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建设单位: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建设单位: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安徽睿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编制人员名单编制主持人姓名职称证书编号郑西强(2019)934000957主要编制人员序号姓名编制内容1郑西强第3、4章2舒林第5、6、7章3徐明第1、2、8章目录TOC\o"1-3"\h\u16695前言 1111291总则 II级17精制收率%0.30≥85≥80≥75本项目精制回收率为87.71%,达到一级Ⅰ级18清洁生产管理指标0.15*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0.10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及能源消耗总量满足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标准,满足环评批复、环保“三同时”制度、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本项目符合Ⅰ级19*产业政策符合性0.10生产规模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不采用国家禁止、限制、淘汰类的生产工艺、装备,不生产国家限制、淘汰类的产品。生产规模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但采用国家限制类的生产工艺、装备,或生产国家限制类的产品。本项目生产规模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不采用国家禁止、限制、淘汰类的生产工艺、装备,不生产国家限制、淘汰类的产品Ⅰ级20清洁生产管理0.10按照GB/T24001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建有专门负责清洁生产的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及主管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有健全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和奖励管理办法,有执行情况检查记录;制定有清洁生产工作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对规划、计划提出的目标、指标、清洁生产方案,认真组织落实;资源、能源、环保设施运行统计台账齐全;建立、制定环境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通过相应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演练。按行业无组织排放监管的相关政策要求,加强对无组织排放的防控措施,减少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符合Ⅰ级21清洁生产审核0.10按政府规定要求,制订有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对原料及生产全流程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中、高费方案实施率≥80%。按政府规定要求,制订有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对原料及生产全流程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中、高费方案实施率≥60%。按政府规定要求,制订有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原料及生产全流程中部分生产工序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中、高费方案实施率≥50%。按政府规定要求,制订有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对原料及生产全流程定期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中、高费方案实施率≥80%。Ⅰ级22节能管理0.10按国家规定要求,组织开展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为90%。按国家规定要求,组织开展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70%。按国家规定要求,组织开展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50%。按国家规定要求,组织开展节能评估与能源审计工作,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完成率为90%。Ⅰ级23污染物排放监测0.10满足国家相关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自行监测方案自行或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安排专人专职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整理、统计和分析,公开自行监测信息。符合Ⅰ级24*危险化学品管理0.10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符合Ⅰ级25计量器具配备情况0.10计量器具配备满足符合国家标准GB17167、GB24789三级计量配备要求。符合Ⅰ级26固体废物处理处置0.10应制定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申报危险废物产生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制定意外事故防范措施预案,并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备案。根据《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情况为“达标”。符合Ⅰ级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循环利用,利用率高于80%,且按照GB18599相关规定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贮存或处置。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循环利用,利用率高于60%,且按照GB18599相关规定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贮存或处置。对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加以循环利用,利用率低于60%,且按照GB18599相关规定对暂时不利用或者不能利用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贮存或处置。27土壤污染隐患排查0.05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符合Ⅰ级28运输方式0.05物料公路运输全部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厂内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物料公路运输全部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7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厂内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7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比例不低于70%。物料公路运输全部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厂内运输车辆全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50%,其他车辆达到国四排放标准;厂内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达到国三及以上排放标准或使用新能源机械比例不低于50%。物料公路运输全部使用达到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或新能源汽车,厂内不涉及Ⅰ级3.3.2评价方法本指标体系采用限定性指标评价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1)指标无量纲化二级单项指标得分计算公式如下:公示3-1式中:Xij表示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评价指标;gk表示二级指标基准值,其中g1为Ⅰ级水平,g2为Ⅱ级水平,g3为Ⅲ级水平;Ygk(Xij)为二级指标Xij对于级别gk的隶属函数。如公式所示,若指标Xij属于级别gk,则隶属函数的值为100,否则为0。(2)综合评价指数计算通过加权平均、逐层收敛可得到评价对象在不同级别gk的得分Ygk,计算公式如下:公示3-3式中,wi为第i个一级指标的权重,wij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的第j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其中,m为一级指标的个数;ni为第i个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个数。另外,Yg1等同于YI(一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Yg2等同于YⅡ(二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Yg3等同于YⅢ(三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得分)。3.3.3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本体系采用限定性指标评价和指标分级加权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限定性指标达到Ⅲ级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指标分级加权评价方法,计算行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对达到一定综合评价指数的企业,分别评定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不同等级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判定值规定见表3.12。表3.10行业不同等级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指数Ⅰ级(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同时满足:Ⅰ——YI>85;Ⅰ限定性指标全部满足Ⅰ级基准值要求。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同时满足:——YⅡ>85;限定性指标全部满足Ⅱ级基准值要求及以上。Ⅲ级(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同时满足:——YⅢ>85;限定性指标全部满足Ⅲ级基准值要求及以上。3.3.4清洁生产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计算项目Ygk值,经计算YⅡ=93.5>85,同时经判断项目限定性指标全部满足Ⅱ级基准值要求及以上要求。对照不同等级清洁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指数一览表,可判定项目清洁生产水平为Ⅱ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3.4小结综上分析,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现有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基本未发生变动。对照原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的《制药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环办环评〔2018〕6号)本项目变动不属于重大变动。3.11项目变动清单对照一览表类别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本项目实际情况是否属于重大变动规模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生产能力增加50%及以上;化学合成类、提取类药品、生物工程类药品生产能力增加30%及以上;生物发酵制药工艺发酵罐规格增大或数量增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本项目生产能力不变否建设地点项目重新选址;在原厂址附近调整(包括总平面布置变化)导致防护距离内新增敏感点。本项目未重新选址;总平面布置变化但未导致防护距离内新增敏感点。否生产工艺生物发酵制药的发酵、提取、精制工艺变化,或化学合成类制药的化学反应(缩合、裂解、成盐等)、精制、分离、干燥工艺变化,或提取类制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变化,或中药类制药的净制、炮炙、提取、精制工艺变化,或生物工程类制药的工程菌扩大化、分离、纯化工艺变化,或混装制剂制药粉碎、过滤、配制工艺变化,导致新增污染物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本项目化学反应不变否新增主要产品品种,或主要原辅材料变化导致新增污染物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本项目不新增主要产品品种,主要原辅材料不变否环境保护措施废水、废气处理工艺变化,导致新增污染物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废气无组织排放改为有组织排放除外)。本项目厂区新建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工艺改变,但未新增污染物种类,排放量也未增加否排气筒高度降低10%及以上。本项目盐酸吗啉胍缩合废气排气筒、盐酸吗啉胍烘干干燥废气排气筒、盐酸二甲双胍产品烘干干燥废气排气筒高度由16m变为15m,未降低10%及以上。否新增废水排放口;废水排放去向由间接排放改为直接排放;直接排放口位置变化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加重。本项目调整废水排放口,由直接排放口改为间接排放口否风险防范措施变化导致环境风险增大。本项目噪声、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变否危险废物处置方式由外委改为自行处置或处置方式变化导致不利环境影响加重。本项目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方式不变否4区域环境变化评价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淮南市位于东经116°21′5″~117°12′30″,北纬31°54′8″~33°00′26″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乡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蒙城县、利辛县交会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辖区东西最长距离80.23公里,南北最长距离122.68公里,总面积5533平方公里。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部,西接主城区,东濒高塘湖,南临舜耕山,北靠淮河岸,座落于青山绿水之间。开发区居于市区东部交通枢纽,合肥至徐州、淮南至蚌埠、淮南至滁州三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并与合肥至阜阳高速公路沟通。北京至福州、商丘至杭州高速铁路在淮南接轨,高铁淮南东站建于开发区规划区域东南,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等直辖市和南京、合肥、杭州、福州、郑州、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千里淮河被誉为中国的白银水道,千吨巨轮通江达海。开发区位于淮南市东部新城区中心,滨湖新区开发、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皖北交通枢纽建设有机融合,形成开发区独特的区域位置优势。4.1.2地形地貌淮南市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一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了蚌埠、风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了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了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一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了今天的地貌特征。淮南市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东为环绕而不连续的高低丘陵,环山均有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度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度左右;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24米,对高差4~5米。4.1.3气象气候淮南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秋爽,夏炎冬寒,具有明显的大陆气候。平均风速2.27m/s,最大风速为18.9m/秒,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年平均降雨量987.34mm,年最大降水量1567.5mm,年最小降水量471.0mm;一月份最低气温-7.3℃,六月份最高气温37.62℃,年平均气温为16.33℃;历年平均蒸发量1600.3mm,最大年蒸发量2008.1mm,平均相对湿度71.78%;年均日照时数2218.7h,日照率51%,无霜期216天。全年气候相对正常,气温总体趋于变暖,全年没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春季气温较高,雨水相对偏少,日照偏多;夏季雨水略偏少,气温与往年持平;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少,形成秋旱。4.1.4水文地质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的特征,区域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三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新生界松散岩类地层中,广布全区,是工作区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区内主要开采的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由于洪积、湖积和冲积交互作用的结果,使之结构复杂,砂层和黏土相间沉积,构成较复杂的含水层组。松散岩类孔隙水按埋藏条件进一步分为浅层孔隙水、中深层孔隙水、深层孔隙水。浅层孔隙水含水层组为一开放的地下水含水系统,由第四系上新统、全新统地层组成,岩性以粉细砂为主,含水层顶板埋深7.0~12.0m,底板埋深15~30m,砂层累计厚度8~12m,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潜水-微承压水,渗透系数0.2~5.0m/d。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0~2.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1000m3/d。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Na型和HCO3-Ca·Mg型为主,水温一般在16.5~19℃,矿化度一般小于1g/L。浅层孔隙水与下部中深层孔隙水之间有一层厚度在1.3~31.18m的粘土层,平均厚度13.98m,隔水性能较好,称为上部隔水层组。但其厚度变化较大,由东向西逐渐变薄。浅层地下水是目前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中深层孔隙水含水层组由第四系下、中更新统地层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约为45~50m,底板埋深约为50~100m,岩性为细砂、含砾中粗砂等,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承压水,渗透系数1.38~4.65m/d。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1.0~3.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3000m3/d。水化学类型以HCO3-Ca·Na型为主,水温一般在18~21℃,矿化度一般在1.07~2.3g/L。中深层孔隙水含水层组与下部深层孔隙水之间有一层厚度在3.5~55.53m的粘土层,平均厚度35.80m,隔水性能较好,岩性主要为浅灰绿色黏土及砂质黏土,较致密,分布比较稳定,称为下部隔水层组。是中深层和深层孔隙水之间的良好隔水层。中深层孔隙水水量丰富,水质相对较好,是城镇生产、生活主要供水水源。受开采影响,在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周围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开采降落漏斗,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在10~14m左右,地下水流向变为有四周向漏斗中心流动,水力坡度为1/1000左右。深层孔隙水含水层组为第三系上新统地层组成,含水层顶板埋深约为150m以下,底板埋深最大为400m,含水层岩性以灰绿色中粗砂、细砂和棕黄色砂砾层为主。地下水水力性质为承压水,渗透系数0.2~2.5m/d。天然状态下地下水水位埋深一般在2.0~3.0m,单井涌水量一般为500~1200m3/d。水化学类型以Cl-Na型为主,水温一般在23~26℃,矿化度一般在2.2~2.5g/L。区域内深层孔隙水基本未被开发利用,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基本处于初始状态。4.1.5地表水系淮南市境位于淮河流域,最大的地表水为淮河。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市境支流有东淝河、窑河、西淝河、架河、泥黑河等。湖泊有瓦埠湖、高塘湖、石涧湖、焦岗湖、花家湖、城北湖等。人工河有茨淮新河。此外,还有蔡城塘、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许桥等小型水库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众多湖泊、湿地,最大的为樱桃园(谢二矿塌陷区,亦称淮西湖)。淮南市水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约16%。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和伏牛山,南以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由淮河与泗、沂、沭河两大水系组成,流域面积29万km2,其中淮河水系为21万km2,泗、沂、沭河水系为8万km2。淮河是我国五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河南、安徽至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历史上淮河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公元1194年黄河第四次决堤南泛夺淮,至1855年黄河改道北经山东利津入海的661年间,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淤塞了淮河入海尾闾,逐使淮河改道经三河、高宝湖穿运河至三江营流入长江。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200m,平均比降0.2‰。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km,落差177m,比降0.5‰,流域面积3万km2;洪河口至洪泽湖三河闸为中游,长490km,原有落差16m,自三河闸控制后,平均比降0.027‰,流域面积16万km2;洪泽湖以下为下游,流域面积3万km2,入江水道长150km,平均比降0.036‰。淮河干流安徽段上自阜南县洪河口,下至明光市洪山头,全长430km,上承河南大量迅猛来水,下受洪泽湖顶托,中间有天然三峡(峡山口、荆山峡、浮山峡)阻水。平水河槽宽一般为260~320m,平均深3~6m;洪水河槽宽度,蚌埠上下一般约1000~1250m,峡山口仅400m,平均深度6.5~7.5m。淮河干流安徽段地势平缓,蓄水能力差,汛期河水暴涨,易泛滥成灾,干旱时期则河流断流。1949年~2005年,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灾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有10多年,旱灾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也有10多年。4.1.6矿产资源淮南市已发现矿产资源12种,查明矿产资源储量6种。淮南市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分布集中。淮南煤田地处昆仑至秦岭纬向构造带东南端,华北型煤田分布区南缘,东起定远县,西至安徽省界,南达长丰县,北抵阜阳市,涉及淮南、定远、怀远、长丰、寿县、凤台等市县,煤田东西长270km,南北宽15~25km,总面积7250km2,含煤面积3200km2,已探明储量163亿吨,远景储量444亿吨。原煤为中低硫、特低硫、低磷煤,适于炼焦、动力、化工等。淮南市石灰石分布也比较广,储量丰富,上窑至凤台东西延展73km,全市有石灰石矿床16处,地质储量1.26亿吨,探明储量3300万吨,氧化钙含量48%~52%。白云岩主要分布在谢家集和八公山区,已发现3个矿床,地质储量6000万吨。本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煤矿资源。4.2环境保护目标变化4.2.1原环评环境保护目标原环评报告书中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见表4.1。表4.1原环评报告中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方位距厂界距离规模环境功能空气环境管委会SW500约2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小林场S300约100人主导下风向NW1000约300人地表水环境大涧沟E1000大涧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淮河N2600淮河4.2.2环境保护目标变化情况(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原环评编制于2011年,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较少,但随着淮南市的不断发展,项目区周边新增多处住宅小区,本次后评价阶段新增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新增目标详见表4.2。(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原环评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是淮河和大涧沟,本次后评价阶段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与原环评一致。(3)声环境保护目标原环评未设置声环境保护目标,本次后评价与原环评一致。(4)其它环境保护目标原环评仅提及大气、地表水和声环境保护目标,本次后评价新增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目标。为防范项目区场地新增污染,保护场地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表4.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变化情况一览表环境要素序号名称坐标保护对象规模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m备注XY大气环境1刘郢村165957居民约1993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E1660新增2柴庄2290550师生约2969人NE2355新增3金庄村21931489居民约2715人NE2651新增4洛河村24601586居民约2979人NE2927新增5姚郢子19581804居民约795人NE2662新增6顾家圩22491982居民约902人NE2998新增7陈郢村2101295居民约1425人NE1312新增8田东村-494963居民约4927人NW1082新增9朝阳村-1117688居民约2543人NW1312新增10下陶村-1966429居民约3909人NW2012新增11淮南市经开区第五小学-316922师生约600人NW975新增12潘庄-1691-1303居民约862人SW2135新增13宫集小学-316-1003师生约320人SW1052新增14花鼓灯艺术中专学校-2047-558师生约500人SW2122新增15南化村(原环评主导风向下风向)-1133-49居民约1000人SW1134与原环评一致16河畔新村-898-146居民约3878人SW910新增17田东花园小区-801-243居民约1427人SW837新增18龙兴园-1877-49居民约1596人SW1878新增19造纸新村-2298-138居民约4665人SW2302新增20淮南东方医院集团田东医院-2411-275医护约596人SW2427新增21二十三中小区-2007-388居民约1809人SW2044新增22淮南市第二十三中学-1982-162师生约620人SW1989新增23湖滨家园-2330-550居民约3565人SW2394新增24钟郢村-2314-785居民约4966人SW2444新增25安妮幼儿园-1812-680师生约915人SW1935新增26东城国际-1408-1003居民约3116人SW1729新增27铂蓝美地幼儿园-1918-1197师生约1923人SW2261新增28淮南市公安局经开分局-785-1222居民约20人SW1452新增29巴黎春天-1885-1691居民约1877人SW2532新增30前锋新村东区-2363-1788居民约1500人SW2963新增31金大地国际城二期-1796-2096居民约1928人SW2760新增32金大地国际城A区-2290-2160居民约2004人SW3148新增33春晓名城西区-2282-2427居民约3548人SW3331新增34月伴湾小区-817-2265居民约3957人SW2408新增35管委会-154-502居民约20人SW525与原环评一致36小林场485-154居民约100人SE509与原环评一致37顾庄113-2371居民约3944人SE2374新增38七里庙1036-1028居民约335人SE1459新增39富宁苑1076-1367居民约1200人SE1740新增40大通区刘郑小区1068-49居民约1444人SE1069新增地表水41大涧沟//小型沟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NE1000与原环评一致42淮河//小型小型河流N2600与原环评一致声环境43厂界外1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与原环评一致地下水44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与原环评一致土壤45厂区土壤//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二类用地筛选值//与原环评一致图4.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4.3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4.3.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4.3.1.1区域历史环境空气质量本评价引用《淮南佳盟药业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日期为2010年3月9日~3月15日,详见表4.3。表4.3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监测点号项目小时浓度日均浓度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浓度范围(mg/m3)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管委会TSP0.158-0.29600HCl0.006-0.00900-00NH30.132-0.17500小林场TSP0.214-0.28600HCl0.006-0.00900-00NH30.135-0.16900下方向TSP0.200-0.25300HCl0.008-0.01100NH30.126-0.17600从评价结果看,原环评阶段管委会、小林场、下风向TSP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NH3和HCl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4.3.1.2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23年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根据AQI标准六个空气质量级别的划分,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69天,二级良225天,三级轻度污染60天,四级中度污染3天,五级重度污染4天,六级严重污染4天;全市年度环境空气达标天数比例为80.5%,与上年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全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为3.86,首要污染物主要为臭氧。细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8~252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93.0%。年均值为38.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了4.4个百分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浓度范围为12~313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97.6%。年均值为65.9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二氧化氮(NO2)日均浓度范围为6~70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年均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0.5个百分点。二氧化硫(SO2)日均浓度范围为3~1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年均浓度为8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一氧化碳(CO)日均浓度范围为0.2~1.5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为0.7毫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2.5个百分点。臭氧日最大8小时(O3-8h)滑动平均值范围为4~210微克/立方米,达标率为91.8%。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15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上升了4.0个百分点。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见表4.4。表4.4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污染物评价指标现状浓度标准值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浓度8µg/m360µg/m313%达标NO2年平均浓度21µg/m340µg/m353%达标PM10年平均浓度65.9µg/m370µg/m394%达标PM2.5年平均浓度38.7µg/m335µg/m3111%不达标CO日平均第95百分位数质量浓度700µg/m34000µg/m318%达标O3最大8h滑动平均第90百分位数质量浓度157µg/m3160µg/m398%达标由上表可知,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PM10、NO2、SO2、CO和O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PM2.5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因此,淮南县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根据《淮南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于区域大气环境治理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超低排放等污染治理技术改造;集中供热、燃煤锅炉替代、落后产能升级淘汰等能源结构优化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和加油站、油罐车、储油库油气回收与治理工程,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有机化工和医药化工园区、煤化工基地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到2025年,臭氧上升趋势等到遏制,PM2.5浓度持续下降,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4.3.1.3补充监测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监测布点本项目现阶段已停产,现状环境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结合原后环评报告书及敏感点分布,本次评价引用《安徽德邦化工有限公司联碱安全环保节能提质改造项目(一期合成氨系统提升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淮南市健坤制药有限公司年产500吨酵母粉,10吨麦角甾醇,2吨维生素D2,2吨骨化二醇、20吨去氢孕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G1、G2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22.12.4~2022.12.10,G3、G4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22.6.2-2022.6.9,均为本项目在产期间。各监测点具体位置见表4.5和图4.5。表4.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编号监测点名称监测因子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备注G1德邦化工厂区(拟新建气化装置区)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NW520m主导风向下风向G2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八小学SW2044m项目西南侧G3健坤厂区氯化氢、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SE3372m主导风向G4柴庄SE2923m主导风向(2)监测项目G1、G2选择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G3、G4选择氯化氢、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作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项目,同步监测各监测时间的地面风向、风速、温度、气压等气象资料。监测时间、频次环境空气质量补充监测连续监测7天,G1、G2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22.12.4~2022.12.10,G3、G4监测点位监测时间为2022.6.2-2022.6.9。(4)监测技术方法采样监测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要求进行,分析方法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图4.2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图(5)监测结果及评价1)评价标准本次后评价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氯化氢、硫化氢、氨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的相关标准,非甲烷总烃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评价执行标准见表4.6。表4.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污染因子标准限值单位标准来源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1TSP20030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氨//200g/m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3氯化氢/1550g/m34硫化氢//10g/m35非甲烷总烃//2mg/m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式中:Si——评价因子单项标准指数; Ci——评价因子的实测浓度值,mg/m3; Coi——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标准值,mg/m3。当Si≥1时,即该因子超标。对照评价标准计算各监测点的各污染物小时平均浓度和日均浓度的最大浓度占标率和超标率。3)监测及评价结果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4.7。表4.7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监测点名称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氯化氢小时值小时值小时值日均值小时值G1浓度范围(mg/m3)<0.01<0.0010.43~0.480.108~0.138/最大浓度单因子指数//0.240.46/超标率(%)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G2浓度范围(mg/m3)0.07~0.15<0.0010.43~0.490.125~0.151/最大浓度单因子指数0.75/0.450.50/超标率(%)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G3浓度范围(mg/m3)0.07~0.12<0.0010.11~0.360.120~0.140<0.05最大浓度单因子指数0.6/0.180.467/超标率(%)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G4浓度范围(mg/m3)0.07~0.12<0.0010.16~0.320.112~0.136<0.05最大浓度单因子指数0.6/0.160.453/超标率(%)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4.3.1.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论根据淮南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根据《2023年淮南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23年评价区域环境空气基本污染物PM10、NO2、SO2、CO和O3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PM2.5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二级标准。因此,淮南县为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根据环境质量补充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区域内氯化氢、氨、硫化氢、非甲烷总烃、TSP均满足相应标准限值要求。4.3.1.5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分析(1)基本污染物变化趋势本次后评价收集了2019年~2023年淮南市环境质量报告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其环境质量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具体见图4.3。由图可知,淮南市SO2、NO2、CO浓度自2019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10、O3呈现波动起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满足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要求;PM2.5呈现波动起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均不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表4.8基本污染物变化趋势一览表污染物年评价指标年份标准值/(μg/m3)占标率%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0202120222023SO2年平均质量浓度1410868602317131013NO2年平均质量浓度2828231921407070584853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91.376716665.9701301091019494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53.448423838.735153137120109111CO(95%)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1100110090070070040001828282318O3(90%)百分位数8h平均质量浓度1731601621561571601081001019898图4.3近五年淮南市SO2、NO2、PM10、PM2.5、O3变化趋势图图4.4近五年淮南市CO变化趋势图(2)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根据监测点位的方位,本次将小林场与柴庄进行对比,均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与德邦化工厂区(拟新建气化装置区)进行对比,均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以此得出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表4.9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一览表监测点位污染物时均监测值(mg/m3)日平均浓度值(mg/m3)变化情况2010年浓度范围2022年浓度范围2010年浓度范围2022年浓度范围主导风向TSP--0.214-0.2860.112~0.136减小HCl0.006-0.009<0.05--减小氨0.135-0.1690.07~0.12--减小下风向TSP--0.200-0.2530.108~0.138减小HCl0.008-0.011氨0.126-0.176<0.01--减小由上表可知,对比2010年和2022年数据,氨、TSP、HCl总体呈下降趋势。4.3.2地表水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4.3.2.1原环评时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1)监测断面厂区废水原经安徽永安制药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达标排入大涧河,最终进入淮河。原环评监测共设5个断面。详监测断面布设详见表4.10。表4.10地表水监测断面布设断面编号河流名称断面位置监测项目断面功能Ⅰ大涧沟淮南开发区(北区)排水口入大涧沟上游200m处pH、BOD5、CODCr、NH3-N对照Ⅱ大涧沟大涧沟入淮河前50m处混合Ⅲ淮河大涧沟入淮河处上游200m处对照Ⅳ淮河大涧沟入淮河处下游2000m处控制Ⅴ淮河大涧沟入淮河后下游最近国控断面处控制(2)监测频率2010年3月23-24日进行一期监测,连续监测两天,每天上、下午各采样一次,取混合样。同时观测河水流量、流速、河宽、水深等水文参数。(3)监测结果监测结果列于表4.11。表4.11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PH除外)监测点号及断面名称pHCODBOD5NH3-NⅠ淮南开发区(北区)排水口入大涧沟上游200m处23日7.02167405.2124日7.10165454.79平均7.0616642.55Ⅱ大涧沟入淮河前50m处23日7.791603546.124日7.781503049.7平均7.785150.532.547.9Ⅲ大涧沟入淮河处上游200m处23日8.082231.5324日8.062141.53平均8.0721.53.51.53Ⅳ大涧沟入淮河处下游2000m处23日8.101451.7924日8.091531.32平均8.09514.540.78Ⅴ大涧沟入淮河后下游最近国控断面处23日8.092131.4524日8.102031.05平均8.09520.531.25由监测数据可知,监测期间COD浓度除大涧沟入淮河处下游2000m处不超标外,其余各监测站均超标,BOD浓度除淮南开发区排水口入大涧沟上游200m超标外,其余均不超标;NH3-N各监测点普遍不达标,水质状况较差。4.3.2.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引用《淮南经开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0)(2022年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监测时间2023年4月21日-4月23日,监测断面设置在大涧沟及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入淮河上游500m至下游5000m,监测时间及监测范围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要求。(1)现状监测点位断面布置情况见表4.12,断面位置见图4.5。表4.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编号监测水系监测断面布设位置环境功能控制目标监测因子W1大涧沟大涧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ROMANIII类pH、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NH3-N、TP、铜、锌、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数、氰化物、浊度W2淮河淮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入淮河上游500mW3淮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入淮河下游500mW4淮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入淮河下游2000mW5淮南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入淮河下游5000m图4.5地表水检测点位图(2)监测项目现状监测指标为pH、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NH3-N、TP、铜、锌、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数、氰化物、浊度,同步记录河宽、水深、流量和水温。(3)分析方法水质采样执行《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200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4)监测频次2023年4月21日至23日,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5)评价方法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Si—i种污染物分指数;Ci—i种污染物实测值(mg/L);CSi—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值(mg/L)。pH污染物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当pHj≤7.0时);(当pHj>7.0时);式中:SpH—pH值的分指数;pHj—pH实测值;pHSd—pH值评价标准的下限值;pHSu—pH值评价标准的上限值。当以上公式计算的污染指数Iij>1时,即表明该项指标已经超过了规定的质量标准。当监测值低于检出限时,按检出限的一半作为监测值进行计算。溶解氧(DO)值污染指数采用下列计算公式:式中:SDOj——单项水质参数DO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DOj—水质参数DO在第j点的浓度(mg/L);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DOs—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6)评价结果根据监测结果,统计出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汇总见表4.11。表4.1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一览表单位:mg/L,粪大肠菌群数:个/L,pH无量纲监测断面水质类别监测时间pH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数氰化物浊度W1Ⅴ2023.4.217.43.4132.70.2100.09<0.04<0.0090.0100.03<0.05<0.0035.4×103<0.004432023.4.227.55.6122.50.2190.08<0.04<0.0090.00110.02<0.05<0.0033.5×103<0.004472023.4.237.65.4142.70.2120.09<0.04<0.0090.00080.02<0.05<0.0035.4×103<0.00444单因子指数0.3000.9330.7000.6750.2190.450000.2200.600000.5400/超标率%0000000000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W2Ⅲ2023.4.217.33.3132.60.0730.03<0.04<0.0090.00120.03<0.05<0.00320<0.004202023.4.227.33.6132.60.0790.04<0.04<0.0090.0010.02<0.05<0.00340<0.004222023.4.237.23.7132.60.0910.03<0.04<0.0090.0010.01L<0.05<0.00320<0.00425单因子指数0.1500.6170.6500.6500.0910.2000100.2400.600000.0040/超标率%0000000000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W3Ⅲ2023.4.217.23.5112.20.1540.03<0.04<0.0090.00110.03<0.05<0.00340<0.0047.22023.4.227.23.4122.20.160.04<0.04<0.0090.00110.03<0.05<0.00350<0.0047.22023.4.237.13.4122.40.1560.05<0.04<0.0090.00090.02<0.05<0.00340<0.0047.1单因子指数0.1000.5830.6000.6000.1600.250000.2200.600000.0050/超标率%0000000000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W4Ⅲ2023.4.217.23.2122.40.0790.03<0.04<0.0090.00150.01<0.05<0.00320<0.004172023.4.227.33.6142.40.070.03<0.04<0.0090.00090.01<0.05<0.00320<0.004212023.4.237.33.7122.40.0760.04<0.04<0.0090.00090.02<0.05<0.003<20<0.00424单因子指数0.1500.6170.7000.6000.0790.200000.3000.400000.00200超标率%0000000000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W5Ⅲ2023.4.217.33.4112.20.1360.03<0.04<0.0090.00110.02<0.05<0.003<20<0.004192023.4.227.23.5122.20.1390.04<0.04<0.0090.00110.01<0.05<0.003<20<0.004232023.4.237.33.4132.60.1360.04<0.04<0.0090.00090.01<0.05<0.003<20<0.00424单因子指数0.1500.5830.6500.6500.1390.200000.2200.4000000/超标率%00000000000000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标准限值Ⅲ类6-96.0204.010.20110.00500.050.20.2100000.2/根据监测结果可知,大涧沟和淮河监测断面现状水质为Ⅲ类,各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要求。4.3.2.3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考虑到淮南舜隆制药有限公司废水排放方式(直接排放变为间接排放)、排污口及特征水质参数发生改变,本次后评价阶段不考虑与原环评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比较,大涧沟位于本项目东北侧,淮河位于本项目北侧,本次仅对新城口(116°59′16.7″,32°40′22.9″)国控断面2019年~2023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地表水河流新城口断面每月监测1次;主要监测因子包括PH、溶解氧、高锰酸盐、BOD5、NH3-N、石油类、挥发酚、汞、铅、TP、COD、铜、锌、氟化物、硒、砷、镉、六价铬、氰化物、LAS、硫化物。下表仅分析主要污染因子COD、BOD5、NH3-N、TP。表4.14近五年新城口监测断面地表水常规监测数据(单位mg/L)断面年份CODBOD5NH3-NTP水质类别新城口201912.4171.5330.3510.072Ⅱ202016.0672.5250.1480.074Ⅲ202113.21.6750.07420.0908Ⅱ202215.2251.850.04830.072Ⅲ202315.7862.950.10850.05Ⅲ图4.6近五年新城口监测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图根据上表可知,新城口断面在2019-2023年水质较好,水质类别均能达到Ⅲ类。历年环境统计数据表明,淮河新城口断面近五年的地表水通体水质较平稳,监测断面可以达到Ⅲ类以上,满足水域要求。从年际变化情况来看,近五年淮河新城口断面水环境质量整体能维持稳定。4.3.3噪声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本评价采用企业噪声例行监测数据,监测日期为2023年2月20日。4.3.3.1噪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2)监测布点在厂区边界外1m共布设4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15。表4.15声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监测点位测点位置备注N1东厂界厂界边界外1m等效连续A声级N2南厂界N3西厂界N4北厂界(3)监测方法噪声监测方法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要求进行。(4)监测频次监测1天,每天昼夜各测一次。(5)监测结果企业每季度对厂界噪声进行自行监测,监测数据详见下表4.16。表4.16噪声检测结果表(单位:dB(A))检测点位2023.2.20昼间夜间N1东厂界6152N2南厂界6152N3西厂界6152N4北厂界6251图4.7噪声监测点位图4.3.3.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声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声环境功能区划,项目周边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详见4.17。表4.17声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单位:dB(A))位置昼间夜间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厂区周边65553类(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企业噪声例行监测结果可知,厂界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限值要求。4.3.3.3噪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本评价引用《淮南佳盟药业部分生产线异地搬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4.18。项目厂界噪声(2010.3.9~2010.3.10)及本次例行厂界噪声(2023.2.20)对比情况见表4.19所示。表4.18噪声检测结果表(单位:dB(A))厂界监测值昼间dB(A)夜间dB(A)东厂界3月9日50.645.73月10日49.245.3西厂界3月9日58.657.83月10日59.256.9南厂界3月9日55.654.83月10日56.355.1北厂界3月9日52.251.63月10日51.850.3表4.192010年度及本次例行厂界噪声对比表(单位:dB(A))监测点位2010年度最大数据例行监测数据最大增幅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1东厂界50.645.7615210.46.3N2南厂界56.355.161524.7-3.1N3西厂界59.256.961521.8-4.9N4北厂界52.251.662519.8-0.6由表4.19可知,2010~2023年昼间厂界略有升高,除东厂界夜间外其余厂界夜间噪声略有降低,昼间厂界噪声最大增加10.3dB(A),夜间厂界噪声最大升高6.3dB(A),厂界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限值要求。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周边企业数量增多。4.3.4土壤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4.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点布设本次评价在区域设置6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其中3个柱状样点、3个表层样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4.20和图4.8。表4.20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序号布点备注T1厂区内危化品库0-0.2m处取样T2污水处理站0-0.5m、0.5-1.5m、1.5-3m取一个样T3危废库T4厂区空地T5厂区外厂区东北角空地0-0.2m处取样T6厂区西侧空地0-0.2m处取样(2)监测因子其中T1、T2、T4、T5监测点选取pH、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锌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T3、T6选取《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45项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项目。T3、T6监测点进行土壤理化特性调查,包括颜色、结构、质地、砂砾含量、其他异物、pH值、阳离子交换量、氧化还原电位、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等。(3)监测频次与分析方法采样1次,监测1次。采样和分析方法按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的《土壤元素的近代分析方法》进行。图4.8土壤监测点位图(4)监测时间及监测单位监测时间:2024年6月19日;监测单位:安徽世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5)监测结果与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4.21-4.22,土壤理化性质见表4.23。表4.21土壤检测结果表单位:mg/kg,pH无量纲监测因子监测点位(GB36600-2018)表1第二类用地筛选值T3T6E117°03′36″,N32°40′04″E117°03′34″,N32°40′03″0-0.5m0.5-1.5m1.5-3m0-0.2m铅24.72122.326.4800镉0.080.070.060.165铜2623242618000镍49424537900砷12.91313.41160汞0.0980.0890.10.10638pH8.478.348.418.25/六价铬NDNDNDND5.7苯胺NDNDNDND260硝基苯NDNDNDND762-氯酚NDNDNDND2256萘NDNDNDND70苯并[a]蒽NDNDNDND15䓛NDNDNDND1293苯并[a]芘NDNDNDND1.5苯并[b]荧蒽NDNDNDND15苯并[k]荧蒽NDNDNDND151二苯并[a,h]蒽NDNDNDND1.5茚并[1,2,3-c,d]芘NDNDNDND151,1,2-三氯乙烷NDNDNDND2.8氯乙烯NDNDNDND0.431,1-二氯乙烯NDNDNDND66二氯甲烷NDNDNDND616反-1,2-二氯乙烯NDNDNDND541,1-二氯乙烷NDNDNDND9顺-1,2-二氯乙烯NDNDNDND596氯仿NDNDNDND0.91,1,1-三氯乙烷NDNDNDND840四氯化碳NDNDNDND2.81,2-二氯乙烷NDNDNDND5三氯乙烯NDNDNDND2.81,2-二氯丙烷NDNDNDND5四氯乙烯NDNDNDND531,1,1,2-四氯乙烷NDNDNDND101,1,2,2-四氯乙烷NDNDNDND6.81,2,3-三氯丙烷NDNDNDND0.5氯甲烷NDNDNDND37苯NDNDNDND4甲苯NDNDNDND1200氯苯NDNDNDND270乙苯NDNDNDND28间+对-二甲苯NDNDNDND570邻-二甲苯NDNDNDND640苯乙烯NDNDNDND12901,4-二氯苯NDNDNDND201,2-二氯苯NDNDNDND560阳离子交换量(cmol+/kg)22.322.921.824.1/氧化还原电位(mV)361392403372/渗滤率(mm/min)0.290.30.270.32/土壤容重(g/cm3)1.111.121.141.18/土壤密度(g/cm3)2.512.572.542.6/表4.22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单位:mg/kg采样日期检测点位点位坐标采样位置铅镉镍砷汞锌pH六价铬2024.06.19T1E117°63′38″N32°40′04″0-0.2m25.30.163610.30.10877/NDT2E117°03′38″N32°40′04″0-0.5m26.50.104911.70.11464/ND0.5-1.5m22.90.064615.20.10965/ND1.5-3m18.80.064010.60.06959/NDT4E117°03′38″N32°40′03″0-0.5m21.80.104512.00.13564/ND0.5-1.5m23.50.084715.50.10282/ND1.5-3m18.80.064312.20.09175/NDT6E117°03′37″N32°40′04″0-0.2m25.30.123410.20.1751328.50ND(GB36600-2018)表1第二类用地筛选值///800659006038//5.7注:“ND”表示低于检出限。本次评价标准为《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标准。表4.23土壤理化性质一览表点位名称T3T6点位坐标E117°03′36″N32°40′04″E117°03′34″N32°40′03″采样孔深度0~0.5m0.5~1.5m1.5~3.0m0~0.2m颜色质地回填土黄色粘土褐色粘土褐色粘土土壤结构团粒核状核状团粒土壤湿度干新鲜新鲜干砂砾含量35%5%2%10%其他异物砖头、石子小石子无明显异物小石子、草根4.3.4.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项目所在地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限值筛选值标准要求。各污染物标准值见表1.5。(2)评价方法依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限值(筛选值)对该地区的土壤进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采用与标准直接比较的方法。(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表4.21~4.22所示,评价区域各监测点指标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1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要求。4.3.5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3.5.1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DW4~DW10点位引用《淮南经开化工园区土壤、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中的监测数据,DW1~DW3点位来源于本次后评价补充监测。(1)监测布点根据收集的资料,共获取监测点位10个,监测点详见下表和图4.9。表4.24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布设一览表编号点位名称点位坐标监测因子监测时间和频次备注1#项目所在地DW1E117°03′38″N32°40′03″水位、pH、钾、钠、钙、镁、碳酸根、碳酸氢根、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汞、总硬度、耗氧量、铅、氟化物、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2024.06.21监测频次:每天1次补充监测点位2#项目左侧DW2E117°03′34″N32°40′03″3#项目右侧DW3E117°03′45″N32°40′05″4#DW4水卫士E117°3′31"N32°40'8”水位、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监测时间:2021.11.18-2021.11-19;2021.12.13-2021.12-14监测频次:每天1次引用监测点位5#DW5恒诚E117°3′28″N32°40′8″水位6#DW6德邦E117°3′29″N32°40′17″7#DW7国瑞E117°45′1″N32°39′2″8#DW8污水厂E117°5′7″N32°39′27″9#DW9下游E117°5′5″N32°39′42″10#DW10下游E117°4′43″N32°39′31″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铝、挥发性酚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耗氧量、氨氮、硫化物、钠、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碘化物、汞、砷、硒、镉、铬(六价)、铅、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甲苯图4.9地下水监测点位图(3)监测方法采样方法按《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2009)、《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52-199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2009)。监测分析方法按《水和废水监测方法》中规定的方法执行。(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4.25。表4.25地下水监测结果表采样日期2024.06.21检测点位项目地D1项目左侧D2项目右侧D3DW4水卫士DW10下游样品性状无色、无味、清无色、无味、清无色、无味、清清、无清、无pH(无量纲)7.0(9.9℃)7.1(9.7℃)6.9(10.1℃)7.37.3总硬度(mg/L)241245413溶解性总固体(mg/L)417408683亚硝酸盐(氮)(mg/L)0.003L0.003L0.003L硝酸盐(氮)(mg/L)0.004L0.004L2.94ND钾(mg/L)2.792.780.69//钠(mg/L)58.359.084.247.8钙(mg/L)67.975.7114//镁(mg/L)15.114.532.4//硫酸盐(mg/L)7.7315.756.1氯化物(mg/L)56.952.8239238.8碳酸氢根(mg/L)410388341//碳酸根(mg/L)5L5L5L//挥发酚(mg/L)0.0003L0.0003L0.0003LNDND耗氧量(mg/L)2.42.60.9氨氮(mg/L)0.1450.1240.105氰化物(mg/L)0.002L0.002L0.002LNDND氟化物(mg/L)0.730.750.26六价铬(mg/L)0.004L0.004L0.004L//铁(mg/L)0.110.080.19NDND锰(mg/L)0.050.090.01铅(μg/L)11L1NDND镉(μg/L)0.10.10.1NDND砷(μg/L)2.42.40.30.000710.00064汞(μg/L)0.040.04L0.04ND总大肠菌群(MPN/100mL)2L2L2L//细菌总数(CFU/mL)466852//注:“L”、“ND”表示低于检出限。本次评价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4.3.5.2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标准,各污染物标准值见表1.4。(2)评价方法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所给模式进行计算。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ij—水质参数i在j点的标准指数;Cij—水质参数i在j点的监测浓度,mg/L;Csi—水质参数i的地下水标准值,mg/L。pH的标准指数计算公式为:pHj>7.0pHj<7.0式中:SpH,j—pH在j点的标准指数;pHj—pH在j点的监测值;pHsu——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pHsd——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3)评价结果根据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按照上述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见下表所示。表4.26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指数一览表pH(无量纲)00.050.0670.150.15总硬度(mg/L)0.3710.3770.6350.4310.422溶解性总固体(mg/L)0.20850.2040.3420.240.233亚硝酸盐(氮)(mg/L)///0.0030.002硝酸盐(氮)(mg/L)//0.0980.206/钾(mg/L)/////钠(mg/L)0.1460.1480.2110.0890.120钙(mg/L)/////镁(mg/L)/////硫酸盐(mg/L)0.0220.0450.1600.1950.057氯化物(mg/L)0.1630.1510.6830.1210.111碳酸氢根(mg/L)/////碳酸根(mg/L)/////挥发酚(mg/L)/////耗氧量(mg/L)0.240.260.090.0550.057氨氮(mg/L)0.0970.0830.070.0870.2氰化物(mg/L)/////氟化物(mg/L)0.3650.3750.130.1950.49六价铬(mg/L)/////铁(mg/L)0.0550.040.095//锰(mg/L)0.0330.0600.0070.1550.187铅(μg/L)/////镉(μg/L)0.010.010.01//砷(μg/L)0.0480.0480.0060.000010.00001汞(μg/L)0.02/0.02/0.00008总大肠菌群(MPN/100mL)/////细菌总数(CFU/mL)0.460.680.52//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次地块地下水在点位各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说明该地块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好。4.4小结根据本轮后评价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的回顾和现状分析,项目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未发生改变;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相比原环评有所增加,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呈变好趋势;项目建成营运后,厂界噪声稍有增加,但仍满足3类区标准限值要求且周边500m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新城口国控断面满足III类水质标准要求。此外,由于缺乏项目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历史数据,无法判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5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估5.1.1大气污染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盐酸二甲双胍工艺废气、盐酸吗啉胍工艺废气、盐酸二甲双胍干燥废气、盐酸吗啉胍干燥废气、污水处理站废气、乙醇和异戊醇精馏尾气。本项目废气治理措施情况如下表所示:表5.1现状废气治理措施情况一览表序号污染源污染因子处理方式1盐酸二甲双胍工艺废气氯化氢、非甲烷总烃经二级洗涤+生物滴滤+光催化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DA001)外排2盐酸吗啉胍工艺废气氨、氯化氢、非甲烷总烃经碱喷淋处理后由1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