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2005CPR与ECC指南
尹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5心肺复苏指南2005指南制定背景时间:2005年1月23日—29日地点:美国达拉斯参加人员:300多人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主办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国际会议目的:依据循证医学,重新修订适用于全世界CPR和ECC推荐方案的科学共识2005心肺复苏指南必要性2005心肺复苏指南
26yearoldhealthymaleathleteattending2005BeijingInternationalMarathon.Onthehalfwayoffinishinghiscompetition,hesuddenlycollapsedonthestreetandbecameunresponsive.2005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国内外普及程度
2005心肺复苏指南2005心肺复苏指南猝死概念---心博呼吸骤停意识突然丧失,昏倒于各种场合。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瞳孔散大。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部分患者有短暂而缓慢叹息样或抽气样呼吸。2005心肺复苏指南心搏呼吸骤停准确判断:5-10秒,不超过10秒2005心肺复苏指南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钟----黑朦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心跳停止15秒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45秒钟----瞳孔散大心跳停止1-2分钟----瞳孔固定心跳停止4-5分钟----大脑细胞不可逆损害2005心肺复苏指南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2005心肺复苏指南
生存率与2个间期相关:
(1)晕厥到除颤的时间间隔
(2)晕厥到开始心肺复苏的间隔CollapsetostartofCPR:1,5,10,15(min)晕厥到开始心肺复苏的间隔时间:1,5,10,15(分)Collapsetodefibrillationinterval(min)晕厥到除颤的时间间隔(分钟)Probabilityofsurvivaltohospitaldischarge医院出院时的生存率2005心肺复苏指南
除颤和时间
尽快除颤是关键
5分之后大约有50%的生存率生存率以每分钟7%到10%下降(如果没有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延长室颤,减慢恶化速度
Minutes:collapseto1stshock分钟:晕厥到第一次电击的时间间隔2005心肺复苏指南
2005心肺复苏指南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
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ECC)指南于2005年12月在国际circulation《循环》杂志面世。取代了2000指南。新指南含12个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流程。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心肺复苏指南核心—基础生命支持(BLS)统计资料:BLS〈10min存活率43.8%BLS〉10min存活率20.7%主要改进的范围心脏按压与通气比率;除颤时分析心律与电击所占去的按压时间2005心肺复苏指南会议中的争议问题2000指南按压/通气:15/2;频率100次/min,(2次通气16秒太长)其次、电除颤上(3次1分钟40s)时间长44s不可能完成100次/min的按压频率VF时,按压和电击何者优先?2005心肺复苏指南证据评估过程如果每次通气4s,1分钟之内能完成:通气/按压(2:30)---6次呼吸、60次按压按压/通气(30:2)---4次呼吸、73次按压2005心肺复苏指南主要改进内容基本的生命支持(BLS)
1.ABCD评估;2.CPR高级生命支持(ACLS)
成人—小儿—新生儿2005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新观点持续胸外按压:100次/分钟单人按压/通气比:30:2(成人和小儿;新生儿除外)双人救助儿童行CPR时,则推荐15:2的按压/通气比;新生儿CPR时仍保留3:1人工呼吸持续吹气1秒钟,避免多次吹气和吹气过量。电击后立即重新CPR;5个周期(约2分钟)后在进行心博检查。AED:一次后立即重新胸外按压,CPR评估在5个周期后进行。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生命支持(BLS)
2005心肺复苏指南A.气道控制仰头抬颏法(headtilt–chinlift)头倾斜-下巴抬高或用力推下颌心肺复苏术怀疑颈椎外伤托颌法仰头抬颏法2005心肺复苏指南B.呼吸支持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最初几分钟使用气袋-面罩通气2005心肺复苏指南人工呼吸要求避免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有脉搏无呼吸:给予人工呼吸无需胸外按压成人:8-10次/分钟;婴儿或儿童:12-20次/分所有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面罩、球囊—面罩或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持续吹气1秒以上2005心肺复苏指南注意点:垫一层薄的纱布吹气量800—1200ml吹气时暂停按压(尽可能的减少中断胸部按压的因素)比例30:2(5个循环后观察效果,2分钟)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2005心肺复苏指南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00次/分钟单人按压/通气比:30:2(成人和小儿;新生儿除外)双人救助儿童行CPR时,则推荐15:2的按压/通气比;新生儿CPR时仍保留3:1;成人30:2双人或多人实施CPR,应每2分钟或每5个周期CPR(每个周期CPR包括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更换按压者。施救者应在5秒内完成转换C.循环支持2005心肺复苏指南胸外持续心脏按压注意点:在没有呼吸道保护情况下,按压/通气为30:2在高级人工气道已建立,胸部按压不应中断;100次/分,同时给予8—10次通气/分钟;6-8秒通气一次。婴儿和儿童在给予充分通气和供氧,心率仍低于60次/分钟且伴有外周灌注不良表现时,实施胸外按压CPR时,必须给予足够深度的胸外按压,允许胸壁充分弹性复位,中断按压时间不得超过10秒建议对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双人实施婴儿CPR时,两手环绕婴儿胸部在拇指按压胸骨的同时用其它手指挤压胸廓2005心肺复苏指南除颤2000指南首次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2000年指南对VF/VT推荐连续3次电击,期间不做胸部按压。2005心肺复苏指南
2005指南:一次电击;尽早除颤理由:用双相波除颤器除颤效果好(在除颤后5秒VF可停止),而3次电击延长时间,中断胸部按压,似无必要。2005心肺复苏指南推荐使用双相波形除颤器A=monophasic(dampedsinusoidal[Edmark])单相形(衰减的正弦曲线)B=biphasic(quasi-sinusoidal[Gurvich])B=双相形(类似正弦波)C=biphasic(truncatedexponential)
C=双相形(截去顶端的指数曲线)65%97%2005心肺复苏指南一次电击后立即进行CPR,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进行心搏检查。成人VF和无脉性室速VT时若用单向波除颤用360J。再次的能量为360J。成人手动双向波除颤能量,成人使用双相指数截断(BTE)波形首次电击能量为150-200J;使用直线双向波形(rectilinearbiphasicwaveform.)除颤则应选择120J。而第二次电击应选择相同或更高的能量。施救者对于除颤器不熟悉,推荐使用200J。2005新指南建议200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除颤何为先?新指南做出如下修订:有AED时,任何人目击成人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除颤。当有两人参与抢救时,1人实施CPR直至AED到位、电极连接完毕并分析心律。目击儿童突然意识丧失,应立即电话求救,然后实施CPR,尽快应用AED。对于未目击的意识丧失的儿童,使用AED前,施救者应给予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当急救人员到达未被目击院外猝死现场,在检查心电图和除颤前应给予5个周期(约2分钟)的CPR。当急救人员接到求救电话到达现场时间>4-5分钟时,除颤前行5个周期的CPR。2005心肺复苏指南除颤无脉性室速(VT)的处理:多形性VT常预示病情不稳定,应按照室颤(VF)处理,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如果对于单形或多形性VT鉴别困难,且病情不稳定,应立即给予高能量的非同步直流电复律。2005心肺复苏指南除颤注意点:电击后立即重新进行CPR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心搏动或脉搏而应重新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首先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后,再心搏检查。2005心肺复苏指南AED在小儿的应用1岁以上小儿推荐使用AED1岁以下婴儿AED的利弊不明确目击突发意识丧失的儿童,若现场有AED,应尽快使用院外发生又未被目击的心脏骤停儿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后使用AED在抢救≥1岁小儿过程中,可使用成人电极和能量除颤。但不能将“儿童”电极和电击能量用于成人2005心肺复苏指南注意:针对小儿的变化对无反应的小儿,单人施救可考虑先实施5个周期(约2分钟)CPR,然后离开患儿拨打120求救或使用AED。对儿童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对婴儿用两手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1-8岁实施小儿CPR2005心肺复苏指南CPR的有效指标瞳孔:由大变小,若变大、固定、角膜浑浊,则无效。面色:紫绀变为红润,如变为灰白,则无效。颈动脉博动:可触到。神志: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强。2005心肺复苏指南终止CPR的指标脑死亡深度昏迷,对任何刺激无反应。脑干反射全部消失[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自主呼吸停止无心跳和脉搏:CPR30分钟以上心电图直线2005心肺复苏指南成人高级生命支持(ACLS)2005心肺复苏指南气管内插管2005心肺复苏指南心脏复苏药物主要五个药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阿托品乙胺碘呋酮利多卡因2005心肺复苏指南抢救复苏药物(1)给药途径:IV/IO(静脉或骨髓内途径)给药仍为首选。可选择气管内给药。应用时机:复苏药物应在脉搏检查后、除颤器充电时或除颤后尽早给予,给药时不应中断CPR,2005心肺复苏指南复苏药物(2)血管加压素的应用:在新指南中,血管加压素一般可在第一或第二次除颤后通过IV/IO途径给药一次。肾上腺素可每3-5分钟给药。血管加压素或许可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VF/无脉性VT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如胺碘酮,无胺碘酮时,可使用利多卡因。2005心肺复苏指南2005心肺复苏指南复苏药物(3)阿托品(1mgIV/IO,可给药3次)也可用于心脏停搏和缓慢的PEA(无脉性心电活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准备行经静脉临时起搏,准备期间可考虑给予阿托品(0.5mgIV/IO),阿托品可重复给予直至总量达3mg。若无效给予临时起搏。准备临时起搏期间或临时起搏无效,可考虑肾上腺素(2-10ug/min)或多巴胺(2-10ug/kgmin)静脉滴注,积极处理原发病。2005心肺复苏指南
一、肾上腺素
1.适应证
•
任何类型的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
•
极端低血压
•
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2.成人推荐剂量:1mg静脉注射,3-5分钟重复3.儿童剂量:初次剂量0.1mg/kg.后续剂量0.1mg/kg2005心肺复苏指南2.成人推荐剂量:40U静脉注射,单次剂量替代首次或二次剂量肾上腺素
二、血管加压素1.适应证
成人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作为肾上腺素的替代品
2005心肺复苏指南二、阿托品1.适应证心搏骤停患者心动过缓和房室阻滞可能对心跳暂停和无脉性电活动有效推荐剂量:心搏骤停:首剂1.0mg静注,若疑为持续性心脏停搏,应在3分钟
5分钟内重复给药;仍为缓慢心律失常,可每间隔3分钟
5分钟静注1次0.5mg
1.0mg,至总量0.04mg/Kg(约3mg)。儿童剂量:0.02mg/kg2005心肺复苏指南二、胺碘酮1.适应证室颤除颤和应用肾上腺素后,以及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控制心室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和起源不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顽固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电复律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药物性电复律的辅助治疗推荐剂量:心搏骤停:300mg静注,复发性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考虑二次给药150mg。其它心律失常,首先快速输入:10分钟150mg(15mg/分钟)然后减慢速度:6小时360mg(1mg/分钟)随后改为维持速度:18小时540mg(0.5mg/分钟)2005心肺复苏指南三、利多卡因
1.适应证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推荐剂量:初始剂量为1.0mg/kg
1.5mg/kg静脉注射,30s至1min注完,如无效则每5min
10min静注0.5mg/kg1.5mg/kg一次,直到总剂量达到3mg/kg。起效后可用5%GS100ml+利多卡因100mg浓度,1mg/min
4mg/min静滴维持,但1h内总剂量不可超过200mg
300mg,。2005心肺复苏指南ECG:①提前QRS、宽大畸形。②前无P波。③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期。④为配对间期恒定。室性期前收缩2005心肺复苏指南S3心律失常非持续性,持续性(30s);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常发生于严重心脏病患者等。最常为冠心病,心肌梗死,扩心病、药物中毒、QT延长综合征等,特发性室速:青少年。ECG:①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②QRS波宽大畸形③心室率100~250次/min,规则④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关,呈房室分离⑤有时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VT)2005心肺复苏指南最严重,等于心室停搏。常见于:①冠心病,②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极慢或伴室早③严重低血钾或高血钾④洋地黄、奎尼丁中毒⑤触电、雷击或溺水⑥低温麻醉心脏外科手术⑦QT间期延长综合征。ECG:形态、振幅各异的不规则波动,频率约350次/min,QRS-T消失治疗:迅速电击除颤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2005心肺复苏指南同步直流电复律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不稳定病人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修改后的建议更为精炼简捷,可在不了解病人既往心功能的情况下使用。2005心肺复苏指南2.无脉性心脏骤停处理流程(1)2005心肺复苏指南2.无脉性心脏骤停处理流程(2)PEA(无脉性心电节律)2005心肺复苏指南复苏后支持治疗心功能支持:常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严格控制血糖控制性低温:新指南做出如下建议:对院前由室颤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将其体温降至32-34℃,并维持12-24h。院外、院内非室颤引起的心跳骤停患者,采取类似低体温疗法可能有益。2005心肺复苏指南预后判断
强烈提示预后不良临床征象如下:如果缺血、缺氧昏迷72h以上,体温正常,大脑皮层对双侧正中神经感觉诱发电位无反应;24h仍无皮层反射;24h仍无瞳孔反射;24h对疼痛刺激仍无退缩反应;24h仍无运动反射;72h仍无运动反射。2005心肺复苏指南小儿高级生命支持2005心肺复苏指南1.高级人工气道(1)当气管插管无法完成时,常规使用喉罩(LMA)是可以接受的辅助措施,成功率和并发症均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以及是否使用快速序列插管(RSI)相关。气管内导管型号可用下列公式粗略估计:
无套囊气管导管的型号(ID内径mm)=[年龄(岁)/4]+4
带套囊气管导管型号(ID内径mm)=[年龄(岁)/4]+32005心肺复苏指南1.高级人工气道(2)
确定气管内导管的位置:临床征象外,比色测定仪或呼气二氧化碳描计法来检测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判断气管插管位置是否正确。对于体重>20Kg存在灌注心律的儿童,可以通过自膨胀球囊(食道探测仪)来确定气管内导管的位置。2005心肺复苏指南2.复苏药物及除颤给药途径:血管通路(IV/IO)优于气管内给药给药时机:同成人ACLS肾上腺素:首剂及每次给药均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0.01mg/kgIV/IO)。胺碘酮:如无胺碘酮,可用利多卡因替代。除颤:建议手动单向或双向波除颤器,首次除颤能量仍为2J/kg,之后可选用
4J/Kg2005心肺复苏指南3.复苏后治疗避免过度通气控制性低温:32-34℃,并维持12-24h
的潜在益处。血管活性药物:对于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治疗2005心肺复苏指南新生儿复苏2005心肺复苏指南1.复苏时供氧2.清理呼吸道胎粪3.辅助通气设备4.气管插管和通气支持5.药物治疗6.体温控制2005心肺复苏指南总结(BLS)2005心肺复苏指南非医务人员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的BLS成人(≥8岁)儿童(1-8岁)婴儿(<1岁)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人工呼吸起始2次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气道异物(FBAO)腹部冲击法拍背或胸部冲击胸外按压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方法快速有力匀速胸壁充分弹性复位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重叠于上方按压双手:同成人单手:单手掌根按压中指无名指两手指按压按压深度1.5-2英寸约胸廓的1/3-1/2按压频率约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30:2电除颤AED使用成人除颤电极板5组CPR后,使用儿童除颤电极板;1-8岁使用特制的除颤电极如没有则使用成人除颤电极板不推荐使用2005心肺复苏指南医务人员对成人、儿童和婴儿的BLS
成人非医务人员:≥8岁HCP:青春期以上儿童非医务人员:1-8岁HCP:1岁-青春期婴儿1-8岁激活EMS(单人)发现无反应者立即激活EMSHCP:如考虑窒息,5组CPR(约2分钟)后呼救目击突发意识丧失,先实施约5组(约2分钟)CPR,然后激活EMS。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HCP:怀疑颈椎外伤使用托颌法)人工呼吸初始2次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2次有效吹气,每次持续1秒以上HCP:无按压时人工呼吸频率10-12次/分钟(约5-6秒吹气1次)12-20次/分钟(约3-5秒吹气1次)HCP:高级人工气道存在时8-10次/分钟(约6-8秒吹气1次)气道内异物腹部冲击法拍背或胸部冲击循环HCP:脉搏检查(≤10秒)颈动脉;HCP:如为儿童可检查股动脉肱动脉或股动脉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方法快速有力匀速胸壁充分弹性复位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重叠于上方按压双手:一手掌根接触按压部位,另一只手重叠于上方按压或单手:单手掌根单人:中指无名指两手指按压HCP:两手环绕婴儿胸部拇指按压胸骨同时手指挤压胸廓按压深度1.5-2英寸约胸廓的1/3-1/2按压/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HCP:15:2(双人)按压频率约100次/分钟电除颤AED使用成人电极,不用儿童电极HCP:>4-5分钟时除颤前应该给予5组(约2分钟)的CPRHCP:尽快使用AED除颤。所有施救者:给予5组CPR后,使用AED儿童电极板除颤,如没有使用成人电极板代替不推荐使用2005心肺复苏指南
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
通用心脏骤停流程图
无反应?求救A
打开气道看生命体征呼叫EMS/复苏队伍
B
如无规律呼吸,给2—5次吹气
C
给30次胸部按压(每秒2次):2次吹气持续直到除颤/监护仪到达2005心肺复苏指南ILCOR通用心脏骤停流程图评估心律除颤VF/无脉室速VT1次除颤立即CPR30:2/5个周期
高级生命支持CPR时维持开放气道通气和氧合开通输液通道1次除颤检查电极/电极板位置并密切接触纠正可逆原因考虑:气道辅助装置血管加压剂/抗心律失常药监测和处理糖/体温/二氧化碳/电解质不除颤PEA/停搏(直线)(无脉性心电活动)立即CPR30:2/5个周期2005心肺复苏指南Themonitorshows:
监视器显示:心室纤维性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VF)无脉性室速(VT)2005心肺复苏指南患者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室颤/室性心动过速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