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你支持吗?(辩题)假如让全人类大脑实现知识共享,你支持吗?(正方)说实话,一说到这个技术我就热血沸腾。统计清华大学每年的入学人数和家庭背景,你会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出身于贫寒家庭和偏远落后山区,寒门再难出贵子,而知识共享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根据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的研究表明,当社会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更高的时候,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这意味着一旦共享知识了,人人变得更博学,贫富差距将会缩小,寒门将出更多的贵子。这个技术真是太好了。(反方)对方辩友乐得沸腾了,但有人会气得沸腾!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这个技术,让那些没有付出努力的人躺在家里就可以获得知识。设想你寒窗苦读12年,当终于收到了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广播里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声音:全人类知识共享,清华大学解散了!凭什么呢?更让人觉得不公平的是,这一技术置各种专利于何地呢?发明专利的人发现自己的成果被人半路截胡了,人人都可以灵光一现申请个专利,那研究发明还有什么动力!(正方)我不同意对方辩友的看法,少努力一点儿有什么不好?就我个人而言,2006年我开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在此之前,我用了15年去学英语,又用了9年去学计算机,而最后我顶多能听懂一个生僻的网络关键词。如果我7岁就能拥有27岁的知识储备,我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普通人穷极一生去学习,恐怕都学不到所有人掌握的所有知识。知识共享,等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再只是一颗星星,而是无穷的宇宙奥秘。“朝闻道,夕死可矣”。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反方)我看对方辩友确实是走到宇宙的尽头了。大脑共享直接获得知识,显然省略的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样真的好吗?就《西游记》而言,我们都知道这是佛祖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佛祖不可以直接把经书给唐三藏吗?他可以,经书是完全可以共享的,但是取经的路是不可以的。而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啊!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活在一个生产知识的速度超越储存它速度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个时代考验的恰恰是你从这些知识当中去挑选辨别排序的能力。比匮乏知识更可怕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学了知识的人,发现付出的努力是个笑话,这不是在分享知识而是在毁灭知识!(节选自2018年11月16日《奇葩说》,有删改)(1)【思维导图】阅读双方辩词,完成思维导图。(2)【辩之有据】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反方论据的是(
)A.
偏远地区的学生缺乏教学资源,当他们通过大脑共享获得知识,就拥有了更大发展空间。B.
马克·吐温说:“没有专利局和完善专利法的国家就像一只螃蟹,这只螃蟹不能前进,而只能横行和倒退。”C.
孟子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能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D.
战国时期,赵括熟读兵书但不知道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惨败,贻笑大方。(3)【辩之有法】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在辩论中的表达效果。(4)【试为辩手】假设你是正方辩手,请借鉴上文的论证方法,亦可参考第二小题的相关论据,写一段辩论词,50字左右。【答案】(1)①知识共享会破坏公平,抹杀个人努力。②知识共享可以节省时间,更加靠近真理和宇宙的尽头。③《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2)B(3)举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知识共享省略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以此表明反对全人类知识共享的立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富有文学意味,具有说服力。(4)示例一;我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减负。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大,为了努力学得更多的知识,从小他们的时间就被各种补习班填满,知识共享以后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减负,何乐而不为呢?示例二:我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打破专利垄断,造福全人类。癌症是一种很容易让人倾家荡产的病,因为某些医药公司专利垄断,癌症药物价格高昂,实现知识共享之后就可以打破这种格局,使抗癌药物合理化,拯救更多生命。示例三:我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打破教育不公平的局面。现在城市里的孩子有非常优越的客观学习条件:多媒体、平板、雄厚的师资力量等,这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无法相比的,这就好比田径赛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主观上要花费更多的心血去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这是教育的不公平,而知识共享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点、论据知识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认真阅读正反双方的辩论。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仔细阅读正、反方发言,抓住“因为这一技术会极大地破坏现有的公平格局,抹杀了个人努力”“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让我节省了学习时间,更接近真理与宇宙的尽头”“就《西游记》而言”概括。(2)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据的理解,考生要根据反方的论点来进行辨析。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之分,其作用主要是证明分论点或中心论点。反方的观点是:①知识共享会破坏公平,抹杀个人努力。②知识共享忽略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B项名言可以作为其论据。故B符合题意。(3)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首先要根据划线句判断所用的论证方法,而论证方法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________地论证了________,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所论证的内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该段的中心句。该句举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知识共享省略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以此表明反对全人类知识共享的立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4)此题属于辩论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回答时需先找准对方观点,再予以反驳。答题时要注意: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此题把握正方论点,选择合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注意语句通顺。如果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可从“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减负;造福全人类;打破教育不公平的局面”等方面阐述。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⑴①知识共享会破坏公平,抹杀个人努力。②知识共享可以节省时间,更加靠近真理和宇宙的尽头。③《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⑵B;⑶举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例子,具体地论证了知识共享省略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以此表明反对全人类知识共享的立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服力强。⑷示例一;我支持全人类知识共享。知识共享可以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减负。现在的孩子课业压力大,为了努力学得更多的知识,从小他们的时间就被各种补习班填满,知识共享以后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减负,何乐而不为呢?【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要注意议论文知识的积累,仔细阅读文本,根据思维图中给出的提示进行概括。⑵考生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反方的论点,然后对选项进行辨析,找准适合的论据。⑶考生在平时要积累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作用,在具体回答时要联系文段来回答。⑷开放性的试题,考生要注意所阐述的观点要正确,要联系文本内容来进行阐述,理由要充分。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事若知足心常乐吴建国
①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的贪婪本性描述得淋漓尽致: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坐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包厢就好了。世上的人们,大多如乘客一样。
②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就是要学会自我安慰,珍视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给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定好位,不空想,不妄生痴念,不盲目攀比。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知道满足心理的平衡,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乃人生一大快乐。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
③人生苦短,岁月如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敞开心胸,便会云蒸霞蔚。终日为身外之物劳心费神而奔波,岂不知人生总是有许多的无奈与缺憾,与其梦想天边的玫瑰园,不如珍惜窗边的玫瑰花。在生活中,懂得知足,不贪恋身外之名,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看淡尘世的烦恼,不慕荣利,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保持一种自然、平常心就会消解一切烦恼,生活恬然自得,则是人们众望所归的通往真正快乐的秘密通道。白石老人是深谙其中况味的。在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画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是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也有人责难他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是白石老人却一概置之不理,听之任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只是以他的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应对。
④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祸患、过失没有大过放纵欲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了。生活中的烦恼如同灰尘一样,无处不在,切不可揽于身堆积于心。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彼有益处。有的人则心常忧,还喜欢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忧愤、嫉妒的不良情绪。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做到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确是治病的良药。
⑤知足,并非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而是要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这里说的“知足”,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因为一生之中,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心灵、理智,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许多本来属于我们的快乐。
⑥有舍才有得,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种境界,既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做一个乐观向上之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⑦事若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不贪婪,不强求,不攀比,明白自己的幸福,活出真实的自己,还有什么不能知足常乐呢?其实,幸福也很容易抓住——知足就可。(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结合选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知足呢?(4)阅读下面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齐白石“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这句座右铭的感悟。【链接材料】1960年3月31日,马寅初因《新人口论》遭受狂风暴雨般批斗,被免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当儿子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噢”了一声,神态自若。1979年9月14日,北大隆重召开大会,为马寅初平反,并给予高度评价。当儿子将喜讯告之当时已年届97岁的老人时,他心不在焉地“噢”了一声,心如止水。【答案】(1)事若知足心常乐。(2)通过列举作家刘墉对人类贪婪的描述作为事实论据,阐述“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的道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道理论证,引了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说的话,有力地论证了“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从而证明中心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3)学会自我安慰,珍惜目前拥有的;不空想,不攀比;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保持平常心,心胸宽广。(4)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使我学会淡然处之地面对成败得失。成功时,要懂得“一笑”,笑出自信与从容;失败时,也要懂得“一笑”,笑出豁达和超脱【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以及论证过程论证内容的理解概括。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事若知足心常乐”,结合首尾段以及文章内容,可以判断,题目就是中心论点。(2)本题考查事实论据和道理论证的作用。要了解论据的种类和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道理论证的作用: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仔细阅读原文全部内容,把每段句首的句子总结概括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主要有以下几点:学会自我安慰,珍惜目前拥有的;不空想,不攀比;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保持平常心,心胸宽广。(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能力解读。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实际,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使我学会淡然处之地面对成败得失。成功时,要懂得“一笑”,笑出自信与从容;失败时,也要懂得“一笑”,笑出豁达和超脱。故答案为:(1)事若知足心常乐。(2)通过列举作家刘墉对人类贪婪的描述作为事实论据,阐述“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的道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反面论述中心论点。道理论证,引了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说的话,有力地论证了“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从而证明中心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3)学会自我安慰,珍惜目前拥有的;不空想,不攀比;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保持平常心,心胸宽广。(4)齐白石的“两笑”与马寅初的“两噢”,使我学会淡然处之地面对成败得失。成功时,要懂得“一笑”,笑出自信与从容;失败时,也要懂得“一笑”,笑出豁达和超脱。【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论点的归纳、论证方法的辨析及作用的理解、开放性试题的解答等。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将离别推远,再推远王春鸣
①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了,我从睡梦中惊醒,脸上热泪滚滚。我想念父亲了,不知道他是否在离我几十里的老屋,安然地睡着。
②我的儿子小树和同学打架,失败后向人示威:“我太阳公公的骨头是铁做的。”太阳公公就是我的父亲,他力气很大,一掌下去,砖头应声断开。拍一下桌子,所有的空碗都要一阵乱跳。就是这样的父亲,除了感冒和牙疼,从来看不见他身上有病。养育我们长大的这几十年,他就像个太阳一样在无数的日子里穿梭来穿梭去,教书、挣钱、奔波……浑然圆满,活力四射。
③可是,冬天刚来的时候,我回家去看他和妈妈;大清早在橘树下面,我捶了他一拳:爸爸,你为什么不站站直?弓着腰像个老头儿似的?他揉了一下腰,回答我:我每天要到上午十点之后才能渐渐站直,腰椎不行了。
④我装作去追一条狗,迅速地离开他。离开我弯弯的父亲。然后,隔了一条田垄又一条河,我远远地,远远地看着我的父亲,弯弯的父亲。
⑤我不想描述他的样子给任何人听,我心痛地等着十点钟的到来。我也不想问他,他的腰是何时开始这样的。问什么,难道问了之后,从前那些我没有在意的弯腰弓背的早晨就不存在了?我经常回去看他,那些下午与黄昏,他将电瓶车开得呼呼生风。他有时候说他血压高,半夜小便困难,我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觉得那都是人家父亲的病,关他什么事。还怪他总是听信报纸和电视里的保健品广告,买了那么多没用的灵芝胶囊虫草含片深海鱼油。他常常粗暴地反击我:我不吃怎么办啊,我已经七十啦!你看好了我一死你妈还能活几天!
⑥这些话真没意思。我不和他吵了。
⑦父亲也来追那条狗了,狗早不见了,我看着河里面他的倒影,风和流水将那块走动的影子,割得破碎和流畅。蓝天和白云,深不可测地经过父亲水中的身影。我忽然很想念弟弟,如果他此时在,我真想抱着他大哭一场,告诉他,我们的父亲老了。我把眼泪和鼻涕擦在身边的竹竿上,退到林子深处。再早几天,我的五爷爷,比父亲大十岁的他的小叔,忽然在睡梦中去世了。那时我刚刚接到五爷爷要过八十岁生日的邀约,没有人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妈妈说她一闭眼,还看见他活生生地站在窗子外面喊,“胜玉,你开一下门来,我给你带了几个庙里的馒头。”但是,他就躺在那里了,任凭我的表姑们如何哭喊,一动不动。穿着孝衣的父亲那几天没有任何表情,他有时候走到他的小叔灵前,看一看,不流泪,也不说话。那时我就隐约觉得父亲有点老了,他不动声色的背后藏着某种不舍与畏惧。与我感情很好的小表姑一直在哭,她的手一直掐到我的骨头里,在哀恸中用叙事的方式回忆着五爷爷生前的种种好,和她们作为子女的不知觉。最让我心疼的是她说她以为他们之间还有很多时间的,忽然就没有了,忽然就没有了呀你知道吗?
⑧我的弟媳妇是不善言辞的,她回家以后,每天把爸爸妈妈房间里打扫得干净得不能再干净。有一回爸爸高兴地说,窗玻璃真干净,干净得像没有一样!弟媳妇忽然就扔了抹布哭起来。看着五爷爷安详的模样,其实我们都知道,死亡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离别。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心里的暗暗害怕,这些都说明,爸爸妈妈真的老了,离别的日子,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了,而更可怕的是父母自己也意识到了。父亲他买回来给我们吃的鱼更大,他将藏着掖着几十年的工资卡密码在晚餐桌上宣布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而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它岌岌可危摧枯拉朽,炽热如地火却又隐忍不发。
⑨那么,那些充斥着报纸和电视的保健品广告,来得更猛烈些吧。我感激它们,使我曾经浑然圆满如太阳的父亲,在晚年放下一切雄心和梦想,一切奔波与劳碌,尘埃落定地,做着唯一一个梦——健康的梦。一个孤独的人,是可以通达和超脱的,但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
⑩我耐心地等待十点钟的到来,一切如表象般圆满……(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将离别推远,再推远”这一题目的理解?(2)文中的划线句语言优美而含蓄,请对其表达作用作简要分析。(3)第⑦段写“五爷爷突然去世的场面”属于什么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4)文章的结尾简洁而含蓄,耐人寻味,试从结构、内容、表达效果等角度选择其中的两点来赏析。(5)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悟,请结合自身经历把它写下来(80字左右)。【答案】(1)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将离别推远,再推远”这是父亲的愿望,他身担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不希望离别来到,表现出父亲的责任心;这也是我的期盼,作为子女,更盼望父亲能够健康长寿,表达对父亲的不舍和依恋;题目还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感情更加强烈。(2)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岁月对父亲健康的日渐侵损,突出了衰老的不可抗拒性;借景物抒写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对父亲衰老现实的接受,为下文对父亲的理解作铺垫。(3)插叙突出了家人的悲痛,衬托出“我”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4)①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对父亲良好健康的期盼和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无奈与认同;③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启迪性,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5)时间是残酷的,人生是短暂的,趁我们还来得及,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回报他们为我们做过的一切,别让文中小表姑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题目含义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分析表面含义即是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结合句子“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他总要未雨绸缪,想着将离别的日子推远一点,再推远一点”可以看出““将离别推远,再推远”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将离别推远,再推远”这是父亲的愿望,他身担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不希望离别来到,表现出父亲的责任心;这也是我的期盼,作为子女,更盼望父亲能够健康长寿,表达对父亲的不舍和依恋;题目还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感情更加强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分析画线句子,可知本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岁月对父亲健康的日渐侵损,突出了衰老的不可抗拒性;借景物抒写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深厚情感。(3)此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了什么内容;为下文什么情节做铺垫;突出人物什么特点,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突出文章中心;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写“五爷爷突然去世的场面”,是插叙的记叙方式,突出了家人的悲痛,衬托出“我”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4)此题考查结尾语段的作用。结尾的作用:1.语义双关,以富有哲理的警句结尾,给人以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回应标题和上文,使文章结构严密;或者是回答文章开始提到的悬念。3、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结尾的作用多种多样,有单一的,也多种的,需要联系上下文,得出解答。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对父亲良好健康的期盼和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无奈与认同。(5)本题是开放性问题,从句子“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深情,自孩子幼年开始,经历了一长段的麻木期之后,又在他们晚年,被召唤出来”可以看出麻木期是我们长大到父母老去那一段时光,会有叛逆、独立等阶段,根据所处阶段注意关注父母的内心,多与父母交流、关心父母等,再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流畅,表达准确。故答案为:(1)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将离别推远,再推远”这是父亲的愿望,他身担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不希望离别来到,表现出父亲的责任心;这也是我的期盼,作为子女,更盼望父亲能够健康长寿,表达对父亲的不舍和依恋;题目还用了反复的手法,使感情更加强烈。(2)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岁月对父亲健康的日渐侵损,突出了衰老的不可抗拒性;借景物抒写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深厚情感,对父亲衰老现实的接受,为下文对父亲的理解作铺垫。(3)插叙突出了家人的悲痛,衬托出“我”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4)①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作者对父亲良好健康的期盼和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无奈与认同;③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启迪性,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5)时间是残酷的,人生是短暂的,趁我们还来得及,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回报他们为我们做过的一切,别让文中小表姑那“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考生要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口袋里的父爱李
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的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把背着母亲攒的钱拿出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钱。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情况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发病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
③付了车费,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她的口袋。想到这儿,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地说:“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在她眼前逐渐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却从未停止。选白《读者》(2017年第1期)(1)选文围绕“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写了哪几件事情?(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3)选文第⑧段和第⑤段中“竟然”一词的含义有何异同?(4)如何理解文题“口袋里的父爱”?(5)就像文章中的父亲一样,很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甚至藏得很深。请结合生活实际,试举一例谈淡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答案】(1)①父亲忘记她刚刚过去看过他;②父亲想来看她却迷路了;③父亲给她塞几百块钱;④父亲给她买最爱吃的点心时迷路了;⑤父亲往她的外套口袋里塞100元钱。或“①刚离开父亲就打电话过来②屡次出门都迷路了③依然偷偷给我钱④有时候还不认识我”(2)插叙。补充父亲以前给她塞钱,交代了父亲在回家时给她几百元钱的理由,凸显出父亲的记忆力差,表现了父爱,为下文做铺垫,是文章内容更加完整。(3)不同。第③段是在路口看到父亲而感到惊讶不解;或者“包含着意识到父亲老去的酸楚”第⑤段是难以相信父亲患了病,或者“后者带着得知病情的痛惜”。相同点:都包含着“出乎意料”的情绪,都是因为父亲老去而感到难过,表达她对父亲的感激与爱。(4)①父亲已经不认识她的女儿了,却依然偷偷地在“她”的口袋里放钱;②父爱从未停止,一直伴随在“她”的身边;③文章以此为题,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对父亲的感念之情。(5)略【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选文围绕“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写了①父亲忘记她刚刚过去看过他;②父亲想来看她却迷路了;③父亲给她塞几百块钱;④父亲给她买最爱吃的点心时迷路了;⑤父亲往她的外套口袋里塞100元钱。(2)此题考查文章的叙述方式及其作用。第④段主要运用了插叙叙述方式,补充父亲以前给她塞钱,交代了父亲在回家时给她几百元钱的理由,凸显出父亲的记忆力差,表现了父爱,为下文做铺垫,是文章内容更加完整。(3)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首先分析句子本身的结构特点,找到突破口。第⑧段和第⑤段中“竟然”一词的含义:不同点。第③段是在路口看到父亲而感到惊讶不解;或者“包含着意识到父亲老去的酸楚”第⑤段是难以相信父亲患了病,或者“后者带着得知病情的痛惜”。相同点:都包含着“出乎意料”的情绪,都是因为父亲老去而感到难过,表达她对父亲的感激与爱。(4)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此题题目①父亲已经不认识她的女儿了,却依然偷偷地在“她”的口袋里放钱;②父爱从未停止,一直伴随在“她”的身边;③文章以此为题,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对父亲的感念之情。(5)你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如何表达他们的爱的,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5.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不逾矩的自由
①一个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节目。舞台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朋友幽幽地插了一句:”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沉默。是啊,所有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别,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新,我们就是跑调呢?
②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书画大家可以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妙趣天成;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一着着都是攻守兼备;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杆,一篇篇也都是笔底生花……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③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歌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超越了单纯模仿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同日而语。
④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从心所欲”不难,但如果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境界。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一定无法达到。
⑤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从现在做起,从“循规蹈矩”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1)理解文中划线短语所指代的内容。①第②段中划线的“这样的问题”是指怎样的问题?(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②第⑤段中划线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道理?(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横线只能填写种论证方法)①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________②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________(3)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阅读本文后再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得出的结论。2018年11月26日,我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经发出,招致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声明称:“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注:脱靶效应是指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问题。……”【答案】(1)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4)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考生要联系文段的内容进行回答。①根据第一段“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概括即可。②根据第四段“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决计无法达到”,概括解答即可。(2)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①“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属于举例论证。②引用孔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本题重点词语的理解:逾:越出,跨越。(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结论即可。科学研究需要底线,作为科学家心中要有道德底线。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故答案为:⑴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⑶(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⑷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点评】⑴考生要理解指示代词的意思,要联系文本内容找到所指的内容,并且要注意题干要求进行回答。⑵考生要注意平时论证方法的积累,注意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和作用的理解。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语的翻译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文言知识的积累,理解时可以意译,但要注意语意要准确。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选准切入点从正能量方面进行阐述。6.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蔷薇几度花
①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⑪“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⑫“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⑬“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⑭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___。(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的含义。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插叙(2)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3)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②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4)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5)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象征老人的品格;④比喻人生的最好状态;⑤烘托老人的形象。(6)答案不统一,但答题时首先要确定观点,然后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语言表述准确,【解析】【分析】(1)考查记叙的顺序。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插叙。插叙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到强烈的补充的作用。使内容丰富而有趣。(2)本题考查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筛选信息即可。这道题肯定是从原文找答案,这是题干所提示出来的。文中的“记忆”指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和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稀奇”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及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一定要把语境义答出来。(3)本题考查品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品析时的一般方法:方法+效果+情感,分析效果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本题要审清题干“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这就必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象征,因此本文中评价蔷薇的句子“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其实是作者评价挑糖担老人的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的性格。(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用主要有: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象征或比喻、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使形象生动等。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蔷薇的描述来赞美挑糖担老人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的美好品性。通过对文章全文的阅读以及对文章标题作用的分析,可知标题中的“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引出挑糖担的老人;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和烘托老人的形象。(6)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首先要确定观点,然后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语言表述准确,流畅。谈看法观点一定要正确健康,不能随意瞎谈,当然也可辩证地谈。故答案为:(1)插叙(2)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3)①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②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4)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5)答案不统一,但答题时首先要确定观点,然后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语言表述准确,【点评】记叙文阅读答题包括文章体裁、文章内容、人称的作用、记叙线索及作用等,考生要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7.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目。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
①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②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影,惶恐而焦虑,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③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④“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鹉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⑤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唰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工具),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⑥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⑦沉默。等待。
⑧又是数十分钟过去了,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⑨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⑩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锹、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立刻,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刨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⑪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洼村怎么走?”他推起遮住半张脸的墨镜,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我要去的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只有要出租车去,但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住宿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还差点误会了他。
⑫“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中/华-资*源%库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⑬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⑭车子再次启动,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拄着劳动工具的村民,B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⑮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我”的情绪变化。(2)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A夕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B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3)试分析第1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本文标题言近旨远,试探究其意蕴。【答案】(1)①沮丧(惶恐而焦急);②猜疑,失望;③欣喜(高兴);④激动。(2)A①比喻,形象地写出夕阳暗淡、凄凉之态;②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秋风的寒凉;③环境描写,烘托我们在等待“救兵”时的焦急失落之情。B①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村民的朴实憨厚、好客;②比喻,把村民比作镀上金色的平安路标,表达出“我”对村民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3)①本段插叙“我”跟刘师傅初次相遇的情景,直接体现出刘师傅的热心和真诚,同时侧面衬托出村民的热心好客;②与第②段文字相照应,不但使“我”消除误会,而且突出表现了刘师傅等人的热心和真诚。(4)①“微尘”“山花”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微尘”形象说明村民身在乡郊野岭,微不足道,平凡无奇,“山花”比喻他们那种朴实无华、真诚热心的优秀品质,淡雅悠远;②通过“远”和“近”的对比,表现出虽然“我”已离别他们,但是他们的优秀品质却沁人心脾,让人激动不已;③与结尾遥相呼应,揭示本文主题。【解析】【分析】(1)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在文中找到表现人物情绪的句子,再进行归纳总结即可。本文涉及“我”的情绪的句子有第②段中的第一句话,从中可以归纳出“沮丧(惶恐而焦急)”的情绪;第⑥段最后一句,从中可以看出“猜疑、失望”的情绪;第⑩段则可归纳出“欣喜(高兴)”的情绪;第12段则可看出“我”“激动”的情绪。(2)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某一故事情节埋下伏笔等。语句赏析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来赏析。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的修辞或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还要写出其所表达的情感或心理。赏析句子的答题模式可采用“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的句式来作答。B句的赏析为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村民挥舞告别的手臂比作平安路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村民夹道而立、挥手告别时醒目的形象,体现了村民无私帮助路人平安前行的赞美。(3)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好处是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突出人物形象。本段插叙“我”跟刘师傅初次相遇的情景,解开了第二段“我”悔意重重的悬念,同时体现出刘师傅的热心和真诚,从侧面衬托出村民的热心好客。(4)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般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深层含义一般指标题的延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具体解答时,应先通读全文,理清文意;然后细读文章相关语段,提取相关信息;最后筛选并整合其相关信息概括作答即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文标题具有如下含义:①“微尘”“山花”都用了象征的手法,“微尘”形象地说明了村民身置乡郊野岭,微不足道,平凡无奇;“山花”比喻他们那种朴实无华、真诚热心的优秀品质,淡雅悠远。②通过“远”和“近”的对比,表现出虽然“我”已离别他们,但是他们的优秀品质却沁人心脾,让人激动不已。③与结尾遥相呼应,揭示本文主题。【点评】记叙文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答题技巧: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再思考深层含义:①结构(线索、悬念)②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③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④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⑤表现手法(象征)。8.现代文阅读(2017·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至深至纯师生情﹣﹣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化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本文作者苏培成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周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本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我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周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但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这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勉。(选文有改动)(1)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2)选文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3)从选文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精神品质令人敬佩?(4)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5)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答案】(1)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2)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3)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4)点明中心(揭示主题);照应题目(点题)。(5)示例一:“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而“我”删去了这句话。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购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最终被评为特等奖。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对一参评书有的地方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见。示例四:周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信件118封。【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从文中不同段落中出现的时间词:“2000年2月初”“2007年5月”“今年6月”,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2)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②③两段的内容来看,“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指的就是第②段首提到的“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一事。(3)本题考查人物精神的提炼。解答此题要结合段落中的具体事件来分析。文章第⑥段主要写周先生在102岁高龄时,仅仅是为了弄清一句话的意思,在病床上将一本厚厚的英文书,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看完,可见周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对知识渴求的人,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据此整理出答案。(4)本题考查文章末段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表现了周先生对我的影响重大,而且他的信对别人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以此来突出周先生的人格魅力,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中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正是本文的标题,起到了篇末点题的作用。(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事件内容,分析其中透露出的师生情。本文标题为:“至深至纯师生情”,文章选取的事都能表现我与周先生的这种情感,解答时从文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能正面体现这种情感的事情,加以分析与阐述即可。如: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的过程中,不辞辛苦,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但我就删去了这句话,表现我为了老师不计名利,我们之间的真情是深厚且纯真的。【点评】本文主要回忆了我与周有光先生之间发生的一些事,表达我对先生的感激与赞美之情,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①),交代我成为周有光先生学生的机缘;第二部分(②~③),写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的过程;第三部分(④~⑤),写我在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中遇到难题向周先生请教,他很快就给了我答复;第四部分(⑥),写周先生为了弄清一段话的意思,在病中读完厚厚的一本英文书,令我敬佩;第五部分(⑦),交代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9.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一天
①清晨的大学校园里,一位老伯正独自在长椅上看报,两个学生拿着采访机走过来,礼貌地问:我们是学生新闻社的记者,能采访您一下吗?
②老伯抬头看看,嗯了一声。
③两个学生于是坐下来,问:您这个年纪,一定经历过很多,能不能谈谈您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天?
④这实在是个蹩脚的提问。如果你被这么问过就一定知道,除非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考,否则很难给出切实的回答。老伯眯起眼睛想了会儿,认真地说,确实有那么一天,对我来说比任何一天都重要。那一天,我爱上了一个人。
⑤两位学生高兴地对视一眼,满怀期待地等着听。
⑥老伯开始慢慢地讲。我认识那人有些年了,但我一直很厌恶她,她一出生就瞎了只眼,左手还只有三根手指,像鸡爪子一样难看。我26岁时,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一种病菌,她的那一组得出了重大成果。独享这一切,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她没有,反而把导师的名字排在了前面,因为她认为导师的付出确实比她多。在公布成果那天,导师说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做,自己一生渴望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感谢她,在自己即将退休的时候,实现了愿望,导师说完后,眼泛泪光,深深给她鞠了给一躬,所有人都为她鼓掌。就在那一刻,老伯说,我发现原来她还真是个不错的人,她正直,善良,聪明,勤奋,那些身体缺陷实在不能遮盖这光芒,于是我爱上了她。这份爱改变了我一生,时至今日,想起心意转折的那一刻,我仍会激动不已。
⑦两位小记者也有些激动,其中一位赶紧追问:那个人,是您现在的妻子吗?
⑧老伯摇了摇头,摘下眼镜慢慢擦拭。
⑨另一位小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惊奇地发现,老人的左眼始终一动不动,显然是假的。他下意识地去看老伯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⑩小记者诧异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问:您说的那位“她”……
⑪老伯点点头,是的,就是我自己。
⑫原来,不是“她”,是他。
⑬老伯擦好眼镜,用只有三根手指的左手戴上,指了指刚好走过的一位漂亮女生,说,我知道在你们这个年纪,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爱情,以为得到它,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我倒觉得,没有哪个姑娘能给你永远的极致的幸福,你只有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上自己,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胜利。
⑭爱上自己,谁不爱自己呢?小记者问。
⑮当然不。老伯说,虽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会极力地让自己开心满足,就像臣去讨好他的国王,但那不过是人美最原始的本能,是自我满足的私欲,不是爱。你只有真心觉得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你而不是别人,才算是真的爱自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老实说,少年时的我,因为这只眼和这只手而对自己厌恶至极,觉得自己活得像一摊垃圾,当然,幸福从未降临到我心里。直到那一天,导师让我看到并相信自己身上还有优良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于是就在那天,我原谅了我的手和眼,原谅了我的残缺瘦弱,原谅了我的笨嘴拙舌,我开始真诚地爱自己,并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快乐!
⑯老伯看了看天空,悠然地说,其实,爱上自己才是正经事,也许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忽然开窍,但至少应该每一天都努力去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慢慢地开始爱自己,再退一步,你至少得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那么厌恶,如果人生中时时处处违背心意,越来越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那么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算取得什么成就,你也会觉得是活在一个垃圾堆里。
⑰“所以,不管对谁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一天,都是爱上自己的那一天。
⑱老伯说完,微笑着向旁边打了个招呼,两位小记者这才发现,系主任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
⑲老校长,原来您在这里。系主任恭敬又急切地说,美国的专家团到了,大家都在等您讲最新的研究成果,快走吧。
⑳老伯缓缓站起来,跟两位小记者道别,又自语道,其实跟我刚刚做的这场报告相比,下一场也不怎么重要。(1)第⑥、⑮、⑯段都是老伯回答记者问题的内容,但是侧重点不同。请分别概括第⑥、⑮、⑯段的主要内容。第⑥段:________第⑮段:________第⑯段:________(2)文中两处“激动”原因各不相同。第段中“我”“激动”是因为________。第⑦段中“两位小记者”“激动”是因为________(3)第⑧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4)对文章最后三段,下列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点明老伯的身份其实是大学老校长。
B.
表明老伯依旧坚持从事着研究工作。C.
突出老伯是一个有文化有礼貌的学者。
D.
借老伯自语告诉读者人生的重要意义。(5)有人认为,第⑰段可以删掉。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答案】(1)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2)“我”对自己心意转折而欣喜;“小记者”对老伯口中的那个“她”(是不是老伯的妻子)感到好奇(3)以动作回答小记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4)C(5)不能。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明主旨,揭示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注意概括文意: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2)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注意结合上下文分析原因: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3)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上分析作用:以动作回答小记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读懂文章内容,能找准主干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文化有礼貌”不是主要的性格特征。(5)此题考查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结合内容分析问题,答出观点:不能,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原因: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明主旨,揭示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故答案为:(1)老伯发现自己爱上了“她”;老伯自述真正爱上自己的过程;老伯告诉我们要努力成为自己喜欢的人;(2)“我”对自己心意转折而欣喜;“小记者”对老伯口中的那个“她”(是不是老伯的妻子)感到好奇;(3)以动作回答小记者的追问,为下文小记者发现“他”就是“她”做了准备;(4)C;(5)不能。这段内容点题,并且高度概括地回答了学生记者的问题,同时点明主旨,揭示人要真正爱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个道理。【点评】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10.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谈语言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热顾问聘用合同2024年度违约责任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电网控制系统委托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期限规定3篇
- 鱼苗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代理销售合同代理范围与销售策略3篇
- 幼儿园厨余垃圾处理合同
- 2024年度二手车位交易资金监管服务合同3篇
- 吊车操作员劳动合同
- 2024年度影视作品制作与版权合同2篇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吉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年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作业设计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 西宁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西宁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 环评报告
- 全套IATF16949内审核检查表(含审核记录)
- CFM56-5B发动机VBV活门的钢丝软轴操控原理及软轴刚度研究
- 复旦大学实验室安全考试(2021年校级)
- 化工检修电工试题库+参考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应聘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