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A卷)一、单选题1.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此后近70年,曲沃祖孙三代杀逐晋国五位国君,最终成为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翼,晋国都城)”。这反映出()A.宗法分封制走向解体 B.周王室势力日趋衰微C.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D.晋国因内耗加速衰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趋于瓦解,礼崩乐坏,最终导致原有秩序的混乱,士大夫阶层崛起,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诸侯国内的信息,与周王室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晋国是否加速衰败,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因,这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原因和条件,具有社会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出现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内容之一,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先秦诸子学说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国)。秦朝在偏远地区修建五尺道,汉代在秦朝基础上对五尺道加以拓宽,并增修新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修建道路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排除B项;修建道路是在现有疆域内进行,并不能扩大中央王朝的疆域,排除D项。故选C项。4.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影响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外来文化的消亡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北魏飞天”“已呈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可知少数民族吸收了中原文化,B项正确;儒家思想是指仁、义、孝、礼等思想,材料没有此内容,故排除A项;外来文化的消亡不符合史实,吸收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会更好的发展,故排除C项;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邗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A.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大运河的开凿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沟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但无法据此推断当时存在着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6.“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反映了科举制()A.促进尚学风气 B.加强中央集权 C.存在严重弊端 D.强化门阀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推动了社会形成重学风气,A项正确;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在将选拔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属于积极影响,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弊端,排除C项;科举制冲击了门阀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7.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 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 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和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却加以中国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融合中外文化元素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讲述佛教的本土化,未和其他类型的绘画对比,无法得出宗教画最为繁盛,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绘画的取材范围,无法得出唐代绘画取材范围得到扩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了佛教,未提及道教和儒家,无法得出助推三教并行潮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8.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A.解决积贫积弱 B.抑制武将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通过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积贫积弱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并非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目的,排除A项;四监司与武将势力无关,宋朝抑制武将势力的主要措施是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等,排除B项;四监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9.金朝设“南官”制度,以汉制汉,采用唐宋官服旧制,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女真男服便于行动,南宋《中兴四将图》画像中岳飞身边家将的便服已与金人男服无多大区别。这说明当时()A.宋与金均实行因俗而治 B.各民族矛盾已逐渐缓和C.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 D.少数民族服饰占据主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金朝设“南官”制度和采用唐宋官服旧制,反映了金朝女真族吸收汉人制度,便利金朝的国家治理;南宋画像中的岳飞的便服也与女真人男服相似,反映了岳飞的服饰吸收女真人的服装款式,便于日常行动。因此,材料反映当时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宋的因俗而治,排除A项;宋金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服饰占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在印刷术方面,毕异在唐代雕版印刷成熟的基础上,发明“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上述材料重点说明宋代科技A.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以服务生产为目的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火药在唐末应用于军事,到宋代就出现了管形武器。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到宋代发展出了活字印刷术,这都体现了火药应用和印刷术的创新,说明宋代科技在应用中创新,故选D;宋代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受理学影响,排除A;管形武器的出现明显不是为生产服务,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C。11.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这反映了内阁()A.对君主权力产生威胁 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决策大权 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可知,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B项正确;明代内阁只是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项;皇帝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并非内阁,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排除D项。故选B项。1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A.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 B.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D.人地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所示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松江和嘉定一带,粮食作物种植较少,粮食依赖产粮区供给,这样有利于农作物商品化发展,C项正确;当时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信息,也没有人地矛盾的信息,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3.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由此可知()A.士大夫阶层从麻木与愚昧中觉醒 B.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影响有限C.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 D.主流知识分子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本题材料“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可知,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受到士大夫的抨击,说明鸦片战争后大部分传统士大夫仍然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对民族觉醒影响有限,B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强烈抨击林则徐、魏源等人,说明士大夫阶层并未觉醒,排除A项;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主流知识分子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无法说明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4.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A.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 B.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1897年(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韬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在于民众与君主之间的距离过远,而英国的立国之基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值得借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制度变革,“民主革命”说法错误,并且王韬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革命派,排除A项;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而不是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通过指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得出了学习西方制度的结论,其目的不是为了痛斥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1年11月11日,时任山东巡抚的孙宝琦致电清政府:“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材料反映出()A.四川保路运动影响力大 B.南京临时政府已得到普遍认可C.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D.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根据材料“1911年11月11日”“今日各省民情,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群众要求共和的呼声强烈,D项正确;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此时南京临时政府尚未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B项;三民主义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材料信息未涉及三民主义的社会基础,并且“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6.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A.宣传西方民主科学 B.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可知,二人旨在塑造拯救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D项正确;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项;B项不是二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故选D项。17.1928年12月,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反映了()A.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B.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C.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1928年”“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分了田和地”并结合所学,当时是土地革命时期,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经济上获得了土地,政治上翻了身,他们拥护,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故材料歌谣反映了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革命热情,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1950年至1952年的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 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 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42年(中国)。根据材料“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举措涉及的范围较广,对于团结根据地群众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指的是根据地政权的组织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彻底改善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调动了民众抗战的积极性,而这些群体原本属于中共领导力量,因此未扩大阶级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9.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我国一些地方的村民委员会通过“海选”产生,A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B项错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项错误。20.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上面有“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口号。此画意在()A.鼓励农民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B.宣传社会主义改造有序推进C.激发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D.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显著特征是“一大二公”。因此根据材料“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可知,此画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D项正确;A项与“大跃进”运动有关,排除;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指1953—1956年期间的“三大改造”,排除BC项。故选D项。21.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可知,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C项正确;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涉及时间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邓小平的谈话中并没有涉及“共同富裕”的问题,材料中邓小平谈话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排除B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到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材料时间“199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中,“扩权”导致自主企业不受产权和市场竞争的约束,部分企业竭力利用制度漏洞,以损害社会利益的办法去谋取少数人的利益。于是,1980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这说明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受阻 B.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C.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D.国情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企业“扩权”改革试点中,部分企业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坚定了中央在改革中要尽量通过计划来克服商品市场的无序弊端,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等于改革进程严重受阻,排除A项;材料旨在表明我国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的原因,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无关,排除C项;结合材料“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和所学可知,我国并没有放弃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3年3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C.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A项正确;各国国情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思想理论范畴,并不能直接提供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4.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脱贫攻坚全社会科研经费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历经8年,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A.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B.科技创新领先世界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从表格中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明显,科研经费占比较高,脱贫攻坚取得不错效果,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史实,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生态环境材料中无法看出,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我国当代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材料二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三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1)指出材料一描述的选官制度。思考相较这一制度,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并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作用。(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说明原因。〖答案〗(1)九品中正制。创新:选官标准为才能;选官方式为考试。作用: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任意3点)。(2)前期:废科举。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八股取士的弊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任意3点)。后期:为科举平反。原因:废除科举带来消极后果;科举制在历史上曾产生积极作用;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等现代精神。(任意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知为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创新之处,根据材料“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选官标准为才能;选官方式为考试。第三小问作用,根据材料“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提高了儒学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根据材料“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可知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根据材料“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小问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前期:态度:根据材料“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可知废科举。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可知民族危机加深;八股取士的弊端;根据材料“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可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根据材料“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可知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可知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第二小问后期:态度:根据材料“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可知为科举平反。原因:根据材料“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可知废除科举带来消极后果;根据材料“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可知科举制在历史上曾产生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可知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等现代精神。26.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建成”“扬威”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进步之处: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3)客观原因: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直接看出严复参与了洋务运动创建海军和近代教育的实践活动,再联系洋务运动政治和文化背景即可答题。(2)着重理解“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这里的“标”是指学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本”是指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严复的主张是技术和教育并重,重在教育。(3)从题中所涉及的时间段(19世纪中后期)范围内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国内政治状况、经济基础、思想状况等角度概括其客观原因。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材料二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答案〗(1)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2)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解析〗(1)根据所学可得出的正确领导;根据“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得出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根据“群众组织,有自卫队”“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得出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
(2)根据“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得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很多失地,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扩大了”得出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为抗战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各国人民已明白”得出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所学还可以得出对减轻正面战场压力起关键作用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加强国防工业建设,推进工业化;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变化:由发展国防工业到推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由工业自我发展到参与国际竞争。原因:中美关系缓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得出加强国防工业建设,推进工业化,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第一问,根据材料“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得出变化为由发展国防工业到推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由工业自我发展到参与到国际竞争。第二问,根据材料“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外资”得出中美关系缓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根据材料“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模拟练习历史试题(A卷)一、单选题1.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此后近70年,曲沃祖孙三代杀逐晋国五位国君,最终成为晋国的新主人,史称“曲沃代翼(翼,晋国都城)”。这反映出()A.宗法分封制走向解体 B.周王室势力日趋衰微C.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 D.晋国因内耗加速衰败〖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趋于瓦解,礼崩乐坏,最终导致原有秩序的混乱,士大夫阶层崛起,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诸侯国内的信息,与周王室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晋国是否加速衰败,排除D项。故选A项。2.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 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学者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了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原因,这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原因和条件,具有社会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排除A项;百家争鸣的出现仅仅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内容之一,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先秦诸子学说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棘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秦汉时期(中国)。秦朝在偏远地区修建五尺道,汉代在秦朝基础上对五尺道加以拓宽,并增修新路,这有助于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C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修建道路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排除B项;修建道路是在现有疆域内进行,并不能扩大中央王朝的疆域,排除D项。故选C项。4.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飞天形象的变化体现了()A.儒家思想的影响 B.民族交融不断加强C.外来文化的消亡 D.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北魏飞天”“已呈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另有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娲等,”可知少数民族吸收了中原文化,B项正确;儒家思想是指仁、义、孝、礼等思想,材料没有此内容,故排除A项;外来文化的消亡不符合史实,吸收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在交融中会更好的发展,故排除C项;社会环境动荡不安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605年,隋炀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邗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A.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材料“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可知,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大运河的开凿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沟通了南北之间的联系,但无法据此推断当时存在着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6.“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这反映了科举制()A.促进尚学风气 B.加强中央集权 C.存在严重弊端 D.强化门阀观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纨绔子弟,亦知苦读,”“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及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才学,推动了社会形成重学风气,A项正确;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体现在将选拔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重学风气,属于积极影响,没有涉及科举制的弊端,排除C项;科举制冲击了门阀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7.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敦煌石窟的壁画也多借汉地的人物故事阐述佛学的道理。这说明唐代绘画()A.以宗教画最为繁盛 B.取材范围得到扩展C.融合中外文化元素 D.助推三教并行潮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取材于释迦摩尼降生的故事,但画中侍女与官员的衣着、造型与盛唐的宫女、官员十分相似”和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却加以中国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融合中外文化元素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讲述佛教的本土化,未和其他类型的绘画对比,无法得出宗教画最为繁盛,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绘画的取材范围,无法得出唐代绘画取材范围得到扩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及了佛教,未提及道教和儒家,无法得出助推三教并行潮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8.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分别是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措施旨在()A.解决积贫积弱 B.抑制武将势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以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四监司……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及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通过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D项正确;积贫积弱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并非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目的,排除A项;四监司与武将势力无关,宋朝抑制武将势力的主要措施是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等,排除B项;四监司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9.金朝设“南官”制度,以汉制汉,采用唐宋官服旧制,以官服上花朵纹样大小定尊卑;女真男服便于行动,南宋《中兴四将图》画像中岳飞身边家将的便服已与金人男服无多大区别。这说明当时()A.宋与金均实行因俗而治 B.各民族矛盾已逐渐缓和C.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 D.少数民族服饰占据主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金朝设“南官”制度和采用唐宋官服旧制,反映了金朝女真族吸收汉人制度,便利金朝的国家治理;南宋画像中的岳飞的便服也与女真人男服相似,反映了岳飞的服饰吸收女真人的服装款式,便于日常行动。因此,材料反映当时民族交融多因现实需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宋的因俗而治,排除A项;宋金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服饰占主导,排除D项。故选C项。10.在唐中期有了制火药的方法,至唐末用于军事,到宋代则出现了“突火枪”等管形武器;在印刷术方面,毕异在唐代雕版印刷成熟的基础上,发明“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上述材料重点说明宋代科技A.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以服务生产为目的C.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在应用中改进创新〖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火药在唐末应用于军事,到宋代就出现了管形武器。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到宋代发展出了活字印刷术,这都体现了火药应用和印刷术的创新,说明宋代科技在应用中创新,故选D;宋代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受理学影响,排除A;管形武器的出现明显不是为生产服务,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排除C。11.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明世宗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这反映了内阁()A.对君主权力产生威胁 B.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握最终决策大权 D.地位和权力等同于宰相〖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万历时首辅叶向高说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张居正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可知,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侍机构,B项正确;明代内阁只是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项;皇帝掌握最终的决策大权,并非内阁,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内阁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排除D项。故选B项。12.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A.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 B.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D.人地间矛盾进一步加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所示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松江和嘉定一带,粮食作物种植较少,粮食依赖产粮区供给,这样有利于农作物商品化发展,C项正确;当时传统社会经济结构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农业技术的信息,也没有人地矛盾的信息,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3.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认为是“用夷变夏”,威胁了清朝的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由此可知()A.士大夫阶层从麻木与愚昧中觉醒 B.鸦片战争对民族觉醒的影响有限C.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 D.主流知识分子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本题材料“遭到士大夫阶层的强烈抨击”可知,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受到士大夫的抨击,说明鸦片战争后大部分传统士大夫仍然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对民族觉醒影响有限,B项正确;材料中士大夫强烈抨击林则徐、魏源等人,说明士大夫阶层并未觉醒,排除A项;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阻碍变法开展,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主流知识分子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无法说明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4.1874—1897年,王韬创办报刊,撰文称中国传统政治症结在于“民视君阍如九重之远矣”。英国立国之基并不在于时人所说的“船坚炮利”,而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由此说明王韬()A.为民主革命寻找理论武器 B.呼吁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C.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D.痛斥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4—1897年(中国)。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韬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在于民众与君主之间的距离过远,而英国的立国之基在于“君民共治,上下相通”的法政制度,这表明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认为英国的政治制度是值得借鉴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制度变革,“民主革命”说法错误,并且王韬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不是革命派,排除A项;材料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而不是提高国民的政治觉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通过指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得出了学习西方制度的结论,其目的不是为了痛斥封建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5.1911年11月11日,时任山东巡抚的孙宝琦致电清政府:“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实行公天下,宣布共和。”材料反映出()A.四川保路运动影响力大 B.南京临时政府已得到普遍认可C.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D.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根据材料“1911年11月11日”“今日各省民情,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并结合所学可知,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群众要求共和的呼声强烈,D项正确;四川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索,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此时南京临时政府尚未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于1912年元旦,排除B项;三民主义包含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材料信息未涉及三民主义的社会基础,并且“三民主义得到广泛认同”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6.1915年,陈独秀《青年杂志》中倡导“兽性主义”(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中指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两者旨在()A.宣传西方民主科学 B.揭示近代体育教育的缺失C.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D.塑造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意志顽狠,善争不屈;体魄强健,力抗自然”“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可知,二人旨在塑造拯救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健康的体魄、勇敢的意志,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D项正确;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项;B项不是二人的主要目的,排除B项。故选D项。17.1928年12月,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颁布实施。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土地回老家,合理又合法。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这首歌谣反映了()A.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 B.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C.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彻底废除 D.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据材料“1928年”“群众欢欣鼓舞,热情歌唱”“分了田和地”并结合所学,当时是土地革命时期,各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使广大农民经济上获得了土地,政治上翻了身,他们拥护,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故材料歌谣反映了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革命热情,A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1950年至1952年的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排除C项;国民革命的时间是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措施()A.贯彻了三三制的重要精神 B.彻底改善了根据地民众生活C.扩大了根据地的阶级基础 D.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42年(中国)。根据材料“1942年,在刘少奇指导下,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运动,并成立农救会,建立妇救会、青救会和民兵组织。”,这些举措涉及的范围较广,对于团结根据地群众意义重大,有利于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D项正确;三三制原则指的是根据地政权的组织原则,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彻底改善了”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调动了民众抗战的积极性,而这些群体原本属于中共领导力量,因此未扩大阶级基础,排除C项。故选D项。19.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一届人大的主要功绩是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项正确。我国一些地方的村民委员会通过“海选”产生,A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B项错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项错误。20.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上面有“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口号。此画意在()A.鼓励农民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B.宣传社会主义改造有序推进C.激发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D.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显著特征是“一大二公”。因此根据材料“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可知,此画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D项正确;A项与“大跃进”运动有关,排除;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指1953—1956年期间的“三大改造”,排除BC项。故选D项。21.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2年中国。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可知,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C项正确;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涉及时间是1992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邓小平的谈话中并没有涉及“共同富裕”的问题,材料中邓小平谈话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排除B项;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到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向城市转移,与材料时间“1992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试点中,“扩权”导致自主企业不受产权和市场竞争的约束,部分企业竭力利用制度漏洞,以损害社会利益的办法去谋取少数人的利益。于是,1980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这说明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受阻 B.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C.社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D.国情不适合发展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企业“扩权”改革试点中,部分企业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私利,坚定了中央在改革中要尽量通过计划来克服商品市场的无序弊端,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等于改革进程严重受阻,排除A项;材料旨在表明我国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针的原因,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无关,排除C项;结合材料“市场调节从属于计划经济”和所学可知,我国并没有放弃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3年3月30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B.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C.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A项正确;各国国情不同,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排除B项;发展中国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思想理论范畴,并不能直接提供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4.下表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总体上展现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脱贫攻坚全社会科研经费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十年增加近70万亿元历经8年,近1亿人口实现脱贫提高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以上高铁运营里程增加到4.2万千米A.文化事业迅速发展 B.科技创新领先世界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23年中国。从表格中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明显,科研经费占比较高,脱贫攻坚取得不错效果,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总体来看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史实,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B项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生态环境材料中无法看出,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我国当代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材料二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三甲午战后,康有为指出:“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上奏:“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于1905年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科举停废导致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制度根基突然铲除,带来了社会震荡、政治混乱和文化断裂等后果。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孙中山说:“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蕴含的现代性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摘编自刘海峰《科举革废与辛亥革命》(1)指出材料一描述的选官制度。思考相较这一制度,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有何创新之处?并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历史作用。(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有识之士对科举制的前后态度,并分别说明原因。〖答案〗(1)九品中正制。创新:选官标准为才能;选官方式为考试。作用: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任意3点)。(2)前期:废科举。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八股取士的弊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任意3点)。后期:为科举平反。原因:废除科举带来消极后果;科举制在历史上曾产生积极作用;科举制体现公平公正等现代精神。(任意2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制度,根据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知为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创新之处,根据材料“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选官标准为才能;选官方式为考试。第三小问作用,根据材料“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可知提高了儒学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根据材料“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可知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根据材料“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小问2】本题是对比、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前期:态度:根据材料“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可知废科举。原因:根据材料“中国之割地败兵也,非他为之,而八股致之也”可知民族危机加深;八股取士的弊端;根据材料“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可知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根据材料“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可知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随后清政府确立兼顾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近代教育学制”可知发展近代教育的需要。第二小问后期:态度:根据材料“在科举被废后,出现为科举平反的呼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发展理念与实践的结合计划
- 薪酬管理制度培训
- 线上学习与班级管理的结合计划
- 生物课外阅读推广方案计划
- 开展主题班会强化学生道德观计划
- 管理者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目标计划
- 色彩的构成和运用-艺术老师
- 记忆同步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幼儿园科学教案:昆虫(十五篇)
- 轮流扶养孩子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及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课件
- 2023-2024学年全国初三上化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第六单元《采摘节-混合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DL5009.3-2013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第3部分:变电站
- 美团品牌策略现状分析
- 传统文化4敦厚崇礼(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 业扩报装(综合柜员培训)
- 医务人员医德考核评分表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