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1页
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2页
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3页
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4页
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辽宁专用)生物黄金卷07(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卷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下表表示某种植物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a(NO3)2NaH2PO4MgSO4FeCl3H2O1.000g0.200g0.250g0.005g1000mL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NaH2PO2可能参与维持植物细胞的酸碱平衡C.MgSO4中的Mg可作为合成叶绿素的元素D.P是组成细胞膜、细胞核的重要成分【答案】A【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A错误;B、NaH2PO4中的H2PO4-可能参与维持植物细胞的酸碱平衡,B正确;C、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是C、H、O、N、Mg,MgSO4中的Mg可作为合成叶绿素的元素,C正确;D、细胞膜、细胞核中的核膜,染色质等成分都含有P元素,P是组成细胞膜和细胞核的重要成分,D正确。故选A。2.甲、乙两图均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B.图甲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图乙中的CD段C.图甲中,氧浓度为d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图乙中,储存种子或水果时,C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答案】D【分析】1、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有二氧化碳的释放,没有氧气的吸收,此时植物只进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b、c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2、乙图中:A点只进行无氧呼吸;AC表示氧气抑制细胞的无氧呼吸,而有氧呼吸较弱,所以细胞呼吸强度降低;CD表示随着氧气浓度增大,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增强。【详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由于无氧呼吸产物有二氧化碳,因此呼吸产物中有酒精,没有乳酸,A错误;B、图甲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明显大于O2的吸收量,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可能对应的是图乙中的AB(AC)段,B错误;C、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吸收量,此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乙图中,C点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最少,说明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储存种子或水果时,C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D正确。故选D。3.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的老年化人口逐渐增多。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47%,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基能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B.老年人体内的细胞都是衰老状态的细胞C.老年人的皮肤上会长出“老年斑”主要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有关D.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不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衰老【答案】A【解析】1、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2、目前普遍认为导致细胞衰老的有两种学说:(1)氧化损伤学说(自由基理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提出衰老的自由基理论,以后该理论又不断发展。自由基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极高的中间产物。自由基的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造成氧化性损伤,结果导致DNA断裂、交联、碱基羟基化,蛋白质变性失活等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2)端粒钟学说: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由简单的重复序列组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由于不能为DNA聚合酶完全复制而逐渐变短。科学家提出了端粒钟学说,认为端粒随着细胞的分裂不断缩短,当端粒长度缩短到一定阈值时,细胞就进入衰老过程。【详解】A、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A正确;B、老年人体内的细胞不都处于衰老状态,如造血干细胞,B错误;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但“老年斑”是皮肤色素沉积导致的,C错误;D、据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可知: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在正常人体细胞中,端粒可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细胞衰老和凋亡,D错误。故选A。4.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5SrRNA由细胞质基因转录形成B.RNA聚合酶与rDNA的启动部位结合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D.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膜运出【答案】B【分析】图中显示出了核糖体的合成过程,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和rRNA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另一部分和核仁外DNA转录形成的5SrRNA结合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详解】A、由图可知,5SrRNA是由核仁外DNA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即核仁外DNA为细胞核DNA,A错误;B、DNA上具有启动子,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可促进转录过程,所以RNA聚合酶可与rDNA的启动部位结合,催化其转录,B正确;C、从图中可看出核仁是合成rRNA的场所,而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C错误;D、从图中看出,细胞核装配好核糖体亚基后从核孔中运出,D错误。故选B。5.某种甲虫的体色有红色和黑色,由常染色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A)对红色(a)为显性,杂合子在雌性中表现为隐性性状,在雄性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经测定发现,一个足够大的该甲虫种群的雌性和雄性个体中,基因型AA、Aa、aa个体数之比均为3∶2∶1,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A与a基因频率的比值为2∶1B.该种群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5C.F1中红色甲虫的基因型频率为1/3D.该种群个体全部的A和a基因不能构成其基因库【答案】B【分析】杂合子在雌性中表现为隐性性状,在雄性中表现为显性性状,所以雌性中黑色为AA,红色为Aa,aa。雄性中黑色为AA,Aa,红色为aa。【详解】A、根据基因型AA∶Aa∶aa=3∶2∶1,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2×3+2×1)/[2×(3+2+1)]=2/3,a的基因频率为1/3,即A与a基因频率的比值为2∶1,A正确;B、该甲虫雌性和雄性个体中,AA∶Aa∶aa均为3∶2∶1,但Aa在雌性中表现为红色,在雄性中表现为黑色,因此该种群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B错误;C、利用随机交配种群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可知,F1中雌性与雄性基因型∶AA∶Aa∶aa=(2/3×2/3)∶(2×1/3×2/3)∶(1/3×1/3)=4∶4∶1,再结合雌雄中杂合基因型的不同表现,可计算出F1中红色甲虫的基因型频率为1/3,C正确;D、种群的基因库是指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包括各种等位、非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B。6.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下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2与3、4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不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与7、8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能自由组合【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5与6、3与4、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详解】A、1与2是相同基因,1与3、4可能互为等位基因,1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B、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其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种类、数目均相同,故均含有基因1~8,B正确;C、若不考虑(交叉)互换,1与3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与2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若考虑(交叉)互换,则1与2也可能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1与3也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1与2位于一条染色体上,7与8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所以1与7、8在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D错误。故选B。7.某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鼠体内,该组鼠均死亡;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鼠体内,该组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组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病毒q属于抗原物质B.乙组小鼠体内可能发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甲组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D.注入甲组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答案】D【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将病毒q注入甲组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说明甲组鼠没有产生抗体,或产生的抗体不够;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说明产生的抗体足以对付病毒。【详解】A、给小鼠注射病毒q后,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说明病毒q属于抗原物质,A正确;B、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鼠体内,该组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说明乙组鼠体内发生了免疫,且病毒侵入到小鼠细胞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能发挥作用,B正确;C、甲组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所以将病毒q注入甲组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乙组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所以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C正确;D、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组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说明注入两组小鼠体内的病毒均有活性,D错误。故选D。8.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科研人员做了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脂块A和琼脂块B逐渐有了生长素B.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脂块B和琼脂块C逐渐有了生长素C.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琼脂块A和琼脂块C逐渐有了生长素D.仅有实验一和实验二作对照,能充分证明生长素只能单方向运输【答案】C【分析】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详解】AB、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B中不能找到生长素,AB错误;C、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输至形态学下端,所以AC中都含有生长素,C正确;D、仅有实验一和实验二作对照,不能充分证明生长素只能单方向运输,需要增加实验三进一步说明该结论,D错误。故选C。9.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关系是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ⅤC.E1表示的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输入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分析能量金字塔可知,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从下到上依次是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E1表示太阳能、E2表示热能。能量流动的特点: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详解】A、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而Ⅳ是消费者,A错误;B、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可能有多种生物,所以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B错误;C、Ⅰ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输入的能量,C正确;D、能量不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利用,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需要源源不断的输入,D错误。10.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许多湖泊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之后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如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万多年后,四个湖泊中的所有鳉鱼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B.a和b两湖的鳉鱼能交配,它们一定为同一物种C.c种群中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雌、雄群体中的基因频率一般相等D.d种群个体之间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答案】C【分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详解】A、四个湖泊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一万多年后,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不能将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A错误;B、a和b两湖的鳉鱼能交配,不一定能产生可育后代,它们不一定为同一物种,B错误;C、雄性群体中的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于雌性群体,因此仅位于X染色体上某基因频率在雌、雄群体中是相同的,C正确;D、d种群个体之间在形态、颜色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C。11.三峡大坝建成后,宜昌高峡出平湖,江水流速减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冬泳环境。下图表示某人冬泳时体内的相关变化,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A激素的分泌可以受多种激素的影响B.C激素能参与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和胰岛素的效应相抗衡C.除下丘脑外,胰岛也可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激素进行调节D.D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肝脏、肌肉等发挥作用【答案】D【分析】血糖浓度改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当血糖浓度偏高时,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肝脏,肝脏作为靶器官时,该激素的功能是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详解】A、A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A正确;B、C是肾上腺素,可升高血糖,与胰岛素的效应相抗衡,B正确;C、除下丘脑外,胰岛也可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激素进行调节,维持血糖的平衡,C正确;D、D是胰高血糖素,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在肝脏、肌肉等部位将血糖转化为糖原,D错误。故选D。12.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甲曲线的K值最大且按一定倍数增长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J”形曲线,乙代表“S”形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详解】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A正确;B、图中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但环境阻力大于b,B错误;C、甲曲线表示“J”形曲线,无K值,C错误;D、尽管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是环境不同,环境容纳量不同,D错误。故选A。13.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菜花提取的DNA滤液中,加入冷酒精有利于溶解DNAB.鸡血细胞液中,加入0.14mol/L的NaCl溶液有利于溶解细胞膜C.洋葱鳞片叶碎片中,加入沐浴液和食盐后研磨有利于去除细胞膜D.与鸡血相比,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中提取DNA的量较高【答案】C【分析】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3、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4、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如鸡血、菜花、洋葱等。【详解】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所以加入冷酒精不利于溶解DNA,A错误;B、DNA在0.14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不利于提取DNA,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B错误;C、沐浴液属于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C正确;D、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如鸡血、菜花、洋葱等;兔属于哺乳动物,血中DNA含量少,D错误。故选C。14.如图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的样品稀释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B.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7×108个C.4号试管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得到的菌落平均数约为5号试管的10倍D.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的活菌数目要低【答案】B【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详解】A、将10ml菌液加到90ml无菌水表示稀释10倍,将1ml菌液加到9ml无菌水表示稀释10倍,故2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3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A正确;B、5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0.1×106=1.7×109个,B错误;C、4号中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稀释倍数比5号的低10倍,如果稀释倍数适当,得到的菌落平均数可能是5号的10倍,C正确;D、稀释涂布平板得到的菌落可能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细胞长成一个菌落,使该实验方法统计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比实际活菌数目要低,D正确。故选B。15.下列与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相关表述中,错误的是①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②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骨髓瘤细胞③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融合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⑤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③⑤④⑥B.产生众多细胞的④过程可称为克隆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D.④过程也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答案】C【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为:获得骨髓瘤细胞和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体内或体外培养、提取抗体,因此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③⑤④⑥,A正确;B、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有丝分裂),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能产生众多细胞,因此产生众多细胞的④过程可称为克隆,B正确;C、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③过程两两细胞融合的种类有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杂交瘤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其中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不能无限增殖,C错误;D、通过筛选获得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注射到小鼠的腹腔中培养,或者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16.人参是一种森林底层生活的植物,胡杨则是适应沙漠环境生活的植物。图1是上述两种植物在最适温度下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是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的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甲、乙两种植物分别是胡杨和人参B.在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应为图2中的Ⅱ状态C.图1中d点之后限制乙曲线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有温度、CO2浓度等D.为了提高乙植物的产量,通常采用增施有机肥料的办法,则d点将向右上移动【答案】AD【分析】图1是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甲为阳生植物,乙为阴生植物,由图2可知,细胞器①为叶绿体,细胞器②为线粒体。状态Ⅰ中有氧气释放到外界,可知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状态Ⅱ中有二氧化碳释放,此时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状态Ⅲ无氧气和二氧化碳释放以及吸收,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状态Ⅳ中,结构①没有氧气释放,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由题可知,胡杨对光的需求更大,所以图1中甲植物是胡杨,乙植物是人参,A正确;B、在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没有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此时甲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甲植物中存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甲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为图2中的Ⅰ状态,B错误;C、图1中d点时植物乙达到了最大光合速率,此时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由于此时为最适温度,则限制乙曲线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有CO2浓度,C错误;D、增施有机肥料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最大光合速率将增加,故d点向右上移动,D正确。故选AD。17.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上作出的贡献。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B.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C.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D.④⑤过程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答案】BCD【解析】①过程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②过程为病毒的RNA注入宿主细胞,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RNA复制酶,④过程是+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⑤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⑥过程是翻译形成该病毒的结构蛋白,⑦过程是结构蛋白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详解】A、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病毒的增殖没有逆转录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A错误;B、④过程为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而宿主细胞中不含有RNA复制酶,故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B正确;C、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C正确;D、④过程合成的是-RNA,⑤过程合成的是+RNA,两者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D正确。故选BCD。18.将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适宜浓度的细胞培养液中,并用不同的强度刺激神经纤维,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刺激Ⅰ和刺激Ⅱ都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B.提高刺激Ⅰ的强度,c点上移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适当降低培养液中的K+浓度,a点上移【答案】ABD【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图中,ab段表示去极化,bc表示反极化,发生Na+内流,cd段表示复极化,发生K+外流。【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刺激Ⅰ会产生动作电位,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刺激Ⅱ,神经纤维还是处于静息电位,不会使神经纤维上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A错误;B、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提高刺激Ⅰ的强度,c点不会上移,B错误;C、cd段表示复极化,主要为K+外流,故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D、适当降低培养液的K+浓度,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因此a点下降,D错误。故选ABD。19.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致癌物,为研究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素做了两个实验探究,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醋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但不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B.食盐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但不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C.食醋浓度越大,对泡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抑制效果越明显D.食盐浓度越大,对泡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抑制效果越明【答案】AD【分析】据图可知,食醋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但不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而食盐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还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详解】A、据左图可知,不同食醋浓度下,亚硝酸盐峰值不同,但峰值均出现在第3天,因此推测食醋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但不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A正确;B、根据右图可知,不同氯化钠浓度下,亚硝酸盐峰值有差别,且出现峰值的时间并不相同,因此推测食盐浓度不同影响了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还影响出现峰值的时间,B错误;C、据左图可知,食醋浓度在3.6mol/L时,亚硝酸盐的含量最低,抑制效果最明显,并不是食醋浓度越大,对泡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抑制效果越明显,C错误;D、根据右图可知,随着食盐浓度(30g/L、40g/L、50g/L)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降低,推测食盐浓度越大,对泡菜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抑制效果越明显,D正确。故选AD。20.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准确切割的技术,通过设计向导RNA中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向导RNA可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B.向导RNA与DNA形成的双链区中碱基配对方式有A-U,C-GC.a链剪切点附近的碱基序列与相应的识别序列互补D.核酸内切酶Cas9在合成时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答案】BD【分析】CRISPR-Cas9是细菌和古细菌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免疫防御,可用来对抗入侵的病毒及外源DNA,而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对靶向基因进行特定DNA修饰的技术。【详解】A、RNA(向导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的,即通过转录形成的,A错误;B、向导RNA与DNA中的双链区碱基对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B正确;C、由图可知,a链剪切点附近的碱基序列与相应的识别序列相同,C错误;D、核酸内切酶Cas9成分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合成时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D正确。故选BD。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21.(11分)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下图为某地桑基鱼塘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蚕沙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桑基鱼塘中的蚕沙可以为鱼塘提供饵料,塘泥可以用来肥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其意义是。(2)桑基鱼塘中的鱼类对声音、光、气味、温度等信息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采取捕食、繁殖等行为,这说明信息传递对起着重要作用。(3)该桑基鱼塘附近兴建了几家化工厂,为了解化工厂对鱼塘产生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池塘内几种鱼(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单位:ng·g-1)。请据表推测,肉食性的鱼是,判断依据是。结合上述事实和所学知识,请为治理鱼塘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答出一条即可)。鱼的种类ABCDEHg(汞)17.861.970.4117.0112.0Pb(铅)27.334.952.584.375.8Cd(镉)8.814.110.321.941.6【答案】(1)一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3)D和E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重金属的量越多控制工厂污水排放途径,禁止将污水直接排入环境中;引入对重金属具有强吸收能力的植物,减少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例:桑基鱼塘、沼气池。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例:合理放牧、锄草、捉虫。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作用主要有: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子的萌发;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花引蝶,动物释放信息素吸引异性;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狼靠兔的气味捕食。3、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一旦含有铅的生物被更高营养级的动物食用,铅就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详解】(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看,蚕沙(粪便)的能量不属于蚕的同化量,是桑树的固定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桑基鱼塘中的蚕沙作为鱼的饲料,塘泥用来肥桑,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鱼类对声音,光,气味,温度等信息做出相应反应,采取捕食行为说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采取繁殖行为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根据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生物富集)可以推测出,该鱼塘存在的食物链有:①A→B→D→E;②A→C→D→E两条,所以推草食性鱼是A,杂食性鱼是B和D,肉食性的鱼是D和E,原因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重金属的浓度就越高,由于该鱼塘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污水的排放,所以治理鱼塘污染建议是控制污染源;增大对重金属的吸收等。22.(11分)大蜡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用尾虫,为了研究大蜡螟幼虫体色遗传规律。科研人员用深黄、灰黑、白黄3种体色的品系进行了系列实验,正交实验数据如下表(反交实验结果与正交一致)。请回答下列问题。表1深黄色与灰黑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深黄灰黑深黄(P)♀×灰黑(P)♂21130深黄(F1)♀×深黄(F1)♂1526498深黄(F1)♂×深黄(P)♀23140深黄(F1)♀×灰黑(P)♂10561128(1)由表1可推断大蜡螟幼虫的深黄体色遗传属于染色体上性遗传。(2)深黄、灰黑、白黄基因分别用Y、G、W表示,表1中深黄的亲本和F1个体基因型分别是,表2、表3中F1基因型分别是。群体中Y、G、W三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3)若从表2中选取黄色(YW)雌、雄个体各50只和表3中选取黄色(GW)雌、雄个体各50只,进行随机杂交,后代中黄色个体占比理论上为。表2深黄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深黄黄白黄深黄(P)♀×白黄(P)♂023570黄(F1)♀×黄(F1)♂5141104568黄(F1)♂×深黄(P)♀132712930黄(F1)♀×白黄(P)♂0917864表3灰黑色与白黄色品系杂交实验结果杂交组合子代体色灰黑黄白黄灰黑(P)♀×白黄(P)♂012370黄(F1)♀×黄(F1)♂7541467812黄(F1)♂×灰黑(P)♀75413420黄(F1)♀×白黄(P)♂011241217(4)若表1、表2、表3中深黄(YY♀、YG♀♂)和黄色(YW♀♂、GW♀♂)个体随机杂交,后代会出现种表现型和种基因型。(5)若表1中两亲本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纯合致死基因S和D(两者不发生交换重组),基因排列方式为,推测F1互交产生的F2深黄与灰黑的比例为;在同样的条件下,子代的数量理论上是表1中的。【答案】(1)常显(2)YY、YGYW、GW(3)50%/1/2(4)46(5)3∶150%/1/2【分析】正反交常用来判断基因的位置,若正反交的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其中一组的子代表型与性别有关,则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详解】(1)一对表现为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深黄(P)♀×灰黑(P)♂,F1表现为深黄色,所以深黄色为显性性状。深黄(F1)♀×深黄(F1)♂,后代深黄∶灰黑≈3∶1,根据题意,反交实验结果与该正交实验结果相同,说明大蜡螟幼虫的深黄体色遗传属于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2)根据表1深黄(P)♀×灰黑(P)♂,F1表现为深黄色,可知亲本深黄为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YY,亲本灰黑的基因型为GG,则F1个体的基因型为YG,表2中深黄(P)♀×白黄(P)♂,子代只有黄色,可知深黄的基因型为YY,白黄的基因型为WW,子一代基因型为YW,表现为黄。表3中灰黑(P)♀×白黄(P)♂,子代只有黄色,则灰黑的基因型为GG,白黄的基因型为WW,故子一代基因型为GW。Y、G、W三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因此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表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YW,表3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GW,若从表2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和表3中选取黄色雌、雄个体各50只进行随机杂交,即YW×GW,则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G∶YW∶GW∶WW=1∶1∶1∶1,黄色个体(YW+GW)占1/2。(4)表1深黄色基因型为YY和YG,表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YW,表3中黄色的基因型为GW,表1、表2、表3中深黄和黄色个体随机杂交,即YY、YG、YW和GW随机杂交,则该群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Y、G、W,子代YY、YG表现为深黄色,YW、GW表现为黄色,GG表现为灰黑色,WW表现为白黄色,故后代会出现4种表型和6种基因型。(5)表1的子一代基因型为YG,若两亲本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纯合致死基因S和D(两者不发生交换重组),基因的排列方式为,则子一代基因型为YGDS,互交后代基因型为Y_DD(3/4×1/4)、Y_DS(3/4×1/2)、Y_SS(3/4×1/4),GGDD(1/4×1/4)、GGDS(1/4×1/2)、GGSS(1/4×1/4),根据DD、SS纯合致死,所以F2深黄与灰黑的比例为3∶1,由于DS占1/2,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子代的数量理论上是表1中的1/2。23.(11分)为研究生长素(ⅠAA)和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影响,选用番茄幼苗做了以下实验:实验1:将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做如图1所示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实验2:将生长两周的番茄幼苗叶片分别进行A、B两种处理(A处理:不同浓度的ⅠAA溶液处理;B处理:在不同浓度的Ⅰ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3h后测定细胞膜的通透性,结果如图2所示。

(1)在番茄幼苗中,生长素可由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2)实验1中,幼苗将(填“向光弯曲”“直立”或“不”)生长,对这一生长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是。(3)在实验1中,若将5个含不同浓度ⅠAA(均促进生长)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图1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切面的一侧,经暗处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结果如图3所示。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4)实验2结果表明,在时,IAA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的通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请对这一实验现象提出合理的假说:当IAA浓度的增加到一定量后,就会,从而使细胞膜的透性增大。【答案】(1)色氨酸(2)直立    感受光刺激部位在尖端,去掉尖端的幼苗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因此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均匀移动到伸长区的部位,促进幼苗生长。(3)最适浓度的IAA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减弱,胚芽鞘弯曲角度都减小。(4)无外源乙烯和低浓度IAA促进乙烯合成,乙烯含量增加,促进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IAA不能发生横向运输,只能极性运输,琼脂块中的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图2中A处理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处理;B处理是指在不同浓度的IAA溶液中分别加入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A曲线显示在无外源乙烯和低浓度IAA时,IAA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不显著;B组加乙烯处理后,随IAA浓度的提高,番茄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与A组高浓度处理变化趋势具有平行关系,这说明当IAA浓度增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增加增大了细胞膜的透性;图3中将5个含不同浓度IAA(均促进生长)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图1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切面的-侧,经暗处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结果如图3,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最适浓度的IAA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减弱,胚芽鞘弯曲角度都减小。【详解】(1)生长素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其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种产生。(2)实验1中,由于幼苗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不影响IAA的分布,琼脂块中的IAA运输到下面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因此幼苗将直立生长。(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作用效果不同,将5个含不同浓度IAA(均促进生长)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图1去掉尖端的番茄幼苗切面的一侧,经暗处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结果如图3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最适浓度的IAA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角度最大,低于或高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减弱,胚芽鞘弯曲角度都减小。(4)实验2结果显示,根据A曲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