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全国市级)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市级名校初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海水晒盐 D.干冰制冷2.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g B.16 C.32g D.323.小方同学的学习档案中,对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有如下记载,其中正确的是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B.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C.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D.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4.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B.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以防受热不均使液体冲出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 B.盐酸挥发 C.试管破碎 D.蔗糖溶解7.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 B.裁切玻璃C.铁钉生锈 D.醋除水垢8.在A+3B=2C+2D的反应中,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 B.32 C.64 D.969.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实验如下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两个实验中,曲颈瓶内汞的表面都有黑色物质生成C.波义耳的实验中,曲颈瓶内物质加热后质量增加,这种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10.硝酸钾(KNO3)是常用的化学肥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2 C.-2 D.+511.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20%的硫酸,加10mL水后体积为20mL12.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_________中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_______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__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_______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1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氮分子_____(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的化合价_____(3)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_____15.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2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B的单质可制作铅笔芯;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的原子序数为17。依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2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B的元素符号:_____;B的单质在C2中完全燃烧,所得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3)A、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___(填“中性”、“酸性”或“碱性”)。(4)元素D与C的质子数之差等于______________。16.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关系如图示。图1中甲表示的是____;氧气、铝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写化学式);如图2所示,将滴有石蕊溶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放置一浸有浓盐酸的棉花,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从右到左变____色;图3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____时,该粒子是镁离子;图4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_____;(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任选一空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_____。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3)小李在实验室中用A、C装置制取氧气,请你写出小李用C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18.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是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其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端进入(填“b”或“c”)。若要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则D装置中可放入的试剂有_____(填字母)。A氢氧化钠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如图F,甲瓶中充满二氧化碳,乙中液体是水,实验前K关闭,将胶头滴管中的浓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打开K,观察到乙中_____的现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将25.6gNaCl和MgCl2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126g水中配成溶液,再将2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求:实验次数12345加入NaOH溶液质量/g4040404040共生成沉淀的质量/g2.95.8m11.611.6(1)上表中m的值为多少。___________(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干冰制冷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D【解析】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可知:2×28+x=2×44,解得:x=32,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3、B【解析】

Ca2+中的“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CO中的“2”表示二个一氧化碳分子;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的化合价是+2价。故选B.4、A【解析】

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A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B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D正确;故选A。5、C【解析】

A、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可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A操作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应注意不要把瓶底的杂质吸入滴管内。操作时,应先把滴管拿出液面,再挤压胶头,排出胶头里面的空气,然后再深入到液面下,松开大拇指和食指,这样滴瓶内的液体在胶头的压力下吸入滴管内,从而避免瓶底的杂质被吸入,故B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以防受热不均使液体冲出,故C操作正确;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故D操作错误。故选C。6、A【解析】

A、酒精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试管破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蔗糖溶解,形成蔗糖溶液,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7、B【解析】

A、木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裁切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C、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醋除水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8、B【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48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列比例式得:28:14g=3x:48g解得x=32故选B。9、D【解析】

A、由图可知,波义耳的实验装置不是密封的,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B、两个实验中,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不是黑色的,不符合题意;C、在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变成氧化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D、拉瓦锡的实验中,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耗尽后,液面不再上升,符合题意。故选D。10、D【解析】

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已知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x+(-2)×3=0,故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选D。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1、B【解析】

A.直接用“水”这种说法表示水这种物质,是宏观意义表述,不符合微粒观,A选项错误B.氧气和碳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人员和他经过光合作用又可以生成氧气,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C.氦虽然最外层电子数是2,但已达到该层最大电子排布数,属于稳定结构,而镁的最外层最多可排8个电子却只排了2个,是不稳定结构,C选项错误D.加入水之后,硫酸的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则硫酸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当密度不再为之前的密度时,则体积不为原先的两倍,D选项错误故选B12、C【解析】A、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故乙是一氧化碳,则丙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能产生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反应①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②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④是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是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一氧化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③的转化不只是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的,错误,符合题意,故C正确;D、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正确,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推理模型【解析】(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14、【解析】

(1)表示个数的数字写在分子正前方,所以2个氮分子为2N2;(2)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根据化合物显中性的原则,计算氧的化合价,氢显+1价,所以(+1)×2+氧的化合价×2=0,可以求得氧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氧的化合价为;(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前四位元素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15、可燃性或还原性C酸性9【解析】

(1)A2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则A2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2)B的单质可制作铅笔芯,那么B是石墨,由碳元素组成,元素符号为C;C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C2是氧气,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式为。(3)D的原子序数为17,那么D是氯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氢,它的水溶液是盐酸,呈酸性。(4)元素D的质子数为17,C是氧元素,质子数8,则D与C的质子数之差等于16、原子CuSO4红121:2【解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所以图1中甲表示的是原子;氧气、铝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2)因为氯化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当遇到石蕊试液时,能使滴有石蕊的滤纸变红;(3)图3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2时,该粒子是镁离子;(4)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别为1个分子和2个分子,比例为1:2。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长颈漏斗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或E中导管进入集气瓶太少,导管要伸到接近瓶底处)【解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A中试管口向上倾斜了,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E中导管进入集气瓶太少,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为了排净空气,导管要伸到接近瓶底处;(3)C装置为常温型固-液反应装置,用该装置制取氧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18、长颈漏斗A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2KClO32KCl+3O2↑Zn+2HCl=ZnCl2+H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A瓶内水下的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解析】

(1)仪器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会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所以发生装置要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即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所以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