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_第1页
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_第2页
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_第3页
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_第4页
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方案TOC\o"1-2"\h\u280第一章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331541.1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背景 3170581.2节水灌溉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393271.2.1分类 327511.2.2特点 399471.3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 320179第二章节水灌溉技术原理与设备 4260362.1节水灌溉技术原理 4106632.2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4259152.3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530890第三章节水灌溉制度与规划 557713.1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 5297703.1.1制定原则 5135893.1.2制定内容 592253.2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 6176333.2.1规划目标 6215563.2.2规划内容 6245413.3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688123.3.1实施步骤 6130073.3.2监督管理 78034第四章滴灌技术应用与推广 7201304.1滴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7141904.2滴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7228054.3滴灌技术的推广策略 824814第五章喷灌技术应用与推广 8164265.1喷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8180635.1.1喷灌技术的原理 8281005.1.2喷灌技术的优势 853585.2喷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995405.2.1喷灌系统的设计 936365.2.2喷灌系统的应用 9172105.3喷灌技术的推广策略 9234495.3.1政策引导 959785.3.2技术培训 951035.3.3资金融通 949475.3.4示范推广 9265395.3.5社会化服务 97494第六章微灌技术应用与推广 1097296.1微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 1027826.1.1微灌技术的原理 10112756.1.2微灌技术的优势 10129026.2微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056616.2.1微灌系统的设计 10105746.2.2微灌系统的应用 1132436.3微灌技术的推广策略 11173956.3.1政策扶持 1144636.3.2技术培训与推广 11186106.3.3市场营销 115808第七章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与创新 1162867.1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 11148137.1.1集成应用概述 11250647.1.2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 129807.1.3集成应用的案例分析 12220447.2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2257417.2.1技术创新概述 12248457.2.2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 1233367.3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推广策略 1366127.3.1政策引导与扶持 1386157.3.2技术培训与推广 1377357.3.3资金投入与保障 13205737.3.4示范引领与辐射 13221667.3.5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1329020第八章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与法规 13200718.1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环境 13200048.2节水灌溉技术的法规体系 13280318.3节水灌溉技术政策的实施与监管 1418983第九章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与宣传 141859.1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体系 14167249.1.1培训目标 14134989.1.2培训内容 15215869.1.3培训形式 15317109.2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策略 15223179.2.1宣传目标 15247299.2.2宣传内容 15324459.2.3宣传渠道 1540449.3节水灌溉技术培训与宣传的成效评估 1525879.3.1评估指标 157409.3.2评估方法 1620699第十章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的案例分析 161221210.1成功案例分析 16918110.1.1项目背景 16523310.1.2技术应用 16767710.1.3推广效果 162667710.2失败案例分析 161098210.2.1项目背景 161560410.2.2技术应用 163221110.2.3推广效果 16148710.3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171613210.3.1政策支持 171973710.3.2技术培训 171182310.3.3示范带动 173266610.3.4资金投入 171055910.3.5完善服务体系 17第一章节水灌溉技术概述1.1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背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农业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旨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2节水灌溉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2.1分类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滴灌: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分利用率高。(2)喷灌:将水喷洒到作物叶面,实现水分均匀分布。(3)微灌:通过微管道将水输送到作物根部,水分利用率高。(4)渗灌:将水渗入土壤,使作物根部充分吸收。1.2.2特点(1)节水:通过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2)节能:降低灌溉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环保: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4)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与品质。1.3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目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以下为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现状:(1)滴灌技术:在新疆、内蒙古等干旱地区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2)喷灌技术:在东北地区、黄河流域等地广泛应用,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3)微灌技术:在设施农业、果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分条件。(4)渗灌技术:在南方水田地区得到广泛应用,降低了灌溉能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在技术研发、政策支持、推广普及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第二章节水灌溉技术原理与设备2.1节水灌溉技术原理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设备,对灌溉过程进行优化,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的一系列技术。其主要原理如下:(1)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通过监测土壤水分、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精确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和不足灌溉。(2)优化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微灌等,提高灌溉均匀度。(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回收利用农田排水、雨水收集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率。(4)降低灌溉能耗:采用节能型灌溉设备,降低灌溉过程中的能耗。2.2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与配置节水灌溉设备的选择与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根据作物类型、土壤特性、灌溉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2)考虑设备功能与可靠性:选择功能稳定、可靠性高的设备,保证灌溉系统的正常运行。以下为几种常见的节水灌溉设备:(1)滴灌设备:包括滴头、滴灌管、过滤器等。滴头是滴灌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灌溉效果。(2)喷灌设备:包括喷头、喷灌管、泵站等。喷头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类型、灌溉面积等因素确定。(3)微灌设备:包括微喷头、微灌管、控制器等。微灌设备适用于精细农业,可精确控制灌溉水量。(4)自动灌溉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2.3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节水灌溉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安装: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安装,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觉故障及时处理。(3)清洗与保养:定期清洗过滤器、喷头等部件,防止堵塞。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4)合理调整: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调整灌溉水量、时间和频率。(5)培训与指导: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节水灌溉设备的高效运行,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第三章节水灌溉制度与规划3.1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3.1.1制定原则节水灌溉制度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灌溉制度,保证作物正常生长。(2)高效节水: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3)可持续发展:保证节水灌溉制度的长期稳定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4)适应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灌溉方式的特点,制定适应性强的节水灌溉制度。3.1.2制定内容节水灌溉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作物需水规律: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水规律,确定灌溉时期和灌溉量。(2)灌溉方式:根据土壤特性、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3)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次数、灌溉周期、灌溉定额等。(4)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灌溉用水的合理分配。3.2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3.2.1规划目标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灌溉成本。(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值。(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3.2.2规划内容节水灌溉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调查区域水资源状况,评价水资源可利用量。(2)灌溉需求分析:分析区域灌溉需求,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定额。(3)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根据区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4)灌溉工程布局:合理布局灌溉工程,提高灌溉效率。(5)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对规划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3.3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与监督3.3.1实施步骤节水灌溉规划的实施应遵循以下步骤:(1)项目审批:依据规划成果,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审批。(2)项目招投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项目招投标。(3)项目施工:根据项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4)项目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项目验收。(5)运行管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行。3.3.2监督管理节水灌溉规划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策法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证规划实施的法律依据。(2)技术指导: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保证项目质量。(3)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合理使用。(4)项目评估: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规划内容。(5)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保证规划实施公正、透明。第四章滴灌技术应用与推广4.1滴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将水通过滴头均匀地滴入土壤,使水分在土壤中形成一个湿润球,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滴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水效果显著。滴灌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的浪费,节水率可达30%以上。(2)提高作物产量。滴灌技术能够为作物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3)减少病虫害。滴灌技术降低了田间湿度,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4)节省劳动力。滴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力投入。(5)改善土壤结构。滴灌技术能够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结构稳定。4.2滴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滴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作物类型、土壤性质、水源条件等因素进行。以下是滴灌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1)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选择合适的滴灌设备。包括滴头、管道、过滤器等。(3)确定管道布局。根据地块形状和作物种植方式,设计管道布局,保证水肥均匀分布。(4)计算系统水压。根据管道长度、直径和滴头流量,计算系统所需水压。(5)安装调试。安装滴灌系统,并进行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滴灌系统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作物特点和生长周期,调整灌溉策略,以实现最佳灌溉效果。4.3滴灌技术的推广策略为了推动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下推广策略:(1)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滴灌技术的优势和推广政策,提高农民的认识度和接受度。(2)开展技术培训。组织专家对农民进行滴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滴灌设备维修、保养和技术咨询等服务,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4)推广滴灌设备补贴政策。通过补贴、财政扶持等方式,降低农民购买滴灌设备的成本。(5)示范推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作物,开展滴灌技术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滴灌技术的普及。(6)加强科研创新。针对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滴灌技术和设备,提高滴灌技术的适应性。通过以上策略,有望在我国农业领域实现滴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第五章喷灌技术应用与推广5.1喷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5.1.1喷灌技术的原理喷灌技术是通过管道将水源输送到农田,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上的灌溉方式。其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水泵将水加压,然后通过喷头将水以雾状形式喷出,模拟自然降雨,为作物提供所需的水分。5.1.2喷灌技术的优势喷灌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水效果显著:喷灌可以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2)提高土地利用率:喷灌系统可以灵活布置,适应各种地形,提高土地利用率。(3)减轻劳动强度:喷灌系统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人力成本。(4)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喷灌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有利于作物生长。5.2喷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5.2.1喷灌系统的设计喷灌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喷灌设备。(2)保证喷灌系统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可靠性。(3)考虑喷灌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管理效率。(4)注重喷灌系统的经济性,降低运行成本。5.2.2喷灌系统的应用喷灌系统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2)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甘蔗等。(3)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草莓、葡萄等。(4)草坪、花卉等园艺作物。5.3喷灌技术的推广策略5.3.1政策引导应加大对喷灌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民采用喷灌技术。5.3.2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喷灌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水平。5.3.3资金融通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农民购买喷灌设备提供贷款和贴息。5.3.4示范推广建立喷灌技术示范基地,展示喷灌技术的优越性,引导农民自发采用。5.3.5社会化服务发展喷灌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从设备选购、安装调试到运行维护的全方位服务。第六章微灌技术应用与推广6.1微灌技术的原理与优势6.1.1微灌技术的原理微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小的喷嘴或滴头,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法。其原理主要基于水力学原理和流体力学原理,通过管道、阀门、过滤器、控制器等设备,将水源的压力调整到适宜的范围,再通过微喷头或滴头将水均匀地分配到作物根部。微灌技术可分为滴灌、微喷灌、涌流灌等几种形式。6.1.2微灌技术的优势(1)节水效果显著:微灌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水量,减少水的浪费,节水率可达30%以上。(2)提高灌溉效率:微灌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灌溉效率,降低劳动强度。(3)促进作物生长:微灌技术能够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4)减少病虫害:微灌技术可以降低作物周围的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5)适应性强:微灌技术适用于各种地形、土壤和作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6)环保节能:微灌技术减少了水的浪费,降低了能源消耗,有利于环境保护。6.2微灌系统的设计与应用6.2.1微灌系统的设计(1)确定灌溉区域:根据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因素,确定灌溉区域。(2)选择微灌设备:根据灌溉区域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灌设备,如滴灌、微喷灌、涌流灌等。(3)设计管道系统:根据灌溉区域和设备要求,设计管道系统的布局、管径、管道材质等。(4)设计控制系统:根据灌溉需求,设计自动或手动控制系统,包括阀门、控制器、传感器等。(5)设计过滤系统:为保证微灌系统的正常运行,设计过滤系统,过滤水源中的杂质。6.2.2微灌系统的应用(1)大田作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等。(2)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茶叶等。(3)园艺作物:如花卉、草坪等。(4)林果业:如核桃、葡萄、苹果等。(5)畜牧业:如奶牛、肉牛、羊等。6.3微灌技术的推广策略6.3.1政策扶持(1)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采用微灌技术。(2)加大投入,完善微灌设施和技术支持。(3)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微灌技术的认识。6.3.2技术培训与推广(1)开展微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2)建立示范项目,展示微灌技术的优势。(3)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广新技术、新产品。6.3.3市场营销(1)加强微灌设备的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2)优化产品结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3)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拓宽销售渠道。(4)加强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以上措施,推动微灌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事业贡献力量。第七章节水灌溉技术集成与创新7.1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7.1.1集成应用概述农业科技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已逐渐成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是指在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作物需水规律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将多种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融合,形成一个高效、节水的灌溉体系。本章将重点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集成应用。7.1.2集成应用的关键技术(1)智能灌溉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水分、作物生长状况和气象条件,自动调节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实现精准灌溉。(2)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环境污染。(3)抗蒸发技术:采用覆盖材料、喷灌、滴灌等手段,降低灌溉过程中的水分蒸发,提高灌溉效率。(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收集雨水,合理调配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7.1.3集成应用的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采用智能灌溉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抗蒸发技术,实现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通过集成应用,该地区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20%,作物产量增加了15%,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7.2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7.2.1技术创新概述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我国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新型灌溉设备研发:如微灌、滴灌、喷灌等设备,具有节水、节能、高效等特点。(2)智能化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实现灌溉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3)新材料应用:如抗老化、耐腐蚀、高强度的新型材料,提高灌溉设备的耐用性和可靠性。7.2.2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2)绿色环保技术:开发环保型灌溉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智能化管理技术:推进灌溉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提高灌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7.3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推广策略7.3.1政策引导与扶持应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技术。7.3.2技术培训与推广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与推广,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应用。7.3.3资金投入与保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研发、推广和应用。7.3.4示范引领与辐射建立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7.3.5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节水灌溉技术集成创新的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技术进步。第八章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与法规8.1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环境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相对匮乏,因此,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度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有利于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国家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关于推进农业节水灌溉的意见》、《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等,明确了节水灌溉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文件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各级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将节水灌溉纳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还通过设立农业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实施农业水价改革等手段,引导和鼓励农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8.2节水灌溉技术的法规体系节水灌溉技术的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为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部门规章。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农业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技术要求和项目管理规定。三是地方性法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浙江省农业节水灌溉条例》等,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具体规定。四是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如《节水灌溉设备技术条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等,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8.3节水灌溉技术政策的实施与监管为保证节水灌溉技术政策的顺利实施,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级成立了农业节水灌溉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节水灌溉工作的领导,保证政策落实到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加强项目管理。对节水灌溉项目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质量、效益和安全。四是强化监督检查。各级及有关部门对节水灌溉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在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第九章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与宣传9.1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体系9.1.1培训目标为保证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应用,培训体系旨在提高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节水灌溉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9.1.2培训内容(1)节水灌溉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选型及操作方法;(2)节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维护;(3)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4)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9.1.3培训形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2)现场教学:结合实际项目,进行现场操作演示;(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培训;(4)交流学习: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节水灌溉技术。9.2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策略9.2.1宣传目标提高农民及社会各界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增强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9.2.2宣传内容(1)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与特点;(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案例及成效;(3)相关政策及补贴措施;(4)农民参与节水灌溉项目的途径与方式。9.2.3宣传渠道(1)传统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等;(2)新媒体:微博、抖音等;(3)线下活动:举办节水灌溉技术讲座、展览等;(4)合作宣传: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合作,共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9.3节水灌溉技术培训与宣传的成效评估9.3.1评估指标(1)培训覆盖率:培训人数与目标人群的比例;(2)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