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肿瘤细胞一旦死亡就会释放钾离子到细胞外,钾离子通常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阻止它们的抗肿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C.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D.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钾离子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性2.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D.药物N能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秋水仙素3.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因此不能发生渗透作用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C.组织液中的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种碱基4.图1为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共有两种RNA参与图1所示过程 B.噬菌体和酵母菌均可发生图1所示过程C.人体细胞中不可能发生图2中⑤过程 D.图2中①②③④⑤过程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5.在豌豆的DNA中插入一段外来的DNA序列后,使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导致淀粉分支酶不能合成,最终导致豌豆种子中淀粉的合成受阻,种子成熟晒干后就形成了皱粒豌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会随豌豆细胞核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复制场所为细胞质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NA聚合酶均在细胞核起作用C.淀粉分支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使淀粉分支酶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因此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C.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了观察蛙的受精卵及其卵裂过程,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材料与用具:成年雌蛙和雄蛙、剪刀、烧杯、任氏液、研钵、显微镜、注射器。(要求与说明:具体手术和装片制作过程不作要求;悬浮液指含有较大颗粒的溶液;任氏液是两栖类的生理溶液;垂体中有促进排卵的激素;实验条件均适宜)实验步骤:(1)①精子悬浮液的制备:取________________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②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________________,过滤取上清液。③________________:给成年雌蛙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2)预测实验结果(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___________。8.(10分)类病斑突变体是一类在没有外界病原菌侵染情况下,局部组织自发形成坏死斑的突变体,坏死斑的产生基本不影响植株生长,反而会增强植株对病原菌抗性。(1)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在温室内种植,随着叶片发育逐渐出现病斑直至布满叶片,收获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2)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3)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下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起始密码子;CAA:谷氨酰胺;GAA:谷氨酸;CUU:亮氨酸;UAA:终止密码子;AUU:异亮氨酸)(4)进一步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均有所提高。提取细胞中的总RNA,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___________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9.(10分)微生物在尿素工厂的废水中难以生长。研究人员利用2种载体固定脲酶,并比较脲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性和脲酶对尿素废水的降解能力,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其中酶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脲酶冻干粉总活力)×l00%。请回答:(1)海藻酸钠浓度过高时难以溶解,且形成的凝胶珠容易出现____现象,在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后再_______。(2)本研究固定脲酶的方法属于_____,研究中可以通过____(写出一种正确方法即可)增加凝胶珠的硬度和内部交联程度,以减少酶损失。(3)制作凝胶珠时,刚溶化的载体需____后才可与脲酶混合。使用的注射器前端小孔的内径不宜过大,以防止凝胶珠体积过大影响____。(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更适合用于固定化脲酶的载体是____,其依据是____。10.(10分)镜面掌是常见的室内观叶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探究其在不同梯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后的光合生理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而为镜面掌抗旱生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请回答下列问题。组别天数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气孔导度molH21▪m-2▪s-1)胞间CO2浓度μmolCO2▪m-2)对照4d1.361111.1168d1.361111.11612d1.361111.11616d1.361111.116干旱胁迫4d1.3951.1148d1.24571.11312d1.12621.11216d1.14781.1115干旱胁迫后复水4d1.34981.1158d1.32961.114812d1.31851.114516d1.28821.1142(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1)胞间CO2进入叶绿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格数据,干旱胁迫12d和16d,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是___________(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用_____________(试剂)提取其中色素,并以_______________法加以分离,可一定程度上了解干旱胁迫对叶片中色素所造成的影响。11.(15分)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假如人的体温调定点是37℃,当体温高于或低于37℃时,机体能通过相关调节使体温恢复到37℃左右。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并非一成不变,如病菌、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会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热。(1)维持人体体温的热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2)某人受病毒感染引起发烧,下图是他的体温测量记录,请结合调定点学说回答:①AB段病人常表现为皮肤血管收缩、骨骼肌颤栗等表现,并常伴有“害冷”的感觉,结合资料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图甲中BC段人体产热量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基本等于”)散热量。③CD段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发起攻击,并通过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_快速消灭EP,使体温调定点恢复到正常体温。综上所述,体温调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详解】A、发挥抗肿瘤功能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A错误;B、细胞外高浓度钾离子导致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并非数量减少,B错误;C、细胞外增加的钾离子可降低免疫细胞活性,因此细胞外低浓度钾离子是免疫细胞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C正确;D、死亡的肿瘤细胞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C。【点睛】关键: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的接触引起,不是浆细胞,浆细胞只是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2、B【解析】
分析题图: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第一次分裂过程,开始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最后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子细胞为单核细胞,而每个细胞核中含有40条染色体。而细胞A中纺锤体一端形成双纺锤体,一端没有形成双纺锤体,这样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一个为单核,另一个为双核,单核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条,双核子细胞的每个核内染色体数为20条。【详解】A、两个纺锤体共同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A错误;B、细胞A的两个纺锤体一极靠近,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含40条染色体的单核,另一极分开,形成的子细胞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B正确;C、细胞B的两个纺锤体完全分开,形成的子细胞都会出现各含20条染色体的双核,C错误;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与秋水仙素作用无关,D错误。故选B。3、C【解析】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组织细胞中由于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其中的氧气浓度是低的,因此组织细胞中的氧气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但有细胞膜,因此能发生渗透作用,A错误;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B错误;C、细胞内的氧气浓度是低的,故组织液中的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NA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碱基,D错误。故选C。4、D【解析】
分析图示:图1表示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图2表示中心法则及发展,①表示DNA的复制、②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详解】A、图1所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识别并携带氨基酸,rRNA参与核糖体的合成,故三种RNA均参与图1所示过程,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单独进行图1过程;酵母菌是真菌,需要先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进而在核糖体中进行翻译,B错误;C、⑤是逆转录过程,当HIV侵入人体后可以在T淋巴细胞中发生⑤过程,C错误;D、图2中①DNA复制、②转录、③翻译、④RNA复制、⑤逆转录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D。5、D【解析】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复制场所为细胞核,A项错误;DNA聚合酶可在细胞核、线粒体中起作用,B项错误;淀粉分支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C项错误;插入的外来DNA序列仅使一个基因发生结构改变,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项正确。6、B【解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癌变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具有累积效应,细胞至少要发生5-6处基因突变才能成为癌细胞,B正确;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影响,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适量任氏液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卵细胞的采集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受精卵观察:取出受精卵,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解析】
任氏液除了含有氯化钠成分,还含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及乳酸根离子。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保持两栖类其他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卵裂期一个细胞或细胞核不断地快速分裂,将体积极大的卵子细胞质分割成许多较小的有核细胞的过程叫做卵裂。【详解】(1)①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因此取适量任氏液于烧杯中,加入取自成年雄蛙的精巢,用剪刀剪碎,混匀,获得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获能精子)。②垂体提取液来自动物的垂体,因此垂体提取液的制备:取适量任氏液于研钵中,加入取自成年雌蛙的垂体,用剪刀剪碎,研磨,过滤取上清液。③垂体提取液中含有促性腺激素,能够促进卵细胞的生存,因此卵细胞的采集:给成年雌蛙注射适量垂体提取液,一段时间后,用烧杯收集排出的蛙卵细胞。④受精是精子(获能)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因此受精:在含有蛙卵细胞的烧杯中加入精子悬浮液,混匀。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⑤受精卵肉眼不可见,需在显微镜下观察,因此需要将受精卵取出,还需要制作装片,再用显微镜观察。⑥卵裂是指受精卵早期的快速的有丝分裂。卵裂过程的观察:每隔一定时间,用显微镜观察受精卵的卵裂,可以观察细胞的体积和细胞的数量。(2)在一个坐标系中绘制前3次卵裂过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因此只能是绘制双纵坐标,且注意纵坐标两边的差异(一边是体积,一边是数量),受精卵的起始数量必须为1,且细胞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即第一次卵裂2个,第二次卵裂4个,第三次卵裂8个)。新分裂得到的细胞体积总是比原来的小,因此单个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横坐标为时间(卵裂次数)。另外,注意图的名称为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还有图例一般标注在右边。图绘制如下。细胞体积和细胞数量变化柱形图【点睛】明确实验目的,结合基础知识点(受精作用及卵裂)来进行实验设计。特别注意实验结果的表述,本题用的是柱状图,不要绘制成曲线图或者表格。8、诱变稳定遗传正、反交1对隐性基因野生型植株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变为UAA,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逆转录引物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解析】
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说明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相对应的RNA分子。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1)诱变可以提高突变的频率,将某野生型粳稻品种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类病斑突变体,收获突变体种子。连续多年种植,其叶片均产生类病斑,没有出现性状分离,表明该类病斑表型可以稳定遗传。(2)若突变体的类病斑表型受常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因此突变体与野生型植株正、反交产生的F1植株表型均一致,且F2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的比例符合3∶1。(3)图中的序列为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序列,因此是对F2群体中148个隐性单株(突变体)和野生型植株进行序列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上A基因的非模板链发生了单碱基突变,如题图所示,据此推测突变体出现类病斑的原因是:非模板链的G变为T,使密码子由GAA(谷氨酸)变为UAA(终止密码子),翻译提前终止,合成的多肽链变短。(4)RNA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然后以防御反应相关基因P1、P2、P3的特有序列作引物进行定量PCR,检测这三种基因的表达量。从图中可知,突变体的P1、P2、P3表达量均明显提高,推测突变体抗性提高的原因是A基因的突变提高了防御基因的表达。【点睛】本题以图形和文字信息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理解和应用,学生要有一定的文字信息处理能力。9、拖尾等加水定容包埋法适当增加包埋载体浓度(或适当增加CaCl2溶液浓度或适当延长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冷却至室温胶珠内外物质交换效率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热稳定高,尿素分解效率高【解析】
据图1分析可知:随温度升高,三种酶的回收率均有所下降;据图2分析可知,海藻酸钠的尿素分解效率高。【详解】(1)海藻酸钠使用时浓度不宜过高,因浓度过高时难以溶解,且形成的凝胶珠容易出现拖尾等现象;在海藻酸钠完全溶化后再加水定容。(2)本研究用海藻酸钠固定脲酶的方法称为包埋法;为增加凝胶珠的硬度和内部交联程度,以减少酶损失,可通过适当增加包埋载体浓度(或适当增加CaCl2溶液浓度或适当延长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的浸泡时间)等措施实现。(3)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常温后,才可与脲酶混合,避免高温使酶失活;充分搅拌并混合均匀转入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前端小孔的内径不宜过大,以防止凝胶珠体积过大影响胶珠内外物质交换效率。(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图1中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回收率受温度影响较小,且图2中海藻酸钠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故固定化脲酶的载体更适合选择海藻酸钠。【点睛】明确固定化酶的原理及流程,并能结合题图分析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自由扩散非气孔因素干旱胁迫22d和26d,气孔导度上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下降无水乙醇纸层析【解析】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2)气体分子进出二氧化碳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故胞间CO2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叶绿体参与光合作用。(2)分析表格数据,干旱胁迫22d和26d,气孔导度上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下降,据此可知,干旱胁迫22d和26d,导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因素是非气孔因素。(3)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根据叶绿体色素能够溶解到有机溶剂中的特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其中色素,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而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实现对叶绿体色素的分离,该分离色素的方法为纸层析法,根据实验结果可一定程度上了解干旱胁迫对叶片中色素所造成的影响。【点睛】分析表中数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