 光电效应测定普朗克常数.ppt
- “让学引思”高效课堂推进策略的研究
- 《培训机构教师薪酬制度》
- 点子图方格纸合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