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留意事项:

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编制: 审校: 2024.105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满意时尚追求、凸显文化内涵的特点使中国品牌告辞“土味”“过时”的标签,走出国门、扬帆出海。B.因为消费潮流是世界经济文化沟通互通的结果,所以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C.只要进一步地培育和规范市场、用好文化资源,就可以让消费新潮流成为推动中国品牌升级的契机。D.假如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消费潮流就不能立足本土,也不能接轨世界。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7题。

与瓦共舞林延军(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1~3题。“奶糖的香涂在手上“故宫的美抹在脸上“报纸的墨秀在身上“花露水的味掺进酒里……这股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不仅让传统文化和潮流文化产生了奇异“化学反应还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头脑风暴这股消费新潮流既满意了时尚追求又凸显了文化内涵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约而同有看法又好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群体认同让这些充溢创意的商品与品牌收获了浩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利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消费新潮流里总能发觉老字号的新面孔如今中国品牌的消费人群在不断增加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中国品牌也越来越多背后依靠的正是良好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看法告辞“土味“过时的标签一件件情怀与时尚跨界融合的国产商品一个个跟跑并跑乃至弯道超车的中国品牌应运而生,自然令消费者感到惊喜。纵观今日的消费潮流,不同的流行趋势折射出中国市场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反映着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层次。中国品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同台竞技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货比三家收获最佳的性价比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对中国品牌的消费喜好,还是对进口商品的消费选择,他们都是开放的中国市场的受益者。某种程度上,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消费潮流是世界经济文化沟通互通的结果另一方面新的消费潮流的兴起也让更多新生代消费者信任增加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潮流可以土生土长,时尚也能风起本土。让消费新潮流成为推动中国品牌升级的契机须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市场用好文化资源须要看到消费新潮流中的个别品牌与世界一流品牌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一些现象级潮牌做工粗糙制作简陋只是在包装上做一些表面功夫有的爆款产品山寨抄袭过度营销缺乏真正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味道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人们的观感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来说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能否良性发展消费潮流既要立足本土也要接轨世界就此而言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必不行少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也不行或缺这些理应成为推动中国品牌健康成长的基础性要素。今日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都处在微笑曲线的底端中国品牌在今日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此为契机增加文化自信加强品牌建设发掘市场潜力消费者就能拥有更多选择,中国品牌定能绽放更多光彩。(摘编自盛玉雷《消费新潮流,发展新机遇》)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将“故宫的美”抹在脸上等消费新方式掀起了一场关于经典和流行的“头脑风暴”。B.在让“报纸的墨”秀在身上等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里能发觉老字号的新面孔。C.充溢创意的商品与品牌因契合当下年轻人的消费观而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D.海纳百川的中国市场使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货比三家”,收获最佳的性价比。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运用排比句对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吸引力强。B.文章其次段旨在介绍中国品牌的创新、升级和国际影响,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感。C.文章第四段列举事实论证作者的观点,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让观点更有劝服力。D.文章尾段说明白成果和不足,指出中国品牌在发展新机遇中绽放更多光彩的举措。

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裂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匀称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知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须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听见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也许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除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自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刚好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只是隐隐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颤抖,风吹得更猛了。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遗忘父亲补瓦片的姿态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好像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干脆放在小池塘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无趣和可笑。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圩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今老屋起先变得空荡荡的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积累厚厚的一层污垢,我突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苍老。很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重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到绚丽的色调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的描绘,但是,我依旧记忆犹新家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煅烧而成的瓦。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怎么还有用到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的情景。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好像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父亲母亲的背。(选自2024年8《散文选刊有删节)4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微环节描写,写出了父亲补瓦动作的娴熟。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说明父亲脾气急躁,暗含了作者对父亲的不满。C.文章写到父亲频繁补瓦,既示意了当时生活的贫困艰辛,又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辛苦付出。D.文章以补瓦切入,从过去的贫困写到现在生活的美妙,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当今生活的感受。5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补瓦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自然大裤衩”,运用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补瓦后屋顶的形态。B.引用李商隐的“一春梦雨常飘瓦”诗句,增加了文化气息,有利于下文表达作者对家乡瓦的深挚感情。C.以前我家用瓦来遮风挡雨,现在农夫用瓦建猪舍,前后对比是为了说明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D.文中多次描写自然环境,例如“天气转凉”“凛冽的冬天”“风吹得更猛了”等,烘托了父亲的形象。6请结合全文,理解题目“与瓦共舞”的丰富含义。(4分)7本文已被《影像中国·中国乡村》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5分)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A.张齐贤敢于直谏。他以布衣的身份被太祖召见,却自不量力,条陈十件事,执意要推行十事,惹怒了太祖,让武士将他拖了出去。B.张齐贤明察活人。张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明察秋毫,救活误入盗贼的五人,并上书奏请减免驿传役夫一半。C.张齐贤处事谨慎。太宗亲征北伐时,商讨的人都认为应当快速夺取幽蓟,只有张齐贤认为应当谨慎处置,考虑万全之策。D.张齐贤勇战辽兵。辽兵入侵,马正寡不敌众,卢汉赟畏惧自保,张齐贤选择精兵两千人,以一当百,击退辽兵。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4分)(2)朝议以为动摇,兼泽国人民,远戍西鄙亦非便,计遂寝。(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张齐贤,曹州冤句人。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12~13题。

早兴白居易太宗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上不悦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时州注】劫盗,论皆死,齐贤至,活其失入者五人。自荆渚至桂州,水递铺夫数千户,困于邮役,衣食多不给,论奏减其半。冬,车驾北征,议者皆言宜速取幽蓟,齐贤上疏曰:“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若重之慎之,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

【注】①觉:醒。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归农至是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并其家属送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无所躲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寻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照旧贯。”齐贤居使职,勤究民弊,务行宽大,人思之不忘。雍熙三年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时辽兵自湖谷入寇薄城下神卫都校马正以所部列南门外,众寡不敌,副部署卢汉赟畏懦,保壁自固。齐贤选厢军二千,出正之右,誓众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齐贤又请调江淮、荆湘丁壮八万以益防卫,朝议以为动摇,兼泽国人民,远戍西鄙亦非便,计遂寝。五年,代还,请老,以司空。入辞便坐,方拜而仆,上遽止之,许二子扶掖升殿,命益坐茵为三。七年夏,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定。(选自《宋史·张齐贤传》,有删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以“晨光”与“开门鼓”点题,交代时间之早,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B.颔联,紧扣“早”字,对犬、鸟的刻画生动传神,小狗儿因地湿而爬起摇尾,小鸟飞到窗前不停欢叫,似在向人们报告晴好天气的到来。C.尾联,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短暂遗忘了乡愁,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溢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酷爱1.诗人擅长从微小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5分)【注】鞫(jū):审问、审讯。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B.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C.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D.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阙下:“阙”指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文中指京城。B.黥配:古代刑罚名。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的地方。C.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与致事、致政、休致、乞骸骨等同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1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憧憬的诗句是: , 。(3《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超群、漂亮出众的诗句是: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思想的诗句是:, 。()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 , ”两句诗,借恋人之间的悠长思念,表达诗人对人才的剧烈渴慕。()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假如不做好充分打算,即使有 ”的雄心,也难免落得 ”的下场。()《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中,表现词人愁苦太多太多,如何包括得尽、囊括得了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5分)A.嘉宾桑树颠(ì)如永遇(lè)神鸭社鼓B.幽愁栗深林守A.嘉宾桑树颠(ì)如永遇(lè)神鸭社鼓B.幽愁栗深林守(zhō)(bì狸祠周公吐(ǔ)C.樯橹廉(p)(jān关(qio)无言羽扇(gun)巾D.次第天(m)(sàn溪水浆(bèn)乍暖(hun)寒1.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3分)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四爷是小镇唯一着青衫、留长髯、踱方步的有文人气度的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问题,请指出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4分)①目前,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和累计死亡人数都双双位居全球首位。②美国各州都进入“重大灾难状态”。③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特朗普及其团队虽仍时常“甩锅”,④但终究不得不正视“抗疫是一场艰难的长久战”,⑤要将更多精力放在关乎亿万人生命平安“抗疫大事上⑥在这种情形下只有集中精力仔细防疫淡“甩锅意识和侥幸心理⑦就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遏制疫情的扩散削减伤亡和损失⑧并为最终找到彻底战胜疫情的方法争取更多珍贵时间。(1)序号: ;修改: 。(2)序号: ;修改: 。(3)序号: ;修改: 。(4)序号: ;修改: 。21.请以“我国非遗爱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字。(4分)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爱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对于这些急需爱护的非遗,我们应当抓紧时间做好爱护抢救工作。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因此,要激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育青年传承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工作 制陶人老李头总是劳碌的,从不停下手中的活和客人说话。四爷是小镇唯一有文人气度的人,着青衫,留长鬓, 。度方步。他总是在制陶人面前冲最好的珍藏,让制陶人艳羡不已,多了对壶的留念和感知,有了不舍和疼惜。往往此时,两个人是不谈茶的,茶,都用来品了,他们说的更多的是儿时的记忆,那些美妙和他们嘴边的胡须一样,都发白了,谈起来,还兴致勃勃,笑声找不到一丝掩盖。老盖不住浓浓的茶味两个人的茶世界除了两把木椅和一张桌子外别无他物他们的唇边世界比天还大春天的赏赐,都装在这小小的陶壶里,不知倒出了他们多少心事。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四爷是沏茶高手铁观音到了他手里就被他给予了更多的诗意老李头自不必说那壶出自他手,每一个气孔都是熟识的。两个人,一壶茶。①陶,在茶水外细数春秋。②茶,是陶壶里最大的隐士。我宠爱他们喝茶的样子,陶壶是他们中立的智者,茶碗成了游走的侠。人老了,茶是簇新的,回忆是簇新的,甚至,还有童年的趣事,几十年的事都就着茶,灌进肚子里。沉醉,人怎能不醉?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两位老人都是懂壶的:”中的冒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但我们没有人依据“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B.华蜜生活有三个不行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C.时间很玄妙:无湃无际、无始无终、无穷无尽,绵绵岁月,悠悠历史。D.我们要醇厚说:安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写作。(60分)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手势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件微小的事情……总能激起我们心中层层涟漪。请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感情真挚饱满,情节完整严谨,细微环节生动传神,字体工整,卷面整齐。高一语文10月份考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1.C(C项,选项内容强加因果。结合“有看法又好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群体认同,让这些充溢创意的商品与品牌收获了浩大的新生代消费群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利走出一条转型升级之路”分析,“充溢创意的商品与品牌”之所以“走出了一条转型升级之路”是因为“有看法又好用,有情怀又独特,有质感又新潮,附着在潮流中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群体认同”。)2.C(C项,“增加了文章的权威性”错误。应当是“使论证更详细更有劝服力”。事例论证不能增加文章的权威性。)3.D(A项,选项内容移花接木。“满意时尚追求、凸显文化内涵的特点”使跨界融合的消费新潮流和当下年轻人的消费偏好不约而同;“使中国品牌告辞‘土味’‘过时’的标签”,“走出国门、扬帆出海”的是“良好的口碑、稳定的质量和创新的看法”。B项,强加因果。结合“某种程度上,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消费潮流是世界经济文化沟通互通的结果;另一方面,新的消费潮流的兴起也让更多新生代消费者信任,增加文化自信、保持文化自觉、涵养文化内涵、挖掘文化价值,潮流可以土生土长,时尚也能风起本土”分析,二者是阐释与被阐释的关系,并非因果关系。C项,“假如……就……”错误,充分条件表述成了必要条件。文中是“须要进一步培育和规范市场、用好文化资源”。)(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5分)4.B(乡村生活条件艰苦,父亲不得不多次在屋顶补瓦,有时天气恶劣,父亲虽然脾气急躁却依旧担当起对家庭的责任,所以,没有对父亲的不满。)5.C(瓦片在新生活中有了新的用途没错,但这不是今昔用途对比的目的。)6.(4分)①体现了父母对家庭和儿女的庇护,也表现出父亲的责任担当。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有欢乐也有辛酸。③“瓦”原来用作盖瓦房,现在用作建猪舍,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7.(5分)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由贫困年头住瓦房须要时常补瓦,到现在住洋房,呈现了中国乡村的发展。该主题与栏目要求特别契合。②构思奇妙。全文以“瓦”为线索,由贫困年头的瓦、童年回忆中的瓦,再写到其他地方见过的各种瓦,最终写到瓦的意义,结构严谨。③意蕴丰富。瓦片象征着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父母,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瓦片承载着作者对家乡生活的记忆,既有当时生活的艰辛也有儿时生活的乐趣。④语言平实又不乏生动。在叙述中散发着中国乡村百姓生活的气息。(每点2分,答出3点得5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8.C(解答该题可以依据句意和断点进行分析作答。“初”时间副词,须要断开,解除BD两项。“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的意思是“税钱三千元以上的民户每家出一个壮丁”,因此“一人”是“出”的宾语,不是“黥面”的主语,解除A项。原句标点符号: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钱三千已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9.D(“乞骸骨”是恳求辞官回家养老,并不是正常退休,与“致仕”意思不一样。)10.A(A项,“自不量力”“执意推行”错误,原文只是“四件事符合皇上心愿”,张齐贤却执意认为都很好。因此,惹怒了太祖。)11.(1)参考译文:圣人行事,一举一动都考虑周到,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假如慎重对待此事,那么契丹不值得吞并,燕蓟不值得夺取。(重点词语:“举”,“做”;“全”,“周全”;“若”,第一个“若”是“比得上”的意思,其次个“若”是“假如”的意思;“重之慎之”同意复指,意动用法,以之为重为慎,慎重对待这件事。)(2)参考译文:朝廷协商认为要动摇民心,而且水乡之人,到遥远的西部边疆保卫也不利,其计就此中止。(重点词语:“以为”,“认为”;“泽国”,“水乡”;“西鄙”,“西部边疆”;“便”,“便利”;“寝”,“中止”。)【文言文参考译文】张齐贤,曹州寃句人。太祖到西都,张齐贤以平民身份到马前献策,召至行宫,张齐贤用手画地,陈述十项事。其中四项论述符合旨意,张齐贤固执地认为都很好,皇上发怒,吩咐武士把他拉出去。太宗选拔进士,想要把张齐贤放在高等,有关部门偶然失误,皇上不兴奋,一榜进士全部授京官,于是任命张齐贤以大理评事身份通判衡州。当时本州审讯强盗,定罪都应处死,张齐贤到后,救活其中误入的五人。从荆渚到桂州,水路驿传役夫数千户,因邮传劳役而困苦,衣食大多不足,论述奏请减免一半。冬天,皇帝北征,争论的人都说应当快速夺取幽蓟,张齐贤上疏说:“当今日下犹如一家,朝野无事。圣人行事,举动必求万全,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假如慎重对待此事,则契丹不值得吞并,燕蓟不值得夺取。”当时,李氏占据江南,民户缴纳税钱三千以上的每户出壮丁一人,脸上刺字,自备武器盔甲交给官库,出征就发给他,每天支取粮食二升,称为义军。归附以后,都放回乡务农。到这时,谏官认为这些人长期在军队,不宠爱从事农耕,恳求派遣使臣选择编入军队,连同他们的家属送到京城。张齐贤上言:“江南义军,原来都是和善的百姓,横遭黥面发配,无法躲避。光复之后,就放回家乡务农,长期蒙受朝廷感化,全都乐于农业。假如按户查找,就会受惊扰。法令贵在连续,政治崇尚清静,前画的敕令已经放回从事农业,不如短暂沿用旧制。”张齐贤官居转运使之职,勤于探究民政弊病,实行宽政,江左的人对他思念不忘。雍熙三年,授给事中、代州知州,与部署潘美共同统率边疆军队。这时辽兵从湖谷入侵,靠近城下,神卫都校马正把所辖兵力排列在南门外,寡不敌众,副部署卢汉餮胆小胆怯 ,固守营垒。张齐贤选择厢军二千人,从马正的右方出击,慷慨誓师,以一当百,辽兵于是后退。张齐贤又恳求征调江淮、荆湘壮丁八万人增加防卫,朝廷协商认为要动摇民心,而且水乡之人,到遥远的西部边疆保卫也不利,其计就此中止。五年,任满回朝,恳求告老,以司空退休。入宫在便殿辞别,刚刚下拜就摔倒,皇上连忙阻挡他,允许两个儿子搀扶上殿,吩咐增加坐垫到三层。七年夏天,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赠官司徒,谧号文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12.C(曲解诗意,尾联应是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明。全诗并无思乡之情,表达的是对春天的宠爱。)13.(5分)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开心开怀畅饮,饮酒甚多,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②“新脱冬衣”以动作示意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每点3分,答出两点5分。试题要求“从微小处表现生活情趣”,“微小处”是指诗歌中的细微环节描写,“生活情趣”表达作者的志趣、爱好和情感。“半销宿酒头仍重”是写春宵佐以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生活乐趣。“新脱冬衣”中的“冬”点明季节,脱去冬衣一身轻松,当然是身体变轻了。“轻”既是身体的感受,也是心里的感受,是对春天到来的轻松喜悦之情。)【诗歌鉴赏参考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