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4《鹊桥仙》(解析版)_第1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4《鹊桥仙》(解析版)_第2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4《鹊桥仙》(解析版)_第3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4《鹊桥仙》(解析版)_第4页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04《鹊桥仙》(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1、了解作者,把握秦观词的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词情、景、理交融的特点。3、解读文句、分析意境,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和情致理趣。(重点)4、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重点)1、解读文句、分析意境,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和情致理趣。2、以短暂与永恒为欣赏要点,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3、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诗词欣赏能力。1、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秦观词表现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2、写作背景这首词相传是秦观在为官之前,写给邻村一位名为娄琬的姑娘。可能命运的捉弄,他最终没能和这位青梅竹马的姑娘成亲,却被迫娶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子。后来他们有短暂的相遇,离别之后的某个七夕,他写下了这首词,寄托对这女子的思念。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都以“欢娱苦短”为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寻角度,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三、文学常识1、词牌简介《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古时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神话,汉末《风俗通》中已有记载:"织女七夕渡河,使鹊为桥。"各代诗人都咏入篇什。遂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2、七夕节简介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被成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古诗词中与爱情相关的诗句。①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②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⑤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⑧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上邪》整体感知1、译文轻盈的彩云在天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2、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阙:鹊桥相逢下阙:鹊桥惜别二、文本赏析1、上阙赏析(1)上阙是怎么描写牛郎织女相逢情景的?明确:“纤云弄巧,飞星传恨”这两句描写织女会牛郎时的情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这两句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秋夜空图,而且也暗示织女精巧绝伦的手艺。同时,“弄”和“传”两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仿佛漫天瑰丽的云霞和闪耀的流星也颇通人性,一个为他们的相会感到高兴,另一个为他们传递着离愁别恨。“银汉迢迢暗度”中的“迢迢”不仅形容银河之辽阔,牛郎织女相距之遥,相见之难,也表明他们的相思如银河水绵绵无边。“暗度”则点明渡河的时间、情景,与题意“七夕”相对,他们踽踽(jǔ)宵行(孤零的样子|夜间出行),千里迢迢来相会。(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明确:恨是离愁别恨。牛郎织女之间隔着银河,近在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更能突出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而“爱”的情感传达没有“恨”那么深刻、那么有力量。(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句中运用了什么意象?有什么好处?明确:“金风玉露”是秋日的特定景物。金风玉露暗示节候,风字前加一金字,露字前加一玉字,显示景物的优美。同时,词人把这次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4)怎样理解“一”与“无数”的对比?明确:“一”是这对久别的情侣于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刻。这个“一”又表明牛郎织女的爱情是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无数”是指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是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虽然一年只有一次的相逢,却抵得过尘世间千万遍的相逢2、下阙赏析(1)“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爱情的真挚深厚。“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即将分离的不舍。(2)“忍顾鹊桥归路”中的“忍顾”一词好在哪里?明确:“忍顾”实乃不忍回顾之意,因为相逢太短暂,不舍分离,但又不得不分离。这也是“恨”之所在。一个“忍”字,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之泪,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久别重逢的恋人又要被迫分别时的深深不舍。(3)如何理解“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明确:这是词的结句,写两位主人公的心愿。意思是,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至此,词的主旨已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这两句词却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4)关于爱情,舒婷在她的诗歌《神女峰》中提到了另一种与此截然不同的爱情观,她是这样说的:“与其在悬崖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对比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学们更赞赏哪一种观点呢?明确:两者提倡的都是一种纯洁的爱,这样的爱情都是美好的,无所谓对错。舒婷诗倡导的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爱,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爱。这是一种感性之爱,充满激情,但是缺乏理性。秦观词倡导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之爱。此爱圣洁无比,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爱:因为深爱,所以选择坚守;因为坚守,所以爱得深刻。鉴赏表达技巧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重点包括描写和抒情。描写就是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就描写对象而言,有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就描写方式而言,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侧面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摹声摹色、点面结合、渲染与白描、细节描写、欲扬故抑等。抒情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在作品中的抒发,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高考试题中常见的测试内容有直抒胸臆。借物抒枯(托物言志)、借呆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古抒情、信景交融等。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格·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等等。古典诗词鉴赏中,应主要掌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夸张。我国古典诗歌中,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自然景物的,也有用夸张手法单独描写社会生活的,更多的情况则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2)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攽《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3)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4)比兴。从古典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比兴能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表达那些不很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还能避免叙事或说理的质直,使之委婉含蓄。如李白《哭晃卿衡》:“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逢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诗中三、四句运用比兴手法,前句暗指晃衡遇难,明月象征晃衡高洁的品德;后句寄兴深微,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怀念之情。★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酬情怀。(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3)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也就是自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如秦观的《踏莎行·雾失楼台》中以“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来表达远离故土,他乡为官,前途渺茫的无数重的恨。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7)叙事抒情。在古代作品中比较常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题组A基础过关练1.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是围绕哪个民间故事展开的?(

)A.白蛇传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牛郎织女【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C.《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全词围绕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展开的故选C。【点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2.下列语句所对应的节气时间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②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古诗文的能力。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描写春季采摘野菜的情景。②“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句诗描述江南插秧的情景,一般4月上旬后期开始插秧。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绘七夕情景,节气是秋季。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冬天冰雪覆盖的情境。据此可以排出:①②③④。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壮年时多方游历,年纪大了便将生平所到之处画在墙壁上,期望达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效果。虽然人们常用宗炳的故事来解释卧游,但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卧游是年龄大了,玩儿不动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有种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说法来体味这种精神活动。王羲之在与友人度过美好的一天之后,不由得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进而思考人生的真谛和解码人生的方式,认为人生在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静一动,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虽然方式不同,但均能在“欣于所遇”之际达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审视王羲之所说的这两种方式,一个向内心去寻求,另一个则通过体察外在的世界去寻找。宗炳的“卧游”,有类于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只是观赏者是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如何才能做到卧游呢?另外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明代高廉《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而闲者匪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之谓。俾闲而博弈樗蒲,又岂君子之所贵哉?孰知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卧游,除了单独欣赏,也可以邀请一两位高人雅士同观。明代周荃写信邀请周亮工赴约赏画,他在信中写道:“室不甚幽,然不燥不湿,颇可坐卧。室中所悬画,虽太旧,然是李营丘手迹,董文敏三过而三跋之,颇为识者所赏。酒不甚清,然是三年宿酝,多饮颇不使唇裂。主人虽老,然不惫,颇能尽夜奉客欢。”如此邀约卧游,让人神往。(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材料二:“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里最早提出了“卧游”一词。“卧游”这一审美质量如何转化为绘画作品中的审美呈现?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媚者”,悦也。审美观照的直接对象就是自然山水,而且可以通过图画就能神游山水之中,他又说“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弄操,欲令众山皆响’”。人们通过这种观照不仅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还可以向宇宙本体实现对道的把握。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审美心胸,才能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才能由观照进一步达到对宇宙本体“道”的深层把握。这也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提出的“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所谓澄怀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它要求人们排除一切功利欲望的计较和思考,从而使心灵处于一种虚静实明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卧游”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才能产生符合这一审美旨趣的绘画作品,才能通过对山水艺术进行审美品味和欣赏,获得身心的愉悦。宗炳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审美观照中要做到“凝气怡身”。所谓“凝气怡身”就是通过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观照、品味和欣赏,使观照主体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提升到一个“神超理得”的艺术意境。在这种意境里,观照者的神思不仅要从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有限形态中超越出来,而且还要从自身的局限中突破出来,从而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澄怀观道”“凝气怡身”“神超理得”构成了三个相互映涵的美学关系,相互印证“卧游”在绘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卧游”也就成为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审美的质量。以“卧游”为审美指向的艺术作品就应运而生了。(摘编自百度“文藏书画”《“卧游”这一文人意趣是如何转化到绘画中的?》)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考虑身体限制而不能畅游山水,宗炳有了“卧游”之论,后“卧游”发展为一种普遍的文人意趣。B.从宗炳的画论看,古代文人游山玩水与观赏山水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都有精神上的某种追求。C.要进入“卧游”境界,有些特别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比如作品悬挂的高度及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D.“山水以形媚道”,指山水以其形态契合着自然之道;“澄怀观道”,指观赏者摒弃俗念才能悟道。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些观点与“卧游”的本质相似,是南朝画家宗炳“卧游”的先声。B.“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人们观赏真实的山水与山水画所得就有明显不同。C.古代山水画,寄寓了画家精神上的追求,观画者进入“卧游”境界才能领悟作画者的精神追求。D.观画者即使足不出户,也可通过“卧游”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的创作。5.结合材料判断,下列选项中所描述内容不能让人进入“卧游”境界的一项是(

)A.茗碗香炉人静好。桐阴悄。闲窗摹出山樵稿。B.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C.那用携筇著屐,空堂足写遐心。登临。近水与遥岑。D.空山蕙帐眠清熟,一个渔舟堕枕边。却忆年时江上路,丹青浓淡是云烟。6.“卧游”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活动?请根据材料作简要说明。7.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因精神苦闷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带王维的《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请结合材料分析高符仲的这一举动的合理性。【答案】3.C4.D5.B6.卧游,是观赏者身居斗室,排除一切功利欲望的计较,去观赏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中国山水画),从而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境界的精神活动。7.秦观卧床不起是因为精神苦闷,而非身体疾病,这当与他不能忘怀得失有关;辋川是王维的隐居之地,《辋川图》是他的山水画作品;观赏山水画以达成“卧游悟道”(让人内心安静,摒弃功利欲望,实现精神自由)是古代普遍的文人意趣;邀人赏画,相与“卧游”也是古代文人风尚,因此高符仲携画供秦观欣赏,希望秦观“阅此可以疗疾”。【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有些特别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比如作品悬挂的高度及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错误,绝对化。原文是说“如何才能做到卧游呢?另外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可见并不是鉴赏所有的作品都有这样的要求。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些观点……是南朝画家宗炳‘卧游’的先声”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宗炳的‘卧游’,有类于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只是观赏者是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先声”于文无据,选项表述曲解文意。B.“因此人们观赏真实的山水与山水画所得就有明显不同”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C.“观画者进入‘卧游’境界才能领悟作画者的精神追求”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说“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审美心胸,才能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进行审美观照……”,“审美心胸”并不等同于“进入‘卧游’境界”,选项强加逻辑关系。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由原文“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可知,“卧游”是欣赏中国山水画常用的欣赏方式。A.“摹出山樵稿”,可见是山水画,可以让人进入“卧游”境界;B.由“孤标画本难”可知描写的是自然界梅花,意思是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得传神。不能让人进入“卧游”境界。C.由“那用携筇著屐,空堂足写遐心”可知不用外出在安静的室内即可见到美丽的山水,可见写的是卧游所见画中美景。D.由“丹青浓淡是云烟”可知所描述的内容属于“卧游”境界。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提取关键信息“宗炳的‘卧游’……是观赏者是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其次,书房要小”“再次,展卷也有讲究……”,再进行整合概括,先明确卧游是“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精神活动,再明确“卧游”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其本身的特征即可。7.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题干“秦观因精神苦闷卧床不起”可知,秦观卧床不起是因为有心病,这当与他不能忘怀得失有关;而从“通过‘卧游’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才能产生符合这一审美旨趣的绘画作品,才能通过对山水艺术进行审美品味和欣赏,获得身心的愉悦”“卧游,除了单独欣赏,也可以邀请一两位高人雅士同观”可知,而秦观的友人高符仲携带王维的《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就是希望秦观借欣赏王维的山水画作品《辋川图》,以达成“卧游悟道”,排解苦闷的心情,让内心安宁,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乙)劝学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黄泉,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等。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12.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答案】8.D9.B10.D11.①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②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12.可以论证。荀子《劝学》的观点是“学不可以已”。秦观叙述了年少时凭记性好贪图玩乐,以及读书时学时辍所导致的后果,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其中,“来”,时间词的词缀,与“数年”不能分开,排除AB;“殆”,根据语境及实际生活经验推断可解释为“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正好搭配后面的约数“十一二”,二者中间不能断开,且“聪明衰耗”是主谓结构,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错误,原文和“饮”搭配,指地下的泉水。故选B。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有文采的句子”错误。原文说“可为文用者”,意思是“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①“负”,依仗;“自放”,放纵自己,宾语前置句;“滑稽饮酒者”,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旬朔”,意思是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较长的时间。②“少”,年轻;“无知之何”,无可奈何;“长”,成年;“庶几”,也许;“补”,补救。1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荀子《劝学》中的观点为“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而秦观《劝学》中说到年少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于是就喜欢和那些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也看不几天书,所以虽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这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这是从反面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观点,所以可以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参考译文:(甲)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乙)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依仗这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过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阅览到一件事,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常常因为健忘而荒废。唉,荒怠我的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若干条,编为几卷,题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各题。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B.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C.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D.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14.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3.B14.哀:牛郎织女相距遥远,分隔两地之愁;相见遥遥无期的相思之苦;鹊桥短暂相聚,转瞬间又要分别的离别之痛。乐:分别两地但情意绵长;相会短暂而欣喜甜蜜;不能相守却有相见的希望。【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春风吹拂”错,“金风”指“秋风”。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哀:“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表现了牛郎织女相距遥远,分隔两地之愁和相见遥遥无期的相思之苦;“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鹊桥短暂相聚转瞬间又要分别的离别之痛。乐:“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艺术地评价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胜过千万年人间夫妻的终日厮守。表明分别两地但情意绵长,相会短暂却有独特的欣喜与甜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表明不能相守却有相见的希望。1.“多情自古伤离别”是人之常情,而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却将这种常情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即短暂与永恒的辩证法。2.《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直接点题,一方面暗喻织女编织云锦的精巧,另一方面给我们营造了人间正是乞巧节的特定意境。3.《鹊桥仙》中通过“一”与“无数”的对比,写圣洁至极的灵魂之爱胜过朝欢暮乐的凡俗之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鹊桥仙秦

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5.“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16.“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17.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答案】15.“飞星传恨”意为那些闪亮的星星正在飞驰长空,仿佛在传递着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近在咫尺,能相视,却不能相守,用一个“恨”字,突出了相思之苦。16.“金风”是指秋风,“玉露”是指白露,“金风玉露”就是指秋风白露。连相逢时候的“风”都如“金”,“露”都如“玉”,可见相聚的宝贵难得。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17.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的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飞星传恨”,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16.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17.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需要明确修辞手法,结合词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运用拟人。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接着写织女渡银河。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运用对比手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佳期如梦”,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2)《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拂士、外患、朝朝暮暮。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