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设计说明PAGEPAGE11综合说明1.1概述1.1.1本次治理工程概况开州区印河坝巫山镇河段山洪沟综合治理工程保护区主要分布于左右两岸,分别属于巫山镇冠宝村、盘龙村两个行政村;根据实际量测及实地调查,印河坝保护区内耕地2456亩、人口3600人以及乡镇企业、党政机关、公共基础设施等。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结合项目区规划情况,确定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依据《治涝标准》(SL723-2016)的规定,保护区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24小时降雨24小时排除。该项目堤防工程等级为5级。堤防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为5级。1.1.2工程建设强条执行情况根据《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20年版),开州区印河坝巫山镇河段山洪沟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水文计算符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第1-2项执行要求;工程勘察成果符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第2-0-3项执行要求;工程设计符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第3-2-1项、第4-1-1项、第4-1-3项、第4-1-6项、第4-2项、第4-3项、第4-4项、第4-5项、第4-9项、第4-10项、第6-1项、第6-2项、第6-3项等相关条文执行要求。1.2水文(1)洪水分期南河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据流域内余家站(1970~2018年)实测资料统计:该地区暴雨出现较早,结束较晚,年最大洪水流量最早可发生在5月(1978年5月8日),最晚又可发生在10月(2006年10月21日);洪峰流量在1000m3/s以上的洪水在5~10月均有发生,其中又主要集中在6~7月,实测期内最大洪峰流量2660m3/s(1989年7月10日)也发生在7月。余家站年最大流量在各月出现频次和量级见下表。表1.2-1余家站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名称时段各频率设计值(m3/s)P=5.0%P=10%P=20%P=33%P=50%余家站3月70.748.427.915.88.54月69341819990.244.75~9月16601368106783864610月82448822598.949.611月25515371.732.115.912月25.817.910.76.23.410~次年4月123779041420610311~次年3月28217790.944.22212~次年2月30.621.713.58.24.712~次年3月77.354.93420.811.9(2)工程流域分期设计洪水根据余家站洪水资料,各分期以年最大值取样,经频率分析计算,用P-Ⅲ型曲线适线确定统计参数,求得余家站各分期设计洪水,将余家站各分期最大流量频率曲线点绘到一张图上(附图2-7),相邻分期频率曲线在使用部分未出现交叉现象,各统计参数合理。工程河段处分期洪水采用水文比拟法(面积比的0.67次方)转换余家站设计洪水成果而得。表1.2-2工程各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名称时段各频率设计值(m3/s)P=5.0%P=10%P=20%P=33%P=50%印河坝河口3月15.610.66.143.481.874月152.592.043.819.89.810月181.3107.449.521.810.911月56.133.715.87.063.5012月5.683.942.351.360.7510~次年4月272.2173.891.145.322.711~次年3月62.038.920.09.734.8412~次年2月6.734.772.971.801.0312~次年3月17.012.17.484.582.62盘龙村河段上段3月2.341.600.920.520.284月23.013.96.602.991.4810月27.316.27.463.281.6411月8.55.12.381.060.5312月0.90.60.350.210.1110~次年4月41.026.213.76.833.4111~次年3月9.35.93.01.470.7312~次年2月1.00.70.40.270.1612~次年3月2.61.81.10.690.39盘龙村河段下段3月1.020.700.400.230.124月10.06.032.871.300.6510月11.97.043.251.430.7211月3.682.211.030.460.2312月0.370.260.150.090.0510~次年4月17.811.45.972.971.4911~次年3月4.072.551.310.640.3212~次年2月0.440.310.190.120.0712~次年3月1.120.790.490.300.171.3工程地质1.3.1堤防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北与大巴山山地毗连,地形上北高南低。区内地貌明显受控于地质构造格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山脉总体走向与大的构造线方向一致。开州区境内,南部和北部为两大不同的地貌单元,和谦~岩水一线以南为川东盆地侵蚀构造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地貌区,以北为大巴山盆周构造溶蚀中山地貌区。根据项目需要,区内地貌,按其成因类型,可划分为四个大的地貌单元。工程区主要出露为浅切宽谷丘陵区(Ⅲ′)。1、中山区(Ⅰ′)占全区总面积的25%,主要分布在和谦、岩水一线以北的北部地区,南部分布少仅分布在温泉背斜、假角山背斜、铁峰山背斜区。北部中山区以构造构造溶蚀中山地貌为主,西北麻柳坝一带分布为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多属强烈切割地形,巍峨险峻,坡陡谷深,最高点墨架山海拔2425m,山顶与邻谷之间相对高差多在1000~1600m。南部地区低山、丘陵区,一般标高在500~1000m,多为构造地貌区。2、低山区(Ⅱ′)占全区面积的38%,分布于和谦~岩水以南地区。该地貌可分为:(1)构造剥蚀台状低山多处于向斜轴部,岩层产状平缓,呈台状山形态,相对标高400~700m。台状山台面有的坪宽达1000m,每一级平台前缘都由砂岩形成陡崖,在地形上显示出台状或仰舟状的地貌景观。(2)构造剥蚀条状低山广布于背斜背斜翼部斜坡带,海拔标高在500~900m,地形上为相互迭置的单面山,以条状山地的形式展布,在背斜两翼,横向沟谷发育,多呈“V”形。3、浅切宽谷丘陵区(Ⅲ′)占全县面积的8%,属构造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工程区竹溪、临江、南雅一带,海拔标高200~450m,相对标高50~100m,地形上为起伏不平的浑园状、条状丘陵,个体形态多形成单面山地形,沟溪沿丘间蜿蜒曲折,河床多为“U”型。4、河谷平坝区(Ⅳ′)为堆积地貌,属山间坝子,主要集中在南河、普里河沿岸,标高均在250m以下。平原地区占开县面积的6%。2、地层岩性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地层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s)、冲洪积层(Q4alp)、残坡积层(Q4eld)。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侏罗系沙溪庙组(J2s)1、砂岩:为灰色~灰褐色,中细粒结构,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片等,为钙泥质胶结。为工程区的主要岩性,与泥岩互层。该侧揭露厚度为2.0m(ZK55)~12.0m(ZK67)。2、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为工程区的次级岩性,与砂岩互层。该侧揭露厚度为0.5m(ZK32)~12.4m(ZK42)。第四系更新统(Q4)冲洪积层(Q4alp):1、卵砾石土:主要为浅灰色、灰褐色卵石为主,其母岩成分主要以灰岩为主,粒径一般为5~60mm,多呈亚圆状、扁圆状,平均含量64.90%,交错排列,上部存在0.5~1.0m松散层,下部结构稍密,局部具交错层理,充填物主要以粉砂、粗砂及角砾为主,级配一般不连续,层厚0.5(ZK35)~4.30m(ZK18)不等,越靠近主河床,该层厚度越大。主要分布于河道及阶地之上。详见照片图3.3.2-1。经现场筛分试验结果可知,>5mm的颗粒平均含量为67.10%,筛分定名为“卵砾石土”,不均匀系数Cu平均值为66,曲率系数Cc平均值为2,级配不连续,较大颗粒缺少。经现场筛分试验结果可知,>0.075mm的颗粒平均含量为65.40%,筛分定名为“细砂土”,不均匀系数Cu平均值为12.14,曲率系数Cc平均值为3.41,级配不连续,较大颗粒缺少。人工填筑层(Q4s):1、素填土:杂色,由砂、泥岩碎石及少量粘性土组成,硬质物粒径为20~100mm,含量40~70%不等,稍湿,稍密,填龄大于5年,主要为场镇道路及房屋建设时填筑而成。该层厚度在0~2.00m。该层主要分布在盘龙村段。残坡积层(Q4eld):2、粉质黏土:褐灰色,湿,为可塑状,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理结构。主要分布于两侧斜坡和二级阶地之上。该层厚度在0~2.5m。图1.3-1工程区主要区域地质图3、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工程区位明月峡背斜西端西北翼近核部,区内未见断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为330°∠6°,岩层层面稍湿,岩层平直光滑,层面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经地质调查及搜集资料,场地基岩构造裂隙较发育。在附近基岩露头上测得两组构造裂隙,分别对其特征叙述如下:L1:225°∠65°,张开1~2mm,延伸长度为2~3m,结构面分离,裂面起伏粗糙,无充填,间距0.50~1.00m。主要发育于砂岩岩体中,为硬性结构面,结合一般。L2:110∠77,张开1~2mm,延伸长度为1~2m,结构面分离,裂面起伏粗糙,无充填,间距0.5~1m。主要发育于砂岩岩体中,为硬性结构面,结合一般。4、水文地质拟建堤防位于阶地与斜坡接触带,下部为冲洪积层,下覆沉积岩地层。1、地下水:工程区仅存在裂隙水和孔隙水,拟建堤防工程段主要为孔隙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a、孔隙水埋藏于冲洪积土中的孔隙水,主要由河道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补给,随季节变化。第四系冲洪积层厚度较大,水量较大。b、裂隙潜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层间裂隙中。受大气降水与地表水体补给,工程区部分段岩体出露。工程区第四系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透水性良好的冲洪积土层中,入渗、渗透和赋存条件良好,地下水水量丰富,与地表河水保持着较强的水力联系,岩层为相对隔水层。本次勘察在起点段和终点段采取河水样品2件分别进行了室内水质简分析(详见附件2),根据水质分析成果,地表水的水质类型为HCO3-SO42-型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环境水腐蚀性评价标准,工程区内环境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环境水的腐蚀性评价如下表。表1.3-2环境水腐蚀性评价表结构类型腐蚀性类型腐蚀性判定依据试验值界限指标腐蚀程度SY1SY2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一般酸性型pH值7.447.42PH>6.5无碳酸型侵蚀性CO2(mg/L)4.775.83CO2<15mg/L无重碳酸型HCO3-含量(mmol/L)2.3122.215HCO3->1.07mmol/L无镁离子型Mg2+含量(mg/L)8.766.90Mg2+<1000mg/L无硫酸盐型SO42-含量(mg/L)27.2719.93SO42-<250mg/L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Cl-含量(mg/L)Cl-=(Cl-+SO42×0.25)16.9715.85100~500mg/L弱环境水对钢结构腐蚀性PH值、(Cl-+SO42-)含量(mg/L)7.44、37.427.42、30.8PH值3~11、(Cl-+SO42-)<500弱5、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建议参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是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投资大小的重要控制性因素之一,因此,本次勘察十分重视岩土试验工作,在此次勘探过程中,采取了部分钻孔的土样、岩样,并对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了测试。6、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区位于阶地之上,总体地形平坦,由于河床切割浅,切割深度一般0.3~1.2m,系侧向侵蚀为主的淤积型河流,拟建河段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及崩塌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印河坝段YH2+444.05~YH2+584.67,该段长约140.62m,现状河岸未治理,组成岸坡的主要物质为第四系土层,为土质岸坡,河边耕地冲刷严重。1.3.2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存在影响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但存在一些常规工程地质问题,需据此设计相关工程措施。拟建场地施工面限制较大,场地周边为农田及居民区,在施工开挖前应详细考虑弃土位置,施工时应避免弃土倒入农田及居民区。然后根据弃土区的位置,运土距离、开挖设备能力等因素,对施工开挖进行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坑及边坡开挖土方应及时运走,不能在基坑或边坡旁堆放,以免引起边坡变形而发生意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现场的文明施工,降低噪声及施工排渣对环境的影响。1.3.3岸坡分类及稳定性评价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规定,堤岸受河水冲刷时,考虑其岸坡(岩)土体抗冲刷能力与历史险情,本次勘察将工程河段岸坡评价为稳定岸坡、基本稳定岸坡、稳定性较差岸坡和稳定性差岸坡。①稳定岸坡:岸坡(岩)土体抗冲刷能力较强,无岸坡失稳迹象;②基本稳定岸坡:岸坡(岩)土体抗冲刷能力较强,历史上基本未发生岸坡失稳事件;③稳定性较差岸坡:组成岸坡的土体抗冲刷能力较差,历史上曾发生小规模岸坡失稳事件,危害性不大。④稳定性差岸坡:组成岸坡的土体抗冲刷能力差,历史上曾发生岸坡失稳事件,具严重危害性。1.3.4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堤线按规划布置,第一段:PL0+000~PL0+740.36段,该段山洪沟沿河道中心总长740.36m。第二段:左岸:YH0+000~NHO+575.07段,该段山洪沟沿河道中心总长3493.53m。第三段:右岸:YH0+000~NHO+575.07段,该段山洪沟沿河道中心总长3493.53m。包括B类及C类堤基。B类堤基:堤基结构以基岩为主,设计建基面以下存在薄层第四系土层,厚度小于2.0m,不存在整体变形稳定问题,局部存在抗渗稳定性问题、局部存在抗冲刷稳定问题。若开挖至建基面时,堤基可以采用经检测能够满足承载需求的土体作为持力层;若下卧土体经检测不能满足上部承载需求,建议清除堤基范围内所有覆盖层,以基岩作为堤基持力层。砂土层透水率较大,建议施工时注意基坑涌水问题。C类堤基:该类堤基地质结构为双层结构,上粘性土(或人工填土)与碎块石夹砂,下部为基岩。堤基结构为Ⅱ类,存在渗透稳定、冲刷稳定和变形稳定问题,不能满足本工程各类建筑基础要求,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砂土或粉质粘土层总厚度大于2m。建议选择以可塑状粉质粘土或中密砂土层并采取置换一定厚度并压实后作堤基持力层,并进行护脚防冲;碎石土夹砂总厚度大于2m,建议以压实后的碎块石夹砂作堤基持力层。外侧无影响堤基稳定的河床深槽,施工时应分阶放坡开挖,砂土层透水率较大,建议施工时注意基坑涌水问题。1.3.5开挖弃土堆放场该项目河道清淤,宜分段选择堤线附近地势低矮的荒弃土地为弃土堆放场。拟建防洪堤基本沿天然河岸线布置,堤基基坑开挖量小,开挖弃土如为粉质粘土及素填土可作为堤后回填料,如开挖弃土为粉质粘土则不可作回填料或有存在多余的弃土,可考虑堆放于河道沿线两侧Ⅰ级阶地台地上或运至业主指定的弃渣场,该工程各段河道都有,平坦开阔,地势较低的场地,可作为施工弃土堆放场地;也可根据当地地方政府规划,运往指定的弃土场堆放,综合运距2.0km。1.3.6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根据设计需求,该工程天然建筑材料需混凝土粗、细骨料及石渣填筑料,所需用量分别为:碎石0.59万m³、砂料0.27万m³。工程区附近无天然采石场,工程所需块石料需外购解决,可在五福采石场购买,有公路相通,采石场距离工区约23~77km。料源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有用层厚度30~50m,灰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0~60MPa,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储量大于40万m3,日产量1000m3,现正在开采,为成熟料场,储量满足要求,交通运输方便。1.3.7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1)工程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工程区地质构造稳定,属弱震环境。(2)工程区沿线未发现危岩、泥石流、滑坡等物理地质现象,场地稳定,适宜本工程建设。(3)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河道拟建场地环境水对混凝土呈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呈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呈弱腐蚀性。(4)山洪沟堤基以冲洪积砂土及淤泥质粘土等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堤基与持力层间摩擦系数较小,建议设计时进行抗滑稳定校核,必要时采取换填等适当的工程措施处理;以稳定基岩作为堤基持力层时,堤基不存在渗透变形等问题。(5)建议堤基砂土及淤泥质粘土采取换填等工程措施处理,根据暴雨期地下水渗流工况,加强堤背排水、反滤、护底等措施,防止堤基渗透变形破坏。堤基土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砂土,力学性能较差,存在堤基的冲刷破坏问题。(6)堤基基坑位于河水位以下时,透水率较大,堤脚线开挖施工时存在涌水、涌砂现象,建议在枯水期施工,同时应做好排水及坑壁保护工作。(7)山洪沟岸坡划分为土质岸坡、岩土混合岸坡、工程岸坡三类。(8)新建堤基按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A类、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B类及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C类。(9)本工程穿堤建筑物以砂土及淤泥质粘土作基础持力层时,建议对堤基砂土及淤泥质粘土作换填处理。(10)本工程可研方案所需天然建筑材料,均采取外购;所需土石方回填料可利用河道开挖料。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工程任务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研究工程区河段冲淤变化规律和已建堤防工程布局、规模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以往防洪整治的实践经验,客观分析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疏导结合、确保行洪”的防洪治理原则。根据开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要求、防洪现状以及洪灾损失状况,确定本工程任务是:工程建成后可以使水系格局完整、形态自然、河势稳定、泄排通畅、连通有序,无淤积堵塞、无人为阻隔,河湖功能健康,行洪能力得到提高,受益乡镇1个,防洪保护村庄数2个,防洪保护人口数3600人,防洪除涝受益面积2456亩,使河道防洪达标率达到100%,防洪提高率100%。提高当地的防洪标准和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满足防洪任务的同时,兼顾水土保持治理及美化环境等综合任务。1.4.2工程规模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拟实施工程区属乡村防护区,工程河道两侧现状为村民集中居住点和农田耕地,防护区人口小于20万人,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其防护等级为Ⅳ级,防洪标准为20~10年一遇重现期。根据《重庆市开州区防洪规划》(2018~2035),巫山镇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开州区印河坝巫山镇河段山洪沟综合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为4.23km,其中盘龙村0.74km,印河坝3.49km。工程规模如下:(1)护岸工程:盘龙村段综合治理长度0.74km,新建护岸长度1475.01m,其中左岸长度747.49m,右岸长度727.52m;改造涵洞2处。印河坝段综合治理长度3.49km,新建护岸长度2387.14m,其中左岸长度1051.15m,右岸长度1335.99m;(2)疏浚工程:共计1030.97m,位于桩号YH0+200.01~YH0+785.99,YH1+550.00~YH1+689.68,YH2+288.22~YH2+593.53。(3)安全监测设施:沉降位移观测设施6组,水位观测1组;(4)布置水雨情监测设施1处。。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5.1堤防断面设计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依据各段护岸的现场地形及地质条件,选择堤型。本工程印河坝段采用上述仰斜式挡墙和护坡式挡墙作为设计堤型,盘龙村段采用上述直立式挡墙和仰斜式挡墙作为设计堤型。。(一)盘龙村段PL0+000.00~PL0+320.83,长320.83m。起点为桩号PL0+000.00,堤线沿现有河道内侧布置,新建混凝土矩形明渠,至桩号PL0+320.83结束。PL0+320.83~PL0+325.83,长5.00m。起点为桩号PL0+320.83,原乡村道路桥改建为箱涵,至桩号PL0+325.83结束。PL0+325.83~PL0+665.28,长339.45m。起点为桩号PL0+325.83,堤线沿现有河道内侧布置,新建混凝土梯形明渠,至桩号PL0+665.28结束。PL0+665.28~PL0+669.28,长4.00m。起点为桩号PL0+665.28,原乡村道路桥改建为箱涵,至桩号PL0+669.28结束。PL0+669.28~PL0+740.36,长71.08m。起点为桩号PL0+669.28,堤线沿现有河道内侧布置,新建混凝土梯形明渠,至桩号PL0+740.36结束。(二)印河坝段(1)左岸YH0+046.04~YH0+183.45,长127.58m;起点为桩号YH0+046.04,堤线沿现有河道内侧布置,新建混凝土挡墙,至桩号YH0+183.45结束。YH0+219.51~YH0+398.49,长172.09m;起点为桩号YH0+219.51,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混凝土挡墙,至桩号YH0+398.49结束。YH2+033.31~NH0+575.07,长751.48m;起点为桩号YH2+033.31,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镇脚加斜坡挡墙,至桩号NH0+575.07结束。(2)右岸YH0+205.43~YH0+496.32,长281.49m;起点为桩号YH0+205.43,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混凝土挡墙,至桩号YH0+496.32结束。YH0+496.32~YH0+785.99,长291.40m;起点为桩号YH0+496.32,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镇脚加斜坡挡墙,至桩号YH0+785.99结束。YH1+564.90~YH2+225.70,长629.86m;起点为桩号YH1+564.90,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镇脚加斜坡挡墙,至桩号YH2+225.70结束。YH2+397.77~NH0+146.13,长133.24m;起点为桩号YH2+397.77,堤线沿现状堤防边缘布置,新建挡土墙,至桩号NH0+146.13结束。。1.5.2堤顶道路为了便于工程管理及周边居民休闲散步,居民集聚区合适位置新建堤顶道路。但工程河段两岸涉及基本农田及地形原因,本次设计堤顶道路宽度设计为2.0m宽种型式。护岸工程河段道路结构层为10cm厚C25砼路面+10cm厚碎石垫层,道路两侧布置C25砼路肩,临水侧布设1.2m高装配式仿石栏杆。1.5.3下河梯步为了方便护岸检修、防洪抢险及当地居民生活,在印河坝共设置4处下河梯步。梯步宽2.0m,采用C25砼浇筑,下设10cm厚碎石垫层。1.5.4排涝涵管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次工程设置6处排涝涵管。表1.5-1环境水腐蚀性评价表河段区域分区排涝流量Q(m3/s)涵管个数(n)涵管过流能力Q(m3/s)是否满足排涝要求涵管位置盘龙村段1#区域右岸0.1910.21是1#排涝涵管PL0+3102#区域0.1410.21是2#排涝涵管PL0+6503#区域0.0510.21是3#排涝涵管PL0+7304#区域左岸0.1710.21是4#排涝涵管PL0+2605#区域0.1010.21是5#排涝涵管PL0+5206##排涝涵管L=30m1.5.5疏浚工程工程治理河段属于受桥堰雍水和周边农田耕作影响,根据测量及现场调查,河道存在不同程度淤积,局部段淤积明显。本次设计清淤总长度1030.97m,河道清淤开挖纵向边坡与现状河底坡度基本一致,清淤深度0.50m。个别底坡凸起、阻塞河段,清淤后应保持上下游顺接,不形成跌坎突变。横向边坡不陡于1:5,并距离堤防和涉河建筑物(桥、堰等)基础边线不低于2m安全距离。位于桩号YH0+200.01~YH0+785.99、YH1+550.00~YH1+689.68、YH2+288.22~YH2+593.53。本次疏浚工程量已计入土石方开挖,不在单独进行计量。1.5.6安全监测设计水工建筑物观测是工程管理工作的耳目,借助观测仪器和观测设备,通过计算分析,才能了解建筑物的实际形态,从而评价工程质量和设计、施工的合理性,并对工程的安全程度作出估计。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设置以下观测项目:1、堤身沉降、位移观测堤身沉降、位移的观测方法有:在堤身设置沉降、位移测点,采用水准仪、全站仪进行观测。在桩号为左岸YH0+300.00、YH2+200.00、NH0+500.00;右岸YH0+300.00、YH0+700.00、YH1+800.00的堤身设置6个水平位移断面,在每个断面内侧边坡堤顶各布置1个水平位移、沉降兼测点,共6个水平位移、沉降兼测点。每1个断面设1个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共6个水平位移工作基点。2、水位观测利用己有的水文(位)测站以及新增的水位观测剖面采用水尺进行水位观测。在本段护岸堤防的左右岸各增设1组人工观测水尺。3、堤身渗流观测本次工程主要为护岸堤防,不存在洪水内涝问题,因此不设置渗流观测设施。4、堤身表面观测堤身表面观测采用人工巡视为主的方法,也需要结合对堤顶高程进行定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人工巡视检查是安全监测的重要环节,需要定期检查。正常情况下宜每月检查-一次,在大雨及汛期,必须每天进行巡视检查,确保大堤安全。其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堤身是否稳定,检查堤基、堤顶和堤坡等是否有裂缝、洞穴、滑动、隆起、翻沙、涌水等以及堤顶面高程变化等变形现象。本次安全监测设计暂未考虑建立自动化观测系统。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需要利用已有的(或适当配置)水准仪、经纬仪和测距仪(或全站仪)进行观测;水尺由人工直接观测。1.5.7水雨情监测紧密围绕加快实现印河坝水利现代化总体目标,充分结合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本次在印河坝沿线居民集中区、发生过险情区,布置水雨情监测设施1处。1、测点布设激光水位计保护管选用110mm或75mmPVC管,激光保护管固定于闸室外墙与桥架上,且激光水位计从激光探头到被测介质表面之间,在激光束照射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最高水位不得进入激光水位计测量盲区内(距离探头5cm以内)。2、设备安装1)保护管选用110mm或75mmPVC管。2)激光保护管固定于闸室外墙与桥架上,并且适合施工的位置(可使用铅垂线定位)。3)如果水位较高可以将保护管伸至水下2m,底部需要先安装滤网。4)将激光水位计浮子放入保护管中。5)安装顶部的激光探头,待安装紧固后调节激光使之照射在浮子中央。6)最底下的一节保护管需要安装滤网,并使用电钻钻孔(<3mm),防止底部滤网堵塞。7)当水位降低后可在底部延长激光保护管,增加测量范围。8)如果水底有淤泥请不要将保护管插入淤泥中。9)激光保护管井管利用抱箍固定于闸室外墙与桥架上,管口高程必须高于防浪墙高程(采用同一高程系)0.5米。10)机箱机箱安装于闸室内壁或闸室承重立柱上,线缆穿管敷设。11)视频、雨量筒485图像摄像机、视频摄像机及雨量筒立单杆安装于栈桥入口处,视频摄像机预置位为观测水尺处,图像摄像机可观测大坝迎水面或水库全景。12)水尺水尺安装于闸房外壁与桥架连接平稳处,采用多根拼接的方式安装,使视频摄像机回传的照片便于后台识别雨水情测站。3、监测站设计参数1)避雷针长1.5m,φ25mm;2)雨量筒安装板300×300×5mm不锈钢板;3)太阳能板两侧安装,若有市电供电太阳能板不小于240W,若无市电供电太阳能板不小于540W;4)立杆底座300mm×300mm,厚15mm不锈钢板;5)基础600×600×800mm,C25混凝土基础。6)太阳能板支架焊接时以太阳能电池板实际尺寸为准;面板朝南偏西,倾角30°~37°;7)雨量筒的安装高度要求是指安装完成后距地面不超过3m;8)立杆从底部往上0.5m喷蓝漆,其余喷白漆;立杆两侧需印制“防汛设施严禁破坏”标示。2施工组织设计2.1施工条件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境内,巫山镇地处开州区西南角,东与岳溪镇、铁桥镇接壤,南与五通乡、万州区弹子镇为邻,西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八庙镇接壤,北与开江县甘棠镇、讲治镇相连,距开州区人民政府驻地55千米,区域总面积117平方千米。工程位于开州区巫山镇境内。工程施工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工程区内现有交通网络满足要求,施工对外交通较为便利。1)主要施工材料供应工程所需外来材料(水泥、钢材、木材、汽油、柴油等)均在开州城区购买,平均运距约40km。2)施工供水、供电和施工通讯条件条件工程区施工生产用水采用从印河坝抽取使用,生活用水采用巫山镇自来水系统。工程区就近有农网10KV电通过,可就近T接。施工区通讯主要由移动手机解决,并配备对讲机解决内部之间的的联系。3)施工机械修配本工程对外交通较为方便,距巫山镇约2km,巫山镇的机修、汽修设施较为齐全。所以,工程的机修、汽修任务可委托地方力量负责承担。在施工区考虑设置简单的维护保养系统,主要承担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施工机械、各种汽车的检修、维修、二级保养,故障处理等任务。2.2料场的选择与开采(1)料场选择1)本工程混凝土采用自拌混凝土,自拌混凝土料场分别位于2个工程项目场镇,有现状公路和施工临时道路通至工程区,交通运输条件较好,距工程区平均运距约2km。2)块石料工程区附近无天然采石场,工程所需块石料需外购解决,可在五福采石场购买,有公路相通,采石场距离工区约23~77km。料源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有用层厚度30~50m,灰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40~60MPa,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储量大于40万m3,日产量1000m3,现正在开采,为成熟料场,储量满足要求,交通运输方便。3)回填料工程区需堤防回填料约0.96万m3,折合为自然方为1.08万m3,均可利用开挖料。(2)料场开采该工程所需天然建材主要为块石料以及砂石骨料。块石料以及砂石骨料均为购买方式。因此本工程不另设料场开采。2.3施工导流2.3.1导流标准、导流时段和导流流量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确定,本工程堤防的级别为5级。其主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临时性建筑物按5级设计。根据防洪堤的工程布置、地形和水文条件,堤防工程量不大,围堰失事后损失不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确定,本工程施工洪水标准采用5年一遇。导流时段的选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根据工程所在河流的水文特性分析,洪枯流量变化较大。(2)根据防洪要求,尽量将河道清淤安排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满足汛期度汛需要。(3)根据国内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选择导流时段为枯水期,根据设计各河流段的工程量及施工条件,导流时段选择如下:根据洪枯水变化规律和施工设计安排,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5~9月,汛前过渡期4月,汛后过渡期10月,非汛期2月、3月、11月,以及时段12月~次年1月,11月~次年3月、10月~次年4月等九个分期,以供施工设计选用。故本次设计选择导流流量较小的4个月(11月~次年3月)作为枯期施工导流时段。施工期洪水位、分期设计洪水见表2.3-1。表2.3-1工程各河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名称时段各频率设计值(m3/s)P=5.0%P=10%P=20%P=33%P=50%印河坝河口3月15.610.66.143.481.874月152.592.043.819.89.810月181.3107.449.521.810.911月56.133.715.87.063.5012月5.683.942.351.360.7510~次年4月272.2173.891.145.322.711~次年3月62.038.920.09.734.8412~次年2月6.734.772.971.801.0312~次年3月17.012.17.484.582.62盘龙村河段上段3月2.341.600.920.520.284月23.013.96.602.991.4810月27.316.27.463.281.6411月8.55.12.381.060.5312月0.90.60.350.210.1110~次年4月41.026.213.76.833.4111~次年3月9.35.93.01.470.7312~次年2月1.00.70.40.270.1612~次年3月2.61.81.10.690.39盘龙村河段下段3月1.020.700.400.230.124月10.06.032.871.300.6510月11.97.043.251.430.7211月3.682.211.030.460.2312月0.370.260.150.090.0510~次年4月17.811.45.972.971.4911~次年3月4.072.551.310.640.3212~次年2月0.440.310.190.120.0712~次年3月1.120.790.490.300.172.3.2导流方式与导流建筑物根据水工布置情况和施工进度安排,为节约工程建设投资、加快工程施工进度,考虑工程工程断面尺寸较小,本项目安排在一个枯水期完成施工,分期洪水采用5年一遇11月~3月流量。(1)盘龙村河段采用围堰挡水加涵管导流的方式。将工程河段内的河水排干,然后每隔400m将工程河段化分成若2个单元,采用全段围堰结合DN200波纹管导流:即在各个施工单元上下两端分别修筑土石围堰一次性拦断河道,铺设DN200波纹管下泻施工期间河道上游来水,导流流量0.64m3/s。(2)印河坝河段采用横向围堰挡水加涵管导流、纵向围堰两种方式。将工程河段化分成清淤、非清淤两个单元,对需要清淤工程河段再细分若干个施工单元,采用全段围堰结合DN500波纹管导流:即在各个施工单元上下两端分别修筑土石围堰一次性拦断河道,铺设DN500波纹管下泻施工期间河道上游来水,导流流量1.47m3/s。对不需要清淤工程河段采用纵向沿整治河岸的方向修筑土石围堰,隔离河水冲刷。施工期间应作好预警及监测,拟定合理应急方案,必要时停工撤场。本阶段的主要工程措施为堤防护岸,经考虑,山洪沟堤防采用纵向围堰挡水,束窄的河床泄流的导流方式。围堰采用粘土编织袋土石围堰,堰顶宽为2m,高1.5~2.0m,迎水面铺土工膜防渗,内侧1:1.5,外侧边坡均为1:1.5。2.3.3基坑排水基坑排水包括初期排水及经常性排水。截流戗堤闭气完成后,安排进行基坑初期排水,工程每隔100m分一个施工段,每个施工段基坑初期积水量约300m3,考虑1天排完,对应初期排水强度12.5m3/h,初期排水拟采用用2台WQ15-7-0.75型潜水泵(1台备用),单台流量15m3/h,扬程7m。经常性排水包括施工废水、围堰渗水及施工过程中的降雨的排除,拟选用1台WQ15-7-0.75型潜水泵,单台流量15m3/h,扬程7.5m。2.4主体工程施工2.4.1基础开挖工程基础开挖主要由机械施工辅以人工修整,土石方开挖施工前,提前形成进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道路。土方开挖直接采用1.6m3反铲挖掘机装车,配10t自卸汽车运输出渣,人工配合挖机集渣并清理工作面,对于量小且分散的基础开挖和槽挖可直接采用风镐清理或人工进行清挖。土方开挖前,首先进行测量放样,标识出开挖范围和位置,然后采用人工将开挖区域内的有碍物清理干净,清理范围延伸至开挖线外侧至少2m的距离。2.4.2砼镇脚(埋石砼挡墙)埋石砼挡墙:埋石砼埋石率应不大于20%,块石必须经过挑选,无裂纹及夹层,块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施工时应先铺一层混凝土放一层块石,再振捣密实至块石沉入混凝土中,禁止先摆石再灌混凝土。混凝土施工的一般施工流程: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浇筑→拆模。基础模板根据基础墨线钉好压脚板,用U型卡或联接销子把定型模板扣紧固定。然后安装四周龙骨及支撑,并将模板位置固定好,最后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侧墙模板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然后进行模板的拼装,边安装边插入拉筋螺栓和套管,且校正其平整度和垂直度。混凝土由设置在工区的凝土拌和站供应,混凝土水平运输由人工手推车运至施工面,溜槽入仓。混凝土振捣采用Φ50软轴振捣棒进行人工充分振捣。混凝土根据仓面大小和入仓能力分别采用平铺法和台阶法,并优先考虑平铺法。铺料方向从下游至上游,铺料厚度50cm,采用台阶法时台阶宽度不小于2m,确保台阶层次清楚、有序,平仓和振捣主要选择Φ50振捣棒振捣,振捣方式为梅花形布置,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为准。2.4.2土方填筑为保证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在土石方回填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测和施工,确保回填施工质量。堤体土石填筑采用1.6m3挖掘机在临时堆存场回采,装10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道路为布置在两岸的施工道路。筑堤料的铺筑采用“综合法”,振动碾按“进退错距法”顺水流方向行走,速度控制在1.20km/h左右。对于小基槽回填,因不具备大型机械施工,采用电夯或人工分层夯实,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2.4.3路面砼施工路面混凝土采用用轻型槽钢作模板,每块模板长2~4m,模板内侧每隔1.5m~2.0m设置1个模板固定支架。按5~10m一个断面精确测量平面位置和高程,精确安装模板,确保砼面板的平整度和高程。根据道路路线情况,分段设拌和站。各拌和站由一台0.40m3砼拌和机、水泥库、砂石料堆场组成。水泥、砂石料车运至各拌和站,采用砼拌和机拌制,采用1m3自卸汽车运输或人工手推车运输入仓。混凝土布料采用人工布料,不用铁锹抛掷。先采用振捣棒平仓及振捣,然后用木抹子初平,平板振捣器振捣,最后用振捣梁平整及最终振捣,振捣后设专人对表面上局部麻面和明显缺料部位补充适当砂浆进行修整,采用人工收浆抹面。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按要求进行防滑、接缝施工。2.4.4穿堤管涵施工管涵施工程序:基础开挖处理→管节安装→土石回填(1)基槽开挖及处理基槽两侧应预留不小于60cm的操作宽度,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降水措施。地质较差地段,开挖沟槽时需换填碎石压实。(2)管节安装①管节采购附近的成品预制混凝土管,运输、存放时,应注意轻放,堆放的底面应平整,必要时铺设5~10cm的沙垫层,使受力均匀,以免管节裂开。②管节在对头拼接时,填塞缝隙的麻絮,上半圈应从外向里填塞,下半圈应从里向外填塞。③涵洞全长范围内,每4~6m应设置一道沉降缝。④施工时,必须注意管涵的全长与管节的配置及端墙位置的准确。为避免放样时的误差,可将一端洞口管节安装完毕后,再行浇筑。⑤管井基底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必须注意平整。(3)土石回填回填土在管道两侧及管顶50cm范围内不得含有有机物及砖石碎块,采用轻夯压实。管顶以上可以用素土回填。管道两侧压实面高差不应超过30cm,回填土应分层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0%。2.4.5施工安全防护措施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施工过程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施工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1、施工现场应设有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隐患,纠正违规行为。2、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的基坑、井、沟、陡坡等场所设置盖板、围栏等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3、交通频繁的施工道路、交叉路口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或信号指示灯;开挖、堆料场地应设专人指挥。4、堤防工程防汛抢险,应遵循“前堵后导、强身固脚、减载平压、缓流消浪”的原则。5、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边坡度。如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在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坡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坡面进行保护。6、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基坑废水、砼养护废水。施工期生产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结合生产废水特点和施工工区布置,对生产废水主要采用自然沉降法处理后循环利用,可用于冲洗地面、洒水等。机修系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悬浮物,主要采取修建小型隔油池等方法进行处理。本工程含油污水为汽车冲洗废水,处理措施采取将冲洗废水预先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然后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的清水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防止影响水生生物生境的污染事故发生。7、尊重当地民风民俗,遵守乡规民约,与当地群众和睦相处。8、严格按照各级政府有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做好其他各项工作。2.5施工交通2.5.1对外交通运输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开州区境内,巫山镇地处开州区西南角,东与岳溪镇、铁桥镇接壤,南与五通乡、万州区弹子镇为邻,西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八庙镇接壤,北与开江县甘棠镇、讲治镇相连,距开州区人民政府驻地55千米,区域总面积117平方千米。工程位于开州区巫山镇境内。工程施工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工程区内现有交通网络满足要求,施工对外交通较为便利。工程各段对外交通情况见表。2.5.2场内交通运输本工程场内交通运输主要包括土石方的开挖出渣、块石的运输以及各施工工厂及生活区人员、物资运输,本工程需在山洪沟的两岸布置施工临时道路,与附近乡村公路相通。施工临时道路基本布设在山洪沟永久征地范围内。临时道路标准均为四级,单车道,路基宽3.5m最大纵坡≤10%。场内交通临时道路特性表见表2.5-1。表2.5-1施工临时道路统计表道路名称长度(m)路面宽(m)路基宽(m)路面形式备注盘龙村段施工临时道路0.963.53.5土路新建印河坝段施工临时道路2.73.53.5土路新建小计3.662.6施工总布置2.6.1总布置原则施工布置按照“方便生活、有利生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施工临时设施主要布置在工程沿河两岸,开挖的土料尽可能就近布置,减少转运费用。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期高峰人数为50人,共需办公、生活福利设施建筑面积约400m2,本工程施工场地位于场镇附近上,因此施工办公生活设置考虑在工程区就近民房租赁,工程分1个工区。表2.6-1临时建筑占地面积汇总表序号工程项目建筑面积占地面积(m2)备注11砂浆拌合站402供电系统1座203供风系统2座404办公、生活福利设施建筑400租用5砂石料备料场506综合仓库1007综合加工厂1008临时堆料场50小计4002.6.2土方平衡及弃土规划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3.3644万m3(自然方,含围堰拆除),工程土石方填筑共计0.96万m3(自然方),工程弃渣总量为2.40万m3(松方),由于本次弃渣料主要为河内淤泥,根据现场调查及业主意见,工程开挖土石料均可用于堤身及背后回填,其余弃渣统一运至当地政府指定渣场(杜家坝渣场),综合运距2km。土石方开挖过程中需要设置临时堆料场,为减少土石方转运,临时堆料场布置于工程施工区沿线,根据土石平衡规划,本工程共设置4处临时临时堆料场,临时堆料场布置详见各段施工平面布置图。临时堆料应遵守“环保、经济、稳定、利用”的原则,避免乱堆乱放,严禁造成环境污染。2.6.3施工占地工程施工占地包括施工生产设施、施工便道临时征地等。本工程需临时用地45.44亩,均为新增临时占地。表2.6-1施工临时占地表占地性质项目区占地类型及数量(亩)水田旱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交通用地其他用地小计临时用地堤防工程区0.000.000.0014.970.000.0014.97施工生产生活区0.000.000.000.000.000.440.44施工便道区5.627.639.110.000.180.0022.54回填料堆料场0.000.007.490.000.000.007.49小计5.627.6316.6014.970.180.4445.442.7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工期约7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及开州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有关规定,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时段为开州区的汛期。汛期期间,任何单位或个人严禁在河道内从事采砂、取土、放牧、捕鱼等涉水过河活动。国家重点工程、区开发建设项目确需施工的,必须由相应的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施工中必须接受区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调度和管理。否则,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在河道禁止施工期间,所有机械设备必须全部撤出主河道;河道整治企业按施工方案要求,整理施工作业面,填平沙坑水坑、平整河道、修复加固堤防,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因此建议本工程施工时段安排在第一年10月1日至第二年4月30日,避开主汛期再进行施工。本工程总工期为7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6个月,完建期1个月。本阶段将施工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筹建期、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建期。(1)工程筹建期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完成对外交通、施工供电和通信系统、征地、移民以及招标、评标、签约等,不计入总工期。(2)工程准备期准备工程开工起至关键线路上的主体工程开工或河道截流闭气前的工期,一般包括“四通一平”、导流工程、临时房屋和施工工厂设施建设等所需的时间。本阶段时间为1个月,即第一年9月,本阶段时间按规定不计入总工期。(3)主体工程施工期第一年10月~第二年3月,工期6个月。进行各段基础开挖、镇脚施工、堤防填筑、坡面护坡、堤顶道路浇筑等工作。第二年3月,堤防填筑完成,坡面护坡、堤顶道路浇筑完成,主体工程完成。(4)工程完建期从工程开始发挥效益至工程竣工的期限,即第二年4月,完建期为1个月。3施工技术要求3.1筑堤材料(1)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料质、运距和开采条件等因素选择取料。(2)砼粗骨料质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15的要求。(3)堤料须在经过鉴定符合堤料设计要求的料场内开采,不合格的堤料不得上堤。(4)陆上料区开挖前必须将其表面的杂质和耕作土、植物根系等清除;水下料区开挖前应将表面层稀软淤土清除。3.2堤基施工(1)堤基施工前,应根据勘测设计文件、堤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定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与细则。(2)堤基地质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无现行规范可遵照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并应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技术参数。(3)对堤基开挖或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应及时详细记录,经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堤身填筑。(4)基坑积水应及时抽排,对地勒孔、泉眼等应分析其成因和对堤防的影响后予以封堵或引导;开挖较深堤基时,应防止滑坡。(5)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压载的基面,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以外30cm~50cm。(6)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7)堤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均应运到指定渣场堆放,严禁乱堆乱放。(8)堤基的开挖清理工作,宜自上而下一次完成。堤基易风化、易崩解的岩石和土层,开挖后不能及时回填者,应留保护层或采取相应措施保护。(9)堤基处理过程中,如发现新的地质问题或检验结果与勘探有较大出入时,应报监理工程师。(10)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3.3质量控制3.3.1一般规定1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监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检查体系,分别承担工程质量的自检和抽检任务,实行全面质量管理。2工程质量检测人员所需资质条件以及工程质量检验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事故处理、数据处理等要求,均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3应保证检测成果的真实性,严禁伪造或任意舍弃成果;质量检测记录应妥善保存,严禁涂改或自行销毁。4施工质量应包括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3.3.2料场质量控制1堤料质量控制应以料场控制为主,必须是合格堤料才能运输上堤,不合格材料在料场处理合格后才能上堤,否则应废弃。2应在料场设置质量控制站,按设计要求及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料场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包括:(1)是否在规定的料区内开采,是否将草坡覆盖层等清除干净。(2)堤料加工方法是否符合规定。(3)堤料性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4.3堤基处理质量拉制1应检查施工方法是否符合本施工技术要求有关条款的要求。2应根据堤基处理措施的相应技术标准要求,确定质检的项目和方法。3.4工程验收3.4.1堤防工程验收分为分部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的组成按《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的要求进行。3.4.2分部工程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隐蔽工程验收可分段进行,完工一段验收一段,未经验收,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3.4.3分部工程验收的图纸、资料和成果应按竣工验收的标准制备。3.4.4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必须提交经工地技术负责人签署的下列文件和资料。1竣工图纸;2施工中有关设计变更的说明和记录3施工单位的试验测量原始资料和成果及主要筑堤材料的质量保证。4质量事故记录、分析资料及处理结果;5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照片或摄像资料;6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自检报告;7施工总结报告和清单;8施工大事记。3.4.5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资料整理成册,移交工程管理单位,并抄报有关部门备查。4砼工程4.1模板4.1.1模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证砼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施工荷载,并保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3面板板面平整、光洁、拼缝密合、不漏浆。4安装和拆卸方便、安全,一般能够多次使用。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5模板选用应与砼结构和构件的特征、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6组合钢模板、滑动模板等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对模板采用的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均应进行质量检查。4.1.2材料1模板的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塑料等,模板支架的材料宜选用钢材等,尽量少用木材。2模板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1)当采用钢材时,宜采用Q235钢材,其质量应符合《素碳结构钢》GB/T700-2006)的有关规定。(2)当采用木材时,应符合《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中的承重结构选材标准。(3)当采用胶合板时,其质量应符合《竹编胶合板》(GB/T13123-2003)的有关规定。3木材材质不宜低于三等材。腐朽、严重扭曲、有蛀孔等缺陷的木材,脆性木材和容易变形的木材,均不得使用。木材应提前备料,干燥后使用,含水率宜为18%-23%4保温模板的保温材料应不影响砼外露表面的平整度。4.1.3模板制作1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模板设计规定,不得超过表4.1-1的规定。表4.1-1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表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木模小型模板:长和宽±2大型模板(长宽大于3m):长和宽±3大型模板对角线±3模板面平整度相邻两板面高差0.5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3面板缝隙1钢模、复合模板及胶木板(竹)模板小型模板:长和宽±2大型模板(长×宽大于2m)长和宽±3大型模板对角线±3模板面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2连接配件的孔眼位置±1注:1、异型模板、永久性模板、滑动模板等特种模板,其制作的允许偏差,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2、定型组合模板制作的允许偏差,按有关标准执行。2钢模板面板及活动部分应涂防锈油脂,但面板所涂防锈油脂不得影响砼表面颜色。其他部分应涂防锈漆。木面板宜贴镀锌铝皮或其他隔层。3当砼的外露表面采用木模板时,宜做成复合模板。4.1.4模板安装与维护1模板安装前,必须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重要结构应多设控制点以利检查校正。2模板安装过程中,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3支架必须支承在坚实的地基或老混凝土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斜撑应防止滑动。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撑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4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Σ4m时,模板应起拱。5模板的钢拉杄不应弯曲。伸出砼外露面的拉杆宜采用端部可拆卸的结构型式。拉杄与锚环的连接必须牢固,预埋在下层砼中的锚定件(螺栓、钢筋环等),在承受荷载时,必须有足够的锚固强度。6模板与砼的接触面,以及各块模板接缝处,必须平整、密合,以保证砼表面的平整度和砼的密实性。7建筑物分层施工时,应逐层校正下层偏差,模板下端不应有错台。8模板的面板应涂脱模剂,但应避免脱模剂污染或侵蚀钢筋和砼。9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根据结构物的安全、运行条件、经济和美观等要求确定。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4.1-2。表4.1-2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轴线位置﹢5底模上表面标高﹢5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柱、梁、墙﹢4层高垂直全高≤5m﹢6全高>5m﹢8相邻两面板高差﹢2表面局部不平(用2m直尺检查)﹢5滑动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按结枃设计妥求和模板设计要求执行。10钢承重骨架的模板,必须按设计位置可靠地园定在承重骨架上以防止在运输及浇筑时错位,承重骨架安装前,宜先作试吊及承载试验。11模板上严禁堆放超过设计荷载的材料及设备。砼浇筑时,必须按模板设计荷载控制浇筑顺序、浇筑速度及施工荷戟。应及时清除模板上的杂物。12砼浇筑过程中,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调整模板的形状及位置,使其与设计线的偏差不超过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值,并每班作好记录模板如有变形、位移,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停止砼浇筑。13砼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监视砼下料情况,不得过于靠近模板下料直接冲击模板;砼罐等机具不得撞击模板。4.1.5模板拆除与维修1浇结构的模板拆除时的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侧模: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2)底模:砼强度应符合表4.1-3的规定。表4.1-3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砼强度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板≤250>2、≤875>8100梁、拱、壳≤875>8100悬臂构件≤275>2100注:本标准中“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系数指与设计砼强度等级相应的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2拆模时,应根据锚固情况,分批拆除锚固连接件,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模应使用专门工具,以减少砼及模板的损坏。3拆下的模板、支架及配件应及时清理、维修。暂时不用的模板应分类堆存,妥善保管;钢模应做好防锈,设仓库存放。大型模板堆放时应垫平放稳,并适当加固,以免翘曲变形。4.2钢筋4.2.1钢筋的材质(1)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钢筋应符合热轧钢筋主要性能的要求。(2)每批钢筋均应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出厂检验单,承包人在使用前,应分批进行以下钢筋机械性能试验:1)钢筋分批试验,以同一炉(批)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2)根据厂家提供的钢筋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3)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中各取一个拉力试件(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和一个冷弯试验,一组试验项目的一个试件不符合监理人规定数值时,则另取两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3)水工结构非预应力混凝土中,不得使用冷拉钢筋。4.2.2钢筋的加工和安装(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漆污染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钢筋的调直应遵守以下规定:1)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Ⅱ、Ⅲ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2)冷拔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施工图纸的要求(3)钢筋加工的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表4.2-1和表4.2-2的数值。表4.2-1圆钢筋制成箍筋,其末端弯钩长度箍筋直径受力钢筋直径(m)<2528~405-1075901290105表4.2-2加工后铜筋的允许偏差顺序偏差名称允许侧差值(mm)1受力钢筋全长净尺寸的偏差±102箍筋各部分长度的偏差±53钢筋弯起点位置的偏差闸房构件±20大体积混凝土±304钢筋转角的偏差3钢筋的弯钩弯折加工应符合《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的规定。(4)钢筋焊接和钢筋绑扎应按《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DL/T5169-2013)的规定,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执行。(5)钢筋的气压焊和安装应遵守以下规定:1)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水平和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当两钢筋直径不同时,其两直径之差不得大于7mm。2)气压焊施焊前,钢筋端面应切平,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应清除干净,并经打磨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3)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使两根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根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4)气压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在两根钢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面积计算应为30~40Mpa。4.3砼4.3.1材料1水泥品种选用硅酸盐水泥,其标号不得低于425号,选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运到工地的每一批水泥,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按每200~400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如不足200也作为一取样单位),必要时进行复验。2粗骨料宜用质地坚硬、粒形,级配良好的砾石,不得使用未经分级的混合石子,其质量标准应按4.3-1表规定。表4.3-1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表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含泥量(%)<l不应含有粘土团块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0.53有机质含量浅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应进行砼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应低于0.954针片状颗粒含量(%)≤155坚固性≤2无抗冻要求的砼≤5有抗冻要求的砼6表观密度(t/m3)≥2.557吸水率(%)≤2.5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5~3.5范围内,为改善砂料级配,可将粗、细不同的砂料分别堆放,配合使用,砂的质量技术要求见表4.3-2。表4.3-2细骨料(天然砂)的质量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指标备注1含泥量(%)≤3不应含有粘土团块2云母含量(%)≤23轻物质含量(%)≤1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15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6坚固性(按硫酸钠溶液法5次循环后损失%)<l07表观密度(t/m3)≥2.53根据需要砼中可掺入适量的掺合料,掺合料的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和有关待业标准。4水工砼中必须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外加剂品质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外加剂应配成水溶液使用。配制溶液时应称量准确,并搅拌均匀。外加剂每批产品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施工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5凡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拌和与养护砼、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不得用于拌和与养护砼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类型水在首次用于拌和与养护混凝土时,须按现行的有关标准,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检验项目和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1)砼拌和养护用水与标准饮用水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2)砼拌和养护用水配制水泥砂浆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标准饮用水拌和的砂浆抗压强度的90%。(3)拌和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和水中的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拌和与养护砼用水的指标要求序号项目钢筋砼素砼1PH值>4>42不溶物(mg/L)<2000<50003可溶物(mg/L)<5000<100004承化物(以CT计)(mg/L)<1200<35005硫酸盐(以SO24计)(mg/L)<2700<27004.3.2配合比为满足砼设计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施工和易性需要,应进行砼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砼施工配合比选择应综合分析比较,合理地降低水泥用量砼的水胶比。(或水灰比)不超过0.60,受水流冲刷部位不超过0.50。砼的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栒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筑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在选定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砼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可参照表4.3-4选用。表4.3-4砼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序号砼类别坍落度(cm)1素砼或少钢筋砼1~42配筋率不超过1%的钢筋砼3~63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砼5~9注:有温度控制要求或高、低温季节浇筑砼时,其坍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增减。4.4砼施工4.4.1砼拌和1拌和设备投入砼生产前,应按批准的砼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的试验。2砼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的砼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3砼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称量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4.4-1的规定。表4.4.1砼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称量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水、外加剂溶液±1骨科±24砼的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4.4.2砼运输1砼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2运输设备应使砼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3砼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及减少转运次数。因故停歇过久,砼已初凝或已失去塑性时,应作废料处理。严禁在运行途中和卸料时加水。4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砼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响砼质量。5砼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4.4.3砼浇筑1建筑物地基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灌筑仓面准备工作。2岩基上的松动岩块及杂物、泥土均应清除。岩基面应冲洗干净并排净积水;如有承压水,必须采取可靠的处理措施。清洗后的岩基在浇筑砼前应保持洁净和湿润。3浇筑砼前,应详细检查有关准备工作,包括地基处理(或缝面处理)情况,砼浇筑的准备工作、模板、钢筋、预埋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作好记录。4基岩面和新老砼施工缝面在浇筑第一层砼前,可铺水泥砂浆、小级配砼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砼,保证新砼与基岩或新老砼施工缝面结构良好。5入仓的砼应及时平仓振捣,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叠时应均匀地分布至砂浆较多处,但不得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蜂窝。在倾斜面上浇筑砼时,应从低处开始,浇筑面应水平,在倾斜面处收仓面应与倾斜面垂直。6砼浇筑的振捣应遵守下列规定:(1)砼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砼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应避免欠振或过振。(2)振捣设备的振捣能力应与浇筑机械和仓位客观条件相适应。7砼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砼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除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8砼施工缝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砼收仓面应浇筑平整,在其抗压强度尚未到达2.5MPa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仓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电能源供应合同补充协议3篇
- 教育科技推动的小学数学教学变革实践
- 2025年度高端商务酒店租赁合同-包含酒店管理服务协议2篇
- 足球大单元计划 斜传直插二过一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第三单元第3课时角的度量(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第二单元-走进表格新世界-第一课《创建工作表》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辽师大版(2015)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九下第六单元大单元说课稿
- 2023-2024学年北京版(2013)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 第一单元第3课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说课稿)
- 《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地图增量更新 第2部分:情报资料要求》
- 《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说课稿-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 伤口敷料种类及作用-课件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年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课件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告知卡
- 卵石地层桩基旋挖钻施工方案
- (完整word版)手卡模板
- 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 18399-2001棉花加工机械安全要求
- 陕西省延安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