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皖) 142-202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_第1页
JJF(皖) 142-202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_第2页
JJF(皖) 142-202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_第3页
JJF(皖) 142-202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_第4页
JJF(皖) 142-2022 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皖)安徽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JJF(皖)142—2022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Pressuremodeweighingcoalfeeder2022-08-22发布 2022-09-30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JJF(皖)142—2022JJF(皖)142—2022JJF(皖)142-2022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JJF(皖)142-2022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Pressuremodeweighingcoalfeeder归口单位:安徽省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主要起草单位: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本规范委托安徽省衡器计量技术委员会解释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傅兵(安永成子机技术限公)张 辉合肥计量试研院)())张心全(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起草人:秦树伟(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吴卫东(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JJF(皖)142—2022JJF(皖)142—2022PAGE\*ROMANPAGE\*ROMANII目 录引言 (Ⅱ)1范围 (1)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4概述 (1)计量特性 (1)自动称量误差 (1)5.2准确度 (2)通用技术要求 (2)6.1外观 (2)6.2功能要求 (2)校准条件 (2)环境条件 (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2)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2)校准项目 (3)校准前检查 (3)校准方法 (3)校准结果表达 (6)复校时间间隔 (6)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 (7)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9)附录C计量给煤机称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附录D计量给煤机控制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3)引 言JJF1071-2010JJFJJFGB/T28017-2011压式计量给煤机》进行制定。本规范是首次制定。JJF(皖)142—2022JJF(皖)142—2022PAGEPAGE10耐压式计量给煤机校准规范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耐压式计量给煤机(以下简称给煤机)的校准。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GB/T28017-2011耐压式计量给煤机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术语和定义链码chaincode链码就其本身而言可以称之为模拟负荷标准器或动态标定用砝码。它能近似的模拟物料作用于输送皮带上的结果即单位皮带上物料的质量。称量长度weighlength在皮带秤承载器的端部称重托辊轴与最接近的运输托辊轴间的1/2距离上的两条假象线之间的距离。当只有一个称重托辊时,等于称重托辊两边最近的运输托辊间1/2的距离。皮带总长度(L)beltlength输送带循环一周的总长度。最大流量Max)maximumlowrate由秤体的最大秤量与皮带的最高速度得出的流量。概述给煤机是用于发电燃料锅炉的煤粉制备系统中利用重力原理、以连续的称重方式、定量控制输送带上的散状物料的输送流量并确定其累计质量的定量给煤机。给煤机属于称量台式、变速皮带秤,属于连续累计自动衡器。计量特性自动称量误差自动称量误差应是累计载荷重量的百分数,若需要可将这个百分数化整到最接近于累计分度值(d)的响应值。准确度准确度等级0.5级,称量测试允许误差为±0.25%,控制测试允许误差率为±0.5%;准确度等级1级,称量测试允许误差为±0.5%,控制测试允许误差率为±1.0%。通用技术要求外观给煤机面板的标志、文字应鲜明、清晰。QMax等标识,并清晰可辨。功能要求开机后,给煤机应能实现连续均匀给煤。置零操作结束时有指示。校准条件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为(-10~40)5℃/h。80%RH。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表1 测量标准及设备序号名称测量范围技术要求备注1链码(5.2~8.2)m,(5~30)kg/mM1等级测量不确定度满足测量要求的其他测量仪器2挂码(0.5~20)kgM1等级3电子秒表(0~24)hMPE:±0.5s4钢卷尺(0~30)mⅡ级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项目给煤机的校准项目见表2。表2 校准项目序号校准项目1外观检查2功能检查3皮带长度的测量4称量误差的测量5控制误差的测量6重复性的测量校准前检查外观检查采用目测法检查外观是否符合6.1条的要求。功能检查采用目测和手动的方法检查功能是否符合6.2条的要求。校准方法LL时针方向各测量一次,取平均值,按式(1)计算皮带总长。LL1L22

(1)式中:L——皮带测量总长度值,m;——顺时针方向测量皮带的长度值,m;——逆时针方向测量皮带的长度值,m。称量误差的测量链码(挂码)标准计量值W挂码标准计量值W挂码质量计算值按皮带机上转4(N得出,按式(2)计算链码(挂码)标准值。式中:

WQ

LN

(2)W——链码(挂码)标准值,kg;Q——链码(挂码)L——皮带总长度,m;N——链码(挂码)在皮带机上的圈数。(放在计量托辊的承载位置4三次检测平均值与链码(挂码)标准值比较,按式(3)计算称量性能相对误差。R=M-WW

100% (3)式中:R——称量性能相对误差,%;M——三次检测的平均值,kg;W——链码(挂码)标准值,kg控制误差的测量(100%QMax50%QMaxP=QMax调节皮带运转3min的标准累计质量T,按式(4)计算。T=31000×P=50×P (4)60式中:T——最大设定值运转3min的标准累计质量,kg;P——最大设定值,t/h。(挂码质量显示达到标准值T数t1、t2、t3,并计算三次平均值。按式(5)计算。式中:

A=t1t2t3A3

(5)A——三次测定时间的平均值,s;t、t2、t3——分别测定的三次时间,s。A,计算转换值。按式(6)计算。I=T3600

(6)式中:I——转换值,t/h;

A 1000T——最大设定值运转3min的标准累计质量,kg;A——三次测定时间的平均值,s。设定相对误差率计算,按式(7)计算。R =IP100%

(7)1 QMax8.3.3.6按50%QMax设定调节皮带转速,即设定值p'=50%QMax,并按8.3.3.2~8.3.3.5步骤分别计算T'、A'、I'、R'1。8.3.3.7按20%QMax设定调节皮带转速,即设定值p"=20%QMax,并按8.3.3.2~8.3.3.5步骤分别计算T"、。重复性的测量重复性为在8.3.3.5~8.3.3.7校准中,同一校准点3次测量所得的设定误差率之间最大差值的绝对值,按式(8)计算。E|R1max-R1min|

(8)式中:E——重复性,%;1Rmax1

——各设定误差率的最大值,%;R1min——各设定误差率的最小值,%。9 校准结果表达经校准的给煤机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不在实验室内进行校准);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送校单位的名称和地址;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i)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校准环境的描述;l)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m)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或等效标识,以及签发日期;n)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的声明;必要时,对校准结果的意见或解释,或者是有关被校对象的使用指南等。10 复校时间间隔给煤机的校准时间间隔建议为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给煤机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给煤机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附录A

计量给煤机校准原始记录格式(参考格式)送校单位: 名称: 制造单位: 型号规格: 校准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校准依据: 校准员: 校准日期: 证书编号: 校准所用的主要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证书编号有效期限校准前外观及功能检查: 皮带长度 单位:m皮带标称值L1L2皮带测量长度值L称量误差链码(挂码)单位质量Q皮带总长度L链码(挂码)在皮带机上的圈数N链码(挂码)标准值W链码(挂码)标准值W示值M平均示值M相对误差R控制误差给料输送量100%QMax最大设定值累计质量T时间数t平均时间A转换值I设定误差率R150%QMax最大设定值累计质量T'时间数t平均时间A'转换值I'设定误差率R'120%QMax最大设定值累计质量T"时间数t平均时间A"转换值I"重复性 单位:给料输送量误差率重复性E重复性最大值100%QMax50%QMax20%QMax附录B

计量给煤机校准证书内页格式校准结果校准结果:序号计量性能校准结果扩展不确定度(k=2)1称量误差的测量2控制误差的测量3重复性的测量检查结果外观检查结果:功能检查结果:附录C

计量给煤机称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概述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为(-10~40)℃,两个累计示值之间的温度变化率应不超过5℃/h,环境湿度不大于80%RH。测量标准:M1等级链码。Qmax220t/hL5m的计量给煤机。Q20kg/m值比较。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参照使用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测量模型RMW式中:R——称量绝对误差;M——三次测量均值,kg;W——链码标准值,kg。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示值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M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来源于标准链码对给煤机示值测量的重复性,采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一台最大流量Qmax为220t/h的给煤机为例,进行称量测量重复性试验,测得一组数据:次数123示值403kg398kg402kg其中,根据公式WQLN计算得到的链码标准值为400kg根据重复性测试,其误差值的平均值为: x401kg根据极差法公式,极差系数C取1.69,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M)R=xmaxxmin=2.95kgC C(M)2.95100%0.74%400C.3.2链码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W)203WJJG994203(W=

=12g(W)0.012100%0.003%400C.3.3皮带长度参数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L)0.02%,估计为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k 3。(L)0.01%kC.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如下:标准不确定度符号标准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u(xi)/%(M)示值测量重复性0.74(W)链码0.003(L)皮带长度0.0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输入量M与W、L彼此独立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2u22u2W)2()—则称量相对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0.74%C.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取k=2,则称量相对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R)=0.2%C.6.测量不确定度的报告与表示一台最大流量Qmax为220t/h的计量给煤机的称量误差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U(R)=0.2%附录D计量给煤机控制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概述环境条件:环境温度为(-10~40)℃,两个累计示值之间的温度变化率应不超过5℃/h,环境湿度不大于80%RH。测量标准:M1等级链码。Qmax220t/hL5m的计量给煤机。Q20kg/m的标准链码所测得计量给煤机示值与链码实际计算流量值比较。方法。测量模型R =IP100%1 QMax式中:R1——控制测量相对误差,%;I——转换值,t/h;P——最大设定值,t/h;QMax——最大流量,t/h。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示值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输入设定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P)来源于标准链码对给煤机示值测量的重复性,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以一台最大流量Qmax为220t/h的给煤机为例,进行控制测量重复性试验,分别按100%QMax、50%QMax、20%QMax设定调节皮带转速,以测得三组数据:100%QMax设定次数123示值-0.14%-0.25%-0.22%根据极差法公式,极差系数C取1.69,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PR=xxxn0.07%50%QMax设定

1 C C次数123示值-0.39%-0.42%-0.31%根据极差法公式,极差系数C取1.69,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PR=xxxn0.06%20%QMax设定

1 C C次数123示值-0.16%-0.29%-0.23%根据极差法公式,极差系数C取1.69,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PR=xxxn0.08%1 C CP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P)

2

P2

P2

P")0.27%111D.3.3皮带循环转动等时间参数测量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A)1110.05s,最大允许误差为±0.5s三个循环连续测量三次,数据如下:次数123示值180.25s180.45s180.40s根据极差法公式,极差系数C取1.69,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R=xmaxxmin=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