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程标准/素养目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运用文眼导读法鉴赏《虞美人》全词,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层内涵。2、总结运用文眼导读鉴赏诗词的方法。3、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1、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2、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3、通过反复吟咏感受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1.把握对比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体会诗歌的韵律美。1、作者简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世称李后主。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绝代才人: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无能的,以致最后国破而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通晓,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则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后人是这样评价李后主的: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937年七月初七生,962年继位,好声色,不恤国政,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虽封为“违命侯”,便实际上过着“日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初七,四十二岁生日,作《虞美人》一词,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2、写作背景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李煜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最后被囚禁在汴京。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止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唱出的又该是怎样的悲声呢,首先我们通过诵读来品味诗人穿越千年的生命绝唱。3、解题虞美人的传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知道难以突出重围,便将自己的爱马送给虞姬,希望虞姬可以活下去,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自刎而死。在虞姬鲜血落下的地方,长出了一种花,茎软叶长,无风自动,好像是一个美人在翩翩起舞,娇媚可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便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煜的这首“春花秋月何时了”。所以“虞美人”代表了绝望无奈的生离死别和悲歌,十分贴合后主亡国后的心境。4.诵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抑扬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整体感知1、译诗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2、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明确:愁3、作者有哪些愁?他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上阕:以自然景物起兴,抒写“故国不堪回首”的凄凉。下阕:以宫廷建筑设想,以春水设喻,抒发满腔幽愤悲慨之情二、赏析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明确:对于一个囚禁的亡国之君,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能意味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于绝望中生出的厌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物质上:锦衣玉食的物质,后宫佳丽的簇拥,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至尊自由的身份,欢乐愉悦的精神3、如何理解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的深刻含义?“又”点明时间,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4、“朱颜”的含义是什么?明确:①后宫佳丽的容颜②词人的容颜③国家的容颜5、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明确:改:朱颜(经历风吹雨打)地位(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6、“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已变,不知新的主人对他们态度如何。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愤的心理活动。7、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明确: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用自然永恒衬托人事变化,正好表达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所特有的“旧日繁华转头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独特感受。“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最后两句抒发沉痛的亡国之痛。整首词词眼该是“愁”字。8.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显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词人的悲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词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语,极其简淡天然,然而气象不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的是一种郁结已久的愁绪,用向东奔流的一江春水来作比喻,就具有了一种奔放恣肆的气势,愁绪是沉着的情感,而作为喻体的春水又是飞动的。这两句词风神秀丽,是李煜在繁华落尽之后展现出来的一派天真。“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声韵上也连绵起伏,四字平声,五字仄声,以两个平声作结,慷慨疏朗,读来亦如江水之流淌。本词的艺术手法1、以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对比(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春花秋月—如烟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月明雕栏玉砌—已改朱颜4、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自然永恒----景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以美景衬哀情,使词人的哀愁更加的悲伤深重。题组A基础过关练理解性默写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3.李煜《虞美人》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4.《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7.李煜《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参考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6、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愁具体化。【答案】C【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说法有误。“雕栏玉砌应犹在,知识朱颜改”是想象之语,为虚写。故选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忧虑【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正确识记词语常用含义外,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要注意结合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加以理解。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故选A。3.下列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A.清平乐 B.虞美人 C.蝶恋花 D.卜算子【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牌名的熟悉和掌握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所给词的形式以及对词牌名的积累进行思考;《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也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词,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故选A。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诗的情趣都从沉静中回味得来。感受情感是能入,回味情感是能出。诗人对于情趣都要能入能出。单就能入说,;单就能出说,。能入而不能出,或能出而不能入,都不能成为大诗人,所以“主观的”和“客观的”在诗中是不存在的。比如班婕妤的《怨歌行》,陆游的《书愤》和李煜的《虞美人》,,入而能出,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石壕吏》和《无家别》,,出而能入,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①它是主观的②都是痛定思痛③它是客观的④都是体物入微A.③①④②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②④【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结合“主观的”和“客观的”的顺序分析,①应该在③前面。结合“陆游的《书愤》和李煜的《虞美人》”等内容分析,是痛定思痛;“李白的《长干行》,杜甫的《石壕吏》和《无家别》”,从小处入手,抒发情感,综合B项正确。二、小阅读-课内5.《虞美人》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藏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苏轼《南歌子·游赏》)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修辞手法的能力。A.为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喻愁之多、之众、之广。B.比喻,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C.以白发喻愁,兼有夸张。D.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月亮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故选D。6.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A.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的方式抒发情感,首句诘问上苍,末句自问自答,全词被一种强烈的哀愁氛围所缠绕。B.上片最后两句将现实与过去类比来写,前句叙事,时光流转,屈辱依旧;后句抒情,举头望月,思恋故国。C.下片头两句将“雕栏玉砌应犹在”与“只是朱颜改”置于对比的位置,旨在表达由物是人非而生发出的愁苦之情。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以春水喻愁绪,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连绵不绝、无尽无休。【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上片最后两句将现实与过去类比来写”手法错误。过去的帝王生活与现在阶下囚是天壤之别,应将“类比”改为“对比”。故选B。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7.下列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发人深思的反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以具象的流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极为贴切形象。B.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C.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D.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无穷无尽的愁情写得如此深重、强烈,触手可及,极具想象力和感染力。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了”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之情,希望“春花秋月”早一点结束。B.“又东风”,一个“又”字,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加重了词人的愁绪,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C.“雕栏玉砌应犹在”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雕栏玉砌”代词人被囚禁在汴京的“小楼”。D.“只是朱颜改”,“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意蕴十分深刻,这既是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也是人生痛苦、不堪忍受的悲吟。B.“应犹在”含有丰富的感情,它表达的是既含疑虑又有企盼,既疑其是否“犹在”又盼其应该“犹在”的复杂感情。C.词人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并提,以“改”和“在”对比,以“只是”和“应犹”呼应,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D.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事沧桑之无常;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宇宙永恒不变。【答案】7.A8.C9.D【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A.“反问”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问有答,是设问。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代词人被囚禁在汴京的‘小楼’”错,“雕栏玉砌”代南唐宫殿。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D.说法反了,应该是“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指向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则专说人事沧桑之无常。故选D。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中,对“春花秋月”之美好景象,作者却一反常情,期盼它早日“了”却,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B.“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不仅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而且暗示此情此景多次出现,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C.李煜在“应犹在”与“朱颜改”的矛盾旋涡中越陷越深,在物是人非的落差对比中难以自我救赎,亦在此过程中演绎着人生的“突围”之美。D.“月明中”的“故国”只属于江南的那些较少忧虑的日子,最多也只是浮现在李煜“不堪回首”的记忆中,而且是他不忍心“触碰”的回忆中。11.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具体,下列四首诗词中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案】10.B11.D【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深切表达出词人的欣慰之情”错误,应该是深切表达出词人的亡国之痛。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A.烟草连天,喻愁之大;柳絮蒙蒙,喻愁之乱;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断。三个比喻,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且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化抽象为具体。B.本体“离恨”,喻体“春草”,化抽象为具体。C.本体“白发”,喻体“秋霜”,化抽象为具体。D.没有运用比喻,愁心与明月之间无相似点,只是移情入景,使用了拟人修辞,把明月当成可以寄托愁心的人来写。故选D。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各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忧虑13.下列对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雕栏玉砌”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的台阶指代南唐的宫殿。B.“只是朱颜改”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朱颜”是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C.“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鸟雀仿佛有着人一样的喜怒哀乐。D.“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荷花仿佛一群身着红裳绿裙的江南女子。14.对这首词中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是指作者在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发生的事。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指代南唐故国宫苑;“朱颜改”意思是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一江春水”15.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16.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①李煜生于江南,山清水秀孕育了他多愁善感的气质、多才多艺的灵性。②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包藏丰富的内容,善于概括出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引起读者的共鸣。③在位期间享乐优游流连于感情的旋涡,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④凡是亡国遗民、漂泊游子、贬官谪吏、怀人相思者,读了他的词都能引发感慨或借他的词句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⑤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而产生感情上的差距。A.③①②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④⑤②【答案】12.A13.D14.C15.D16.C【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犹:还。句意: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C.只是:较重的转折。句意: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D.愁:哀愁。句意:要问心中的哀愁有多少。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比喻”错。晨风吹来,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词人用了一个“举”字,堪称绝妙,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不是比喻手法。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宫苑中的妃嫔已年老色衰,不能再来帮助主人排遣心中的苦楚”错,朱颜改,意思是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上阕写景,下阕抒情”错,本词上下阕都兼有写景和抒情,并未截然分开。B.“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错,应是由实到虚。第一句由眼前的春花秋月想到往事;第二句由眼下的小楼东风想到明月下的故国。C.“实写”错,此句为想象。“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承上,写的是回首中故国的情景。“只是朱颜改”一句揭示出物是人非。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通读全部句子,可以确定中心话题为“强调李煜的气质特点及其词作的风格影响、读者的感受”。顺序应为由词人到词作的逻辑关系。①③介绍李煜的基本情况和性格特点;②是词作特点,由“因此,他往往能在看似平常的句子里包藏丰富的内容”与③“使他对一草一木、春花秋月皆有独特的感受”可知②在③后;⑤④是读者感受,由⑤的“读者却不容易觉出”可知与②衔接紧密。确定顺序为①③②⑤④。故选C。四、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又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李煜举头仰望明月,不由得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经不在了,皇帝的身份也已经不在了。(2)周邦彦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词人信步走到室外,吟出了“,,”的诗句,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跃然纸上。(3)词人周邦彦的乡愁很深,他的思绪沿着这缕乡愁回到了故乡。“?,。”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非常想念你们,我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答案】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默写本题,首先,要读懂情景材料所给的内容,依据内容联想到学习过的课文所背诵积累的知识,然后进行默写。18.虞美人(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2)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恰、砌、犹、堪。五、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________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腊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墓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___________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出现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________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_________,凸现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通今博古C.鳞次栉比
波诡云谲
荡气回肠
通今博古D.俯拾皆是
波诡云谲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答案】19.A20.C21.B【解析】19.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根据使用对象,应选“俯拾皆是”。“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波诡云谲”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物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上文提到中国革命,使用“波澜壮阔”。“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选用“荡气回肠”。“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应用“贯通古今”。故选A。20.本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合适的衔接句。一是这些意象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因为只能诗人先创造,读者才能借此寄寓情感,所以排除AB;二是“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的正确语序,因为要先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从而进行理解,才会更易于交流,排除D。故选C。21.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旅游产业政策优化建议报告
- 企业环境信用管理办法
- 企业培训课时管理办法
- 企业人员晋升管理办法
- 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法
- 仓库施工备案管理办法
- 优化完善风险管理办法
- 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
- 产业资金管理办法举措
- 企业用水登记管理办法
- YY/T 1623-2018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灭菌过程有效性的试验方法
- GB/T 28055-2011钢质管道带压封堵技术规范
- GB/T 23936-2018工业氟硅酸钠
- GB/T 1874-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酸不溶物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 GB 30980-2014海洋倾倒物质评价规范疏浚物
- GA/T 139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尼可地尔临床应用优势课件
- 超星尔雅《诗经》导读检测题答案
- 地源热泵埋管冬夏季换热平衡计算
- 湖北省职称评审专业目录表(工程系列)
- 中考《红星照耀中国》各篇章练习题及答案(1-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