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汉时期,谏官主要职能是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此外还常常受于皇帝命令巡视各州,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这说明,两汉时期A.谏官行政权力扩大 B.监察体系完备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D.谏官分割皇权2.如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其中,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C.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逊于西欧手工业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3.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英国的贸易也有同样惊人的增长——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此时两国贸易增长得益于A.三角贸易的发展 B.商业革命的推动C.工业革命的扩展 D.经济的垄断模式4.有人说:19世纪德意志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主要指A.统一的实质是德国走上民主政治道路B.德意志的统一是结束封建割据的革命C.德意志境内的所有诸侯国被武力消灭D.统一宣告了德国的君主制度最终结束5.下图所讽刺的史实起始于: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6.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7.在卢梭看来,不存在彻底的民主制,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这表明卢梭A.致力于消灭社会的不平等B.正视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C.基本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D.并未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8.1599年,荷兰国会在公告中明确地把罗马法比作各国的共同法。1609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也曾在一次演讲中宣称:“我们非常尊重(罗马)民法典,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般的学识,而且对与外国的条约事项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用万民法的方式同外国进行交往。”这说明罗马法A.奠定了近代西方各国法律的基础B.确立了欧洲社会的行为规范C.为解决外交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D.成为了欧洲各国通用的法律9.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 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 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10.下图是我国某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上面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是研究商帮的史料②可以研究当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③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④此为宋朝时期的货币小钞铜版拓片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11.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描述;小铁匠以家庭为单位,制成很好的铁器,运到田间地头去卖,农民可以用钱买,可以用谷物换,还可以旧换新,更可以赊欠。这一情景的出现A.得益于政府的工商业扶持政策 B.反映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表明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体现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12.1872年,李鸿章曾抱怨道:“兴兵轮造兵船,实自强之一策。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本盖自其君主持,而民一心并力,则财与力日生而不穷,中土则一二外臣(地方长官)持之,朝议夕迁,早作晚辍,固不敢量其所终极也。”这反映出李鸿章A.主张效仿日本政体 B.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C.反对官办近代企业 D.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13.陈晓律先生指出: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14.下图是1912年《真相画报》第2期发表的题为“国民之真相”的漫画。该漫画旨在A.揭露社会现象,警醒国人奋进 B.关注内忧外患,批判社会现实C.跟进革命进程,营造舆论氛围 D.揭露专制皇权,赞颂中华民国15.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 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C.阁臣的来源发生变化 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1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列不是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体表现的是A.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 B.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C.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 D.推行福利主义和经济计划化17.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这说明太平天国A.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C.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 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18.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19.1861年,字林洋行创办了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商情信息,试图“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这可以佐证当时A.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交流 B.近代报纸启动了价值观念更新C.近代中国广告业已完全西方化 D.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20.《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一规定旨在()A.保护私有财产 B.保障平民利益C.促进社会公平 D.维护法律尊严21.恩格斯曾在1862年写道“……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文中省略的是A.伦敦 B.上海 C.东京 D.纽约22.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A.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D.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23.1902年,梁启超认为“史馆中数十万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可见,他倡导的史学革命着眼于A.唤醒民族意识B.复兴传统史学C.发动群众革命D.推进维新变法24.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 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25.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26.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27.1848年,在《瀛寰志略》刻印过程中,有人对书中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亚细亚图之后深感不安,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徐继畲接受了此建议。该书出版后,引起极大的非议,徐继龠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A.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觉醒 B.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C.中体西用观念被国人认可 D.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28.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作左官之律”。应劭对此解释道,“人道上右,今舍天子而仕诸侯,故谓之左官也”,不经中央派任而私仕于诸侯即构成“左官罪”。这一措施旨在A.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B.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C.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D.掌握地方官员任免权29.下图为英国画报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报道,标题为“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该报道表明()

A.英媒正确判断了革命的形势B.清政府和革命军实力悬殊C.辛亥革命得到英国政府支持D.英媒同情清帝的坎坷命运30.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此诏令旨在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防止选官结党营私C.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推进科举公平公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颍州知州任上,上书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貴于勤”;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摘编自张沧海《苏颂:博学爱民清白传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教育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1904年1月,清廷批准《奏定学堂章程》,一直延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秉承的宗旨是“忠君”与“尊孔”。袁世凯为自己当皇帝复辟帝制,重新尊孔,在教育方面更是通令恢复学校祀孔典礼。面对这种情况,“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研究新学制,胡适在新学制草案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22年11月1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新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史称“壬戌学制”。该学制基本参照美国学制,以小学、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取代了原来的小学、中学“七四制”。直到现在,依然实行“六三三”制。它还提出了七条教育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这些措施都深刻影响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摘编自雷颐《壬戌学制与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壬戌学制的积极作用。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和中国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特俄国之革命党之聪明厉害,又百倍过于彼辈(指俄之反革命派)耳。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以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20日)材料三中、苏两国经济发展对比简表材料四经过长期的高速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这座庞大的国家机器似乎因为太疲惫、太僵化而突然不能有效运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1年解体。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邓小平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在变得富强,而根本原因则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中国的经济改革表明,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同样的技术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产出。——综述自杨光斌《制度的形式与国家的兴衰》等(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期,中、俄两国面临的“双重挑战”有什么相似性?19世纪六十年代,两国统治集团“改革计划”的侧重点又有什么不同?(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孙中山谈到的“中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成果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认识,他的革命策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3)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和中国经济在上述时期发展的相似特点,并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这一特点的的外部因素。(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苏联的失败不是败于技术和军事,而是败于政治经济制度”?邓小平开创的“第二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制度创新?(5)综合中俄、中苏两国历史的比较探究,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据材料“向君主陈明政务大事……其监察权远远大于刺史”可知,两汉时期,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正确;谏官主要掌握监察权,没有体现谏官行政权的扩大,故A错误;B项中“体系完备”无法体现,故B错误;谏官为君主服务并听命于君主,材料未提及谏官分割皇权,故D错误。2、D【解析】

根据图中内容可知,亚非是农业革命,而欧洲则是工业革命,两大经济重心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同的,选D;“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法绝对,排除A项;工业革命不是造就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排除B;由图示内容看不出中国和西欧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C项。3、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17、18世纪英法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增长,这主要和当时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有关,B正确;三角贸易的主要商品是黑奴,A排除;1689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展开,C排除;经济垄断模式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排除。故选B。4、B【解析】

19世纪德意志的统一之前是四分五裂邦联制状态,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统一,结束封建割据的局面,B正确;德意志最后走上的是专制主义道路,A错误;C中所有说法绝对。D中君主制并没有结束。5、C【解析】

根据漫画显示将中国撕碎,就是瓜分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从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排除。6、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粤海销烟……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分别是指虎门销烟,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和香港回归,③《马关条约》与香港问题无关,所以正确答案选①②④,选A项。考点: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点评: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7、B【解析】

材料“完美的民主制政府不适合人类,选举产生的贵族制政府,是相对较好的政府”反映了卢梭反对彻底的直接民主,提倡选举实行精英贵族政治,这说明他认识到公民在政治素养上的差距,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消灭社会的不平等的信息,故A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卢梭背离了启蒙运动宗旨,故C排除;材料虽未反映“主权在民”的思想,但并不能说明卢梭没有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排除。8、A【解析】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被比作欧洲各国的共同法,不仅为欧洲各国提供了一般的法律原则与做法,也为各国处理外交事务提供了借鉴,表明罗马法对西方各国影响深远,奠定了近代西方各国法律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材料并未体现罗马法确立了欧洲的行为规范,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外交纠纷,C项仅是对材料中“与外国的条约事项”的解读,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9、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苏开始冷战,苏联虽然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却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说明美苏对峙,但都采取了克制的理性态度,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选C;1947年美苏开始冷战,排除A;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立,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占优势,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0、C【解析】

根据图片文字信息“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因此该拓片可用来研究货币小钞与钱的兑换数,故②正确;根据图片地点信息“四川”,说明四川地区商品经济发达,结合所学可得知此货币是宋朝出现的纸币——交子,故④正确,C正确;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交子是雕版印刷制品,故不可以用来研究活字印刷术发展,故③错误,排除A、B、D。11、D【解析】

小手工业者的专业化生产建立在小农经济发展基础之上,铁器的制售又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汉代依然实行抑商政策,排除A项;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辅以小规模的工商业,这种社会经济结构在汉代之前即已形成,西汉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小手工业者通过产销活动积累财富,但其社会地位因抑商政策而低下,排除C项。12、B【解析】

李鸿章抱怨自强政策少,“中国政体”难以实现官民一体、内外一致,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他对既有体制有所反思,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学习“日本政体”,A项错误;李鸿章倡导而不是反对官办近代企业,C项错误;担忧督抚的权力受限不是材料主旨,D项错误。13、B【解析】

根据所学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可知,宪法赋予德意志帝国皇帝最高权力,拥有最高的行政权、立法权、军权等,帝国首相及各级官吏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14、A【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①是过去的国民被帝国主义列强奴役;②是强调现在的国民在北洋军阀割据的统治下,民不聊生;③是展望未来的国民“权利义务平等”,故A符合题意;“关注内忧外患,批判社会现实”与③是展望未来的国民“权利义务平等”不符,B不符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革命”,C错误;据所学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D与材料不符。15、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内阁独留文渊阁,文渊阁位于紫禁城,接近皇帝,说明皇帝对内阁重视,其独立性增强,这是其地位提高的表现,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阁臣的来源,故排除C;依据材料看不出中枢机构的扩张情况,故排除D。故选A。16、D【解析】

二战后美国形成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运用财政和金融手段刺激生产和消费,干预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政府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广泛补贴出口产品,维持高出口水平。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仍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并不会实行计划经济,经济计划化的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ABC均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7、A【解析】

由材料“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可以看出,太平天国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强调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故A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主权的维护,与闭关锁国无关,故B不正确;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起义,没有涉及民主政治,故C不正确;维护国家主权即是近代外交观念的体现,故D不正确。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在1972—1978年区间内出现了高低起伏波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表述过于绝对,“始终”一词表述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革尚未结束;D项发生在1971年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9、A【解析】

根据材料“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可知,中文报纸促进把西方文化传播到华人社会,说明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文报纸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没有体现价值观更新的相关信息,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报纸,而非广告业,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大众传媒对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2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罗马法保护债权人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故选A。B项说法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维护贵族利益的,但是由于有了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在客观上也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项正确,但是说法太笼统;D项材料未体现。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罗马法·原则21、A【解析】

根据题干“1862年……变成了全世界之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经常聚结着成千的船只”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首都伦敦成为繁华的工业城市,故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2、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有必然关系;B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3、A【解析】

材料“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强调的是利用史学来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A项符合题意;复兴传统史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项排除;梁启超主张的改革,C项排除;维新变法在1898年9月21日被顽固势力镇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项排除。24、D【解析】

根据材料“1940年”“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等信息可知,美国在二战期间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宣传,促进了美国人民和拉美人民的相互理解,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而不是为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A项错误;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文化手段来展开外交,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国措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题干主旨,B项错误;1940年美国尚未参战,C项错误。25、C【解析】

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中国的做法争取了主动,但是不拒绝美国使用,体现了明显的主权意识,选项C正确;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本身就突破了意识形态,而且美国也可以转播,说明意识形态并不明显,选项A排除;转播尼克松访华属于外交领域,涉及中美两国关系,这里不存在谁占据主导问题,排除B;中国允许美国转播,但是中国掌握转播权,这里并未体现反对霸权主义,而且美国并未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霸权主义,排除D。26、C【解析】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27、D【解析】

依据材料“建议应将《皇清一统舆地图》置于卷首”“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来看,古代中国天朝上国的观念还未改变,传统的天下观念亟待突破。D正确;民族意识觉醒于甲午中日战争后,A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当时中国民众尚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学术研究服务于政治不符合材料主旨,B排除;19世纪60年代才出现中体西用的观念,C排除。故选D。28、A【解析】

当时地方诸侯势力对中央构成威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包括以“左官律”限制诸侯网罗人才,故答案为A项。材料侧重的是官员仕于诸侯必须经过中央派任,不是强调中央与诸侯国争夺选拔官员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C项;汉武帝这一举措的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点睛】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官吏违反规定私自到诸侯国任职,构成左官罪,依《左官律》追究刑事责任。左官罪是危害专制集权统治的罪名,其目的是限制和打击诸侯势力。29、A【解析】

材料“革命军的敌人,五岁的清朝皇帝”说明,英国媒体已经认识到革命军的敌人就是年仅五岁的清朝皇帝,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对局势的变化做出了清醒的判断,故A正确;图片和材料没有涉及力量对比的问题,故B不正确;英国政府支持辛亥革命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C不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清朝命运坎坷,英国的态度等信息,故D不正确。.30、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宫(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可知是为了避免新老官僚以恩师门生之名结成党派,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没有涉及打击贵族特权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宋太祖的措施对科举考试本身的公平公正性不起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历史贡献:为政清廉,勤政爱民;负责修史,贡献颇丰;主持科学研究创制天文钟并主持编写《本草图经》;良好的家风家训成为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2)原因: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环境;理学的兴起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厚的家学渊源;个人的勤奋进取精神;长辈的严格要求;叔父一家的深远影响。【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等,结合所学知识,从为官、修史、科研和家风作风等方面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2)原因:根据材料“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及其为官治学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的、家庭的、教育的和个人性格等方面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32、(1)前期教育改革奠定基础;旧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社会发展;政府的重视;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美国教育制度的影响。(2)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有利于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社会风尚改变: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推动了社会发展。【解析】

(1)根据材料“从洋务派创办各种‘洋务学堂’起,就开始落地生根”等信息可得出前期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