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率为2.5%,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国际投资的增长也陷入停滞。这表明A.各国贸易壁垒愈演愈烈 B.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加剧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挑战 D.世界经济发展走向衰落2.下图分别为中国古代汉、唐、明清时期的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中商业中心分布的变化体现了A.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变化同步 B.跨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C.黄河流域的商业比长江流域发达 D.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3.“这次战争与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这里的“战争”是指A.20世纪初瓜分战争B.一战C.二战D.冷战4.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5.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反帝国主义运动。……一方面是争回我国在山东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请问此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卢沟桥事变 D.文化大革命6.1890年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以培养近代军事、科技人才为宗旨。一位叫丁东升的学员请假考中秀才,学校的总管(校长)特别挂牌褒奖。这反映了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水师学堂偏重科举C.中西教育互相促进 D.新式教育处境困难7.曾担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的郑观应:认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据此可知,郑观应A.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先驱 B.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思想已经突破“器物"限制 D.对器物变革的失败作出反思8.“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该条款出自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下列是历史课本剧《屋大维》中的台词,其中符合历史逻辑的是A.上帝帮助我战胜敌人B.自由民都是罗马的公民C.我是共和国的缔造者D.我是元老院的首席元老10.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梭伦改革后,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这一变化A.源自于古希腊对外殖民扩张 B.扩大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C.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发展 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11.明初,翰林学士作为朱元璋身边的秘书,“恒侍左右,备顾间”。丞相被废除后,朱元璋不堪重负,于是仿末制设殿阁大学士,选取优秀的翰林官入阁。据《明史讲义》记载:“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明代翰林官的发展A.反衬了殿阁大学士权力消长 B.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C.说明翰林与大学士矛盾尖锐 D.有利于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12.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同治初年,江西南昌的士大夫群起毁教堂,杀传教士。巡抚沈葆桢称赞士大夫的正气,郭嵩焘则斥责沈氏顽固。郭氏做广东巡抚的时候,汕头的人像以前广州人,不许外国人进城。光绪元年(1875)云贵总督曾毓英因为反对英国人进云南,秘密在云南缅甸边境上把英国使馆的翻译官杀了。郭嵩焘当即上奏弹劾曾毓英。第二年,政府派他出使英、法,中国有公使驻外从他起。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他觉得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他发表了他的日记,送给朋友们看。他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他劝李鸿章扩大留学范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归纳郭嵩焘的救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的救国理念是否得以实现并说明理由。14.(2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儒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他吸取了佛教“祖统”说的思想资料,虚构出一个儒家的学术传统,据说这个学术传统从古及今,世代相传,即所谓的“道统”。本来佛教,特別是中国禅宗是最讲求祖师法裔继承关系的,韩愈洞悉佛教思想的演变情况,为对抗“祖统”说,提出了儒家的“道统”说,韩愈认为,儒学的“道统”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汤“尧以之传之舜,舜以之传之禹,禹以之传之汤,汤以之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直到韩愈才把“道统”恢复起来,使之相续不断。——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思想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韩愈“道统论”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韩愈的“道统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材料“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低,国际投资的增长也陷人停滞”可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创历史最低,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挑战,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全球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增长率低,与各国贸易壁垒无关,A项错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材料表象信息,不是所反映的问题,B项错误;全球贸易增长率的低下表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挑战,但不代表世界经济发展走向衰落,D项错误。2、D【解析】

汉代商业中心在黄河流域,唐代商业中心南北趋于平衡,明清南方商业中心较多,这体现了商业中心转移和经济重心转移是一致的,D正确;明清政治中心在北方,商业中心在南方,排除A;商业中心和跨区域长途贩运无关,排除B;长江流域商业在明清时期较为发达,排除C。3、D【解析】

材料“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说明双方重视壮大己方阵营的国家,加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符合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的特点,D符合题意;20世纪初瓜分战争无关推广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国家反对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战争,故ABC不符合题意。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红军总政治部的画报上,支部带动游击队这辆火车的漫画,其寓意在于要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带领游击队进行斗争,D选项符合题意;红军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中,A选项错误;红军长征初期采取并不是游击作战,而是战略转移,B选项错误;党中央纠正“左”倾军事路线错误,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C选项错误。5、B【解析】材料信息“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促使青年人的自我觉醒”说明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没有涉及青岛主权问题,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已经独立,更不涉及青岛主权了,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定。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由此判定这是五四运动。6、A【解析】

从材料“一位叫丁东升的学员请假考中秀才,学校的总管(校长)特别挂牌褒奖”可知当时虽然创办了新式学堂,人们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即通过科举考试为官,故选A;水师学堂是新式学校,说偏重科举与史实不符,排除B;C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是对材料曲解,排除。7、C【解析】

依据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来看,郑观应认为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设置宪法,改变封建专制制度,表明其思想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到学习西方的制度上。C正确;林则徐是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而郑观应要求改变封建制度,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材料信息不能反映,D错误。故选C。8、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C正确;A、B、D与材料不符。9、D【解析】

屋大维是罗马帝国元首,自称“首席元老”,故D正确;屋大维通过军事战争战胜敌人,A错误;自由民里的外邦人没有公民资格,B错误;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屋大维》中的台词”,结合所学屋大维的主要事迹分析解答。10、B【解析】

据材料“梭伦改革后,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可知,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因此“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这有利于缓和雅典的社会矛盾,也扩大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B正确;据所学可知,这是因为梭伦改革废除了债务奴隶制,而不是“源自于古希腊对外殖民扩张”,A错误;据材料“……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可知,材料不能体现古希腊人文主义发展,C错误;伯里克利改革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错误。11、B【解析】

明代翰林官的发展,实际上是朱元璋为求得中央权力机构之间的平衡而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节制翰林官与殿阁大学士的权力,使其相互牵制,从而避免权力集中,最终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B项正确;殿阁大学士是由于“丞相被废除后,朱元璋不堪重负”而设置,未涉及其权力消长,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明翰林与大学士的职责,未涉及他们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中央集权是集地方的权,材料属于中央设置的新机构,没有涉及地方,排除D项;故选B。12、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救国理念: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成因:以清政府驻外公使身份深入了解西方;深受国内洋务运动的影响;西洋考察的结果。(2)没有。理由: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技;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抨击洋务派,要求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也印证了郭嵩焘的救国主张未实现。【解析】

(1)救国理念,根据材料“不但西洋的轮船枪炮值得我们学习,就是西洋的政治制度和一般文化都值得学习”可得出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成因,根据材料“他在西欧的时候,努力研究西洋的政治经济社会”可得出以清政府驻外公使身份深入了解西方,并且这时期正值洋务运动时期,因此也是受洋务运动影响和西洋考察的结果。(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郭松涛的救国理念没有实现。理由,郭松涛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也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但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仅学习西方的科技;当时国内顽固派力量强大,并且清政府反对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等可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结果和清政府的态度以及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抨击来进行推理论证。14、(1)特点:吸纳佛教思想,为对抗佛教“祖统说”而提出;把儒学渊源同中国古代圣王、贤君相联系;强调儒学正统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