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兰建筑解说微电1101班何晨笛、叶冬、庞雪莲、余俊江荷兰建筑
荷兰一首著名的儿歌里有这么一句歌词:“阿姆斯特丹是建在桩子上的城市”。儿歌的意思不是说荷兰王国的首都到处是桩上房屋,而是指荷兰建筑工作者所面临的特殊问题。荷兰大部分土地处于莱茵河、马斯河、须尔德河和埃姆斯河三角洲,是软沉淀物沉积而成的,土质有时特别松软。另外,还有泥煤,是由植物残渣,经历了数千年自然演变而产生的。如果你不想让建筑转眼间陷入松软的土壤,就必须要让地基符合特殊的要求。幸好荷兰土地深处是硬沙层。几个世纪以来,荷兰的大多数建筑(特别是大坝背后和沙丘地带)都是建立在用力夯入硬层的桩子上。这些桩子可能有10米到20米长,过去用木桩,现在的桩子大都由混凝土做成。桩子顶部被截短,这样它们就可以被隐藏在地下,上面才是房子的地基。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荷兰的老房子以节约空间闻名。老式住宅一般4-5层,沿街立面都是窄窄的,连窗户也是像荷兰人一样,瘦瘦高高。室内空间更可想而知,比如他们的楼梯间就恐怕是世界上最窄最陡的,一个人在上楼的时候,绝不可能有第二个人可以用。不过,所有的二战后新住宅,居住条件则有很大的改善。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城市管理与规划能力:既不破坏城市文脉,又提高了市民的居住条件。荷兰建筑风格的渐次:18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学派→20世纪初风格派→60~70年代结构主义的主义的辉煌→80年代前后解构主义派别世嘉博客源于解构主义派别的灵感,即是后工业化社会时代产品,归为新荷兰风格。20世纪的解构主义派别建筑受到蒙特里安的抽象艺术的重大影响,他以通神论哲学关于线条的理论和数学造型原理为依据,利用最基本的绘画语言--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非彩色系列(黑、白、灰)和结构比例组织画面,建立完美的构图,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后亘古不变的纯粹的真实。与世嘉博客的建筑元素不期然的相遇:形体:横平竖直,简洁明快。色彩:深灰、洁白、温暖的木色;是深沉、清澈以及自然的颜色。错动:阳台,门窗的错动同时强调着整体与个体。材料:材料本无好环对错,好坏对错在于它们组合时的表现;拼砖与涂料并非贫乏,分色的玻璃各司其职;木材的点缀使得材料的组合明快生动,并给建筑带来丰富的表情。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Koolhaas),荷兰建筑师。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68至1972年间,库哈斯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SchoolofArchitecture)学习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设计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雷姆·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他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雷姆·库哈斯《颠狂的纽约》(DeliriousNewYork,1978年)是库哈斯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建筑小说",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所谓超现实,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是什么(问题的本体论)----为什么(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怎么办(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他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而绝少提及第三点。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对城市的认识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图二)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建筑属于城市而不属于永恒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姆·库哈斯(RemKoolhass)建筑作品:法国图书馆(1981年)波尔多住宅(1994年)荷兰驻德国大使馆(1997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加建(1997年)西雅图图书馆(1999年)中央电视台新楼(2002年)等。此外他的著作《错乱的纽约》,被认为是研究纽约文化和建筑的经典著作;其城市论著《小、中、大、特大》(《SMLXL》)被建筑系学生称为建筑圣经。中央电视台新大楼
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建设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该方案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主要由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组成。主楼屋顶最高处标高234米,比目前北京市最高建筑——京广中心高20多米。从外观上看,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作为建国以来,国家建设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用于北京奥运会的央视新台址——电视文化中心(cctv)在2007年底封顶,2008年底交付使用。电视中心主要包括电视剧场、录音棚、文化酒店、新闻发布大厅、数字影院、大型视听室、展览区、多功能厅等设施。该中心在2008年奥运会时主要用于转播。央视新大楼这座全新的建筑,在北京的天空下,显得格外的“扎眼”。两座竖立的塔楼双向倾斜6度,在162米高处被14层高的悬臂结构连接起来,两段悬臂分别外伸67和75米,且没有任何支撑,在空中合龙为L形空间网状结构,总体形成一个闭合的环。人们通常认为,摩天大楼应该高耸入云。因此,这样一种回旋式结构,在建筑界并没有现成的施工规范可循。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面,最难的是3个问题:倾斜、悬挑、扭转,央视新大楼占了2项。尤其是,央视大楼倾斜的方向和悬挑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更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摇摇欲坠”感。由于北京位于地震带上,这个貌似不稳定的建筑,是否能经受地震和大风的袭击,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施工前,一些专家团队曾对央视新大楼进行评估,认为其结构不太合理,如果一定要造,代价会很大。
西雅图图书馆库哈斯认为,建造这样一座图书馆有着特定的时空条件:(1)网络使得传统的以收藏图书为主的图书馆模式发生了变化,交流无限制,那么图书馆的所有空间也应有交流的特质;(2)灵活布置的要求使得图书馆必须打破传统的单一大空间;(3)图书馆肩负的社会责任使得建筑上反映为多功能、多内涵的社会中心;(4)兼顾到各种信息获取方式的平等,那么就要化解书本的影响;(5)基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图书馆的各层次竖直布置。最终,库哈斯确定了“5个平台模式”,各自服务于自己专门的组群。(图九)这五个平台分别是:办公、书籍及相关资料、交互交流区、商业区、公园地带。这五个平台从上倒下一次排布,最终形成一个综合体。平台之间的空间就像交易区,“不同的平台交互界面被组织起来,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