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冲刺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5世纪末,在英国逐渐诞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新贵族。他们主要“新”在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社会地位 D.宗教信仰2.《申江百咏》描述某一景色为“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地埋铁管通街市,真个销魂不夜城。”此景最早应该出现于A.18世纪50、60年代B.19世纪40、50年代C.19世纪70、80年代D.20世纪30、40年代3.1868年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的未税口岸价和内地市场价格对比(单位:两)如表反映出当时中国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国内统一市场形成4.清朝前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历时最久的是A.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平定回部贵族叛乱C.平定“三藩之乱” D.施琅统一5.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是敬鬼信神祈求长生的昏君;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赞赏有加,认为他“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司马光则说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材料最能说明A.历史是一种解释B.历史可以随意解释C.历史很难有真相D.时代影响历史解释6.“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甲午一役”直接唤起了国民,催生了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7.汉昭帝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文学对曰:“……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娃就本者寡,趋末者众。”据此可知,“文学”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罢行盐铁官营B.实施重农抑商C.抑末利重仁义D.注重勤俭节约8.《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撰而成,书中写道:“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触犯)之谓天子”。其提出的置君治国之道是A.君权神授 B.中央集权 C.无为而治 D.以人为本9.以下地区文明的最早奠基者是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古埃及人 D.雅利安人1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1.如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A.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B.日不落帝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性 D.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阻碍全球化发展12.根据下表可知全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辖县)单位:万人A.“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忽视了对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7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1943年上半年,苏德战形势非常严峻,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盟军实施代号“霸王行动”的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作用。14.(20分)材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率团访苏,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典期间。中苏之间签订了一系列经济协定,至此,苏联援华项目共计156项,通称“156项工程”。此后,1955年3月,中苏双方又签署了新的协定,包括军事工程、造船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建设项目共计16项。1955年通过口头协议又增加2项。前后共确定174项工程。经过反复核查调整后,最后确定为.154项。因计划公布156项在先,故通称为“156项工程”。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经过反复多次论证,“156项工程”中最后投入实际施工建设的共计150项。——摘编自王奇《“156项工程”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评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6项工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6项工程”实施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新航路开辟以后,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在此期间,制呢业等工场手工业得到很大发展,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牧场和农场。由工场主、商人、银行家和农场主等组成的新兴资产阶级成长起来。有些贵族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也从事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活动,他们被称为新贵族。故答案为A;BCD不能准确体现“新”的特点,排除。2、C【解析】
根据“《申江百咏》”描述的应该是上海,材料中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19世纪的70、80年代,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得到了较快发展,故选C项;18世纪50、60年代上海尚未对外开放,排除A项;19世纪40、50年代上海刚刚作为通商口岸开放,不可能出现材料中描述的情景,排除B项;20世纪30、40年代与“最早”不符,排除D项。故选C。3、A【解析】
进口棉布在通商口岸价格和内地市场价格差距不大,说明当时对进口棉布征收的内地税较低,这不利于本国棉布销售,即关税并未保护起到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的加深,A正确;题干与贸易中心无关,排除B;题干描述对象是进口棉布,未涉及民族工业,排除C;国内统一市场在古代大一统王朝时期就已经形成,排除D。4、A【解析】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历康雍乾三朝,起于1690年,迄于1757年,历时近70年,属于历时最久的一次斗争。故A正确;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即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历时两年,排除B;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1673-1681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C;施琅统一历时不到一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D。故选A。5、A【解析】从材料“司马迁笔下的汉武帝”“撰《汉书》的班固却对汉武帝”“司马光则说汉武帝”中可以看出,针对同一个人物有着不同认识和评价,这说明了历史是一种解释,故A项正确;B项错误,错在“随意”;C项错误,错在“很难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6、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甲午战争之后,爆发了戊戌变法,即统称的维新变法。C正确。考点: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的意义【详解】7、A【解析】
根据材料“文学认为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可知文学认为的解决措施是罢行盐铁官营,故答案为A选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未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重利而非重仁义,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勤俭节约,D选项排除。8、D【解析】
材料中“非以阿天子”意思是:不是为了让天子谋私利。后面一句的意思是:最开始产生生命的是天;养育生命并让它成长的是人。可以保养上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为天子。材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权神授、中央集权、无为而治,排除ABC。9、A【解析】
材料中的地区是两河流域。最早奠定两河流域文明的是苏美尔人,故A正确;阿卡德人也生活在两河流域,但是晚于苏美尔人,排除B;材料地区位于西亚,不是非洲,排除C;雅利安人是印度文明的始祖,排除D。故选A。10、B【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看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的意识。A时期未出现民族危机;CD项时期不是最先出现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的觉醒。1840年前后,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此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为最初的觉醒。故选B。考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点评:中国民族意思的觉醒适合民族危机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个人的解放与民族的独立自由紧密相连。与此题相关的洋务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也需要掌握。11、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中一把剪刀将英国脱离欧盟,说明英国脱欧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图片仅反映英国脱欧,不能反映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题干并未就英国脱欧后的国家发展做出判断,排除B项;图片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对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排除D项。故选C。12、A【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成都、西安、兰州等中西部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这说明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注重中西部工业化的发展,这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故选A;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人口迁移的结果,排除B;材料没有农业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C项结论,毕竟工业的发展不代表农业就必然被牺牲和忽视,故排除;材料数据只说明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情况,未涉及各具体工业部门的组成比例问题,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苏德战场形势严峻,苏联的强烈要求;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重要国际会议,达成共识;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2)影响:开辟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对德国进行了战略夹击,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绝境;减轻了苏军的压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加快了“二战”胜利的步伐。【解析】
(1)由材料“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苏联强烈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由材料“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可知反法西斯同盟达成了共识;由材料“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可知北非战场的胜利,法西斯同盟瓦解。(2)由材料“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用”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的胜利。14、(1)特点:苏联对华援助项目;主要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反复论证,以适应工业化建设需要;受国际格局影响。(2)意义: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开展;加强了国防;提升我工业生产技术能力;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阵营。【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艺术行业离职员工解除合同证明
- 二零二五年度豪华别墅管家式住家保姆雇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交通系统股权收购合作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噪隔音制度
- 现代家居设计中的绿植艺术实践
- 医疗护理医学培训 小麦病虫害防治课件
- DB6528T 202-2024春玉米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 中小企业劳动合同模板大全
- 个人与工厂合作协议合同
- 个人借款合同条款解析
- 北京房地产典当合同
- 儿童歌曲弹唱课程标准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初中英语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 T∕CMATB 9002-2021 儿童肉类制品通用要求
- 工序劳务分包管理课件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灯的设计
- 酒厂食品召回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