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甘肃省靖远第二中学高考考前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保罗•S•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一书中评价中国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名义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该历史人物是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2.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3.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询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这场国本之争表明A.官僚体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 B.明朝的君臣关系极度紧张C.明朝皇帝已经失去了太子册立权 D.专制集权制度出现了削弱4.近现代某文学流派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下列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母亲》 D.《等待戈多》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是复仇”。他的“仇恨”起因于:A.普法战争法国失败 B.普鲁士破坏法国革命C.德奥同盟针对法国 D.德挑战法国霸主地位6.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1938年4月报纸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1940年6月设立卫生处,各县设置卫生科员,各乡设卫生委员会1941年印发防疫传单,举办卫生晚会、卫生宣传周、卫生展览会等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 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7.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带,“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这一现象反映出A.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B.近代棉织业发展迅速C.自然经济走向了解体D.西方加剧了棉纱倾销8.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C.李贽的《焚书》 D.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9.与以往反对全球化力量来自民间社会不同,近年来英美等国的政府力量成为反全球化力量的主力,如2016年英国公投脱欧成功,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由此可见A.全球化发展受保护主义掣肘 B.英美是经济全球化主导者C.逆全球化逐渐变为世界潮流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10.在现代英国宪政体制中,理论上议会下院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详细审议一切立法,但事实上它却不能违背内阁意愿修改立法。在这方面,它完全不能与美国国会的权力和独立性相媲美。这是因为英国A.国王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B.上院制约了下院行使某些权力C.宪法是非独立性宪法文件 D.行政权与立法权未能正式分开11.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12.1836年,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钦差大臣》,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行贿。该作品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13.1879年,李鸿章筹建的开平矿务局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煤,产量逐年增长。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这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A.促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合理B.有力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解决了军用企业的财政困难1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下图所示两大区域集团组织①都建立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前夕②都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都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④美国都是两个经济组织的成员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后期16.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美国新宪法(指1787年宪法)确定的政体是一种“选出来的君主制”,托马斯·杰斐逊也附和说,它是“君主制的新版本”。他们的评论主要指的是1787年宪法A.没有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B.规定的中央政府权力过大C.赋予总统过大的行政军事权D.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17.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所述情景应出现在今天的A.天津 B.北京 C.长三角地区 D.珠三角地区18.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对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教育近代化受制于封建伦理纲常B.大众传媒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管理C.服饰文化呈现个性化的特点D.民主共和思想尚未深入人心19.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A.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 B.寻找事件发生的因果C.探讨早期的价值观念 D.展现历史的发展进程20.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下表是其代表作《教育论》的课程设置方案。该课程设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B.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C.日益工业化的社会需要D.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21.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出自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B.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C.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2.在联合国成立的问题上,各国有着相同的出发点。“相同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A.建立一个和平平等的世界 B.建立一个美苏两国操纵的世界C.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 D.成立联合国,重建世界格局23.据吴敏树《拌湖文集》记载,“茶,巴陵故少种,道光末,江广人贩茶之洋,名红茶。虑茶伪,专取生叶,高其值,人争共市。而贸于本地者,名黑茶,乃取山中杂树叶为之,极有无一茶叶者.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这说明A.巴陵农业生产出现专业化特征B.鸦片战争改变了巴陵人生活方式C.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D.茶叶成为巴陵出口西方主要商品24.有材料显示: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对此现象,符合历史的解读是①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②清朝推行闭关政策,这是一则杜撰的材料③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5.民国时期,无锡一男聘结一女,已择日迎娶。女方寄信告之男方,说这门婚事是家兄一人之意,本人死不顺从。男方知晓真相,退还庚帖。这件事被喻为“女权发达之噶矢婚嫁文明之滥觞”。对此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B.民主自由,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是要稳步地促进相互联系的两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另一个转变则是A.由半殖民地向独立自主的转变 B.由专制独裁向民主政治的转变C.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D.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2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28.1929-1945年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其中1930年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这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政策不受意识形态限制 B.加强与西方政府间的合作C.经济建设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D.工业化取决于西方的援助29.下表是中同1977年到1986年高校招生相关数据简表,这一表格能够反映出A.该时期的大学完成了教育转型 B.改革开放促成了高等教育的普及C.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 D.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30.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B.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D.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瘟疫爆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疫灾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家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瘟疫防治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疫灾教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等。——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材料二1439—1640年间,英国伦敦是当时欧洲鼠疫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15世纪末期英国的防疫组织很不完备.措施也显得零乱分散.大多数是效仿其它国家的做法,防疫成效不大。16世纪以来,都铎政府的防疫立场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采取各种措施,建立相关机构来组织防疫。1578年以前,防疫措施主要由各郡自行制定。为了便于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防疫工作,英国议会通过了“关于被瘟疫感染人群的管理法案”。根据法令.郡治安法官全盘负责所在地区的防疫工作;各教区牧师、济贫理事会同看守人、检查人、监督人等定期(每周)向治安法官递交疫情报告;郡治安法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疫情和应对措施,并及时将疫情材料整理后汇报枢密院,以便中央及时掌握国家的疫情动向。在严酷的防疫斗争中,英国的防疫预警机制逐渐形成。英国政府还比较重视解决和瘟疫相关的社会问题,如乞丐流民问题。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将“普通税”作为济贫基金,对乞丐和流民进行救济,这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此外,英国政府还颁布了《济贫法》、《习艺所法》等一系列法案,使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在英国政府和民众紧密配合之下,17世纪下半期以来英国各地所发生的瘟疫明显减少。——摘编自陈凯鹏《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应对疫灾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演变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政要》材料三: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卷198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概括材料二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33.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B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B【解析】

根据材料“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可知随着土地细碎化给农民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是土地细碎化的负面作用和农业发展的出路,并没有涉及家庭经营模式的问题,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C项;推行土地整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B。3、A【解析】

“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被立为太子”表明官僚体制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君臣关系极度紧张,排除B;皇帝依然掌握对太子的册立权,排除C;明清时期,专制中央集权持续加强,D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4、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雨果的《悲惨世界》和材料中提到的“执着于理想”,要“用美丽理想代替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浪漫主义风格一致,A选项正确;《战争与和平》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三者均不属于“描绘理想生活”,“美丽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BCD三个选项错误。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克里孟梭坚持要“复仇”,这说明法国此前曾遭到过重大的失败,并受到侮辱,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可知,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对德割地并支付大量赔款,从此埋下双方仇恨的种子,故选A。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是在18世纪进行的,普鲁士虽然组织了反法联盟,但是并不是法德结仇的开始;C项是在一战之中;D项明显错误。考点:普法战争点评:1870~1871年普鲁士同法国之间的战争。战争1870年9月开始,最终法国战败。1871年1月28日,巴黎失陷,两国签订停战协定。2月26日,双方在凡尔赛签订初步和约。5月10日在法兰克福签署了正式和约。这次战争使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结束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6、A【解析】

题干表格中的防疫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完善,这体现了抗日根据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对抗日救亡事业的支持与配合,反映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故选A项;材料呈现的是陕甘宁边区对疫病的预防,并未提及疫情,不能说明疫情日益严重,排除B项;近代卫生体系包含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仅从陕甘宁边区的疫病预防工作无法反映这一体系的成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全民族共同抗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7、C【解析】

根据“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可知,江苏通州海门一带出现“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表明自然经济走逐渐向了解体,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纺”“织”分离和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家庭棉织业日益衰败,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棉织业,并非及其生产的近代棉织业,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方是否加剧了棉纱倾销,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乡人穷极思变,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以致洋纱倒灌内地,日甚一日”,联系所学自然经济开始瓦解的表现分析解答。8、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这符合梁启超所处时代人们的思想特点,也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相契合。故此题应选B项9、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美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行为反映其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的不满,英国公投脱欧、“美国优先”的策略都是从本国国家利益出来。故答案为A。英美成为反全球化的主力说明它们不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B项;世界的主要潮流依旧是全球化,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A。10、D【解析】

内阁常以政府的名义向议会提交议案,因为内阁政府可凭借多数席位控制议会,所以其议案往往都能通过。故英国的内阁事实上集行政权与立法权于一身。D正确;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且材料与国王无关,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下院与内阁的关系,而不是下院与上院,B排除;英国至今未有一部统一而独立的宪法,C排除。故选D。11、A【解析】

据材料“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等信息可知,元代实行的制衡的运行机制主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正确;分化地方权力是手段不是目的,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处理民族关系,故C选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不是材料最终目的,故D选项错误。12、B【解析】1836年的俄国正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俄国还依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钦差大臣》里的情节反映的是小官吏被误认为是钦差大臣而备受巴结和奉承以至于行贿,这是沙俄腐朽的专制体制的产物,故选B;当时的俄国处于封建制时代,故A中的“资本主义政治”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剧作表现的是现实主义创作的风格,故C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没有反映拜金主义,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以俄国著名戏剧家的作品入题,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考生要具备一定的俄国时代特征知识才可以准确判断每个选项的正误,既要有时间概念,又要有对俄国历史的总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对考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查。13、B【解析】

材料数据表明,开平矿务局的开办增加了中国本土煤炭的供给,这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故选B项;开平矿务局虽然是中国自主采煤的一个例子,但无法改变中国煤业被外国资本控制的事实,故排除A项;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D项“解决了”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另外无法从有限的材料得出该结论。14、B【解析】

图中两大区域集团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于苏联解体后,①排除;两个组织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而且美国都是成员国之一,②④符合题意;两个组织的成立都推动了区域内部贸易自由化,③符合题意。B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5、D【解析】

公元前202年这一时间可以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后期,D正确;A、B、C均表述错误。16、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每届任期四年,故A项错误;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相较于之前而言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材料中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侧重于美国总统的权力过大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选出来的君主制”“君主制的新版本”等可以看出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的评论主要强调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过大,故C项正确;没有规定总统由选民直选表述无误,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名师点睛】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第一,在联邦中央官制上,是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的具体实践,涉及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个领域。把握到“制衡”(即制约与平衡,实现了“把权力关在笼子里”)的内涵及深远影响。第二,在平衡和协调利益方面,涉及到解决三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17、D【解析】

此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广州一地对外正常贸易,故D项符合题意;其它地区都不允许对外贸易,排除ABC项。18、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公报》报道粤女学生的着装问题,从而引发“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下令整顿”,这体现出大众传媒影响到政府对教育管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没有体现出教育的近代化与封建伦理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服饰文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没有体现出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排除。19、A【解析】

地理环境会影响文明,如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史学家们重视地理研究的主要原因是探寻自然与文明关系,A正确;并非所有的历史事件都与地理环境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地理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早期社会价值观念,排除C;地理环境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从地理环境角度不能细致展现历史发展进程,排除D。20、C【解析】

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时期,随着英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设置了生理学、解剖学,促进了人类进一步了解自己;逻辑学、理学、数学和光学的设置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涉及到抚养子女的问题方面设置了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维持人际关系方面的课程是历史、政治、社会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故C选项正确;英国19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体现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材料内容集中体现了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内容,无法体现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成熟,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9世纪英国的课程设置方案,没有体现社会分裂对立的现实,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是19世纪英国教育课程设置,无法得出近代自然科学独立,并且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21、A【解析】

该思想家的言论属于儒家思想,A项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符合题意;B项属于法家思想,C项属于墨家思想,D项属于道家思想,均排除。故选A。22、C【解析】

联合国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处置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C正确;A中“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是各个国家“相同的出发点”,排除;D是美苏两国的出发点,排除。23、C【解析】

根据材料“于是茶值三倍往时,苦难得,始有自种”可知,红茶畅销海外,致使本地的茶叶量少而价高,进而导致巴陵人自己种植茶叶,说明巴陵茶叶生产受外国市场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呈专业化特征,材料没有强调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种茶不代表巴陵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未能看出当地其他出口商品的数据,所以不能认定茶叶成为主要出口商品,故D项错误。24、B【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是“清朝”,此时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地可以对外通商,故①符合史实,②说是杜撰的材料,表述错误;此时正好是新航路开辟后,材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世界商品广泛交流的“商业革命”,③符合史实;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④不符合材料史实。据以上分析,①③表述符合史实,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有部分错误,排除。故选B。25、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无锡女子对传统包办婚姻的不满以书信告之男方,这反映了民国时期妇女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及女性对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已有反抗意识,并且维护自己婚姻自由权利;而男方知晓后便退婚,这些体现了民国时期新旧观念的碰撞,A项正确,D项排除;题干信息仅涉及妇女婚姻观念变化,不能说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当时出现妇女解放潮流,排除C项。故选A。26、C【解析】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C正确;A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B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义,排除。【点睛】材料中的关键词是“两个转变”,考查的是学生对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掌握。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全国胜利后,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27、C【解析】

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项。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8、C【解析】

根据材料“1930年执行的104个技术援助协议,约有84个是和美国、德国公司签订的”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生产过剩,促进了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的技术援助协议的签订,说明经济建设受国际形势的影响,C项正确;经济政策受到意识形态限制,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苏联和外国公司之间的技术援助协议的签订,不代表苏联与西方政府间的合作,B项错误;苏联工业化过程中西方援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D项错误。29、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录取考生的比重不断上升,说明当时的高等教育稳步发展,D正确;当时的大学仍然以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主,无法得出转型的结论,A排除;高等教育至今尚未普及,B排除;受文革十年的影响,恢复高考初期的生源质量最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故选D。30、D【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成都慢生活并非成都人民不思进取;B项错误,说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明显错误;C项错误,夜市在宋代出现,并非在汉代;D项正确。故选D。考点:成都的商品经济等点评: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土地肥腴,再加上都江堰的灌溉作用,自古就是天府之国。成都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休闲时可以领略成都的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尽情享受都市慢生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他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为后世防治疫灾提供了借鉴。(2)趋势:由消极应对到积极应对:由效仿他国到自主决策: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统一治理:逐步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认识:完善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上下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借鉴先进经验等。【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司所职”可知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根据材料“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可知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