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摘编自车风《〈论语〉中的以“文”化人》)材料二: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敞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挖矿,忽然,蹦出一颗宝石。正是那种谦卑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侃,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侃、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教授的嘴里说出来,磕绊都不会打一下。《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也令《论语》成为令人窒息的教条。所以鲁迅激愤地说:“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华盖集·青年必读书》)一个世纪过去,在读书上,“拿来主义”已经相当媚俗,看看中国的书架就知道。窃以为,“温故知新”就像西方的文艺复兴回到希腊去找思想资源,越来越显得先锋起来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好处是,那种教条化的传统已经被怀疑主义、虚无主义、“一切复零,从头开始”“怎么都行”“唯我独尊”摧毁,斯文扫地,烟消云散。《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礼失而求诸野”,《论语》回到了“野”,可以像它刚刚说出来的时代那样去倾听,去拜读了。完全可以想象自己就是颜渊、子路、闪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摘编自于坚《可以读〈论语〉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阳货》篇记录了孔子与弟子子游的一场戏剧性对话,氛围由轻松到肃穆,塑造了真实亲切的孔子形象。B.《论语·子罕》篇以水流寄寓生命哲思,以松柏歌颂君子人格,借日常平实之物表达了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C.《论语》不作结论性的“指示”,却成为塑造中国人文化心理及国民性格的“指示”,彰显了以“文”化人的魅力。D.《论语》“温故而知新”一说,与西方文艺复兴汲取古希腊文化养料有相似之处,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以“氛围感”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流行语,生动简洁地表达了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B.材料二中,针对《论语》这一经典被随意调侃、否定的现状,作者以口语化的文字形象地写出了自己的不满之意。C.材料二以随笔式的语言,论及《论语》成为经典、经历失位、回归生活语境的过程,看似零散琐碎,实则脉络清晰。D.两则材料都力图拉近《论语》与当代文化生活的距离,从不同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对传统经典进行创新性阅读。3.依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论语》“文学性”一项的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B.(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C.子曰:“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阐述自己的观点,既要把观点表述清楚,又需要对观点作充分论证,下列选项对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为证明《论语》是一部文学著作,作者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和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两方面论证。B.材料一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层进式论证方式,综合运用引证、事例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C.鲁迅和于坚在是否读《论语》等中国书的问题上看似矛盾,因为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都主张阅读与生活、时代密切相关的书。D.材料二最后一段告诉人们,《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已是“礼失而求诸野”的时代,当下可以随意阅读《论语》。5.在传统经典作品研习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需要完成《论语》导读资料的撰写任务,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为该导读列出要点。〖答案〗1.D2.A3.D4.C5.①价值及特点简介:《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文学性,如简约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运用比喻等。②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论语》,应与时代、个体经验相结合,在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体会,挖掘其对当下的启示意义。〖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二者均秉持‘拿来主义’的原则”错,二者的原则并非“拿来主义”,而是认为传统文化可转化为先锋思想。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对《论语》深刻思想性的肯定”错,“氛围感”这一网络用语所表达的是对《论语》文学性的肯定。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A.“率尔”“哂”属于细节描写,体现了文学性B.有细节描写,体现了文学性。C.使用了比喻,体现了文学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既没有神态和表情的描写,也没有运用比喻,说明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所以,不能体现“文学性”。故选D。【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论语》是一部文学著作”错,应该是语录体散文。B.“层进式论证方式”错误,使用的是并列式论证,也没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证明“《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D.“……可以随意阅读《论语》”错误,强加因果,曲解文意,对《论语》的阅读还是要联系现实,有选择性的吸收,要继承更要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1)价值及特点简介:结合材料一“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材料二“《论语》在中华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可知,《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文学性,如简约生动的人物塑造方法,运用日常景物作比等。(2)阅读方法指导:结合材料二“读《论语》要思,要体会”“《论语》的经典地位早已被解构,去蔽”“这个时代,可以读《论语》了”论语》已从教条僵化中解脱出来,获得鲜活的生命力,因此,这个时代能读《论语》了。阅读《论语》,应与时代背景、个体经验相结合,在思考中形成个性化的体会,挖掘《论语》对当下生活的启示性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台风天郑彭畅①小杰记得,老张把他叫进办公室的那天,正是七月份最闷热的时候。热气自脚底升上来,像狗的舌头在身上蹭出一道又一道,叫人没由来的烦。②是母亲打来的电话。自打上了高中,小杰就很少和家人通电话了。他迟疑地看了老张一眼,接过手机。③【甲】“小杰,妈妈想和你商量一下……有点突然……”④母亲的描述断断续续。小杰听见她似乎不停地深呼吸,似乎是用力地思考,用力地讲述,用力地压住哭泣后的鼻音。⑤一位小杰应该称呼为“大伯”的老人去世了。⑥【乙】小杰抬起眼盯着长着霉点的天花板。死亡。这两个字,往往在你想起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才感到疑惧。小杰几乎没有真正经历过死亡。他只记得,外公去世的时候,他才小学一年级,父亲母亲将自己送到了小姑家,他和表弟快活了好几天。后来外公就永远停滞在小杰7岁之前的记忆里了。只是,也是那一年之后,似乎也再没有去过小姑家,关于父亲的记忆,也在之后的几年里逐渐停滞了。小杰突然想,那段时间的母亲,该多难过。⑦“妈妈也没想好……我们还是想你一起去一趟,是他们老家的习俗,也算是尽一点孝心……”⑧母亲的声音好像被困在玻璃罩里,闷闷的,有些颤抖。小杰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心里算着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是谁——继父的大哥,长什么样。⑨“你是大孩子了……妈妈觉得,你自己做决定就好,你不去的话,他也会替你上香。小杰,只是妈妈总在想,大哥才这么年轻,又是……特别好的一个人……”⑩母亲努力克制着某些情绪。小杰似乎能感受她攥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⑪母亲说,让他去是继父的想法,可是他并没有坚持,倒是母亲,似乎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给他打了这个电话。⑫小杰有些茫然,对母亲后面的嘱咐,他只是嗯、嗯回应。后来母亲又反复确认了好几次,他的想法,他的课业,他能不能习惯和继父单独相处,对丧事害不害怕……小杰不知道,他没有回应。但是在母亲的反复追问下,他心里也慢慢蒙上了一层雾。⑬“他晚上就去接你,我再和你们老师说一下……妈妈还是希望,这个事情不要影响到你,你要是忙,要是不愿意,也没关系的。”⑭手机已经有些发烫,小杰递给老张,老张拍了拍他的肩,他低下头嘟囔了一句“谢谢老师”,不像跑也不像走,别扭地退出了办公室。【丙】他觉得心里头烦,像是堵着一块石头,边上的沙砾掉下来,在胸腔里刮着。所以离教室还隔着两间屋子的时候,他转身径直往男厕所走去。⑮晚上,小杰提前十分钟下了楼。到了学校大门口,假条冲保卫室扬了一扬,然后两步跨出校门。母亲经常说他走没个走相,佝着背,两条腿跟没力气似的往前晃悠,整个人都没点儿朝气。⑯出了大门口,他左右看了看,往边上的角落走过去,然后一屁股坐在石阶上,拿耳机往耳朵里一塞。这似乎是盛夏里难得的凉意。他拿下巴抵着胸前的背包,抬头看天。⑰大概过了四五首歌的工夫,对面驶来了一辆小轿车。小杰打起了一点精神,站起身走过去。⑱车里的男人正低头划拉着屏幕,车门开那会,他似乎扬起脑袋“嗯”了声。小杰很快缩在座上。耳机里的音乐炸着耳朵,他有点儿僵硬地盯着车子前面的路灯,光下飘浮着细小的扬尘。⑲车子开动了,小杰凭着男人一张一合的嘴才判断出他在同他说话,他把随身听的音量降低,很快地和男人对视一眼,但马上又有点儿尴尬地将视线从眼睛转移到他的嘴唇、衣领。⑳男人的声音有点儿哑,像是灌了水泥,在空气里沉重地落下。【丁】下午蒙上的那层雾被拨开。他突然感到害怕了。一个人死去了,不再生活着,不再回应你,不再以平时和你相处的状态存在。这个人可能前几天才和你朝夕相处。小杰盯着男人的胡茬,他突然很想逃,拉开车门跑回学校,回到下午,回到那个电话之前。车子停了。“我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我只是想,大哥之前一直也说着想见见你,我想带你送他最后一程,也……也是我自己圆他一个念想。”男人几乎要哭出声来,似乎一整个下午压抑的情绪突然喷涌。他撑着方向盘,小杰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只是更窘迫,也更恐惧。“我妈跟我说了……”开口,小杰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喑哑,唇片粘着牙,压着说话的声音。男人摸了一根烟,但很快又放了回去。两侧车窗慢慢摇下,吹进一点凉风。车里的空气也慢慢沉静下来。男人发动了汽车,简单嘱咐了接下来四天的行程。小杰等他说完,嗯了一声表示答应。男人瞥了他一眼,又给他讲了关于这位大伯的事儿,讲到激动处,他会突然小声向小杰表示歉意,然后向他解释故事里复杂的人物关系,什么二伯、堂哥的,小杰也对不上人,只能呆呆听着,许多故事对小杰来说,奇怪而有趣。只是讲到大哥的时候,男人的情绪总会低沉,小杰也随着他叙述的起伏,不断意识到这已经是一个逝去的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杰“没由来的烦”有天气闷热造成心理烦躁的一方面,也是他既不愿进办公室,又不想家人电话打扰的心理反应。B.⑥段插叙小杰对外公、父亲去世的记忆,交代了他的身世,为下文更加明确“大伯”的身份和“继父”出场埋下伏笔。C.⑨段母亲的话包含:对小杰懂事知礼、感同身受的期望,不能强求孩子的纠结,对习俗不可违背的遵从和对逝去之人的悲伤。D.⑮⑯两段叙写了小杰经历了心理的煎熬和思想斗争,决定要去参加“伯父”的葬礼,他轻松的行动已表明心结完全被打开了。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母亲跟小杰通话时语言中断和话未说完。B.乙句通过动作描写描摹出小杰当时心不在焉和对人情的淡漠。C.丙句用比喻形象地反映出小杰的心情,烦闷难抑,痛苦难耐。D.丁句照应前文,小杰逐渐走出茫然、疑惧、痛苦的那层“雾”。8.请赏析文中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9.对小说中人物间关系变化的描写,有评论认为:“由疏离到融入再到亲近的把握颇见功力。”请结合选文作简析。〖答案〗6.D7.B8.通过小杰的想象侧面描写,运用了繁笔的手法,三次反复使用“用力地”,起到了强调的效果,充分表达了母亲打电话时纠结、紧张,又想尽力表达清楚的情形。9.选文写的是重组家庭因为继父那边的一件丧事,由此引发了“我”与母亲、继父之间的感情变化。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家庭变故时茫然、排斥,母亲的纠结,继父的小心翼翼,这一切造成了重组家庭成员之间的“疏离”;随着三方的努力,沟通中渐渐放下芥蒂,逐渐“融入”;最终在相互感化中达到理解“亲近”。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双向奔赴的情感交流,细腻、真实、感人,颇见功力。〖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心结完全被打开”错误,从后文“小杰盯着男人的胡茬,他突然很想逃,拉开车门跑回学校,回到下午,回到那个电话之前”可以看出,心结没有“完全”打开。故选D。【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B.“当时心不在焉和对人情的淡漠”错误,此时的小杰听到母亲的电话应该是茫然、疑惧。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似乎”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是小杰通过听到的内容进行的推测。这一想象属于侧面描写。三次反复使用“用力地”,构成排比,表现母亲的思考、讲述和压住鼻音。这种重复不仅强化了她的努力和坚持,表现了人物紧张的心理,还使得整个叙述更具节奏感。【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题干“由疏离到融入再到亲近”是要求学生分析人物情感变化的。根据题干的〖提示〗,先概括文章主要情节——重组家庭中的“我”参加继父那边的一件丧事,并介绍主要人物——“我”与母亲、继父。再按照“疏离”“融入”“亲近”的情感变化,概括情节,分析在情节发展中人物的心理,如母亲的纠结、继父的小心翼翼等。最后对这一情感变化过程进行总结:人物在情节发展中逐渐理解,关系渐渐亲近。这一情感表现是细腻真实的。表述时要紧扣题干“颇见功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0.材料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凡有四端A于我者B知C皆扩而充之矣D若火之始然E泉之始达。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衣”,与《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中的“王”用法相同。B.甲文“未之有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C.乙文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与甲文中“仰不足以事父母”的句式不同。D.乙文中的“贼”,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述“王道”景象所用的数字,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B.甲文从治理百姓、巩固统治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齐宣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绘的王道乐土客观上也利于百姓。C.乙文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D.乙文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人具有“四端”的重要性。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14.试概括甲乙两文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答案〗10.BDE11.D12.A13.(1)认真地办好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2)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14.甲: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或: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乙: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凡自身保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开端的,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有”作谓语,“四端”作宾语,“于我者”作后置状语,故应在“者”后停顿,即B处断开。“知”作谓语,“皆扩而充之矣”作宾语,“矣”作句末语气词,应在“矣”后断开,即在D处断开;“火之始然”与“泉之始达”句式对称,都作“”的宾语,故应在这两句中间断开,即在E处断开。故在BDE处断开。【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句意: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衣服了。/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B.正确。均为宾语前置句。句意:没有这样的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C.正确。“非所以要誉于乡党”为介宾结构后置;/“仰不足以事父母”不是倒装句。句意:不是为着要在乡里博取名誉。/在上不能赡养父母。D.错误。贼,动词,伤害;/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句意: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A.“如五亩、百亩、八口,对实施‘王道’的宅之面积、地亩数量、家庭人口做了具体规定”错。这只是孟子在举例子,并非实施王道时对地亩数和人口数等的具体规定。故选A。【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谨”,认真兴办;“申”,反复陈述;“申之以孝悌之义”“不负戴于道路”,介宾短语后置句;“颁”,通“斑”。(2)“不忍”,怜爱;“行”,实施、施行;“治”,治理。【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甲文中“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概括出孟子的儒家思想观点为:施行王道(施行仁政/礼乐之治,或:先足民,后教化,天下归心)。根据乙文中“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概括出孟子的儒家思想观点之一为: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根据乙文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概括出孟子的儒家思想观点之二为: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参考译文:甲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在上不能赡养父母,在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收成好的年份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收成不好的年份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把自己从死亡中解救出来,恐怕还不难以做到,怎么还顾得上讲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何不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乙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在手掌上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其道理就在于):(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子要跌到井里去了,都有惊骇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乡里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从这里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哀痛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好比他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①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项,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⑤,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备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③岭海:一作岭表。即岭南,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④挹(yì):舀(水)。⑤用北斗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语出《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句,写出了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B.“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词人幻想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以虚写实,表明心志坚定,绝不动摇。C.“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三句,以西江水为酒,用北斗星组成的勺子斟酒,请万象作宾客,夸张中凸显豪放。D.词人罢官北归,内心孤苦,但当面对洞庭月色时,他用包罗万象的想象,与浩渺无限的自然融合,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16.“表里俱澄澈”既是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5.B16.①“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②“表里俱澄澈”与下阕“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以虚写实”错,“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意为:如今我(虽)因年老而深感短发稀疏,衣襟单薄透着寒意,(但)我仍能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这两句写当前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此二句为实景,并非幻想之景。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接下来“表里俱澄澈”这句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句,意为:诗人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结合诗人遭受小人谗言被免职的经历来看,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诗人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所以,“表里俱澄澈”与下阕“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治理国家中有重要的地位,他对子路言志付之一哂,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认可公西华关于宗庙和会同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算写一篇文章,手机一响,就A地刷一刷信息,半天过去只写了几行字;想看会儿书,忽然想起阳台上的花还没浇,电费、煤气费也该缴了,忙活了几个小时,书还是没看几页。那些看似不怎么花时间、动动手指的小事,其实是消耗专注力的“黑洞”。①当我们总是难以专注,想要同时完成多件事时,结果往往花了很多时间却收获甚微。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足,而是你精力过于分散,导致B,结果什么也没干好。②而生活中,一个领域的高手,大多是非常专注的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磨炼技能,持续精进,才能达到领域内的顶尖水平。③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④终有一天,你也会C,成就更好的自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结果”与文中加点的“结果”,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可以和自由做朋友,结果却输给了孤独。B.本人现提出进一步研究结果,意在引起有关同仁贤达的共同关注。C.他猛回头,发现一个刚刚被自己打倒的敌人,抬手一枪,结果了敌人。D.幸福的种子总在不经意中播种,它开花结果时,幸福的味道便会与你一路同行。20.下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有句话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A.不由自主/情不自禁B.顾此失彼C.脱颖而出/出类拔萃19.A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描述了手机一响,就无法控制自己去刷信息的情景,所以可填“不由自主”或“情不自禁”。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B处,描述了当我们试图同时完成多件事时,由于精力过于分散,导致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最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可填“顾此失彼”。顾此失彼: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C处,描述的是通过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最终能够在某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所以可填“脱颖而出”或“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出类拔萃:形容卓越出众,不同一般。【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用以指人事的最后结局,与选文中加点的“结果”意思和用法相同。B.指成就、成果。C.指杀死。D.长出果实。故选A。【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与其分散精力去做很多事情,不如集中精力去做好一件事情。这与③处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两者都在强调专注和集中精力的重要性。文中首先描述了人们常常因为难以专注而分散精力,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却收获甚微(即①处)。接着,强调了专注的重要性,指出一个领域的高手通常是那些非常专注并持续磨炼技能的人(即②处)。在这之后,提到要打磨专注力,一次只做一件事,以做好每件事(即③处)此时,引入这句话,直接支持了专注于一个领域并深入钻研的观点,强调与其在多个方面浅尝辄止,不如在一个方面深入钻研,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最后,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示通过打磨专注力我们也能成为高手(即④处)。因此,放在③处最恰当。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冰雪圈又称冰冻圈,它是由在一定低温条件下固态水冰川、冰盖、积雪、海冰、河湖冰等以及地下冰掺杂的多年冻土、季节冻土等组成的特殊圈层。冰、雪、冻土主要分布在高纬度两极地区,在中、低纬高山和高原也广泛分布。因冰雪圈范围分布如此之广,它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一起组成地壳表层的五大圈层,①,构成全球变化的复杂系统。冰雪圈虽是气候的产物,但一经生成,又对气候有重要的反馈作用。一是通过冰雪的反射率和冰川融化起作用。干净冰雪的反射率比土和水大得多,又由于冰川融化热和水的汽化热分别是同体积液态水升高1℃所需热量的80倍和539倍,因而冰雪圈在地表热量平衡中②。例如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印度降水以及长江中下游梅雨都有相当的影响。二是通过水循环影响气候。全球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某咨询公司与某企业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物业买卖信息保密合同
- 镁铬质耐火产品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 辅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篇范文
-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0篇】
- 教师个人工作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员工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计算机毕业实习报告合集五篇
- 2021年国庆节主题活动总结五篇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附答案
- 2024年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模版(3篇)
- 保险公司2024年工作总结(34篇)
- 2024年01月2250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期末测评(基础卷二)-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深圳大学《数值计算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服装厂安全培训
- 民法债权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9月时政题库(附答案)
- 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