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罪问题研究_第1页
绑架罪问题研究_第2页
绑架罪问题研究_第3页
绑架罪问题研究_第4页
绑架罪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绑架罪问题研究摘要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盗窃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该条是我国刑法对于绑架罪的规定。然而,刑法对于绑架罪的规定与司法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脱节。本文就是以绑架罪所存在的理论模糊之处和实践中所存在的分歧为论点,从绑架罪构成要件、司法认定、立法方面谈谈本人对绑架罪所存在问题的看法。

关键字:绑架罪构成要件司法认定立法研究

一.绑架罪构成要件的研究(一)关于绑架罪主体研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据我国刑法之规定,绑架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未成年人故意实施绑架人质并杀害人质的行为,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中规定,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然而,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本罪是否应负刑事责任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又出现以下问题:1.如果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绑架罪的实施,但并未实施将被害人杀死的行为。对此,应否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绑架并杀害被害人则应否负刑事责任?对于第一个问题,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岁的人,如果仅参加了绑架的行为,但未参与杀害、伤害被绑架人,没有实施刑法第十七第二款规定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行为,该未成年人对这种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笔者认为,对于此种行为,应责令其监护人严格管教,情节严重的,可收至未成年人管教所进行管教。对于第二个问题,有学者认为,由于犯罪情节较重,危害性较大,则凡是年满十四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都应负刑事责任。笔者同意此观点。在现今社会,年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都具有相对成熟的思想,有了一定的受教育程度,同时对于法律也都有一定的认识,因而对于犯罪情节较重,危害性较大的年满十四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关于绑架罪客体研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故而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由于绑架行为使用了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但其实施目的不是为了勒索财物,而仅仅是因为主观原因,因而,绑架罪侵犯的仅仅是他人的人身权。2.行为人通过对绑架人实施绑架行为而禁锢了他人的人身自由,同时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的目的是勒索财物,故而,行为人侵犯的不仅仅是他人的人身权,也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被害人家属交付赎金后而惨遭杀害的现象。对于此种情况,被害人的人身权非但未收到保障,财产权也受到了侵害。我国刑法将绑架罪归类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一章中,强调了国家对于人身权的保护,但也有学者认为,绑架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因该罪对不特定公众的安全造成了现实的侵犯。从立法改革的角度,绑架罪应置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绑架罪侵犯的客体应为公共安全。对此,笔者认为,绑架罪主要侵犯的是他人的人身权,这里所说的‘危害公共安全’,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危害社会秩序的安定,而是指这类犯罪中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一经实施,都可能使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利益遭受损害,或者使其处在遭受损害的危险之中。而绑架罪的实施虽会对社会公共秩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会使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司财产或者公共生活利益遭受损害,其主要损害的还是被绑架人本人的人身权,因此,将绑架罪归类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这一章中是合理的。

(三).关于绑架罪客观方面的研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绑架他人的行为。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剥夺或限制其人身自由,通过某种途径,勒令被害人亲友在一定时间期限内缴纳赎金。2.出于其他目的的绑架,即由于其他主观因素的缘故而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另外,刑法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也以绑架罪论处。此项规定体现了法律对婴幼儿等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笔者认为,此项规定立法目的值得肯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未能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对于偷盗婴幼儿的犯罪行为属于犯罪情节恶劣的行为,为了突出对特殊人群的保护,法律应该通过加重法定刑从而增强对婴幼儿特殊群体的保护。而我国法律仅仅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绑架罪处罚,对于此种犯罪行为所起到的威慑力并不强。因而,笔者建议,可以通过修正条文,加重此种行为的法定刑,或者通过具体规定偷盗婴儿的具体情形予以量刑,一方面可以完善绑架罪立法,使得司法适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可以切实保护到婴幼儿弱势群体的人身权。二.绑架罪的司法认定(一).罪数的认定问题。对于绑架罪罪数的认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行为人在绑架行为实施前就已杀害他人,后以死者为人质,谎称死者仍活着向死者亲属勒索财物的,应定为何罪?有学者认为:绑架罪是双重行为,而在行为人将被害人杀死后勒索财物的,只有勒索行为,缺乏绑架行为,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所以,不能以故意杀人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如果以绑架罪一罪论处,由于被害人已经死亡,其人身自由是不可能受到侵犯的,因此以绑架罪论处也是不可取的。综上以故意杀人罪和敲诈勒索罪处罚是比较合理的。笔者同意此种观点。2.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又当场窃取被害人财物的,应定为何罪?有人认为,对于行为人在控制被绑架人后实施劫财行为的,应定绑架罪并从重处罚。有人认为,对于行为人在控制被绑架人后实施抢劫行为的,应以绑架罪和抢劫罪并罚。对于此问题,有关学者认为,对于这种绑架伴随抢劫案件的定性,应根据犯罪事实择一重从重处罚。从绑架罪的法定刑的规定来看,在绑架过程中没有致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就不能判处死刑。但是若绑架过程中劫取被绑架人财物数额巨大必需判处死刑的,那么劫取的巨大数额的财物如以抢劫罪定罪是可能判处死刑的。反之如劫取财物数额较小的还应以绑架罪定罪处罚,使犯罪分子罚当其罪,这样的处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笔者同意第三者观点,对于此类犯罪应根据犯罪事实择一从重处罚。3.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或者在犯罪既遂后,又实施其他加害于被害人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定为何罪?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的主要有以下情形:1)行为人在犯罪既遂后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若为其最初目的,如拐卖妇女儿童,但由于其他原因,并未将其贩卖转而向其家属勒索财物的,则应定为何罪?2)行为人的犯罪主观目的最初为绑架勒索财物,但犯罪实施后产生了其他目的,如拐卖妇女儿童。则应应为何刑?3)行为人在绑架既遂后实施了其他犯罪行为如强奸,则应定为何罪?对于第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应以最终行为目的定刑,即定为绑架罪。根据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与犯罪的主观方面相一致,故绑架罪为最适宜的罪名。对于第二种情况,笔者认为,行为人由最初的绑架而勒索钱财附加了其他方面的主观目的,即犯罪的主观故意的内容发生了改变。故应实行数罪并罚。对于第三种情况,笔者认为行为人在绑架既遂后实施新的犯罪行为,因主观故意的内容发生改变,故因遵循主客观一致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二)既遂、未遂和绑架中止的认定问题。对于绑架罪的既遂未遂认定问题,有以下两种说法:1.绑架罪是结果犯,应当以实际勒索到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区分既遂和未遂的标准。2.只要行为人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绑架他人,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向被绑架人的近亲属勒索财物或提出其他不法要求的,也成立绑架既遂。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在扣押人质行为继续的过程中,勒索财物或其他不法要求得到满足以前,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绑架目的未能实现,应成立绑架犯罪未遂。其有利于提前停止绑架犯罪行为,降低绑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于绑架中止,刑法学界的一般通说认为,绑架犯罪是行为犯,一经实施即构成既遂,不存在中止和未遂现象。但也有学者认为,绑架存在犯罪中止。绑架行为完成以后,勒索财物或其他不法目的实现之前,扣押人质的行为仍在继续当中,在此期间,无论是否提出勒索财物或其他不法要求,只要在勒索到财物或不法要求得到满足以前,行为人良心发现,自动停止了犯罪,释放了被害人,就应当成立中止。若行为人误以为其行为败露而放弃了继续犯罪,应认定为未遂。对此,司法实践中也出现过某地区人民法院认定犯罪分子存在绑架中止的案例。笔者赞同犯罪中止的认定,若犯罪分子主动放弃犯罪行为的实施,对被害人未造成伤害或者造成较轻伤害,则应当认定为犯罪中止。这样既可以鼓励犯罪分子放弃继续实行犯罪行为,回头是岸,以免犯罪结果的发生。也可以减轻司法机构的压力,降低社会危害性。

(三)关于“情节较轻”的认定问题。对于刑法第239条所规定的“情节较轻”应该如何解释和判断?在现行刑法和司法解释中对于此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因而可能引发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不统一、量刑不均衡等司法适用等问题。有学者认为,绑架罪中的“情节较轻”可能包括:1.绑架之后,主动释放被绑架人的;2.绑架之后实力控制被帮家人时间较短就被查获的;3.绑架之后没有对被帮家人进行严重的殴打、虐待,甚至对被帮家人较为优待的;4.绑架之后勒索的财物数额不大的;5.其他的表明行为人人身危险性不大、对于被害人的人身安全的侵害也不严重的情节。也有学者认为:1.掳人未取赎而主动、安全释放人质的;或者取赎后主动、安全释放人质而取赎数额不大,且没有其他严重情节的;2.“事出有因”(即“情有可原”)的绑架行为,且该行为与非法拘禁、敲诈勒索等行为相互交织,又没有对人质进行人身损害的。由此可见,上述对于绑架罪中情节较轻的认定方向认识明确,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思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这样的一些概括和总结还是难以应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各种各样的绑架罪类型。在认定“情节较轻”问题上还存在着众多、复杂的因素加之影响。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①.行为人实施绑架行为所采取的暴力行为程度、绑架的手段、绑架的目的与动机以与绑架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②.行为人在实施绑架行为时,是否实施了绑架罪基本构成要件之外的行为。③.出于社会公德因素,行为人是否有值得社会宽恕的理由。④.行为人是否曾实施过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笔者认为,若行为人是由于某种社会公德所可以宽恕的理由而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则在量刑时应当适用较低的法定量刑。且如若行为人曾经实施过危害社会行为,悔罪情况不佳,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在量刑时也不应适用较低的法定量刑。

(四)绑架罪法定量刑问题。较之于先前的刑法,虽然立法者通过限定犯罪的主观目的、限定行为人所提出要求的内容和程度,来限制和缩小绑架罪的适用范围,设立多个量刑幅度,对于绑架罪的司法适用条件产生实质性影响,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定罪量刑时不再机械地照搬之前的刑法理论通说。但是其法定刑的层次性仍旧不足,对实践中出现的多种常见的并有明显差异的情况没有体现出区别对待,如绑架过程中有无使用暴力有无以胁迫相威胁、有无实施多次绑架、有无出现一次绑架多人的情形、是否产生致使被绑架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后果,对于勒索金额过大等情节,现行的绑架罪的刑罚档次设置难以适应复杂的犯罪情况。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于此款规定,笔者认为,致使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死亡在量刑上应当加以区分。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不一定是出于绑架人的主观故意,有可能是因为意外事件的发生导致被绑架人的死亡。而绑架人杀害被绑架人则一定是出于主观上的故意。与此同时,杀害被绑架人同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相比,前者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后者。如果将两类行为归结于一类且采用同样的量刑幅度,则与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相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对此,笔者认为,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应属犯罪情节恶劣且社会危害性极大的情形,在量刑方面不应依照前两款规定的量刑幅度,而应加重法定刑,以此减缓绑架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关于绑架罪的立法研究。(一)应当明确“情节较轻的”的具体内容。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对于绑架罪采取的是阶梯级的量刑档次,《刑法修正案》的修正后对于绑架罪增加了一个减轻构成的罪刑单位,即对于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补充,有利于司法机关在实践中更为准确、合理地根据犯罪主客观情况对绑架犯罪行为人适用刑罚,因而较为普遍地得到赞同。但是对于“情节较轻的”,刑法条文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相配套的司法解释。故而,司法机关在量刑方面只能依靠于法律条文和与之相关的司法实践,这样就会给司法适用带来了困难。因此,笔者认为,明确“情节较轻的”具体内容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对于“情节较轻的”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行为人做了充分的犯罪预备,由于主客观原因,并没有对被绑架人造成实际上的控制。对此,笔者认为,由于行为人没有对绑架此项犯罪行为加以实施,并且不能排除其具有较小的主观恶性,与此同时,行为人并未造成其预期的犯罪结果,对于社会的危害性较小,因而,在量刑方面应当予以从轻处罚。2.行为人在实施了绑架行为并且已经既遂,但其对绑架人造成的伤害轻微,并且出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释放了被绑架人。对此,笔者认为,虽然绑架行为既遂,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但是由于行为人并未对绑架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并且主动释放被绑架人,我们姑且不论行为人是出于怎样的目的释放被绑架人、绑架行为的目的有无达到,只要行为人在为造成过大的危害结果前主动放弃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有悔罪情节,就表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都不大,从法律层面来讲应当予以减轻处罚,适用较低的罪量档次。

(二)应当对绑架罪的量刑加以调整。尽管刑法修正过后适用的是阶梯级的量刑层级,增设了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幅度,但是在量刑层级反面依旧存在着改进之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当降低绑架罪最低法定量刑。刑法修正过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绑架罪起点刑过高的缺陷,但该罪总体上还属于重刑结构。我国绑架罪的立法主要是出于对人质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忽视了对犯罪行为人的罪责刑的相适应。具体表现在:绑架罪的最低量刑档次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适用前提还应为“情节较轻的”。纵观我国现行刑法条文,同样是社会危害性较大的罪刑,比如: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而刑法对于故意杀人罪最低量刑档次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致人死亡罪最低量刑档次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同绑架罪相比,前两者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后者,然而在最低量刑方面前两者却低于后者。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绑架罪在最低量刑方面存在着改进之处。2.应当调整绑架罪对于偷盗婴幼儿的量刑档次。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此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打击犯罪的目的,尤其是突出了对于婴幼儿特殊群体的保护。但是笔者认为,仅有上述规定虽影射出法律对于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的保护,但未能为司法实践提供充分的依据,故而并没有让我们看到此规定出台之后所起到的预想中的作用。刑法仅仅是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绑架罪处罚。”并没有将此项行为作为绑架罪的从重或者加重处罚情节,故而,对于绑架婴幼儿这项犯罪行为没有实质上的影响,更没有对此类犯罪分子产生巨大威慑力。有学者认为,立法者一方面应当将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作为拐卖儿童罪的加重情节,另外一方面应当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或者偷盗婴幼儿作为人质”作为绑架罪的从重处罚情节。笔者赞成上述观点。一方面,既能弥补关于绑架罪立法方面的缺失,又突出了对婴幼儿这一特殊人群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此项立法对于有犯罪企图的人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3.应当在“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量刑方面区别对待。绑架罪中的“致使被绑架人死亡”和“杀害被绑架人”两种情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