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2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2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2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2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试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人民版必修32018091848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专题综合测试(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到1957年有400项。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这表明()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C.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D.科技工作者具有非凡创造力解析:根据干时间“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分析,此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题干现象是“大跃进”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因此应选C项。答案:C2.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答案:A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解析:材料“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这说明要让不同的学术问题相互争鸣,不在学术问题上搞集中统一,这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选A项。答案:A4.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答案:A5.“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解析:材料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电影《决裂》的影响,这部影片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价值观的扭曲,即人们对事情判断标准的扭曲,故C项正确。答案:C6.据统计,197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有860人,1980年达到2124人,1985年达到4888人。下列事件中对这一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三个面向”成为教育指导方针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C.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解析: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这带动了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故选A项。答案:A7.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可贵思路的是()A.《共同纲领》对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规定B.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政策的制定C.1957年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提出D.“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提出解析:题干所述与刘少奇倡导的“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相吻合。故选D项。答案:D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指导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是()A.提出“二为”方向B.提出“三个面向”C.颁布《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解析:“二为”方向属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和教育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其他三项都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举措。故选A项。答案:A9.《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20年后重温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内涵仍丰富》。文中称:重温这一题词,深刻学习领会其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文中“丰富内涵”的解读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解析: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全面概括其内涵的选项应为A。答案:A10.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A.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扫清封建残余文化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解析:由材料可知,受教育的主体是工农大众,再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教育事业的主要目的是开展人民教育,为即将展开的经济建设储备人才,C项符合题意。答案:C11.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的这一看法()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解析:邓小平的话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也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拔乱反正,D项与题意相符。答案:D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材料主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符合材料信息;发展希望工程更是对贫弱地区的照顾,因此①②④都是;“三个面向”体现了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材料不符。故选C项。答案:C13.从模仿追踪、重点突破到自主创新、引领未来,60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在前沿技术探索方面,中国科技界常有“惊人”创举。这“惊人”创举有()①“文化大革命”期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涌现了诸如钱学森、袁隆平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③“一五”期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之后,故应排除③。故选A项。答案:A14.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符合题干条件。故选A项。答案:A15.2019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解析: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材料三: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材料四: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请回答:(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6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6分)(4)材料三、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2)信息: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3)教育思想: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指导方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4)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时期特点情况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0~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零增长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上与世界水平相近——《中西500年比较》材料二:新中国科技人员占人口的比例年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的总数全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每百万职工中科技人员数1952年42.5万人少于7.5人269人1987年889.4万人83.1人889.4人1989年996.1万人88.1人967.6人——《奋进的四十年(1949~1989)》材料三: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从1955年的3800万元猛增到2019年的961亿元,所取得的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即达到3.1万项。材料四: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各阶段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和你的认识,谈谈科技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科技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国家地位有什么样的关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要从政府的支持、科研人员的数量、经费的投入等方面进行总结;第二小问,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