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 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通过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 B.人才选拔机制成熟C.君主专制得到发展 D.阶级关系发生剧变〖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创阶段,尚未达到成熟,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3.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币的形制特点说明了()战国时期秦国方孔半两钱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战国时期魏国布币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A.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 B.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C.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 D.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各种钱币大小、形制都不同,结合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时代背景,说明全国客观上存在着几个经济区,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C项正确;货币形制上并不统一,有地域区别,不能看出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排除A项;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出“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的结论,排除B项;各诸侯国之间不统一,不意味着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例如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等,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长安为中心沟通关中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水利工程有利于将关中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进而保障政治中心的物资供应,B项正确;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涉及农业和漕运,与军事防卫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这些水利工程客观上加强了关中的经济交流,但这不是主要作用,排除C项;据材料图片可知,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泾水、杜水、丰水、洛水等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黄河资源,排除D项。故选B项。6.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B〖解析〗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7.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 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8.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所学,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复杂,故在北方设比较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排除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能反映出“儒家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9.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税法实行后,政府将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送往京城,减少了赋税的长途运输,有助于减轻民众的负担,D项正确;“地方的开支留在州县”不等于将赋税使用权给予地方,不等于地方财政自主权扩大,藩镇势力日益坐大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势力膨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赋税中实物税比重的变化,无法得出“降低对实物税的依赖”,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赋税管理制度主要影响国家财政,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0.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11.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B.科技丰富市民生活C.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D.士大夫阶层的崛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君子莲”“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可知,宋代荷文化系列的形成,体现了儒家的君子品格,这是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丰富市民生活,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排除C项;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13.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 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拾到蚕神庙进行参拜”可知,在庙会活动中,周边乡村的菩萨像都会被抬到含山镇,说明含山镇在周边农村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体现了市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蚕桑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庙会是集体活动,不是基层自治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14.20世纪初,《安徽俗话报》认为“一国的矿产若落在外国手里,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那时全国的人,只有供他奔走,仰他鼻息了。万世子孙,那有翻身的日子呢。”所以在《安徽俗话报》看来,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一认识()A.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 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C.推动了保路运动的兴起 D.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可知,《安徽俗话报》认为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A选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未体现实业救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保路运动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提到20世纪初,此时社会矛盾并未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 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 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可知,郭嵩森认为与西洋交往已经是不得不做的行为,也符合世界局势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他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主张开放看待与西洋的交往,B项正确;郭嵩森是清朝官员,且材料仅涉及与西洋交往的态度,不涉及反清,排除A项;与西方交往不代表要改变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郭嵩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太平军所到之处,常在旷地搭高台,然后鸣锣传集军民听“讲道理”。“讲道理”一般会从太平军的纪律、民情、军情等方面入手,讲解各项政策与拜上帝教思想。这一活动()A.意在宣传宗教思想 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 D.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在其控制区域内,通过“讲道理”活动,传播太平天国的思想、政策,有利于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讲道理”并不局限于宣传宗教思想﹐排除A项;“讲道理”属于社会教化,为其农民运动服务,而非基层民主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信息,无法体现乡约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17.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A项“断送”说法绝对化,排除。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C项错误。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B。18.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 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身份,以此减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D项正确;根据各学堂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9.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 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不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是具体的战斗口号“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约”等,都是要求争取中国的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表现,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抵制日货”虽然能体现实业数国,但这不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口号,也不能体现其成为“社会风潮”,排除A项,1919年以后,袁世凯已经去世,且材料不是体现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是不要签署巴黎和会协议,排除C项。故选D项。2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1.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以所谓“民族国家”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通过“民族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将“民族形式”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这有利于驳斥国民党宣扬的错误论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延安时期开始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为了反帝反封建而建立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第二条战线”始于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而材料中的时间是延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0年,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参加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2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24.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制定了细致的张骞墓古物探寻计划书,常委联名的关于整理张骞墓送城固县政府公函中,指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开拓疆土,沟通文化,四裔尊崇,万世瞻仰”,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计划旨在()A.推进学术研究 B.培养考古人才C.弘扬开拓精神 D.提倡民族复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公文明确表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并强调整理保护他的墓地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明显的民族复兴倾向,D项正确;尽管计划有可能推动学术研究,但材料侧重张骞是民族英雄,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排除A项;据材料“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知,该计划目的是保护张骞墓,而非培养考古人才,排除B项;虽然公文报道张骞有开拓精神,但计划并未明确表示要弘扬此精神,而是侧重强调师生的责任,排除C项。故选D项。25.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打破了日本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地主阶级的联合,团结地主主要体现在减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措施主要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答案〗D〖解析〗注意漫画创作的时间“1945年”以及漫画标题《端赖合作》、图片上的文字“国共”“复兴门”“建国大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全国民众希望国共继续合作,实现和平建国,故漫画反映了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而且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并非国共联合,排除A;《双十协定》是1945年重庆谈判的结果,重庆政协会议召开于1946年初,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C。故选D。2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B.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9年对擅自闯入长江防线的英舰人民解放军给予反击,并要求西方武装力量撤离中国。体现人民解放军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否定近代以来列强获取的在华特权,A项正确;新中国还未成立,没有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制定“另起炉灶”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28.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中,员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中,党外人士占了半数。在政务院的21位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由此可知,新生的人民政权()A.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据材料“员占比44%,民主党派占比30%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占比26%……党外人士占了半数。在政务院的21位部长中,有10位是党外人士。”,可以看出无论是各阶层代表的占比还是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党外人士占比,突出体现了人民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A项正确;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并未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排除C项;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时间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 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据材料“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可知,邓小平主张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中苏关系尚未恢复,苏联没有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排除A项;邓小平的主张强调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并非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国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改革与西方的关系,且中国的改革要适合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支持与否没有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30.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中国注重于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热衷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国还不大“超级大国”,而“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0分)3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在因革损益中不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儒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或曰中华主流文化。儒学的这种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人为的结果。2500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孔子非常注重实地考察,坚持“察知征信”、“因革损益”的原则,使儒学又具备审慎的因时制变的品格。——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先秦卷》材料二诸子百家的存在与争鸣,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在以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直到今天,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问题,或多或少地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社会与文化动因。结合所学,指出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革损益”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及其所代表的利益阶级,并分析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答案〗(1)社会:社会动荡(大动乱或礼崩乐坏均可)。文化:对三代遗留文化遗产的反思。表现: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2)学派:墨家和法家阶级:分别代表下层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不是凭空创造的,而是在社会的大动乱中通过对三代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进行反思、认真清理和重新加以诠释而形成的思想学说体系”可知,从社会方面看,是社会动荡(大动乱或礼崩乐坏均可),从文化方面看是对三代遗留文化遗产的反思。第二小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道教的广为传播,儒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于是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学派,就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新出现的两个重要学派是墨家和法家,第二小问阶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代表的阶级分别是下层平民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各式各样的思想差不多都可以从战国诸子中找到原型或雏型。”“还可以从诸子中找到相应的命题或思想源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文化成熟的标志。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8年,孙中山致电苏维埃俄国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上海《国民日报》还发表评论,称赞俄国劳农政府此举是“空前的事业”。1923年,在国民党改组后不久,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使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纳的一些主张,进而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1924年1月,国民党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两党党员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共识,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摘编自李蓉研《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国民党人对国共合作的态度》材料二1922年,在《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党的二大还通过决案,“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年,陈独秀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国民党……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大革命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1923年,党的三大决定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之后,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革命和北伐战争之中。——摘编自赵岐山《大革命时期对国民革命联合战线的认识和实践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作的努力。(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影响。〖答案〗(1)努力:国民党:孙中山积极争取与苏俄合作;改组国民党;接触、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对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进行初步探索;统一全党对大革命和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2)影响: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的努力,根据“孙中山致电苏维埃俄国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得出是孙中山积极争取与苏俄合作;根据“ 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使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纳的一些主张,进而对国共合作持积极态度。1924年1月,国民党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两党党员之间的合作增进了双方的共识”得出改组国民党,接触、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同意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为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做出的努力,根据“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同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得出对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进行初步探索;根据“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大革命和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得出统一全党对大革命和革命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1924年,随着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北伐,体现了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作用。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8年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同时击溃了由临沂增援的日军第五师团一部,歼灭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战役”。又称“台儿庄大捷”或“鲁南会战”。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制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新局面,“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摘编自于茂生《台儿庄战役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作用与省思》材料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1940年8月~1941年1月)的战略性进攻战役,这对于各级指挥机关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一次严峻考验。百团大战的发动及其进展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也在于政治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推进了中国的抗战形势,也有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摘编自古琳晖《试论百团大战的功绩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不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不同: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抗战的防御阶段,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台儿庄战役主要由国民党领导,百团大战主要由领导;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抗战。(2)原因: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中流砥柱作用;国际进步力量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爱国华侨的支持。〖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1938年3月,日军兵分两路,进攻徐州的门户台儿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结合抗战阶段分析,得出台儿庄战役发生在抗战的防御阶段,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据材料“中国军队以优势兵力包围了进攻台儿庄的日军第十师团”,“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得出台儿庄战役主要由国民党领导,百团大战主要由领导;据材料“扭转了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从不同战场分析,得出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的抗战。【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分析,得出全民族抗战;从正面和敌后战场分析,得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从角度分析,得出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中流砥柱作用;从国际因素分析,得出国际进步力量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爱国华侨的支持。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由民族英雄林则徐倡导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之时变,挣脱传统守旧文化束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魏源根据《四洲志》及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所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地图、部分科技资料等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具有极大突破性。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的徐继畲,广泛搜求中外文献,撰成的《瀛寰志略》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仅次于《海国图志》。虽然如此,但由于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的开放思想的发展过程十分坎坷曲折。——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围绕材料中的整体或某一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开眼看世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论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的同时,也惊醒了当时部分开明官僚和知识分子,他们迈出了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第一步。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纂、整理《四洲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著《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天朝上国观念造成一定冲击。他们的著作激励着先进中国人不断深入探寻西方国家强大的奥秘,开启探索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近代早期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为此后中国社会转型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由民族英雄林则徐倡导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之时变,挣脱传统守旧文化束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可知,“开眼看世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结合鸦片战争前后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如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纂、整理《四洲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著《海国图志》,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并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天朝上国观念造成一定冲击。他们的著作激励着先进中国人不断深入探寻西方国家强大的奥秘,开启探索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因此,近代早期的“开眼看世界”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为此后中国社会转型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 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A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通过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 B.人才选拔机制成熟C.君主专制得到发展 D.阶级关系发生剧变〖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创阶段,尚未达到成熟,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是秦朝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3.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捭阖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潡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 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 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因技艺不同形成各种各样的士,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建功立业,可知当时士阶层把入仕、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奋进的精神,C项正确;士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士的种类划分,没有涉及各国诸侯对士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士阶层的崛起,未涉及学术的繁荣和思想观念的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4.战国时期,秦国使用半两钱,楚国使用蚁鼻钱,魏国使用布币,燕国使用刀币。这些钱币的形制特点说明了()战国时期秦国方孔半两钱战国时期楚国蚁鼻钱战国时期魏国布币战国时期燕国尖首刀币A.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 B.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C.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 D.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从图示中可以看到,各种钱币大小、形制都不同,结合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的时代背景,说明全国客观上存在着几个经济区,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C项正确;货币形制上并不统一,有地域区别,不能看出货币使用和流通广泛,排除A项;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无法得出“铜铸币成为主要货币”的结论,排除B项;各诸侯国之间不统一,不意味着诸侯国内部政治动荡,例如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等,排除D项。故选C项。5.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 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 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西汉时期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长安为中心沟通关中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水利工程有利于将关中地区的粮食运往都城,进而保障政治中心的物资供应,B项正确;材料中的水利工程主要涉及农业和漕运,与军事防卫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这些水利工程客观上加强了关中的经济交流,但这不是主要作用,排除C项;据材料图片可知,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以泾水、杜水、丰水、洛水等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黄河资源,排除D项。故选B项。6.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答案〗B〖解析〗根据“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得出国家大事都掌握在尚书令、尚书仆射,说明魏晋时期相权转移到尚书令、尚书仆射手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是皇权加强的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与效率无关,排除D。7.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霸李寿所杀。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于都亭前手刃仇敌。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 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两汉时期重视法律建设,已能认识到血亲复仇对于国家的消极影响,故而立法厉行禁止,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孝义即为两汉法律之重要价值之一,其法律价值存在内在冲突,B项正确;仅凭复仇不能代表尚武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儒学影响的是司法实践而非立法观念,排除C项;D项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8.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所学,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复杂,故在北方设比较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排除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能反映出“儒家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9.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唐代中国。税法实行后,政府将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送往京城,减少了赋税的长途运输,有助于减轻民众的负担,D项正确;“地方的开支留在州县”不等于将赋税使用权给予地方,不等于地方财政自主权扩大,藩镇势力日益坐大主要是由于节度使势力膨胀,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赋税中实物税比重的变化,无法得出“降低对实物税的依赖”,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赋税管理制度主要影响国家财政,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10.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答案〗D〖解析〗据材料内容可知,刘得仁和李洞虽贵为皇亲国戚或宗室子弟,但他们都未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一样会面临屡试不中,由此可说明科举考试体现了一定公平公正的原则,故选D项;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故排除A项;刘得仁和李洞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说明并没有阻断贵族入仕,且科举只是入仕的途径之一。排除B。材料未涉及贵族特权,事实上唐代宗室可以通过科举以外的其他途径入仕,仍然享有一定特权,排除C项。11.宋代赏荷之风盛行,还培育出了一种新莲“君子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荷文化系列,周敦颐的《爱莲说》还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B.科技丰富市民生活C.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D.士大夫阶层的崛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宋时期(中国)。依据材料“君子莲”“将荷花意象与文人修为紧密结合”可知,宋代荷文化系列的形成,体现了儒家的君子品格,这是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丰富市民生活,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排除C项;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是在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解析〗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13.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 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拾到蚕神庙进行参拜”可知,在庙会活动中,周边乡村的菩萨像都会被抬到含山镇,说明含山镇在周边农村中处于中心地位,也体现了市镇的经济辐射能力在增强,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政府的行为,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蚕桑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C项;庙会是集体活动,不是基层自治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14.20世纪初,《安徽俗话报》认为“一国的矿产若落在外国手里,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那时全国的人,只有供他奔走,仰他鼻息了。万世子孙,那有翻身的日子呢。”所以在《安徽俗话报》看来,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一认识()A.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 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C.推动了保路运动的兴起 D.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可知,《安徽俗话报》认为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A选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未体现实业救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保路运动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提到20世纪初,此时社会矛盾并未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 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 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可知,郭嵩森认为与西洋交往已经是不得不做的行为,也符合世界局势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他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主张开放看待与西洋的交往,B项正确;郭嵩森是清朝官员,且材料仅涉及与西洋交往的态度,不涉及反清,排除A项;与西方交往不代表要改变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郭嵩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太平军所到之处,常在旷地搭高台,然后鸣锣传集军民听“讲道理”。“讲道理”一般会从太平军的纪律、民情、军情等方面入手,讲解各项政策与拜上帝教思想。这一活动()A.意在宣传宗教思想 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 D.有利于稳定地方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建立起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在其控制区域内,通过“讲道理”活动,传播太平天国的思想、政策,有利于民众对其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太平天国的“讲道理”并不局限于宣传宗教思想﹐排除A项;“讲道理”属于社会教化,为其农民运动服务,而非基层民主探索,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乡约信息,无法体现乡约内容的丰富,排除C项。故选D项。17.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的能力。A项“断送”说法绝对化,排除。梁启超等维新派不属于保守的知识分子,C项错误。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根据材料信息“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可以看出当时梁启超等请求废除八股取士的改革并没有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选B。18.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 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中,清廷根据学生不同的学堂学历授予与科举相似的身份,以此减轻备考科举生员对改革的阻挠,故有利于减轻新政教育改革的阻力,D项正确;根据各学堂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出身,不属于科举制的内容,反而会对传统科举制造成冲击,排除A项;清末新政中,废除了科举制,推行新式教育,使得新式学堂得到了迅速发展,排除B项;立宪党人大多支持教育改革、主张废除科举,无需争取其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19.五四运动一开始,革命群众就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政治口号;同时,还提出了“拒绝和约签字”“抵制日货”“取消二十一条约”“争回青岛”等具体的战斗口号。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风潮 B.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C.国人急于废除不平等条约 D.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不论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政治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是具体的战斗口号“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约”等,都是要求争取中国的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表现,这些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抵制日货”虽然能体现实业数国,但这不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口号,也不能体现其成为“社会风潮”,排除A项,1919年以后,袁世凯已经去世,且材料不是体现袁世凯独裁专制丧失民心,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废除不平等条约,而是不要签署巴黎和会协议,排除C项。故选D项。2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21.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把国际主义的内容与民族形式分离出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干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论断(
)A.维护了革命统一战线 B.巩固了“第二条战线”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以所谓“民族国家”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提出通过“民族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将“民族形式”与“国际主义”结合起来,这有利于驳斥国民党宣扬的错误论调,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延安时期开始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为了反帝反封建而建立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第二条战线”始于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而材料中的时间是延安时期,排除B项;材料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0年,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参加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23.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24.1938年,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制定了细致的张骞墓古物探寻计划书,常委联名的关于整理张骞墓送城固县政府公函中,指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开拓疆土,沟通文化,四裔尊崇,万世瞻仰”,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计划旨在()A.推进学术研究 B.培养考古人才C.弘扬开拓精神 D.提倡民族复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38年(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公文明确表示张骞是“吾国著名之民族英雄”,并强调整理保护他的墓地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具有明显的民族复兴倾向,D项正确;尽管计划有可能推动学术研究,但材料侧重张骞是民族英雄,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排除A项;据材料“对其整理保护是师生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知,该计划目的是保护张骞墓,而非培养考古人才,排除B项;虽然公文报道张骞有开拓精神,但计划并未明确表示要弘扬此精神,而是侧重强调师生的责任,排除C项。故选D项。25.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打破了日本的囚笼政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地主阶级的联合,团结地主主要体现在减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措施主要是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没有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主任工作计划引领学生变成好人好事
- 私密安全的高级公寓三篇
- 新市场开发与客户拓展培训
- 学校指导学生职业素质训练工作量计算办法
- 水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计划
- 社团成员培训与发展策略计划
-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 安徽省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 大学代培协议书范文范本
- 租车诚信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辽宁省抚顺市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模拟试题(含答案)
- GB/T 19609-2024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一册 土建工程
- 教育新篇章:数字化转型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
- 2022年度食品安全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教师近3年任教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 压力弹簧力度计算器及计算公式
- DB11-T1884-2021供热与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员工试用期考核表(各部门通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