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其次次段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1、卫国原是商代王畿,周公旦在将弟弟康叔封于卫国时,令其“启以商政,疆于周索”,意思就是说要选择采纳商代政策和法令中相宜的条例推行,同时还必需按周的特别法制来处理。对此相识正确的是()A.周的文化形式未能覆盖卫国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周公的分封以同姓子弟为主 D.商朝的法律规范比周朝先进2、周幽王当政时,为博宠妃褒姒一笑,竟在没有敌寇的状况下,吩咐城防举烽火。结果,诸侯以为自己的天子遇到了大敌,纷纷率兵救难勤王。即使到了春秋中叶,还出现过“诸侯城周”的勤王举动。这反映了分封制使()A.周王拥有确定权力B.周朝有效限制边疆C.宗法等级秩序森严D.权力中心愿识明确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聚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聚”关系最为亲密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4、《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协作,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依据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5、《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A.创立皇帝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推行察举制 D.实行行省制度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政务繁忙C.世袭传承D.皇帝独裁7、某资料这样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用人制度,它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也在确定程度上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由此推断这项制度应是()A.察举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8、东汉末年,形成了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一些社会名士对士人的品评往往可以左右被品评之人的仕途进退,成为朝廷选举的风向标。这一局面()A.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B.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C.导致了政治局势的混乱 D.有利于察举制度的完善9、《宋史》记载,许唐“尝拥高费(资产雄厚)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后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这反映了宋朝()A.科举制度影响较大 B.商品经济趋向没落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弃儒就贾渐成潮流10、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实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部11、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议,宰相筹划……”;雍正说:“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愿以一人治天下”。这种变更反映了()A.皇帝实力的提高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中心集权的加强12、“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干脆缘由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简单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心集权不断强化13、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随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这反映出()A.清廷舍弃了传统外交观 B.该条约体现友好协商原则C.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 D.中英间形成同等外交关系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斗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斗争,其次次是1856年—1860年同英法的斗争,第三次是1894年—1895年同日本的斗争。”三次斗争后所签订的不同等条约反映出列强的主要要求是()A.第一次是商品输出,后两次是资本输出B.前两次是商品输出,第三次是资本输出C.三次均为资本输出攫取土地D.三次均为商品输出掠夺原料1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货物自由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唯有英商已在内地买货,欲运赴口下载,或在口有洋货欲进售内地,倘愿一次纳税……则在路上首经之子口输交,洋货则在海口完纳给票,为他口毫不另征之据……”。这些规定反映当时()A.中英两国贸易互惠互利 B.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要求C.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6、鸦片斗争后,两广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尤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斗争失败的主要缘由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吏治败坏 D.民性软弱17、处理中英关系的官员乔治·斯当东勋爵在国会曾声明:“我们不否认这个事实,要不是鸦片走私的话,就不会有斗争。”这一斗争()A.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截断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走私C.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D.根本缘由是林则徐禁烟运动所致18、在第一次鸦片斗争中,英舰突破虎门要塞,珠江两岸聚集数万民众,以冷漠、安静的神情围观战事。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官兵纷纷跳水时,两岸民众如看马戏看到精彩处一样发出嘘嘘声。材料主要反映当时()A.国人民族国家意识淡薄 B.农夫起义爆发的必定性C.中英武器装备差距悬殊 D.民众已经抛弃华夷观念19、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密派林德绥和传教士敦士力乘“阿美士德”号船驶往中国东南沿海,搜集军事情报进行间谍活动,英国内阁依据他们供应的情报和建议拟定了侵华出兵的数字、战舰等状况。这表明()A.英国对鸦片斗争投入巨大B.英国对鸦片斗争缺乏必胜心C.鸦片斗争是一场商业斗争D.英国发动鸦片斗争蓄谋已久20、“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务有关的是()A.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斗争B.八国联军侵华斗争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英法联军发动其次次鸦片斗争21、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匀称”的原则B.发展资本主义,开矿,通商的主见C.设立医院、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的主见D.建立拜上帝会22、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验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缘由是()A.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C.确定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夫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23、《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四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全部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全部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夫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A.充分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 B.具有革命和空想的双重性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安排 D.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24、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处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 D.允许各国驻兵爱护“使馆界”25、在茫茫洋面上,他们用愤火与热血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致远”舰攻敌受创,管带邓世昌以下250人均阵亡,“经远”舰270人俱殉国。“在舰阵役者九十余人,与舰共沉者六百余人。”这一壮烈场面出现于()A.两次鸦片斗争期间 B.甲午斗争时期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抗日斗争时期26、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A.鸦片斗争失败的现实 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7、1894年11月,日本驻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在美国《北美评论》上发表文章声称:“这场斗争在确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固执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粟野慎一郎的言行表明,当时日本()A.深受《独立宣言》的影响 B.获得了西方列强广泛支持C.重视驾驭国际舆论话语权 D.致力于推翻中国封建制度28、八国联军侵扰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义和团“反清复明”B.命清军与洋人剿灭义和团C.取悦侵略者以保证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严29、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起先。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 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30、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31、川汉铁路公司的《商榷书》以奇妙而隐晦的言词,一方面要川人“竭尽赤诚,帮助政府”,“厝皇基于万世之安”;另一方面,又揭露清政府“日以卖国为事”,“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烈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与此相关的史实()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 D.推动北伐斗争的兴起32、1912年2月,清帝退位诏书颁布的同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并颁布了清室《优待条例》,规定清帝仍保留尊号暂居紫禁城,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并每年拨款400万供清帝运用,清宗室成员可保留原有私产并享有公民之基本权利等。这一做法()A.有利于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C.加剧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困难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33、中华民国成立后,有学者指出:“我国数千年来均为专制独裁政体,人民对各事并不参加,亦无参加之权,只需安安分分,顺帝之则,便是良民。今一旦变为民主政体,一国大政之权,均交于国民之手,则今后国民所需之学问、志向、观念、习惯与技能,当然与此前不同。”这些言论()A.体现了对民国政体局限性的反思 B.折射出当时国民教化内容的滞后C.旨在强调提升国民道德素养 D.确定了学问分子对待革命的看法34、闻名学者茅海建说: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心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好像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更。……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缘由,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苦痛。这主要说明()A.辛亥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B.民国建立如同王朝更替 C.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 D.儒家忠义观念荡然无存35、一位西方视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夫、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起先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起先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36、五四运动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其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学生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据此可知,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容表述最精确的是()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酷爱祖国D.不怕苦不怕死37、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莘莘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军队支持是成功的重要缘由38、最能够突出说明五四运动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先的论据是()A.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C.无产阶级起先登上政治舞台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学问分子参加39、19世纪末,义和团民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主动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更主要反映了()A.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近代国家观念渐渐形成 C.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社会主要冲突发生转变4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般采纳俸禄制度,各国任用官吏和选择常备兵,一般是发放粮食、布帛,用黄金赏赐功臣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见的。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战国时期()A.等级制度渐渐被废除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分封制度的瓦解趋势D.君主对官员的限制减弱41、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终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A.削减了君主专制下的失误 B.君主专制有所弱化C.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 D.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42、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相互制约,不利于军政决策B.分散相权,提高了行政效率C.相互监督,削减了决策失误D.保证皇权,加强了君主专制43、《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 C.阁臣弄权不合制章 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4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同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没准备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更反映出晚清政府()A.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B.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C.已最终沦为“洋人的朝廷”D.逐步抛弃“天朝上国”的观念4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同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当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吵。而且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A.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B.准备主动发展工业C.看到了对外贸易的意义 D.主权意识亟待加强46、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了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到:“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诸练;……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该日记中所说的“书”()A.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反映了农夫要求获得土地的剧烈愿望C.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D.借助孔子否定专制,宣扬维新变法47、陈旭麓先生认为:“甲午大败,‘造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起先。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作者所说的“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主要表现在()A.起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B.变革意识渐渐成为社会共识 C.新的经济形式起先产生发展 D.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兴起48、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始终为学界探讨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面貌一新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白方向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49、有学者指出:“‘五四’的真精神不仅是单纯的爱国主义,而是基于民意至上、民权至上和思想觉醒的信念。”五四那些新兴的学问分子,要求彻底重估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社会制度,其实是对思想多元、政治民主、表达自由等现代理念的一种呼喊。这表明五四运动()A.加快革命领导力气的变更B.促使救亡与思想启蒙相结合C.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究D.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50、北京的学生们看到《晨报》上“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无亡日,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的呼号,踏上了示威抗议之路。而将北京五月四日发生的事务传遍全国,也端赖报章之力。据此可知()A.舆论宣扬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B.五四运动是报纸宣扬掀起的革命C.报刊宣扬有利于民族进一步觉醒D.五四运动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非选择题5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纽约时报》曾视察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下面是《纽约时报》关于近代中国报道的一览表(节选)序号时间标题内容摘要11857年1月23日英国海军进攻广州,攻陷两广总督府星期二一大早,英军起先新一轮火力攻击,并且特别猛烈,……从英国军舰上放射的炮弹,把广州城墙轰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21911年10月14日革命军在……宣布成立共和制政府……已经宣布成立共和政权。一支强大的革命军武装力气已从汉口开拔,准备与来自北方的清国皇家部队交战。一场大的战斗预料在两日内爆发。(1)上表中,《纽约时报》报道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事务?(4分)(2)结合所学学问,简述两个事务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5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5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同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第16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第19条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十二、参议院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得以总员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材料二某探讨性学习小组以“电影中的历史”为主题绽开探究活动,他们在电影《十月围城》中发觉:电影在最终的字幕里显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成功……”。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法令,该法令颁布的目的何在?(4分)2.依据所示材料指出,该法令的颁布体现哪些重要原则?这一法令的颁布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7分)3.材料二的编导者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有人却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学问,说说你的理由。(6分)高一历史其次次段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10BDDCADBBAB11--20BBCBCCAADD21--30ADBDBDCCBA31--40BABCDCACBC41--50AACADCBABA二、非选择题51.【答案】(1)事务:其次次鸦片斗争,辛亥革命(或武昌起义)。(4分)(2)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辛亥革命影响:清政府已经走向反动,被推翻势在必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4分)52.【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4分)(2)主权在民;自由同等;三权分立;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或者标记着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化的里程碑;)(7分)(3)回答成功了。理由: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回答失败了。理由: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变更社会性质;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政体名存实亡等。(6分)高一历史其次次段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卫国……启以商政,疆于周索”结合所学学问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在卫国采纳特别的地方管理方式,这有利于维护殷商遗民的政治稳定,故B正确;材料信息强调的不是周文化的扩展,解除A;C叙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C;D结论无法在材料中得出,解除D。故选:B。2、【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西周和春秋时期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对周王权威的认同,说明分封制使“共主观念”成为共识,权力中心愿识明确,故D项正确。分封制下地方拥有确定的自主权,周王没有形成确定权力,故A选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下地方有确定的权力,没有实现对边疆的有效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信息,C项错误。3、【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春节的“合家团聚”主要是凝合宗族、家庭情感的,与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的关系最为亲密,故D项正确。禅让制并不确定涉及到血缘关系。世袭只是指政治权力的沿袭,与家庭关系并不亲密。分封制是与“合家团聚”没有太大关联。故解除ABC三项。4、【答案】C5、【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统一天下的是秦王嬴政,其自称始皇帝,自此皇帝制度产生,A正确;颁布推恩令、推行察举制的是汉武帝,B、C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不符题意。6、【答案】D【解析】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联系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独揽大权,D正确;材料中“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而非朝议裁决,A解除;政务繁忙只是材料的表象,而非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B解除;C无法从材料体现,解除。7、【答案】B【解析】科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果,与“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是相符的,故B正确;察举制的标准是品德,解除A项;C项不是选官制度,解除;D项的标准是门弟凹凸,解除。8、【答案】B【解析】材料“东汉末年……一些社会名士对士人的品评往往可以左右被品评之人的仕途进退,成为朝廷选举的风向标”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操纵舆论,干预政府官员任用。依据所学可知,曹魏确立九品中正制,由政府来品评人才,故B正确;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错误;东汉政治相较于西汉本身就是混乱的,故C错误;察举制是西汉的选官制度,而且其标准是孝、廉,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错误。故选B。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贾(经商)”“其子中举,许唐说‘成吾志矣’”,可知材料反映宋朝科举制度影响较大,商人希望子孙科举入仕,故选A;宋代商品经济旺盛,解除B;明朝施行八股取士,解除C;商人希望子孙科举入仕,并非弃儒就贾,解除D。10、【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唐代中心选拔人才的程度为,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审核通过后,交尚书省的下属礼部执行,B项正确;政令必需先通过门下省的审核,尚书省才能执行,A项错误;吏部只有任命、考核权没有考试选拔官员的职权,CD两项错误。11、【答案】B【解析】唐太宗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雍正帝时建立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这种变更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答案为B项;从材料看不出皇帝实力的提高,解除A项;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在明太祖时期,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针对地方实行的措施,这种变更对中心集权影响不大,解除D项。12、【答案】B【解析】明朝废丞相,六部地位提升,因此六部长官的品级提升,故选B;材料中指同样的六部最高长官由三品变为二品,说明是品级的调整,不是晋升简单问题,解除A;材料中未涉及到科举内容,解除C;中心集权的不断强化是材料中品级变更的根本缘由,不是干脆缘由,解除D。13、【答案】C【解析】从材料“亦可随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可以看出,英国想通过《天津条约》扩大自己的利益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看法,解除A项;该条约是不同等条约,不是友好协商,两国也没有形成同等的外交关系,解除BD项。14、【答案】B15、【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规定英国货物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依据工业革命的相关信息可知,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扩大市场的要求,故C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英两国贸易互惠互利,故A错误;这些规定不利于中国工商业发展,故B错误;中国自然经济远未解体,故D错误。16、【答案】C【解析】贫富不均与材料的内容“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不符,故A项错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表明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并不是莠民作乱,故B错误;材料说明官员把斗争失败归为民性软弱,是对斗争失败的推卸责任,并不是鸦片斗争战败的主要缘由,故D项错误;耆英认为不能御敌的缘由是“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导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也就是吏治腐败是不能御敌的理由,故C项正确。17、【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鸦片斗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其次西鸦片斗争后,鸦片贸易合法化,B说法错误;鸦片斗争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无关,C错误;林则徐禁烟运动是导火线,而不是根本缘由,D错误。18、【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鸦片斗争时期,清政府战败,而两岸的居民并没有感到怜悯,说明他们并不站在清政府这一边,并没有认为这场斗争是中外之间的民族斗争,说明民族意识淡薄,故选A;材料没有出现农夫起义问题,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武器差距,解除C;材料是说民族意识问题,不是华夷观念问题,解除D。19、【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早在1832年就已经派间谍前往中国东南沿海搜集军事情报,英国内阁依据他们供应的情报和建议拟定了侵华出兵的数字、战舰等状况。这表明英国发动鸦片斗争蓄谋已久,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对鸦片斗争的投入巨大,故A项解除。依据材料中英国的间谍活动不能得知英国是否对鸦片斗争缺乏必胜心,故B项解除。材料没有体现鸦片斗争的性质,故C项解除。20、【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万园之园是指圆明园,发生在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故选D。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斗争与材料无关,故解除A。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斗争与材料无关,故解除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是在其次次鸦片斗争后发生的,与材料无关,故解除C。21、【答案】A【解析】由材料“想推行均田制度”,而均田制是国家把手中的土地分给农夫耕种,《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故A符合题意;BC带有资本主义色调,不符合农夫的利益,故BC不符合题意;建立拜上帝会服务于推翻清王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缘由是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缘由,解除。23、【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天朝田亩制度》主见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体现了确定的革命性。但是其又主见实行“剩余归公”的确定平均主义,带有确定的空想性,故B项正确;圣库制度和确定平分的制度导致农夫没有生产主动性,解除A;《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的实行,因此没有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安排,解除C项;《天朝田亩制度》与发展资本主义无关,解除D项。24、【答案】D【解析】允许各国驻兵爱护“使馆界”,是为了爱护列强在华的利益,也是预防利益受损的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属于惩处性的体现,不符合题意。25、【答案】B【解析】依据“致远舰”、“邓世昌”等信息可知这场斗争应当是甲午中日斗争期间的黄海海战,故选B;两次鸦片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和抗日斗争都与“致远舰”、“邓世昌”无关,解除ACD。故选B。26、【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反映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正确;鸦片斗争失败、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都不符合“莫待土分裂似瓜”的信息,故ABC错误。27、【答案】C【解析】由材料“这场斗争在确定程度上是现代文明势力与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固执的保守主义惰性力之间的斗争”可知,当时的日本重视驾驭国际舆论的话语权,想要争取列强对它的支持,美化甲午斗争是侵略斗争的事实,故选C;粟野慎一郎的言行是在美化侵略斗争,这有悖于《独立宣言》所宣扬的精神,解除A;材料并未提及西方列强对这一言论的反映,无法得出B项结论,解除;日本侵略中国不是为了帮助中国,它的目标不行能在于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解除D。28、【答案】C【解析】慈禧太后在逃亡中仍旧不遗忘颁布“剿匪”上谕,明显是讨好帝国主义列强,胆怯 侵略者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慈禧天后的动身点是从自己统治地位动身,不是针对义和团本身,故B项错误;慈禧天后主要是讨好侵略者,不是剿灭义和团,义和团主要针对的是帝国主义,故B项和D项错误。29、【答案】B【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选择B;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属于政党建设,解除A;张勋复辟是在封建君主专制被推翻之后,解除C;国民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解除D。30、【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和结合所学学问可以知道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问题;结合四个答案,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项不对;C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一,但是不是主要的,故解除;D项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解除。31、【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川汉铁路公司”“夺路劫款转送外人,激烈我七千万同胞幡然醒悟”反映的是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四川保路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清王朝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志,为武昌起义的爆发供应了条件,从而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故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在1854年的,故A错误;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是在1919年,故C错误;北伐斗争的兴起是在1926年,故D错误。3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南京临时参议院制定通过清室优待条例,赐予清帝及宗室成员确定优待以对应清帝退位诏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达成妥协,从而削减共和确立的阻力和实现南北的和平统一,故A选项正确;材料主要是对清室优待,清帝保留尊号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保留了确定的封建残余,故B选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故D选项错误。33、【答案】B【解析】该学者认为,中华民国成立以后,由于国民素养的落后,中国应在学问、志向、观念、技能等方面提高国民素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国民教化内容的滞后,B正确;材料未反映对民国政体的反思,解除A;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在学问、志向、观念、习惯与技能等方面的落后,并不单是对提高国民道德素养的要求,解除C;D与题无关,解除。34、【答案】C【解析】“清朝的官员,尤其是中心政府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民国的官员。北京政府好像只是换了一块招牌,内部人员没有太多的变更。……晚清官员弃旧朝而投新朝,自然有着生计的缘由,但他们在做政治选择时,并没有太多的思想苦痛”表明清朝覆灭契合了众人心理,故C正确;思想解放、民国建立如同王朝更替材料未体现,故AB错误;D太过确定,解除。故选:C。35、【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1919年5月”、“数百万农夫、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反映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起先觉醒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应解除。近代民族民主思想起先传播是在19世纪60年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故选:D。36、【答案】C【解析】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学生口号充分反映了他们的爱国热忱,C项最精确。A项是洋务运动的旗号,B项是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挽救中国,与材料中青年学生不符;D项与长征精神有关。37、【答案】A【解析】依据“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可知,五四运动得到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支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是“全国性”的,解除B;五四运动的重要目标是政治诉求,解除C;材料无法体现军队对五四运动的支持,结合所学可知,工人阶级的支持是五四运动成功的重要缘由,解除D。38、【答案】C【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相识。五四运动之所以标记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根本之处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即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故C项说法正确;运动的口号是阶级诉求的反映,不是根本之处,故A项不合题意,解除;十月革命的影响只是外部因素,故B项说法错误,解除;五四运动是一次无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性群中参加的历史运动,故D项说法片面,解除。39、【答案】B【解析】题干由“扶清灭洋”到“五九国耻”再到“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呈现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民族冲突不断激化,中国人不断的觉醒,爱国思想不断深化发展,国家观念不断形成,故B正确;选项A的表述不符合事实,反帝发封建斗争成为共识,时间至少是在中共二大,解除;选项C与题干主旨不符,且因果逻辑不清,解除;题干突出的是反侵略,看不出社会主要冲突的变更,故D错误。故选:B。40、【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俸禄制度,各国任用官吏和选择常备兵,一般是发放粮食、布帛,用黄金赏赐功臣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见的”可知,战国时期实行俸禄制,不再授予土地,这实质上体现了传统分封制度的瓦解,故C项正确;等级制度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故A项表述错误;俸禄制的实行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有关,与土地私有制没有干脆关系,故B项错误;俸禄制的实行有利于君主加强对官员的限制,故D项错误。41、【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秦朝朝议制度,皇帝和大臣集体探讨军国大事,确定程度上削减了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故A正确;朝议制度的最终确定权仍限制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并未弱化,B错误;“建立了一套地方官僚机构”和“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与秦朝的郡县制度和西周的宗法制亲密相关,解除CD两项。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顾问聘用合同2024年度违约责任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委托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期限规定3篇
- 鱼苗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代理销售合同代理范围与销售策略3篇
- 幼儿园厨余垃圾处理合同
- 2024年度二手车位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合同3篇
- 吊车操作员劳动合同
- 2024年度影视作品制作与版权合同2篇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吉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作业设计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 西宁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环评报告
- 全套IATF16949内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CFM56-5B发动机VBV活门的钢丝软轴操控原理及软轴刚度研究
- 复旦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2021年校级)
- 化工检修电工试题库+参考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应聘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