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1页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2页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3页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4页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高三地理·全解全析(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主要出口衬衫、毛衣、袜子,后来变为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现如今我国主要出口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贸易结构变化显著。2023年以来,广东省海关积极开展“点对点”一企一策帮扶,“量身定制”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老三样”到“新三样”的转变,反映了我国(

)A.工业规模扩大 B.生产效率提高 C.产业结构升级 D.交通条件改善2.海关助力“新三样”出口,有利于企业(

)A.增加出口种类 B.保证产品质量 C.节省宣传费用 D.提高通关时效【答案】1.C2.D【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老三样”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新三样”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老三样”到“新三样”的转变,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C正确;“老三样”到“新三样”的转变没有反映工业规模扩大、生产效率提高、交通条件改善的相关信息,A、B、D错误。所以选C。2.根据材料信息“2023年以来,广东省海关积极开展‘点对点’一企一策帮扶,‘量身定制’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可知海关助力“新三样”出口,提高通关时效,不涉及增加出口种类、保证产品质量、节省宣传费用,ABC项错误;海关助力“新三样”出口,实施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的方式支持“新三样”扩大出口,能够节省报关的时间,有利于提高通关时效,D项正确。所以选D。【点睛】产业结构升级是通过产业内部各生产要素之间、产业之间时间、空间、层次相互转化实现生产要素改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附加值提高的系统工程。经济主体和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是最基本的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根本动力。海底地下水排泄是指沿海地区地下水携带陆源物质向海洋输送,是沿海海城氮、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浙江省舟山东部东沙湾无河流注入,陆源地下水每年向东沙湾输入大量氮、磷等营养盐。受海城降水和海水运动影响,东沙湾的营养盐浓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下图示意舟山东部营养盐浓度的采样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东沙湾四处采样点营养盐浓度大小及差异最小的季节是(

)A.A₁>A₂>A₃>A₄,冬季 B.A₁>A₂>A₃>A₄,夏季C.A₁<A₂<A₃<A4,冬季 D.A₁<A₂<A₃<A₄,夏季4.东沙湾海域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咸潮 B.水华 C.赤潮 D.热污染【答案】3.A4.C【解析】3..结合题干“浙江省舟山东部东沙湾无河流注入,陆源地下水每年向东沙湾输入大量氮、磷等营养盐,受海域降水和海水运动影响,东沙湾的营养盐浓度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可知,A1、A2、A3、A4四处采样点距离大陆越来越远,A1处营养盐浓度最大,A2、A3、A4依次减小;差异最小的季节是冬季,因为冬季降水少,陆地地下水补给最少,且冬季东沙湾的沿岸流大致自北向南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4.结合题干“海底地下水排泄是指沿海地区地下水携带陆源物质向海洋输送,是沿海海域氮、磷等营养盐的主要来源”可知,东沙湾海域由于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盐补给,所以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赤潮,C正确;水华是指在陆地上的淡水湖泊、河流等水域中出现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B错误;咸潮、热污染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多少无关,AD错误。故选C。【点睛】海水中由N、P、Si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是海洋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盐,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由于各类营养元素在海水中含量很低,在海洋表层常常被海洋浮游植物大量消耗。苔藓矮曲林是山地的一种群落变型,其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附生苔藓植物多。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该山地是(

)A.贡嘎山 B.武夷山 C.长白山 D.太行山6.近年来,该山地针阔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面积增大明显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水分 C.土壤 D.光照7.该山地有苔藓矮曲林分布,其海拔是(

)A.1300~1500m B.1500~1700m C.1700~1900m D.1900~2100m【答案】5.B6.A7.C【分析】5.该山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故位置在亚热带,排除C、D;山顶海拔只有2000多米,排除A,B正确。故选B。6.山地针阔混交林分布上限升高,说明热量条件变好,整体气温上升,A正确,与水分、土壤、光照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7.中山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山地阔叶林在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群落类型,其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独特。在风大、气温低、常年多雨、潮湿的生境条件影响下,林木生长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林内阴湿,附生苔藓植物多,故名苔藓矮曲林。该群落类型一般为森林分布线的上限。该山森林上限(针叶林)约为1700米,故其分布海拔为1700~1900m,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一般,山山麓自然带可以帮助确定山地的位置。苔藓矮曲林植被茂密,空气湿度大,水汽易凝结成雾,又被称为“雾林”。山顶多雾、气温低、土壤贫瘠,植物生长慢。山风强烈,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矮曲。小明在晴好天气中游览埃及开罗的金字塔群,游览中获悉胡夫金字塔(29°59'N,31°8'E)四个斜面分别正对东、南、西、北方向,倾角均为51°52'。下图为金字塔群景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开罗时间15时整,小明想与在北京的好友即时视频分享美景。此时好友可能正在(

)A.公园晨练 B.午间小憩 C.欣赏日落 D.仰望星空9.小明发现当日胡夫金字塔北面全天不被阳光照射,推测小明游览的日期可能是(

)A.1月20日 B.3月15日 C.6月22日 D.10月15日【答案】8.D9.A【解析】8.开罗时间指东2区区时,北京使用东8区区时,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可知,北京时间比开罗时间早6小时。开罗时间15时整,北京时间为15+6=21时,此时北京若为晴朗的夜晚,北京的好友可能正在仰望星空,D正确;公园晨练在早上,午间小憩在中午,欣赏日落在傍晚,与题意不符合,ABC错误。故选D。9.结合所学地球运动知识可知,胡夫金字塔(29°59′N,31°8′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当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且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胡夫金字塔北面倾角51°52′时,即纬差大于胡夫金字塔北面倾角的余角38°08′时,胡夫金字塔北面全天不被阳光照射。根据公式“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半球减,异半球加)”计算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应在38°08′-29°59′=8°9′S以南。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每月8个纬度,每4天移动约1°”规律推算可知,该日小明游览的日期应该在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之间,结合题干四个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N,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S,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甲、乙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左图)。右图为某年1月28日在甲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乙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甲观测点焚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山高谷深②盛行风背风坡③河谷北高南低④湖陆热力差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甲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约在(

)A.2时 B.6时 C.10时 D.14时12.15:30后乙观测点附近锋面的类型及移动方向为(

)A.暖锋、向南 B.暖锋、向北 C.冷锋、向南 D.冷锋、向北【答案】10.A11.B12.D【解析】10.焚风是指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甲观测点位于约43°S,处于盛行西风带控制区,山脉呈南北走向,甲观测点位于山脉东侧,位于盛行风背风坡,地形山高谷深,河谷北高南低,有助于形成焚风,①②③正确,甲地距离湖泊较远,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小,④错误;故选A。11.根据左图地形特征,可知焚风是偏北风,根据所学知识,焚风的性质是干热风。读右图可知,地方时6-8时之间,该地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且6点时还是偏南风,8点时偏北风已较大,结合选项,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大约为6时,故选B。12.由材料可知,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图中乙地位于湖泊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14:00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15:30后湖泊冷气团主动移向陆地的暖气团,形成冷锋。图中焚风为偏北风,15:30焚风作用减弱,锋面向北移动。故选D。【点睛】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面的干热风,是一种气流越山后绝热下沉引起的气温上升和相对湿度降低的现象。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重庆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变化出现新的特点。表为重庆2017年-2022年常住人口数、城镇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完成下面小题。年份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常住人口数(万人)314431633188320932123213城镇常住人口数(万人)204221042173222922592280人口出生率(%)1.121.101.050.840.650.5913.重庆近三年的出生率创新低,低出生率带来的影响有(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平均年龄降低③劳动力资源紧张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4.面对出生率降低的现状,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A.大量接受国际外来人口 B.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C.大量增加早期教育机构 D.完善生育福利和社会保障15.对比重庆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与城镇常住人口数,重庆的城镇化特点是(

)A.2022年重庆城镇人口增加最多 B.重庆城镇化水平较高C.2022年重庆乡村人口增加最少 D.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答案】13.D14.D15.B【解析】13.重庆近三年的出生率创新低,低出生率带来的影响有: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平均年龄增加,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资源紧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14.出生率降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因此应完善生育福利和补贴政策,积极鼓励生育,D正确。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接受国际外来人口不现实,A错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会导致劳动力更加不足,B错误。大量增加早期教育机构不能缓解出生率降低的现状,C错误。故选D。15.对比重庆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与城镇常住人口数,2019年重庆城镇人口增加最多,达到69万,A错误。读题干可知“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重庆城镇化水平较高,2017年已经超过65%,2021年已经超过70%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正确、D错误。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图中不能得到重庆外来人口的增加量,不能得出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C错误。故选B。【点睛】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第Ⅱ卷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重庆市北碚区中梁山顶部发育的背斜谷地,被称为“螬上”。该地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螬上”村民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逐渐打造出爽口脆甜、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螬上萝卜”。“螬上萝卜”于2013年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录,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目前年产量达9000余吨。为进一步实现“螬上”乡村经济振兴,村民提出“乡村旅游”和“萝卜深加工”两个发展方向,下图示意“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1)描述“螬上”的地貌形成条件及过程。(2)分析“螬上”土壤瘠薄、时常缺水的原因。(3)列举“螬上”村民采取哪些措施克服了萝卜种植的限制条件。【答案】(1)形成条件:背斜顶部的差异性风化、流水侵蚀;泥岩、砂岩抗蚀能力弱,石灰岩易溶蚀。过程:地壳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岩层受力超过耐受限度,断裂抬升;背斜顶部的泥岩、砂岩石质疏松,遭到较强的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出露地表,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溶蚀,形成背斜谷地。(2)土壤瘠薄:上部遭风化、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石灰岩直接裸露,出现石漠化;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强;天然植被较少,有机质来源少。时常缺水: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不易储水;石灰岩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断层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土层浅薄,土壤蓄水能力差。(3)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增施有机肥;修筑水平梯田;营造防护林带。【分析】本题以重庆市北碚区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农业区位、区域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螬上”为背斜谷地,使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该处背斜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抗蚀能力弱,而石灰岩易溶蚀,因此风化、侵蚀的速度不同,在差异性风化、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螬上”。其具体的形成过程为:在地壳水平挤压的作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螬上”所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岩层弯曲过程中,背斜受张力,受力超过耐受限度,发生断裂并抬升;该处背斜顶部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石质疏松,抗蚀能力弱,遭到较强的风化,而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易溶蚀,出露地表后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溶蚀,最终形成背斜谷地。(2)土壤贫瘠可从成土过程或外力流失等角度分析。土壤瘠薄的原因为:“螬上”是背斜顶部岩石在较强的风化、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图中石灰岩直接裸露,出现石漠化;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强,较快了土壤流失;由于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不利于植被的生长,天然植被较少,有机质来源少,土壤贫瘠。缺水可从水循环、水量收支的角度进行分析。时常缺水的原因为:“螬上”位于中梁山顶部,地势较高,起伏较大,地表水流速快,不易储水;为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该处岩层有断层发育,地表水易沿着断裂面下渗;重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不稳定,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该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蓄水能力差。(3)萝卜生长需水量大,土层要求较厚。而该地自然土壤瘠薄,缺水现象时常发生,因此需要改善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条件。为克服缺水问题,可以修筑蓄水池等小型水利工程,修筑引水渠,利用水泵抽水;为克服土壤贫瘠浅薄的问题,可以深耕改土、移植客土,加大土层深度;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结合修筑水平梯田和营造防护林带等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水分和土壤条件。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重要的大气运动规律之一。降雨的产生与云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对流云多产生阵性降水,时间短,强度大;层状云可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强相对较小,但维持时间长。按照云顶高度和云光学厚度(云光学厚度越大,云的蔽光效果越强)可以将云分为九类,如图1所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中,不同种类的云与东亚季风活动具有不同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深对流云(DC)、卷层云(Cs)与降水呈显著的正相关,高积云(Ac)和积云(Cu)之和(Ac+Cu)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图2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三个不同区域(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从5月初到9月末(Ac+Cu)云量的变化。(1)夏季傍晚,当我国东部某地深对流云发展为层积云时,分析该地大气条件的变化。(2)简析曲线Ⅰ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数值较低的原因。(3)说明曲线Ⅲ5月数值较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当深对流云发展为层积云时,)云顶高度下降、云光学厚度减小,说明该地气温降低,对流运动减弱,大气层结趋于稳定。(2)(Ac+Cu)云量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6月中下至7月上长江中下游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降水量大。(3)5月华北地区(Ac十Cu)数值较高,说明降水偏少,气候较干旱;此时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可能导致灌溉水源短缺;生产、生活供水不足,需超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干涸的河道、湿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风沙活动增加,加剧土壤盐碱化。【分析】本题以云的分类图、我国东部季风区三个不同区域(华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从5月初到9月末(Ac+Cu)云量的变化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华北春旱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详解】(1)夏季傍晚,当我国东部某地深对流云发展为层积云时,云顶厚度变小,云光学厚度变小。由“降雨的产生与云密不可分,一般而言,对流云多产生阵性降水”可知,该地夏季傍晚气温降低,对流运动减弱,云量减少,降水强度减小,大气层结趋于稳定。(2)由材料可知,(Ac+Cu)云量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由于曲线Ⅰ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数值较低,云量较少,则6月中下旬到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降水增多,这是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段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多梅雨天气,可产生连续性降水,维持时间长,降水量大。(3)由材料可知,(Ac+Cu)云量与降水呈显著的负相关,曲线Ⅲ5月(Ac+Cu)云量数值较高,说明华北地区此时段降水偏少,出现春旱现象。此时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剧烈,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锋面雨带还未推移到华北地区,降水偏少,河流径流量较小,可能导致灌溉水源短缺;华北地区人口和城市众多,生产、生活供水不足,需开采地下水资源,可能导致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地面沉降等灾害;河道、湿地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干涸,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风沙活动增加,土地蒸发旺盛,加剧土壤盐碱化。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生产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可有效推动制造业的绿色发展。黄河流域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心。研究发现,较之于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图1示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阶段,图2示意2003~2019年我国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状况。(1)指出我国黄河流域生产性服务业所处发展阶段,并说明该阶段产业特点。(2)说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3)推测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较关中城市群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4)简述黄河流域城市群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发展阶段:种子期。产业特点:结构单一;基础薄弱;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等。(2)创新绿色技术,推动制造业绿色升级;改善资源配置,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引导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绿色产业生产成本、提高附加值;制定较为严格的环保制度等。(3)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对较低,规模效应未得到有效发挥;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辐射作用较弱,竞争力较弱,生产性服务业难以发展壮大等。(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调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结构布局,帮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优化生产环境;加大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技术的引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分析】本大题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特点、产业集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据材料“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结合所学知识,黄河流域生产性服务业处于种子期的发展阶段;读图1可知,该阶段外部化程度低,结构较为单一;基础薄弱;市场还未形成,附加值低;生产规模小。(2)结合所学知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可以创新开发绿色技术,推动制造产业的绿色升级;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引导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给予一定的优惠,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发挥规模效应,扩大生产的规模,降低绿色产业生产成本、延长绿色产业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制定较为严格的环保制度,切实保护好环境。(3)结合所学知识,与关中城市群相比,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有效的发挥规模效应;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实现;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整体竞争力相对较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难以扩大。(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黄河流域城市群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可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地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服务策略和提高服务水平;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改善营商环境,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结构,合理的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结构,帮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优化生产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及相关技术的引入,扩大开放程度,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