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原卷版+解析)(全国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B.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C.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D.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执掌监察官及行政长官的一种泛称。先秦时期,除邑宰下属不设“史”外,天子诸侯、大夫下属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及事务,一直延续到清朝。B.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C.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承者的人。汉以后,“太子”成了皇位继承人的独有称呼。D.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有时中官又指内官、内臣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②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宗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方四岁,有书生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高祖乃名之曰世民。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突厥候骑果驰告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太宗有大志,知隋必亡,乃结纳豪杰。高祖起兵,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唐兵攻长安,遂克之。武德元年,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呆将宗罗喉击实太定弈悬出甚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甚城下仁杲乃出降。献捷太庙,拜右武候大将军。五年正月,讨刘黑闼于洛州。黑闼既降,已而复反。高祖怒,命太子建成取山东男子十五以上悉坑之。太宗切谏,以为不可,遂已。及取天下,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九年六月,大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高祖大惊,乃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节选自《新唐书·太宗本纪》)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B.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C.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D.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已而举死/其子仁杲率其众求战/太宗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宗罗喉击实/太宗率兵出其后/罗喉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不可直接说出或写出尊长的名字,所以用讳代指他们的名字。B.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所以“冠”可以表示男子成年或满二十岁。C.秦王,是李世民的官职。隋唐时期的地方官职有国王、郡王、国公、郡公等,李世民曾任秦王。D.太庙,是我国封建时代帝王供奉祖先的宫庙。文中的“太庙”指的是供奉李唐宗室祖先的庙宇。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世民天赋异禀,幼时受到称赞。他四岁时,有位书生就说他禀赋不凡,将来必定能济世安民,唐高祖因此给他起名为“世民”。B.李世民善于用兵,献计解救炀帝。他应隋炀帝招募,率众大张旗鼓向雁门关进军,迫使突厥军队撤退,解救了被围困的隋炀帝。C.李世民胸有大志,善于审时度势。高祖起兵后,在将至霍邑时遇阻,欲退回太原,李世民极力说服高祖继续进军,最终夺取了天下。D.李世民处事冷静,反对滥杀无辜。刘黑闼降而复反,唐高祖要坑杀山东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李世民认为不妥,最终没有实施。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2)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昼见旌旗,夜闻征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薛放,河中宝鼎人。其兄戎少有学术,不求闻达,年余四十,不易其操。戎检身处约,不务虚名,俸入之余,散于宗族。兄弟五人,季弟放最知名。放登进士第,性端厚寡言,于是非不甚系意。累佐藩府,莅事干敏。官至兵部郎中。遇宪宗以储皇好书,求端士辅导经义,选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必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固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其言无矫饰,皆此类也。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转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常谓侍臣曰:“朕欲习学经史,何先?”放对曰:“经者,先圣之至言,仲尼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史记前代成败得失之迹,亦足鉴其兴亡。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帝曰:“《六经》所尚不一,志学之士,白首不能尽通,如何得其要?”对曰:“《论语》者《六经》之菁华,《孝经》者人伦之本。穷理执要,真可谓圣人至言。是以汉朝《论语》首列学官,光武令虎贲之士皆习《孝经》,玄宗亲为《孝经》注解,皆使当时大理,四海安宁。盖人知孝慈,气感和乐之所致也。”上曰:“圣人以孝为至德要道,其信然乎!”转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判院事。放闺门之内,尤推孝睦,孤孀百口,家贫每不给赡,常苦体薄。放因召对,恳求外任。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乃授以廉问。及镇江西,惟用清洁为理,一方之人,至今思之。宝历元年,卒于江西观察使,废朝一日。(节选《旧唐书·列传一百五》,有删改)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B.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C.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D.及穆宗嗣位/未听/政间放多在左右/密参机命/穆宗常谓放曰/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易其操”与“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易”字含义不同。B.“气感和乐所致也”与“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C.“家贫每不给赡”与“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两句中的“每”字含义相同。D.“其时偶以节度使无阙”与“阙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阙”字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放的兄长薛戎有学问,却不追求名望显达与虚名。薛放性情也端庄少言,不把别人的是非之言放在心上。B.薛放认为经书是先圣至理之言,如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诣,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C.皇帝认为学《六经》,即使皓首穷经也未必能精通。薛放给皇帝提议,可以选其中的精髓《论语》和《孝经》来学习。D.薛放家里穷困,常常苦于微薄的俸禄不够供养,便请求出京赴任。他到江西镇守,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百姓怀念至今。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穆宗深嘉其诚,因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2)然得失相参,是非无准的,固不可为经典比也。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壬子十二月,上(汉文帝刘恒)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从来远矣。如故便。”上曰:“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上曰:“朕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示之以灾,以诫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适见于天,灾孰大焉!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思之所不及,丐以告朕。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饬其任职,务省繇费以便民。朕既不能远德,故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今纵不能罢边屯戍,而又饬兵厚卫,其罢卫将军军。太仆见马遗财足,余皆以给传置。”上曰:“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道而来谏者。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上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选自《史记·汉文本纪》,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B.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C.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D.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收帑诸相坐律令”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句中“坐”字含义不同。B.股肱,本义是大腿和胳膊,文中用来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C.“直百金”与“木直中绳”(《荀子·劝学》)两句中“直”字含义不相同。D.先帝,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祖先,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认为相坐法令不妥,但有关官员认为相坐法令可以震慑犯罪之人,在汉文帝阐述完自己的看法后,有关官员废除了相坐法令。B.汉文帝下令废除了现行法令中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罪,认为这样的律令会让皇帝没有办法了解自己的过失,无法招来贤良之士。C.汉文帝非常重视农业,视农业为天下的根本:汉文帝关爱百姓,但凡有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D.汉文帝非常俭朴,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平时穿的经常是质地粗厚的衣服。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何以禁之?朕未见其便,其孰计之。②朕既不能远德,故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设备未息。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子,咸通十二年登进士第。宰相杜审权出镇河中,辟为从事,得秘书省校书郎,再迁蓝田尉,直弘文馆。大学士王铎深知之,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从僖宗幸蜀,中丞李焕奏为殿中侍御史,迁起居郎。中和初,王铎复见用,以旧恩徙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入朝历兵、吏二员外郎。龙纪初,擢拜给事中,改京兆尹。宰相孔纬尤深奖遇。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乾宁初,入为右散骑常侍,从昭宗幸华州,为汴州宣谕使。初,枢自歙州罢郡归朝,路经大梁,时朱全忠兵威已振,枢以兄事之,全忠由是重之。及枢传诏,全忠皆禀朝旨,献奉相继,昭宗甚悦,迁兵部侍郎。时崔胤专政,亦倚全忠,二人因是相结,改枢吏部侍郎。未几,换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其年冬,昭宗幸华州,崔胤贬官,枢亦为工部尚书。天子自岐下还宫,以枢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为广南节度使。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录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周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诛,以全忠素厚,相位如故。从昭宗迁洛阳,驻跸陕州,进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初嗣位,柳璨用事,全忠尝奏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相议,枢曰:“廷范勤臣,幸有方镇节钺之命,何藉乐卿?恐非元帅梁王之旨。”乃持之不下。俄而全忠闻枢言,谓宾佐曰:“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切齿含怒。柳璨闻全忠言,寻希旨罢枢相位,和陵拊享,拜尚书左仆射。五月,责授朝散大夫、登州刺史,寻再贬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行及滑州,全忠遣人杀之于白马驿,投尸于河,时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谓清流,宜投诸诃,永为浊流。”全忠笑而许之。史臣曰:枢因盗而振,盗憎而亡,宜哉!君子守道远刑,盖虑此也。(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一十三·列传第六十三》)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B.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C.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D.制出朱全忠/保荐之/言枢有经世才/不可弃之/岭表寻复拜门下侍郎/监修国史/累兼吏部尚书/判度支1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蜀”指到蜀地,“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而君幸于赵王”中的“幸”意思不同。B.“见用”指被任用,“见”与《孔雀东南飞》中“君既若见录”中的“见”意思相同。C.“兄事”指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此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事”意思相同。D.“投诸”指投之于,此与《愚公移山》中“投诸渤海之尾”句中的“投诸”意思相同。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枢中进士后得到权贵人物杜审权、王铎、李焕、孔纬等的赏识,升官一直很顺利,很快做到了给事中、京兆尹等职。B.裴枢结识朱全忠以后受到赏识,先后担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及工部尚书等高级官职。C.崔胤在朝廷专政,依靠朱全忠,而这时裴枢与朱全忠交好,故裴枢同崔胤二人相交很好,崔胤被贬后,裴枢依然身居高位。D.裴枢虽因朱全忠而身居高位,却又终因朱全忠而遭遇杀身之祸,可见依附朱全忠这样的“盗”并非全身远祸的良策。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2)吾常以裴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薄之伍,观此议论,本态露矣。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延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籍。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初,膺与廷尉冯绲等共同心志,纠罚奸幸,绲时亦得罪输作。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曰:“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前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执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膺著威幽、并,遗爱度辽。今三垂蠢动,王旅未振。乞原膺等,以备不虞。”书奏,乃悉免其刑。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帝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及遭党事,当考实膺等。案经三府,太尉陈蕃却之。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黄门北寺狱。膺等颇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惧,请帝以天时宜赦,于是大赦天下。膺免归乡里,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顷之,帝崩。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论曰:李膺振拔污险之中,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激素行以耻威权,立廉尚以振贵势,使天下之士奋迅感慨,波荡而从之。(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B.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C.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D.及陈蕃免/太尉朝野属意于膺/荀爽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贻曰/方今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罪,意思是贪污受贿之罪,“臧”与《出师表》“陟罚臧否”的“臧”字含义相同。B.众庶,意思是百姓,“庶”与《陈情表》“庶刘侥幸”的“庶”字含义不同。C.三府,汉制规定三公可开府,于是称三公为“三府”,也用来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D.振拔,意思是振奋自立,“振”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的“振”字含义不同。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当初被举荐为孝廉,后受司徒胡广征辟。他威严明察,颇有名望,任职青州时,当地守令听到消息后多弃官离职。B.李膺执法严格公正,不畏权贵。但他在受理宛陵大姓羊元群的案件时,因为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反而被判发配左校。C.李膺处理张朔案时果决迅速。张朔畏罪藏在张让家,李膺获知情况后率吏卒砸破合柱将其逮捕,张朔招供后立即被执刑。D.李膺遭受党锢之祸被收押入狱,但此案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多畏惧,就请皇帝按照天时赦免,李膺得以免官归乡。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2)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阤,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辩,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D.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2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2)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子赣【注】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夫岁孰取谷,予之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彊族于京师。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节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注】子赣:叩子贡,名赐。2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B.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C.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D.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3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最为饶益”与“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B.“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与“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祖”字含义相同。C.“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与“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两句中的“徙”字含义不同。D.“仓廪实而知礼节”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实”字含义不同。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能够名扬天下固然有其个人因素,但也离不开其最有钱的学生子贡的大力辅助。B.白圭善于发现商机,运用智慧来经商致富,这是伊尹、吕尚、孙子、吴起和商鞅所不能比的。C.汉朝刚刚兴建之际,开放关卡,取消禁令,鼓励经商,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搞活了商品经济。D.司马迁认为,担心贫穷、渴望富裕,这是人之常情,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贫民百姓都概莫能外。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②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陆襄,字师卿,吴郡吴人也。父闲,齐始安王遥光扬州治中。永元末,遥光据东府作乱,或劝闲去之,闲曰:“吾为人吏,何所逃死。”台军攻陷城,闲见执,将刑,第二子绛求代死,不获,遂以身蔽刃,刑者俱害之,襄痛父兄之酷,丧过于礼,服释后犹若居忧。天监三年,起家擢拜著作佐郎、除永宁令。昭明太子闻襄业行,启高祖引与游处,除太子洗马,迁中舍人,并掌管记,出为扬州治中,襄父终此官,固辞职,高祖不许,听与府司马换廨居之。襄年五十,以母忧去职,毁顿过礼,太子忧之,日遣使诫喻。中大通七年,出为鄱阳内史。郡民鲜于琛有众万余人,将出攻郡,襄先已帅民吏修城隍,为备御,及贼至,连战破之,生获琛,余众逃散,时邻郡豫章、安成等守宰,案治党与,因求贿货,皆不得其实,或有善人尽室离祸,惟襄郡部枉直无滥,民作歌曰:“鲜于平后善恶分,民无枉死,赖有陆君。”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乃为设酒食,令其尽欢,酒罢,同载而还,因相亲厚。民又歌曰:“陆君政,无怨家,斗既罢,仇共车。”在政六年,郡中大治。民李晛等四百二十人诣阙拜表、陈襄德化,求于郡立碑,降敕许之。又表乞留襄,襄固求还,征为吏部郎,迁秘书监,领扬州大中正。太清元年,迁度支尚书,中正如故。襄弱冠遭家祸,终身蔬食布衣,口不言杀害五十许年,太清三年卒,时年七十,世祖追赠侍中,云麾将军。(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一》)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B.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C.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D.又有彭李二家/先因忿/争遂相诬告襄/引入内室/不加责诮/但和言解喻之/二人感恩深/自咎悔3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之”指离开遥光。文中“去之”的“去”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亦去之”的“去”字含义相同。B.“游处”指交游,来往。文中“游处”的“游”与《鸿门宴》中“秦时与臣游”的“游”字含义相同。C.“弱冠”指男子满二十岁,文中的“弱冠”与《滕王阁序》中“等终军之弱冠”的“弱冠”含义相同。D.“布衣”指粗布短衣。文中的“布衣”与《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布衣”含义相同。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襄天性孝顺。母亲去世,陆襄辞职守孝,哀伤超过礼法要求,太子忧之,每日派人劝慰。B.陆襄善恶分明。对鲜于琛余党的处置,陆襄力求实事求是,绝不牵连无辜,百姓都称颂他。C.陆襄治理有方。陆襄在政六年,郡中大治,死后百姓立碑陈说其功德,朝廷也下诏赞许他。D.陆襄未雨绸缪。鲜于琛之乱,陆襄料敌于先,率领民吏修筑城隍进行防备,最终大败敌军。3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闲见执,将刑,第二子绛求代死,不获,遂以身蔽刃,刑者俱害之。(2)出为扬州治中,襄父终此官,固辞职,高祖不许,听与府司马换廨居之。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选自《新唐书·马燧传》)3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B.迁:古代跟官职的调动有关。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与“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左迁”的含义不同。C.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文中的“拜城上”的“拜”是“拜见”的意思,与“又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的“拜”不同。D.以:在文言文中有“用,任用”之意,与文中“燧以数骑入其城”的“以”相同。3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40.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15文言文阅读之传记类1.C

2.A

3.D

4.①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②马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藉田”是“耕”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新天子”是“当使知稼穑艰难”的主语,“稼穑艰难”是“知”的宾语,中间均不能断开,据此也可排除AB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是能力。A.“行政长官”“除邑宰下属不设‘史’外”错误,御史不管行政,丞相主管行政,邑宰下属也设“史”。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大盗因听说马文升在那里居住,就离开了,表明大盗到了他的家乡钧州,只是因为马文升家在这里,就又离开了。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①“耆硕”,德高望重;“推心”,以诚相待;“莫”,没有人;“望”,抱怨。②“非事”,无事;“辄”,总是;“颦蹙”,皱着眉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陈述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不下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采纳。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5.D

6.C

7.B

8.(1)大业年间,突厥人在雁门包围了隋炀帝,炀帝在木棒上捆绑诏书,投进汾水,顺流而下,招募兵丁前来援救。(2)如今可以把我军前前后后拉成数十里的阵形,让敌人白天看见我军的旌旗,晚上听到我军的战鼓,以为大军到来,便可不出击就使敌军退却。【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薛举进犯泾州,太宗任西讨元帅。不久后薛举死了,其子薛仁杲率众挑战,太宗派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寨。薛仁杲的部将宗罗喉攻击梁实,太宗率兵绕到他后面,宗罗喉败走,太宗追击,追到城下,仁杲于是出来投降。“其子”是修饰“仁杲”,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C;“太宗”为“率”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秦王”“国王”“郡王”“国公”“郡公”都是爵位名,而不是官职。官职有负责的工作和相应的权利。爵位一般有一定封赏,但大都没有具体职责和权利。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率众大张旗鼓向雁门关进军,迫使突厥军队撤退”错误,在解炀帝之围的行动中,是将军云定兴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使突厥人退兵,而不是李世民率众进军使突厥人退兵。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围炀帝雁门”,省略介词“于”;“系”,捆绑;“下”,顺流而下;“募兵”,招募兵丁。(2)“先后”,前前后后;“昼”,白天;“大”,形容词作名词,大军;“走”,使……退却。参考译文:太宗皇帝名世民,是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四岁时,有位书生见到太宗,说:“龙凤般的禀赋,到近成年时定能济世安民。”高祖于是给他命名为“世民”。大业年间,突厥在雁门包围了隋炀帝,炀帝在木棒上捆绑诏书,投进汾水,顺流而下,招募兵丁前来援救。太宗当时十六岁,去应募,隶属于将军云定兴。他对定兴说:“敌寇胆敢围困我天子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没有援兵。如今可以把我军前前后后拉成数十里的阵形,让敌人白天看见我军的旌旗,晚上听到我军的战鼓,以为大军到来,便可不出击就使敌军退却。不然的话,敌人知道了我们的虚实,胜败就未可知了。”定兴听从了他的建议。突厥侦察骑兵果然奔赴可汗报告:“大批救兵赶到了!”敌人于是撤走了。太宗胸有大志,知道隋朝必亡,就结纳豪杰。高祖起兵,将至霍邑,赶上阴雨不停,军粮将尽,高祖想回师太原。太宗进言说:“正义之师是为天下兴起的,就该直接攻入咸阳,号令天下。”高祖不采纳。太宗在军营门口哭泣,高祖召他来问原因,他说:“回师则军众离散于前,而敌人乘机于后,死亡就在眼前,所以悲哀。”高祖醒悟了,说:“起事的就是你,成败就由你了。”唐兵攻长安,攻克了。武德元年,太宗任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为秦王。薛举进犯泾州,太宗任西讨元帅。不久后薛举死了,其子薛仁杲率众挑战,太宗派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寨。薛仁杲的部将宗罗喉攻击梁实,太宗率兵绕到他后面,宗罗喉败走,太宗追击,追到城下,仁杲于是出来投降。太宗在太庙进献所获的俘虏及战利品,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五年正月,在洺州讨伐刘黑阔。黑闼已归降,后又反叛。高祖恼怒,命太子李建成捉拿山东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杀。太宗极言力谏,认为不可以,于是作罢。到夺取了天下,太宗的功劳更加大,而高祖多次许诺让他做太子。太子李建成害怕被废,与齐王李元吉密谋暗害太宗,尚未行动。九年六月,太宗带兵进入玄武门,杀了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高祖大惊,便以太宗为皇太子。八月甲子日,太宗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9.A

10.D

11.B

12.(1)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服饰来赏赐他。(2)然而(史书)得失参半,是非没有固定的标准,本来就不能与经书相比。【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穆宗继承帝位,还未临朝听政时,薛放时常在其身边,秘密参预机要政令。穆宗曾对薛放说:“先生您造合担任宰相,以便匡正不当之处。”“放”为“多在左右”的主语,应在“放”前断开,排除BD;“宜”作“为”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易,改变,句意:不改变这种节操;易,交换,句意: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B.致,达到,句意:受此和睦气氛的感化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致,招致,句意:来招致天下的士人。C.每,往往,总是,句意:因财物贫乏往往不能供给生活所需;每,往往,总是,句意:每次打扮好,画好妆容后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D.阙,空缺,句意:当时正好节度使位置没有空缺;阙,侵损、削减,句意: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两句中的“阙”字含文不同。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这些经典不是后世万代可以刊印得了的”错误,“刊”是“修改”之意,有成语“不刊之论”,句意是:确实是万代不可修改的经典。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嘉”,赞赏;“对”,对答;“赐以金紫之服”,状语后置句。(2)“相参”,参半;“准的”,标准;“固”,本来。参考译文:薛放,是河中宝鼎人。他的哥哥薛戎年轻时有学术,不求名望显达,直到四十多岁,也不改变这种节操。薛戎检点自己,崇尚俭约,不追求虚名,俸禄收入的多余部分,全分发给宗族之人。兄弟五人,小弟薛放最知名。薛放进士及第,性情端庄严肃少言语,对于是非之言不太在意。他多次在节帅幕府任职,处事干练敏捷,官做到兵部郎中。恰逢宪宗因皇太子好读书,并求正直之士辅子经义,薛放被选中而充任皇太子侍读。等到穆宗继承帝位,还未临朝听政时,薛放时常在其身边,秘密参预机要政令。穆宗曾对薛放说:“先生您造合担任宰相,以便匡正不当之处。”薛放叩头说:“臣确实平庸不才,万万不敢玷污宰相之位。辅佐之职,自有贤能来充任。”他的话语没有故意造作,都像这类言辞。穆宗很赞赏他的诚实,因而召他到思政殿对答,用金紫一类服饰来赏赐他,转任工部侍郎、集贤学士。穆宗曾对侍臣说:“朕要学习经史,先学什么?”薛放回答说:“经书,是先圣的至理之言,孔子所阐明的,都是天人的最高造谐,确实是万代不可修改的经典。史书记载前代成败得失之事,那些兴亡的经验教训也足以借鉴,然而(史书)得失参半,是非没有固定的标准,本来就不能与经书相比。”穆宗说:“《六经》所崇尚的也不一致,立志学业的人士,头发都白了也未能全部精道,怎样才能得到其中的精髓?”薛放回答说:“《论语》是《六经》的精华,《孝经》是人伦的根本,深究义理寻得精髓,真可说是圣人的至理之言了。所以汉朝首先设列《论语》学官,光武帝命令勇猛之士都学习《孝经》,玄宗又亲自给《孝经》作注释,都使得当时天下大治,四海安宁。原因在于人们知道孝敬仁慈,受此和睦气氛的感化就能达到治理(的目的)。”穆宗说:“圣人把孝作为最高的道德要义,确实是这样啊!”薛放后来转任兵部侍郎、礼部尚书,主持集贤院事务。薛放在家门之内,尤其推崇孝敬和睦,薛家孤儿寡母一百口人,因财物贫乏往往不能供给生活所需,常常苦于俸禄微薄。薛放借召入对答之机,恳求出京外任。当时正好节度使位置没有空缺,于是授任他为观察使。等到镇守江西,只用清正廉洁来治理,当地的百姓,直至今天还怀念他。宝历元年,薛放死在江西观察使任上,皇帝下令停止朝会一天。13.A

14.D

15.B

16.①这怎么能管制百姓呢?我没看出这样做的好处,你们再仔细考虑一下。②我既然不能以恩德感化远方,所以很担心外族有侵略的野心,因此边境设防没有停止。【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法令是治理国家的依据,是用来禁止残暴和表彰好人的。现在犯法的人已经判罪,还要让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及兄弟们连坐,把他们都抓来治罪,我很不赞成这样做。“善人”是率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D;“毋罪之父母妻子”作“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坐,连坐,句意:废除一人犯法亲属连坐的法令。坐,同“座”,座位,句意: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B.正确。C.直,同“值”,价值,句意:要花费一百斤黄金。直,笔直,句意:木材笔直,合乎墨线。D.“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祖先”错误,先帝是称在位帝王已死的父亲。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B.“汉文帝下令废除了现行法令中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罪”错误,由“今法有诽谤妖言之罪,是使众臣不敢尽情,而上无由闻过失也。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可知,汉文帝与大臣商议认为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罪不好,没有提到废除。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①“何以”,宾语前置,用什么;“禁”,禁止,管制;“便”,便利,好处;“孰”,仔细。②“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德”,感化;“外人”,指外族;“设备”,边境设防;“息”,停止。参考译文:壬子年十二月,汉文帝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依据,是用来禁止残暴和表彰好人的。现在犯法的人已经判罪,还要让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及兄弟们连坐,把他们都抓来治罪,我很不赞成这样做。你们讨论一下。”有关官员都说:“百姓们不能自己约束自己,所以设置法令来管制他们。一人犯法牵连他人同时治罪,是为了使他们心里有所顾忌,让他们不敢轻易犯法,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保持不变的好。”汉文帝说:“我听说法律公正百姓就忠诚,刑罚得当百姓才会服从。如果既不能引导他们,又用不公正的法律处罚他们,这反而是加害于民并对他们施以暴虐,这怎么能管制百姓呢?我没看出这样做的好处,你们再仔细考虑一下。”有关官员都说:“陛下施行大恩大惠,功德无量,不是我们所能想得到的。请让我们遵奉诏书,废除一人犯法亲属连坐的法令。”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出现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出现日食。汉文帝说:“我听说君主不贤德,执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向他显示灾异,来惩戒他治理不当。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出现日食,这是上天表示谴责,没有比这更大的灾异了!我得以承继帝业,以渺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王之上,天下的治和乱,都在于我一个人,那几位执政的大臣好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治理养育万民,对上有损于日、月、星辰的光明,我的失德实在太大了。诏令下达后,大家都要考虑我的过失以及我的知识、见识和考虑问题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力谏的人,来匡正我的不足。要各自谨慎对待自己的职责,要努力减省徭役开支费用,以便利百姓。我既然不能以恩德感化远方,所以很担心外族有侵略的野心,因此边境设防没有停止。现在既不能撤回边防守军,反而又整顿军队加强京城防卫,那么就取消卫将军的军队。太仆现有的马匹,只留下够用的,其余的都要交给驿站。”汉文帝说:“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有进良言用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是为了开通治道,招来进谏之人。现在法律规定有诽谤朝政和传播妖言的罪名,这样就使臣子们不能尽情直谏,而皇帝没有机会听到自己的过失。这样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良之人呢?”汉文帝又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现在农民辛勤劳动却还要承担租税,这是使本业和末业没有区别,说明奖赏农耕的方法还不完备,要废除农田的租税。”汉文帝从代国来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马都没有增添,有不便于民的事,就立即放弃不做,以有利于民。曾经想建造露天平台,召来工匠计算,要花费一百斤黄金。汉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享有先帝的宫室,还常担心会辱没先帝,要露台干什么!”汉文帝经常穿粗丝衣服,他所宠幸的慎夫人,衣服也不许拖地,帏帐不能绣花,以表明质朴,做天下的表率。17.C

18.B

19.A

20.(1)大顺年间,孔纬因为用兵无功被贬官,裴枢受牵累获罪任右庶子,不久出任歙州刺史。(2)我曾经认为裴十四度量见识纯正,不是浮华轻薄之辈,看他的这些议论,本性暴露无遗了。【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制书颁下后朱全忠保举他,说裴枢有经国济世之才,不应该抛弃到岭南,不久重新拜任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多次升任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制出”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朱全忠”是句子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D;“保荐之”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言”是“枢有经世才”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两个“幸”意思不同。皇帝到某地去;宠幸。句意:随从唐僖宗前往蜀中。/而您被赵王宠幸。B.错误,两个“见”意思不同。表示被动;表示对“我”如何,相当于“我”。句意:王铎重新被任用。/既然蒙您记挂着我。C.正确,“兄事”意思相同,都指“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句意:裴枢以兄长的礼节事奉朱全忠。/我必须像对待兄长一样事奉他。D.正确,“投诸”意思相同,都是“投之于”。句意:都应该投他们到黄河中。/把它们扔到渤海边上。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升官一直很顺利”错,得赏识是真的,升官并不顺利。如“,铎罢相失职,枢亦久之不调”“大顺中,纬以用兵无功贬官,枢坐累为右庶子,寻出为歙州刺史”,可见受王铎、孔纬影响不能升职或贬官都有过。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因为;“坐累”,受牵累获罪;“为”,担任;“寻”,不久。(2)“以”,认为;“器识”,度量见识;“浮薄”,浮华轻薄;“本态”,本性。参考译文:裴枢,字纪圣,御史大夫裴寅的儿子。咸通十二年考中进士科,宰相杜审权外调镇守河中,征用为从事,任秘书省校书郎,二次升任蓝田尉。任弘文馆直学士。深为大学士王铎所赏识,王铎被免去宰相之职,裴枢也长期得不到调任。随从唐僖宗前往蜀中,中丞李焕上奏任他为殿中侍御史,改任起居郎。中和初年,王铎重新被任用,因为过去的恩情升任他为郑滑掌书记、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召入朝历任兵、吏二部员外郎。龙纪初年,升任给事中,改任京兆尹。宰相孔纬尤其器重他。大顺年间,孔纬因为用兵无功被贬官,裴枢受牵累获罪任右庶子,不久出任歙州刺史。乾宁初年,召入任右散骑常侍,侍从昭宗前往华州,任汴州宣谕使。当初,裴枢被免去刺史从歙州回朝,路过大梁,当时朱全忠的兵势已壮大,裴枢以兄长的礼节事奉朱全忠,朱全忠因此器重他。等到裴枢传达诏命,朱全忠都听从朝廷的旨意,贡献不断,昭宗非常高兴,于是升任裴枢为兵部侍郎。当时崔胤当政,也倚靠朱全忠,二人因此相交结,改任裴枢为吏部侍郎。不久,改任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这年冬天,昭宗前往华州,崔胤被贬官,裴枢也任工部尚书。天子从岐下回宫,任命裴枢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出朝任广南节度使。制书颁下后朱全忠保举他,说裴枢有经国济世之才,不应该抛弃到岭南,不久重新拜任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多次升任兼吏部尚书,判度支。崔胤被杀,因为朱全忠与裴枢交情深厚,仍然像以前一样当宰相。随从昭宗迁往洛阳,途中住在陕州,升任右仆射、弘文馆大学士、太清宫使,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哀帝初即位,柳璨当政,朱全忠曾经上奏任用牙将张廷范为太常卿,诸位宰相商议,裴枢说:“张廷范是功臣,最好任用为方镇节度使,哪里用得着任太常卿?恐怕不是元帅梁王的旨意。”于是争执不下。不久朱全忠听说了裴枢的话,对僚属说:“我曾经认为裴十四度量见识纯正,不是浮华轻薄之辈,看他的这些议论,本性暴露无遗了。”对裴枢愤怒得咬牙切齿。柳璨听说了朱全忠的话,不久迎奉他的旨意免去裴枢的宰相职位,和陵陪祭,拜任尚书左仆射。五月,受罚贬任朝散大夫、登州刺史,不久二次贬任泷州司户。六月十一日,行至滑州,朱全忠派人在白马驿杀了他,把尸体投入黄河,时年六十五岁。当初,朱全忠手下官吏李振说:“这些自称自己是清流的人,都应该投他们到黄河中,永为浊流。”朱全忠笑着答应了。史臣曰:裴枢因盗贼而得高位,又因受贼的憎恨而死,罪有应得!君子遵守道义远避刑罚,就是担忧这样的事情。21.C

22.A

23.B

24.(1)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着箭和垒石(作战),每次打败赶走他们,敌人非常畏惧。(2)这时,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纲常纪律)崩坏,李膺独自保持节操(风采),凭借声誉名望(名声)自我清高。【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到陈蕃被免去太尉之职,朝廷内外属意李膺任太尉之职。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招来祸患,想让他放弃节操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写信给他说:“现在正是天地气数紧闭,大人被贬不用之时,明智的人看到了危险,就抽身出来远远躲避灾害。”“免太尉”,是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气闭”陈述的是“天地”的情况,构成主谓结构,其后要断开;且“大人休否”和“智者见险”结构相似,各自断开。排除A。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臧罪”的“臧”:通“赃”,贪污、行贿。/“臧否”的“臧”: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褒奖。句意:贪污受贿,罪行极多/赏罚褒贬。可见,两处的“臧”字含义不同。B.正确。“庶”:百姓。/“庶”: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句意:老百姓都认为适宜/或许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可见,两处的“庶”字含义不同。C.正确。D.正确。“振”,振奋。/“振”:挥舞。句意:李膺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挺拔而出/挥舞着长长的鞭子,让整个天下都听凭自己任意驱使。可见,两处的“振”字含义不同。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他在受理宛陵大姓羊元群的案件时”错误,根据原文“膺表欲按其罪”,“表”的意思是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原文是李膺上表想要审查羊元群的罪行。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数”,多次;“蒙”,冒着;“矢石”,箭和垒石;“破走”,打败赶走;“惮慑”,畏惧。(2)“是时”,这时;“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颓阤”,崩坏;“持”,保持;“风裁”,节操;“以”,凭借。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当初被举荐为孝廉,被司徒胡广征召,再升任为青州刺史。郡守县令害怕李膺的威严与清明,听到李膺来青州的消息大多弃官走了。(后来)调任护乌桓校尉。鲜卑多次侵犯边境,李膺常冒着箭和垒石(作战),每次打败赶走他们,敌人非常畏惧。因公事免官,回纶氏县居住,教授学生常达千人。延熹二年,受征召,又升作河南尹。这时宛陵的大姓羊元群从北海郡罢官,贪污受贿,罪行极多。李膺上表要审查他的罪行,羊元群贿赂宦官,李膺被判诬告罪,反而被判发配到左校服苦役。起先,李膺与廷尉冯绲等同心同德,检举惩处那些奸邪得宠的人,冯绲这时也犯罪,被发配到左校服苦役。司隶校尉应奉向皇帝上书替李膺等人申诉,说:“那些忠贤的武将,才是国家的心腹。私下看到左校刑徒前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等,执法严正,诛杀检举奸佞之臣,按法处理,老百姓都认为适宜。李膺威名在幽州、并州显扬,遗留的仁爱远播到了辽海以外。现在三面边境不安宁,朝廷军队还不强大,请求原谅李膺等人,来防备意料不到的祸患。”奏折被呈上,皇帝将他们的罪行全免了。李膺再次升官,又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当时张让的弟弟张朔担任野王县县令,贪婪残暴,无法无天,竟至杀害孕妇,他听说李膺十分威严,畏罪逃回京师,就躲在他哥哥张让家中,藏在夹柱中。李膺知道了这一情况,率领吏卒砸破夹柱捉拿了张朔,交付洛阳监狱。录下口供后,就杀了他。张让向皇帝诉冤,皇帝对张让说:“这是你弟弟的罪过,司隶有什么过失?”便打发他出去。从此各个黄门、常侍都屈身敛迹不敢出声气,休假也不敢再出宫廷。皇帝感到奇怪,问他们原因,都叩头流泪说:“怕李校尉。”这时,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乱,纲纪(纲常纪律)崩坏,李膺独自保持节操(风采),凭借声誉名望(名声)自我清高。到遭受党锢之祸时,应当查究核实李膺等的罪状,案卷经三府时,太尉陈蕃拒绝受理。不肯在案卷上署名。皇帝更加发怒,就把李膺等关到黄门北寺狱。李膺等人案件牵涉到一些宦官子弟,宦官大多畏惧,请求皇帝按照天时赦免,于是大赦天下。李膺免官回到故乡。天下的士大夫都认为李膺道德高尚,朝廷污秽肮脏。到陈蕃被免去太尉之职,朝廷内外属意李膺任太尉之职。荀爽担心李膺名气太高而招来祸患,想让他放弃节操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写信给他说:“现在正是天地气数紧闭,大人被贬不用之时,明智的人看到了危险,就抽身出来远远躲避灾害。”不久,桓帝逝世。后来张俭事发,逮捕有牵连的同党。同乡人对李膺说:“可以走了。”李膺回答说:“遇事不躲避灾难,有罪不逃避刑罚。这是臣子的节操。生死有命运的安排,逃跑到什么地方呢?”于是前往诏令指定的监狱投案,被拷打死。评论说:李膺从污浊险恶的社会中挺拔而出,蕴蓄道义,造成风气,以此鼓动世俗之人,振奋高洁的品行以使有威权的人感到羞耻,建立起廉洁风尚以使有贵势的人受到振动;使天下的士大夫精神振奋,行动迅速,情绪激昂,如水波荡漾一般跟随着他。25.A

26.D

27.A

28.(1)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打开他们的箱子(乱翻),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2)对犯罪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木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恨甚”的主语是“伊王”,“又为骥所抑”的主语也是“伊王”,故是两个句子,他们之间要断开,排除C;“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中“陪位行礼”是“往”目的,不需要断开,排除D;“诬骥后期”和“执而桎梏之”是同主语的两个谓语,中间要分开,排除B。故选A。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含义是相同的”说法错误。“贻书让王”中的“让”解释为“指责,责备”,句意:写信责备伊王;“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解释为“谦让”,句意: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故选D。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没有答应”说法错误。“数四”是个约数,意为多次,并非具体指“四次”;另外,原文是朝廷不允许“官民奏请挽留他”这件事,不是李骥不答应。故选A。2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讥”,盘查;“发”,打开;“坐”,获罪;“免”,被免职。(2)“署”,写;“为”,编写;“振”,摇着;“徇”,巡行。参考译文:李骥,字尚德,山东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过了乡试。进入国学,学习了三年后,担任户科给事中。当时集市盘查行商,打开他们的箱子(乱翻),李骥上奏阻止了这个做法。不久,李骥因事获罪而被免职。建文年间,李骥因人推荐而被起用为新乡知县。他招徕流亡的百姓,给他们农具,由此回归农业的有数千人。李骥因为母丧而离职,许多官员百姓一个接一个奏请挽留他,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永乐初年,(李骥)守母丧期满,改为东安知县。对民众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禀明免去。有一个寡妇因儿子被咬死而向李骥告状。李骥向城隍神祷告,深深自责。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窝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荐李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纳了。后来因事被牵累,被贬到保安做劳役。洪熙年间,朝廷有诏书寻求贤才,李骥被推荐做了御史。他上奏有关治国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赞许并予以采纳。宣德五年,李骥巡视仓场,军士高祥盗取仓里的粟米,李骥抓住了他,并加以审问。高祥父亲的小妾说,高祥与张贵等人一起偷盗,李骥接受张贵等人的贿赂,所以只把高祥问罪。刑部侍郎施礼于是判处李骥死刑。李骥给宣宗上奏章自我辩解,宣宗说:“御史既然擒获了盗贼,怎么肯接受贿赂呢?”下命施礼和都察院重新审讯,李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严厉地斥责了施礼,并恢复了李骥的官职。这年十一月,朝廷选择大臣二十五人担任郡守,奉有皇帝的敕书上路。李骥做河南知府,肇庆知府则是给事中王莹,琼州知府是户部郎中徐鉴,汀州知府是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知府是刑部主事郑珞,抚州知府是大理寺正王升,后来他们都以政绩卓著出名。河南境内盗贼多,李骥特地设立火甲制度,一户被盗,一甲给予赔偿。对犯罪的人,在他们家门口写上“盗贼之家”四字。李骥又编写了《劝教文》,摇着木铃巡行各地去传达。自此之后人们都改变了行为,东西掉在路上都没有谁去捡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请托李骥,李骥并不听从。伊王府里的宦官和警卫残害百姓,又被李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骥在四更天的时候去府里作陪行礼。李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诬陷李骥迟到,抓起来戴上脚镣和手铐,第二天才被释放。李骥向朝廷汇报,宣宗发怒,写信责备伊王,将府中承奉、长史、典仪都逮起来交给法官处置。李骥行为端正,平日家居即使是矮长桌也要摆放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寿七十岁。百姓们来吊丧,都痛哭失声。29.C

30.A

31.B

32.①乌氏倮经营畜牧业,等到牲畜繁殖众多之时,便全部卖掉,再购求各种奇异之物和丝织品,暗中献给戎王。②乌氏倮是个边鄙之人、畜牧主,清是个穷乡僻壤的寡妇,却能与皇帝行平等的礼,名扬天下,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富有吗?【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子贡却乘坐四马并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束帛厚礼去访问、馈赠诸侯,所到之处,国君与他只行宾庄之礼(不行君臣之礼)。使得孔子得以名扬天下,是由于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子贡“结驷连骑”是说他出行排场阔绰,可独立成句;而“束帛之币”后的“以聘享诸侯”是说为了访问、馈赠诸侯,是目的状语,往往不能独立成句,因此“束帛之币”后面不能停顿,排除AD;“所至”的意思是“所到之处”,应该单列出来;“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国君”是本句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故选C。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句中的‘益’字含义相同”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