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时空坐标】【归纳·阶段特征】阶段一晚清时期(1840—1912年)(1)政治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2)经济上:列强侵略经历了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开辟大量通商口岸,获取众多经济特权,近代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解体。(3)文化上:外国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内地,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阶段二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851—1912年)(1)晚清自救运动:从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到变法图强的维新运动,从推动近代化的清末“新政”到暴露清政府腐朽本质的预备立宪运动。这些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均以失败告终。(2)农民阶级的奋斗:从建立“人间天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到竖起“扶清灭洋”旗帜的义和团运动,彰显了近代农民阶级的爱国情怀,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走向失败。(3)资产阶级的探索:遭逢“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阶段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1)政治上,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和爱国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共和和国家主权的斗争。(2)经济和文化上,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民众日常生活中也出现种种新气象。新文化运动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解放与革新。第10讲两次鸦片战争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知识点一两次鸦片战争1.历史背景(1)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国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激烈。(2)中国:君主专制统治依旧顽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科技落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2.鸦片战争(1)导火线: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收缴的走私鸦片,英国宣布对华发动战争。(2)过程: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列强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4)影响:长期影响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eq\b\lc\{(\a\vs4\al\co1(①历史遗留:英国等侵略者未能达到鸦片贸易合法化的目的。,②根本原因: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③直接原因:列强提出修约的要求被拒绝。))(2)进程eq\b\lc\{(\a\vs4\al\co1(①1856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美、俄两国以调停人面目出现。,②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③1859年,英法联军进攻大沽炮台。,④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3)结果:签订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益;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被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4)影响: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导学辨正误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3.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4.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是历史的沉沦。(×)挖教材1.19世纪初,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摘自教材P90)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提示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阅读教材P92“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幅图有什么史学价值?提示历史事件: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史学价值:图片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对中国侵略掠夺的真实写照。3.阅读教材P92“历史纵横”中的“亚罗号”事件。该事件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联系?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提示联系:“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真正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拓视野重要观点——19世纪初中英印三角贸易鸦片战争前夕,形成了以英国为主导的中英印三角贸易圈。从商品种类可以看出:英国输出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反映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输出茶叶和丝绸等初级产品,输入以鸦片为主,反映了清朝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奉行闭关自守政策。思考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什么?提示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知识点二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西北边疆危机(1)俄英侵略新疆:英国支持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2.中法战争(1)爆发: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2)进程:1884年,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3)结果: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3.甲午中日战争(1)爆发:1894年8月爆发。(2)进程: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黄海海战重创日本舰队。1895年2月,日军摧毁了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①承认朝鲜独立,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白银。②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4)影响eq\b\lc\{(\a\vs4\al\co1(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5)台湾反割台斗争: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留台清军一起,展开了反日斗争。4.瓜分中国的狂潮(1)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2)瓜分狂潮: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知识点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八国联军侵华(1)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2)过程eq\b\lc\{(\a\vs4\al\co1(①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②在廊坊附近和天津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7月,天津陷落。,8月,北京失陷。))2.东南互保: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3.《辛丑条约》(1)签约: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2)内容eq\b\lc\{(\a\vs4\al\co1(①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②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2亿两。,③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④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重要地区驻扎军队。,⑤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①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②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中国的主权完整。③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问题导学辨正误1.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2.列强对华侵略以《辛丑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和以资本输出为主两个阶段。(×)3.《辛丑条约》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它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挖教材1.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摘自教材P97)试举例说明。提示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出兵占领伊犁;法国控制越南,侵略矛头对准中国;日本借朝鲜农民起义,出兵朝鲜,在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2.阅读教材P104“历史纵横”。克林德碑碑名的演变反映了近代中国怎样的历史进程?提示近代中国由对外屈辱、任人宰割到独立自主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程。3.阅读教材P106“学习拓展”,你如何看待“东南互保”?提示“东南互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东南互保”使东南地区经济免于战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阻止了列强势力在长江流域更迅速、更强烈的深入。拓视野1.重要概念——“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围,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并达成“东南互保”协议,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双方互不侵犯。东南互保是清末地方实力派首次公然反抗清政府,虽使南方大部分地区得以免于战乱,但也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思考历史学者认为“东南互保”是晚清政治的一个重要节点。这里的“节点”主要指什么?提示清政府中央集权体制遭到严重破坏。2.关键图解——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思考近代西方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主题一“天朝”与“帝国”的碰撞——两次鸦片战争视角1唯物史观——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史料探究】史料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单位:万英镑)年份184018421845185018511853输华商品总值52.496.6239.0140.0216.0100.0英国从中国进口的丝茶迅速增加,而对华出口却进展缓慢,这就势必造成英国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从1850年到1856年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额逐步扩大,短短的几年中,逆差额从4274880镑涨到8436072镑,几乎翻了一番。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的原因。提示鸦片战争后对华商品倾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工业革命扩展,英国等侵略者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素养提升】唯物史观——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视角2社会转型——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探究】史料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1844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后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外交发生的变化。提示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管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素养提升】历史解释——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1)在世界观方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逐步建立各国平等共处于世界的观念。(2)在夷夏观方面,开始转变中国文化优越、外人皆为蛮夷的观念,逐渐正视西方文明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3)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4)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5)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主题二从边疆危机到八国联军侵华视角1甲午之殇——日本侵华【史料探究】史料“清国若为纯然之共和政治①,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但有富于爱国精神之义勇,在一朝有事之际,人心亦可以奋然于此。”——[日]小川又次《征讨清国策案》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②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马勇《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解读: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暗喻清政府君主专制制度的落后性。②指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思考据史料,小川又次认为造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这一论断加以说明。提示原因:清朝封建制度落后,军队缺乏忠勇精神和国家观念。说明:甲午战争,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民族危机意识进一步觉醒;开始寻求政治变革;“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朝鲜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朝贡体系瓦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素养提升】历史解释——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的影响视角2政局变动——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探究】史料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俄、奥、日、意、西、荷、比十一国同时宣战。当宣战诏书下至各地,邮政大臣盛宣怀令各地电信局扣押宣战诏书①,只给各地督抚观看,并电告其不要服从此令。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上海道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随后,闽浙、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均签订类似协定,史称“东南互保”。陕西、四川虽未加入,但亦表示支持。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称皇帝敕令是在拳民胁持下的“矫诏”“乱命”,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②”,“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据盛宣怀《愚斋存稿》等解读: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说明中央与地方在对外宣战上出现了分歧。②体现了对义和团运动的不认可态度。思考指出清政府宣战与“东南互保”的联系,并说明东南互保的影响。提示联系:宣战诏书扩大了地方督抚与中央的分歧,推动了“东南互保”协议的形成。影响:客观上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素养提升】历史解释——晚清中央集权的式微【练·高考真题】命题点从商品贸易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原因1.(2022·全国甲卷,28)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解题路径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46—1854年间上海进口货值一度下降,中途虽有所回升但极不稳定,这并不符合列强打开中国市场的初衷,其必然会再一次发动侵华战争,以便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同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且“阻止了”用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其余四处通商口岸的情况,其不一定较之上海更容易倾销商品,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命题点从文明互鉴角度考查近代中西交流2.(2022·湖北高考,6)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深化理解:“公使驻京”是宗藩体制走向瓦解的标志早在乾隆时期清廷就以派驻公使驻京与天朝宗藩体制不合为由拒绝英国政府的请求。《天津条约》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但不久,咸丰皇帝就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将取消公使驻京等条款作为“第一要事”。可以看出,清政府的天朝上国思想仍然严重,试图以牺牲主权换取不打破宗藩体制。但不可否认公使驻京适应了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符合国际外交惯例的合理成分。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公使馆重视学习中文,建设汉文处图书馆,研究汉学,即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故选D项;材料强调英国公使馆重视学习中国文化,未体现中国学习英国,排除A项;创新指创造新的东西,材料仅是英国公使馆学习、研究中国的情况,排除B项;是西方主动学习中国文化,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排除C项。命题点依据报刊信息考查近代重大历史事件3.(2020·江苏高考,7)《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题路径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倭人”指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取胜,提出了割地的要求,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命题点从历史反思角度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4.(2021·重庆高考,7)1900年9月,上海一家外国报纸评论说:“中国的被发现,晚了整整一个世纪,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领,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义和团……不会有过去几个月里面中国所蒙受的永恒耻辱。”这一观点()A.深刻地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源B.全面评价了西方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C.大肆渲染中国的闭关锁国而否定其近代转型D.片面宣扬西方的文明而掩盖了其侵略的实质深化理解:列强侵华的影响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和贫困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解放了他们的思想,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由材料“如果上海不是在1842年,而是在1742年就被占领,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义和团……不会有过去几个月里面中国所蒙受的永恒耻辱”可知该报纸认为中国的被发现,上海的被占领,都意味着先进对落后的拯救,在宣扬西方文明的同时掩盖了侵略战争的实质,故选D项;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在于鸦片战争应该早一些发生,这是对中国历史的误解,排除A项;“全面评价”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认为中国就是落后保守的象征,鸦片战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没有大肆渲染中国的闭关锁国,排除C项。【练·经典模拟】1.(2022·湖南六校高三2月大联考)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舰队在珠江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犹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而在《申谕英夷告示》中记载,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说明了当地民众()A.逐渐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B.比珠江其他地区民众更具爱国情怀C.逐渐意识到落后无能的清政府无法依靠D.宗族家乡观念强于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由材料“民众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三元里人民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可知,清军和英国作战时,民众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观战,说明当地民众国家观念的淡弱,但英军侵犯三元里伤害宗族成员时,当地民众自发奋起反抗,说明民众具有强烈的宗族家乡观念,故选D项;当时的民众和清政府都没有认识到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排除A项;材料只提及珠江,并未提及其他地区,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当时民众并未认识到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本质,排除C项。2.(2023·湖南郴州模拟)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欺凌,清政府统治的权威受到直接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清朝统治者将《南京条约》看作是“万年和好”之约,似乎忘记了战争的耻辱和狼狈,很快便恢复了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局面。这说明()A.《南京条约》对华的影响力有限B.清朝从此改变了传统外交政策C.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D.清政府的权威受到冲击和挑战答案C解析材料“很快便恢复了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的局面”说明当时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南京条约》在对国家主权侵略上的严重性,从息事宁人的角度签订条约后仍然保持原有状态,这是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和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故选C项;从历史发展上看,《南京条约》是西方对华侵略的起点,具有深远影响,材料中可见的是清政府认为其影响不大,而不是其本身影响力有限,排除A项;清政府改变传统外交政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设立总理衙门,排除B项;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清政府对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忽视,并未提及其他人对清政府的态度,无法得知清政府权威在何种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排除D项。3.(2021·山东潍坊期末)1862年,英国公使照会清政府:“两国始终不和之缘,总由各省督抚于外国交涉事件,并无尽心守约之理”“各大吏向不存秉公尽约之意,转以条约准行之处,多方推卸,设法阻挠”,要求皇帝明降谕旨“敢有相违者,立予重处”。这表明()A.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B.地方官致力于摆脱列强条约束缚C.英国意图进一步落实在华特权D.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各大吏向不存秉公尽约之意……要求皇帝明降谕旨‘立予重处’”可知,英国公使对各省督抚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要求清政府严格履行条约,意在保障和落实在华的各项侵略特权,故选C项;材料与“清政府官员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各省督抚“并无尽心守约之理”,并非要摆脱列强条约束缚,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的对抗,排除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