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素质拓展八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72分)1.下列研究的问题属于种群水平的是()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的数量变化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丰富度、群落的优势种、种间关系、空间结构范围和边界以及群落演替等。【详解】A、青藏高原上藏羚羊每年死亡的个体数为研究死亡率,为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正确;
B、我国沿海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为研究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错误;
C、福建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C错误;
D、我国东北到海南的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D错误。
故选A。
2.数学模型常常用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问题探讨错误的是()A.构建种群增长模型:Nt=N0λt,描述了种群数量无限增长的情况B.构建种群的增长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可解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D.根据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可解释增长速率越来越小的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数量变化的两种曲线:(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种群指数增长的公式为Nt=N0λt,理想条件下种群无限增长,A正确;B、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S型和J型两种常见的曲线图,B正确;C、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在自然条件下一种增长方式,可解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C正确;D、“J”型曲线中增长速率越来越大,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定时期内,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计数时,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酵母菌的K值不会发生变化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过多,难以计数,应进一步稀释【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详解】A、由于锥形瓶中的空间和营养物质有限,一定时期内,锥形瓶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正确;B、由于是从试管中随机抽取样液进行计数,因此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以便酵母菌分布均匀,B正确;C、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其营养物质增加,酵母菌的K值可能会增大,C错误;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对培养液稀释处理,D正确。故选C。4.其他条件一致且适宜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培养方式培养酵母菌时,其种群数量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B.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C.a组种群数量增长量快的原因之一是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D.培养中后期,d组种群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只是酒精的积累【答案】D【解析】【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率最大。【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酵母菌在不同培养方式下,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同,说明在特定空间的环境容纳量是可以改变的,A正确;B、实验组更换培养液,d组作为对照组,其培养方式是一直不更换培养液,最终会因为营养缺乏导致酵母菌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甚至下降,B正确;C、a曲线的酵母菌培养液更换的时间间隔最短,食物资源相对最丰富,所以其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正确;D、曲线d为对照组,应该不换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限制因素是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如酒精的积累等,D错误。故选D。5.下列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调查某公园中向日葵种群密度,因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大石块,换个位置取样B.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部分被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过于明显,使得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捕获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将样方的四条边上的个体都进行了统计【答案】C【解析】【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记后重新捕获数。【详解】A、调查某公园中向日葵的种群密度,若因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大石块,换个位置取样,则会导致换位置后的取样结果比原来偏大,A错误;B、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两次捕获期间部分标记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过于明显,使得被标记个体更容易被捕获,则会导致第二次捕获中的标记数多于正常值,分母增大,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C正确;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所得到数值会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故选C。6.山东荣成天鹅湖是中国北方大天鹅最大的越冬地,被誉为“东方天鹅王国”。生态学家连续数年对湖中天鹅与东方白鹳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λ表示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2时大于t1时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一直在增大,t3时达到K值C.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出生率、死亡率D.在t3时以后天鹅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数量的J型增长和S型增长是两种典型情况。J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在此条件下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S型增长的形成条件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增加到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呈现S型增长。【详解】A、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t1~t2之间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无法判断种群数量在t2时是否比t1时大,A错误;B、天鹅的种群数量在调查期间先减少后增加,B错误;C、天鹅湖是东方白鹳的越冬地,影响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为迁入率和迁出率,C错误;D、在t3时以后天鹅的曲线对应的λ值大于1且恒定,种群数量增长模型为“J”形曲线,D正确。故选D。7.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进行防御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B.捕食风险加剧了高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捕食风险减弱了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对于低密度组,捕食风险明显降低了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对于高密度组,捕食风险对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不明显。【详解】A、由分析可知,低密度组捕食风险明显降低了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而高密度组捕食风险对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不大,说明高密度种群可有效降低捕食风险引起的繁殖抑制,A正确;B、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影响不明显,不会加剧其种内斗争,B错误;C、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斗争,C正确;D、捕食风险导致低密度种群降低繁殖投入,故与对照组相比,低密度种群捕食风险组的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降低,D正确。故选B。8.下表为某地人工柳树林中,林下集中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平均值,单位:m2)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郁闭度00.20.40.60.81.0一年蓬15.32.510.87.44.32.4加拿大一枝黄花10.49.56.15.63.01.2刺儿菜3.74.38.54.42.21.0A.郁闭度越大,三种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竞争越大B.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C.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D.影响该地林下集中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随林木郁闭度增加,一年蓬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均逐渐降低,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先增加后降低。【详解】AD、林木郁闭度是指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因此,影响该地林木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为光照强度。郁闭度越大,三种草本植物间对阳光的竞争越大,但对于水和无机盐的竞争与郁闭度无直接关系,A错误,D正确;B、表中数据说明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换言之,三个种群密度变化的差异主要是不同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不同所致,因此,相同郁闭度下草本植物间的密度差异与自身特性有关,B正确;C、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除了除郁闭度外,气温、干旱等因素也会综合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故选A。9.植物存在明显的种群密度效应,其中存在两个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即植物种群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其产量与密度无关,最后产量总是一样的;“-3/2自疏法则”,即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获得足够的资源而继续生长发育,有些植株因不能获得足以维持生长发育的资源而死亡。根据以上概念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后产量衡值法则”降低了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各时期均符合“最后产量衡值法则”C.“-3/2自疏法则”表明竞争的胜利者可能存在有利变异D.高密度种植时,有些植株会死亡,不利于植物种群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详解】A、环境条件未改变,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就不会改变,A错误;B、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密度范围时,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不符合“最后产量衡值法则”,B错误;C、“-3/2自疏法则”,即在高密度的样方中,有些植株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获得足够的资源而继续生长发育,有可能存在有利变异更加适应环境,C正确;D、高密度种植时,有些植株会死亡,从而降低种群密度,有利于植物种群发展,D错误。故选C。10.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错误的是()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是大量放养该种鱼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的数量,则b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减少了营养供应C.图③中c点后种群个体的数量变化反映出该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渔业生产中的捕捞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曲线①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②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③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曲线④表明,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有利于捕鱼。【详解】A、若图①所示曲线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大量放养了该种鱼类,导致该种鱼类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正确;B、图②所示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变得更加优越,B错误;C、图③曲线中,c点后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正确;D、当种群数量维持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鱼类捕捞,保护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B。1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葵和寄居蟹两种生物互利共生,相互依存B.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湖泊结构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体现了群落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例如,海葵固着于寄居蟹的螺壳上。寄居蟹的活动,可以使海葵更有效地捕食:海葵则用有毒的刺细胞为寄居蟹提供保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值物和根瘤菌之间,豆科植物向根瘤菌提供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利用。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中生物为食的现象。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例如,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例如,马蛔虫与马。【详解】A、海葵和寄居蟹两种生物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A错误;B、—个湖泊中所有的鱼没有包含所有生物,因而不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错误;C、湖泊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现象,C正确;D、高矮不一的梭梭树为一个种群,不属于群落,D错误。故选C。12.一个物种在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基础生态位,在竞争者或捕食者存在时所拥有的生态位称为实际生态位。大草履虫和绿草履虫属于两个物种,如图分别为两者单独培养(图a、图b)以及混合培养时(图c)种群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者为种间竞争关系,单独培养时均在第8天左右达到最大增长速率B.大草履虫在混合培养时的实际生态位窄于其单独培养时的基础生态位C.图c的变化趋势是混合培养时两种生物自身繁殖等特点上的差异所致D.一个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等可以反映物种的生态位【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二者混合培养时的它们各自的环境容纳量都低于单独培养时的各自环境容纳量,说明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二者单独培养时呈S形曲线增长,在第8天左右达到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B、高斯实验中,混合培养若干天达到稳定时,大草履虫消失,只有双小核草履虫继续存活,因此大草履虫没有实际生态位,B正确;C、混合培养的两种生物由于种间竞争,会出现生态位的改变,因此其实际生态位上存在的差异造成了图c中两种草履虫的变化趋势,C错误;D、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群落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占据的空间位置,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它生物的关系,D正确。故选C。13.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荒漠群落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其中的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B.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征,它们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缺少水分的环境C.荒漠群落中的动物穴居和善跑的习性比草原群落中的更突出D.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往往是恒温动物,以适应沙漠温度的大幅度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因为适应环境从而生存下来,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详解】A、荒漠群落年降水量稀少,其中的物种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A正确;B、由于荒漠群落年降水量稀少,因此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荒漠中的植物根系发达,叶片小而厚,有利于吸收水分,抵抗干旱,B正确;C、生物的特征与环境相适应,因此荒漠群落中的动物穴居和善跑的习性比草原群落中的更突出,C正确;D、荒漠群落中的动物往往是变温动物,如蜥蜴、蛇等,D错误。故选D。14.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会影响果树的产量D.该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的垂直结构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另外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演替速度和方向进行。【详解】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与灌木、草本等植物也可构成垂直结构,A正确;B、将荒地建成果园,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速度和方向,B正确;C、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能调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对果树的产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C正确;D、该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D。15.调查法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调查过程与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某种昆虫密度,应用的是标记重捕法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常用样方法调查C.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D.记名计算法用于调查物种的数量,需要按照多度等级来记录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1、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在统计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同时,还可统计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详解】A、分用黑光灯诱捕调查某种昆虫的密度,用的是黑光灯诱捕法,A错误;B、对于土壤中活动能力较强、个体微小的动物不适合样方法调查,应选择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C、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调查某区域某种鸟胃中的主要食物种类,可用于分析其生态位,C正确;D、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D错误。故选C。16.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光照的强度有关C.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来提高产量。【详解】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鸟类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错误;C、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能够使植物充分利用阳光,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C正确;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这样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B。17.下列对群落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个群落中某物种的数量称为物种丰富度B.有的动物在冬季进入冬眠、有的则在夏季进入夏眠,这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C.通过研究栖息地、食物、天敌及种间关系等可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D.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称为种间竞争【答案】A【解析】【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免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详解】A、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A错误;B、某些动物(旱獭、仓鼠)在冬季会冬眠,有些动物则在炎热的夏季进入夏眠,群落的外貌和结构随季节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正确;C、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及种间关系等,C正确;D、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称为种间竞争,D正确。故选A。18.气候变化、耕作栽培制度改变、除草剂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导致农田杂草群落演替速度加快,出现杂草区系种类多样化、杂草群落结构复杂化、难治杂草种群密度加大等问题。下列关于农田杂草群落演替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杂草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长期干旱条件下,杂草叶片角质层厚度逐渐加大,可降低除草剂的效果,杂草群落演替加快C.浇灌、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使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减少D.大剂量除草剂可使抗除草基因频率增大,抗除草剂杂草可能成为群落优势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详解】A、杂草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B、长期干旱条件下,杂草叶片角质层厚度逐渐加大,可降低除草剂的效果,杂草群落演替加快,B正确;C、浇灌、施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使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增加,C错误;D、大剂量除草剂可对抗除草剂杂草起选择作用,从而使抗除草基因频率增大,抗除草剂杂草可能成群落优势物种,D正确。故选C。19.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各种干扰因素导致优势树木死亡(包括折断、枯立、树倒等),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人为砍伐树木也可形成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B.光照影响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影响水平结构C.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群密度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但林窗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不相同,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丰富度均高于林下。【详解】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方法,A错误;B、随着枯落物层的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种类数逐渐减少,由此可知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据图无法判断土壤动物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由图可知,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C正确;D、由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动物的种类数不同,D错误。故选C。20.图a和图b表示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曲线高度表示相应资源利用量)。两图是某地群落演化过程的不同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b中的种间竞争可能比图a中的种间竞争激烈B.在群落演化中,各物种生态位变化与遗传变异叠加C.图b时期可利用资源总量可能较图a时期更加丰富D.群落变化趋势为图a向图b演化,伴有生态位分化【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a中3个物种共用的资源很少,则种间竞争不激烈,而种内在某资源状态下利用量最大,则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共用资源较多,则种间竞争激烈。【详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图a中物种1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部分比较少;同样,物种3自身单独能利用的资源比较多,与物种2共用资源比较少,因此在图a中种间竞争比较弱,A正确;B、在群落演化中,各物种生态位会发生变化与也会有遗传变异发生,两者发生叠加,B正确;C、由图可看出图
b
时期可利用资源总量可能较图
a
时期更多,更加丰富,C正确;D、种间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所以群落变化趋势为图
b
向图a
演化,伴有生态位分化,D错误。故选D。21.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吹绵蚧种群补充率反映了物种繁殖能力与资源紧张程度等因素B.澳洲瓢虫种群数量与吹绵蚧种群数量将呈现同步周期性变化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n-p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n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详解】A、吹绵蚧种群补充率与物种繁殖能力及资源紧张程度等有关,繁殖能力强、资源充足时补充率大,A正确;B、正常情况下两种捕食关系的生物种群数量呈现同步周期性变化,但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说明害虫将大量减少,B错误;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C错误;D、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D错误。故选A。22.研究者调查了川西北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中部分生物组成情况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项目环境变量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植物植物种类数141314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组成螨类70.89%46.51%30.75%跳虫10.13%49.10%59.09%昆虫18.98%4.39%10.16%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g·kg1)75.39%59.95%69.20%A.草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共同组成群落B.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C.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D.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代谢原料【答案】A【解析】【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此外,统计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群落的演替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详解】A、草地和土壤中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群落,A错误;B、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退化程度越高螨类所占的比例越少,所有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B正确;C、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时螨类和昆虫比例减少,但是跳虫比例上升,所以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C正确;D、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D正确。故选A。23.根据某生态系统中蝗虫与其天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构建如图所示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a段蝗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均为衰退型年龄结构B.该蝗虫种群及其天敌种群的K值可能分别为N2、P2C.蝗虫天敌种群在a→b→c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率D.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主要是迁出率大幅提高导致【答案】B【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该曲线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模型建构的类型角度分析,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该地区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因此蝗虫的K值为N2。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空间特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等。【详解】A、种群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K值在中间,N2是蝗虫的K值,P2是天敌的K值,d~a段,蝗虫种群的数量低于K值,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天敌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A错误;B、由图可知,蝗虫的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所以该农田中蝗虫种群的K值为N2,同理可知蝗虫天敌的K值为P2,B正确;C、蝗虫天敌种群数量在a→b→c的变化过程中,总数量增加,到达K值,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D、蝗虫种群数量在b→c→d的变化是由捕食者捕食所致的,D错误。故选B。24.松鼠以红松、云杉等植物的种子为食。在有些年份,每只松鼠平均能产3窝,每窝4~6只幼仔;而在有些年份,会有20%~30%的成熟雌性个体不繁殖,繁殖者每年产仔数也明显减少,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因素是()A.天敌捕食 B.温度影响 C.种内竞争 D.食物匮乏【答案】D【解析】【分析】动物的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种群密度受植物影响。【详解】植物可以为植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动物的繁殖率主要受食物的影响,当红松、云杉由于外界因素产生的种子较少时,松鼠的繁殖率下降,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28分)25.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上图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群落中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而不断变化,但是很少会消亡,从进化的角度解释群落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2)上图2东部群落空间结构形成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开始于第__________年,第15—20年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____。(4)不同群落的丰富度往往差异较大,同一群落的丰富度也不断地动态变化,影响群落丰富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类列举2点)。【答案】(1)①.S0②.群落内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协同进化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态结构(2)提高群落对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3)①.20②.衰退型③.0(4)非生物环境因素(气候、土壤等)、优势种、种间关系(种间竞争等)【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彼此相互融洽,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无机环境中的空间和资源。题图分析,样方法中的样方面积选择要适宜,物种数量多且要容易调查,结合图示可知调查物种丰富度适宜的样方面积为S0;图3中5~10年λ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10~20年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2030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会维持稳定。【小问1详解】调查的样方应选择物种数较多且相对稳定的面积,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不适于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教育设备租赁服务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场承包建设合同4篇
- 2025年度旅游度假区租赁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草花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议及供应链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行业劳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航天设备制造承包协议6篇
- 2025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4篇
- 个人建房承揽协议实例版B版
- 2025年度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企业培训场地租赁保证金及押金使用合同4篇
- 横格纸A4打印模板
- CT设备维保服务售后服务方案
- 重症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 儿科课件: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 柜类家具结构设计课件
- 陶瓷瓷砖企业(陶瓷厂)全套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 煤炭运输安全保障措施提升运输安全保障措施
- JTGT-3833-2018-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 保安巡逻线路图
- (完整版)聚乙烯课件
- 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