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课件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课件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课件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课件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1讲物质的分类性质与转化考点要求考题统计考情分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2024浙江卷1月卷1题,2分2023山东卷1题,2分2023年天津卷1题,3分;2022全国乙卷7题,6分2022福建卷1题,3分2021江苏卷1题,3分1.从命题题型和内容上看,高考命题不多,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题目容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化学与STSE、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的应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应用等。2.从命题思路上看,(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多结合化学与STSE进行考查,侧重体现化学的实用性;(2)以前沿科技为载体进行命题,侧重体现化学的创新性;(3)以古代科技文明、古诗词等为载体进行命题,推介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预计今后继续以化学与STSE、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命题热点,考查考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复习过程中熟记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用途,多关注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命、化学与材料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性质与变化2023全国新课标7题,6分2023湖南卷1题,3分2022湖北卷1题,3分2022湖南卷1题,3分2021海南卷2题,2分2021广东2题,2分物质的转化2022辽宁卷11题,3分2021江苏卷7题,3分2021广东卷10题,2分2021福建卷4题,3分知识导图·思维引航物质分类知识导图·思维引航分散系分类知识导图·思维引航胶体性质考点一

物质的分类与分散系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如-CH3、-CH2-(亚甲基)、-CH2CH3、-OH。②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而CO32-、NO3-、SO42-、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单质化合物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2.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知识点2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4)常见的混合物(1)分散系(2)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3)三大化石燃料(4)石油及其加工产品石油分馏产品石油裂化产品裂化汽油石油裂解产品石油裂解气溶液、胶体、浊液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煤、石油、天然气石油气、汽油、柴油、煤油、石蜡油、润滑油、沥青乙烯、丙烯、丁二烯含烷烃和烯烃(5)煤及其加工产品水煤气焦炉气煤焦油(6)油

脂(7)常见无机混合物碱石灰铝热剂合金漂白粉CO和H2H2、CH4、C2H4、CO粗苯、粗氨水、酚类、萘和沥青植物油和动物油NaOH和CaOAl和Fe2O3金属和金属或非金属组成的混合物CaCl2和Ca(ClO)2(4)常见的混合物(8)几种“水”氨水

氯水水玻璃

水银

重水

超重水

王水铁水(4)常见的混合物氨气的水溶液氯气的水溶液Na2SiO3的水溶液液态Hg(纯净物)D2O(纯净物)T2O(纯净物)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组成液态铁(纯净物)

(2)树状分类法——从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氧化物辨析: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如SiO2、Fe2O3)。d.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

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知识点三

分散系与胶体一、

分散系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分散系都是混合物。2.分类: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三种分散系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③三种分散系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______________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胶体泥水

能能不能二、

胶体1.常见的胶体(1)气溶胶云、烟、雾(2)液溶胶豆浆、氢氧化铝胶体、Fe(OH)3胶体、硅酸胶体(3)固溶胶果冻、宝石、烟水晶、有色玻璃(4)三种有机胶体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2.胶体的性质①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②布朗运动:胶粒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叫做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③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④聚沉: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方法: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的胶体。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等2.胶体的性质⑤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⑥渗析:利用半透膜(如玻璃纸、蛋壳内膜等)使胶体和其中所含的可溶性杂质分离的过程称为渗析半透膜的细孔能让可溶性杂质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但不能让较大的胶粒通过,因而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渗析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3.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4.胶体的应用(1)胶体的聚沉

(2)胶体的吸附性

(3)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①清晨阳光穿过茂密树木枝叶产生的美丽光线

②电影院光柱

③海市蜃楼(4)胶体的电泳:工业上的静电除尘。【易错警示】

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5.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Fe(OH)3胶体粒子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故胶体带电。 (

)(7)鸡蛋白的溶液、血液、淀粉溶液均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

)(8)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1molFe3+水解可得到胶体粒子数为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9)铁盐和明矾净水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了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

)(10)H3P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可说明H3PO3为二元酸。(

)×√×√√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2023·浙江6月卷,T1)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 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 D.聚酯纤维D2.(2024年1月·贵州适应性考试)奋进中的贵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涉及的化学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天眼”所使用的钢铁结构圈梁属于金属合金材料B.“大数据中心”的电子设备芯片使用的材料是二氧化硅C.“中国桥梁看贵州”,建造桥梁的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D.“县县通高速”,高速路面使用的改性沥青是有机材料B3.(2024·汕头模拟)“分类”思想能帮助我们寻找物质的通性,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NO、NO2为酸性氧化物B.NH4Cl、AlCl3为共价化合物C.氢氟酸、氢硫酸为强电解质D.“84”消毒液、洁厕灵为混合物D

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⑳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

——分散系与胶体5.(2024·武汉模拟)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中分散系的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6.(2023·贵阳模拟)胶体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Liepatoff规则:胶核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本身组成相似的离子形成胶粒)。硅胶溶液组成如下:

B7.中国人食用豆腐已有上千年历史。东汉《大荒纪闻》记载“(周)幽王时,隶籴(磨碎)豆为乳。王未饮而温,久为酥烙(乳酪)”。《本草纲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整套制作豆腐的流程:“豆腐之法,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浸硙碎,滤去渣,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又有入缸内以石膏末收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豆浆主要是豆类蛋白质与水形成的胶体分散系,属于介稳体系B.取少量豆浆于试管中稀释,用“激光笔”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C.豆浆中加入盐卤汁或石膏,可加快凝聚成豆腐,其原理与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类似D.用“煎成”后的豆浆制作豆腐,其蛋白质仍然具有生理活性D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知识点1.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性质表现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光泽、延展性、挥发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可燃性等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比较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伴随三态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伴随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实质没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关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发生,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特别提醒】①化学变化中常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金属受热发光。②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③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化学变化而属于核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三色焰色试验显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七解溶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降解二十三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氧化、氢化、风化、钝化、催化、皂化、歧化、硝化、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水化、炭化、磺化、硫化、卤化、橡胶老化3.物质的常见转化和反应类型(1)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转化①“强制弱”规律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强酸制弱酸CH3COONa+HClCH3COO-+H+=CH3COOH强碱制弱碱FeCl3+NaOHFe3++3OH-

=Fe(OH)3↓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Cl2+KICl2+2I-=I2+2Cl-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Fe+CuSO4Cu2++Fe=Cu+Fe2+②“溶解度大的制溶解度小的”规律如AgNO3+NaCl=AgCl↓+NaNO3如3Mg(OH)2+2FeCl3⥫⥬3MgCl2+2Fe(OH)3③“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

④难溶物转化为难电离物:如:AgCl+2NH3·H2O=[Ag(NH3)2]Cl+2H2O(2)化学反应类型

××××√×——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1.(2023·成都二诊)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生石灰脱燃煤中的硫,最终硫可转变为CaSO4B.用作信息高速公路的石英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C.净水池中加入活性炭有吸附色素和除异味的作用D.作反应容器涂层的聚四氟乙烯能抗酸、碱,耐腐蚀B2.(2022·广东卷,T6)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Na2CO3可与酸反应B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熟石灰具有碱性C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铁与H2O高温下会反应D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A3.(1)已知次磷酸(H3PO2)是一元中强酸,请写出其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Be(OH)2与Al(OH)3都属于两性氢氧化物,写出Be(OH)2分别溶于NaOH溶液、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PO2+NaOH=NaH2PO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Be(OH)2+2HCl=BeCl2+2H2O

——物质的变化与转化4.(2022·湖南卷,T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D5.小林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B只能是Na2CO3B.反应⑤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从无色变为黄色C.反应①是Fe+H2SO4=FeSO4+H2↑D.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④⑥⑨C6.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甲乙丙丁ACuOCO2COCBFeFe(NO3)2Fe(NO3)3HNO3CAlCl3Al(OH)3Na[Al(OH)4]NH3·H2ODCO2NaHCO3Na2CO3NaOHC微点突破1化学与传统文化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或谚语“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落汤螃蟹着红袍”(主要是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等。3.传统文化中的物质鉴别《本草经集注》中区分硝石和朴硝:“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利用焰色试验区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4.传统文化中的分离与提纯古代涉及的分离与提纯常包括萃取分液、蒸馏、升华、过滤等。

三步巧解传统文化试题

1.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杓”

的材质为Fe3O4B.《抱朴子》中“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Ca(OH)2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石油C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古代文献记载内容涉及原理A《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B《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涉及化学变化C《天工开物》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D《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利用物理方法提取青蒿素B3.下列选自《天工开物》的语句中,包含过滤操作的是(

)A.取入缸中浸三个时,漉入釜中煎炼B.炉甘石烟洪飞损C.其底铺薪,发火煅红D.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A4.(2023·衡水中学一调)《天工开物》中述及铜的开采与冶炼:“凡铜砂……淘洗去土滓,然后入炉煎炼,其熏蒸傍溢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