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导学案(教师案 学生案)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课《草原》导学案(教师案 学生案)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课《草原》导学案(教师案 学生案)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课《草原》导学案(教师案 学生案)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课《草原》导学案(教师案 学生案) 统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原》导学案(教师案+学生案)——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师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景色,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3.深入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朗读、默读、讨论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2.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对表达文章情感和描绘景色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深刻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通过文字所传达的情感和对草原的热爱。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迷人景色,通过对文字的品味和理解,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二)难点1.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包括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草原的眷恋之情。2.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三、教学方法(一)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背景知识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二)朗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三)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多媒体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草原的风光和风土人情,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草原的美丽和魅力。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让学生欣赏歌曲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2.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板书课题:草原)。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语言生动幽默,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2)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他被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所深深打动,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写下了这篇《草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讲解重点字词:(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4)迂回:回旋,环绕。(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8)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9)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梳理。4.教师总结并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通过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出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2.逐层推进:是怎样的景象让作者产生了“高歌”与“低吟”的感慨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草原的天与地与众不同的美。(1)让学生找出描写草原天的句子,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草原天空的清新和明朗。(2)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草原地的句子,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感受草原的辽阔和碧绿。(3)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草原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五)探究写法1.为了表现草原的风光之美,作者灵活运用了哪些匠心独运的描写方法?从比喻句、拟人句的表达作用去引导学生感受。(1)比喻句的运用,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羊群的美丽和草原的辽阔。(2)拟人句的运用,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感,使草原的景色更加生动有趣。2.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赏析和讨论,体会这些句子对表现草原风光之美的作用。(六)布置练笔仿写1.用上文中的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如“在这无边的草原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幅绿色的画卷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2.指导学生在仿写时,要注意观察草原的景色,抓住草原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自己的仿写更加生动形象。(七)指导书写,规范美观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毯、裳、蹄、腐、涩、微。2.播放生字动漫,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等,让学生对生字的书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3.教师示范书写,边写边讲解每个生字的书写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毯”字要注意上面的“毛”字要写得舒展,“裳”字要注意上面的“尚”字要写得小一些等。4.组织学生评议,让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书写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再次练写,争取写出更加规范美观的生字。(八)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本课的收获,如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方法的体会等。2.布置背诵作业: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要求学生在背诵时,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读出草原的美丽和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风光美、人情美)。2.引导背诵第1自然段,通过背诵,让学生再次感受草原的风光之美,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3.提出本课学习目标:细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风俗之美,积累优美语句。(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并思考从中读懂了什么。(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理解“蒙汉情深”的含义,即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2)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2.讨论:作者是抓住哪几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蒙汉情深的(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1)迎客场面:让学生找出描写迎客的语句,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2)相见场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相见的语句,如“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感受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和亲密。(3)款待场面:让学生找出描写款待的语句,如“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4)联欢场面: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联欢的语句,如“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感受蒙汉两族人民在一起的欢乐和融洽。(5)话别场面:让学生找出描写话别的语句,如“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3.结合学生交流,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等词语。欣赏草原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1)通过课件展示“襟飘带舞”的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2)让学生欣赏草原的民族风情图片或视频,如蒙古包、马头琴、那达慕大会等,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1)让学生再次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2)小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即总结全文,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1)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2)总结作者通过对草原风光和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深厚情谊的赞美之情。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1)播放与草原相关的音乐,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等,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读出草原的美丽、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以及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引导讨论:作者哪些独特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如情景交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1)让学生讨论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独特方法,如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2)引导学生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对表现草原之美和蒙汉情谊的作用。2.简要讲解情景交融法。(1)讲解情景交融法的含义,即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了情感色彩。(2)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情景交融法的运用,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通过对骏马和大牛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3.布置作业:(1)仿写,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运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法完成仿写。(2)要求学生在仿写时,要注意观察景物的特点,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自己的仿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来感受草原的美和蒙汉之间的深情,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2.此外,在拓展延伸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学生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准确读写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的美景。3.理清课文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初步感受草原风光。2.难点:理清课文结构。学习过程:1.预习任务:(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词语含义。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了解生字的读音、部首、笔画等信息,同时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式进行理解。(2)轻声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同时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标注自然段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内容。2.课堂学习:(1)字词学习:①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听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要进行重点强调和指导。②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难记的字词和理解词语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学习效果。③重点词语如“翠色欲流”“渲染”“勾勒”等,结合课文语句理解其含义。在理解重点词语时,可以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含义,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词语的用法和意义。(2)初读感知: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课文时,要注意声音洪亮、语速适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②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初读课文,要能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大致框架和主题思想。(3)理清结构:①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在默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找出作者介绍草原的不同方面。②小组讨论,明确课文结构: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之美。2.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情深。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练习。学习重难点:1.重点:体会草原的美和蒙汉情谊,学习表达方法。2.难点:仿写练习。学习过程:1.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课文的结构。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课文结构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检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2.课文赏析:(1)自然风光之美:①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语句。在默读时,要认真仔细,找出描写草原自然风光的关键语句,如描写草原的天空、草地、羊群等的语句。②赏析这些语句,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及其表达效果。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赏析,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修辞手法对表现草原自然风光之美的作用。例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比喻句将草原比作绿毯,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草原的辽阔和羊群的美丽,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景色。再如,“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骏马和大牛人的情感,使它们仿佛具有了灵性,更加突出了草原的宁静与和谐。③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原的美丽。在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情感基调,用优美的声音读出草原的美丽和辽阔,让自己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可以通过轻重音、语速的变化来表现出草原的不同特点,如读到“一碧千里”时,可以加重语气,突出草原的广阔;读到“羊群”“骏马”“大牛”等词语时,可以适当放缓语速,展现出草原上动物的悠闲自在。(2)蒙汉情深:①阅读课文中描写迎客、待客、话别的段落。认真阅读这些段落,感受蒙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