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

丰富多彩。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

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阅读本单元的诗歌,我们

可以领略诗人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学习本单元,要在反

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理解诗中蕴含的

哲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诗人让自己与诗中的意象相互融合,让物

化的自我形象,熔铸于祖国的形象之中。诗人既是生长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的一个简单的个体,

又是与祖国一同经受苦难屈辱、一同挣脱羁绊、一同走向希望的统一体。这首诗宛如一首交

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后两节清新、明快,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

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梅岭三章》选自《陈毅诗词选集》,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对人间的告白。诗人形象

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短诗五首》分别为《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

选集》)、《断章》(选自《鱼目集》卜《风雨吟》(选自《芦荻诗选》)、《统一》(选自《聂鲁达

抒情诗选》)。这五首短诗语言凝练而含蓄,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思。《月夜》这首诗以霜

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

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

放的奋斗精神。《萧红墓畔口占》写诗人祭拜友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断章》通过

桥、景、人、窗、月、梦这六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既透明清晰又耐人寻味的风物素描,表

明宇宙万物乃至人的整个生命历程处处都存在“相对状态”。《风雨吟》通过风雨中的“大

地”,大地上的“房舍”以及“我”面对“大地的海”的忧思满怀,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

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统一》通过

“叶”“花”“果实”等自然事物,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对立之中蕴含着统一,启示

我们要透过繁多的现象窥见单一的本质。

《海燕》选自《高尔基文集》,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的形象的描写,深

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者坚强无畏的精

神。

“写作”通过《女婿造人》这篇课文古籍的记录的字数和课文字数的对比,引出扩写的

含义。从而教学扩写的注意事项以及不同体裁的文章扩写的侧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掌握与诗文相关的文学常识(文体及作家作品)。

3.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诗歌包含的思想感情。

4.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教读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辨识音、形、义。

2.明确本单元涉及的文学常识,重点包括文体和作家作品。

3.教读课文,指导学生准确判断朗读的重音和停顿,通过朗读、品味来探情寻意。

4.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5.指导学生能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其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诗文中的景物之美、情感之真,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和思考,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朗诵诗文的兴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和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陶冶情

操,获得情感上的浸润。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朗读,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引导学生揣摩和品味作品的精彩句段,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激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对事物的细微感觉,在头脑中再现诗文描绘的景与境,

领略景物之美,获得主观上的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诗歌的用语之妙,挖掘修辞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措施

1.充分熟悉课文内容,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料及多媒体课件。精读课文以讲解为主,力

求细而精,多给例子,多讲方法,激发学生举一反三,产生主动阅读探究的兴趣。略读课文

鼓励学生以自学为主,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上学会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让学生学会自主

性的泛读与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能用I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诗歌,进而运用在本单元的背诵中。可以在课外组织朗读比赛,促进学生朗读技巧的熟练与

提升。

3.督促学生查找并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外篇目,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在课堂上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学习心得,以促进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课时安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课时

《梅岭三章》1课时

《短诗五首》1课时

《海燕》2课时

写作1课时

共备区自备区

2019年11月26日总第」_课时学情预测

课题:第_!____课时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2、诗歌中的意象。(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适合学情的课堂检测

一、导入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

的情感。20世纪70年代末,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

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板书设计

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舒婷

质朴厚重的情感吧!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播放录音材料,导入学习情境。深沉、悲痛

二、初读感知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1、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痛苦、希望

受?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2、文学作品的理解,需要我们走近作者,走入作者的那个时希望、欣喜

代。请你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诗写作背景,并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简述你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同学间相互补充。深情、强烈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插

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

年,成诗却早在1976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这首诗有

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诵读品味

(一)导读品味:让我们再次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仔细品味诗

歌的感情。

1、教师播放音乐,营造气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

自读。

2、学生选其中的一节朗诵,并说说这样读的理由。(表达了

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调诵读?)其他学生点评,教师鼓

励。

3、诵读指导:

本诗先抑后扬,表达了诗人由低沉而至高亢的思想情绪,朗提炼与反思

读中要注意把握这种节奏的变化,读出情感。让学生学习这首词反复诵

教师范读第一节(或放录音),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读,有层次诵读,达到读准、

谈谈你的看法。读懂、读美,老师适时诵读

教师引导:诗人感到犹如把纤绳勒进祖国母亲肩膊那样疼痛指导,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

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课堂,体现语文课独特的韵

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味。

沉重而有压抑感。

(二)自主研读

1、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二、三、四节,小组成员

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互相补充。(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

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教师引导:

第二节,诗人使用了“花朵”这一意象,它的出现带来了轻

松与美的感受,但我们注意到它的修饰语时,感觉就不一样

了,“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原来这“花朵”离

我们很遥远,无从触摸。但.“花朵”毕竟是“花朵”,它代表

我们古老的祖国的希望。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

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

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

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诗人使用了“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

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一系列的

意象。依然按照我们的理解方式看这些意象,我们看到了一

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

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

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诗人借“乳房”一个意象,把祖国比拟为母亲,诗

人自己则成了母亲翼下的一个渐趋成长的孩子。诗人与祖国

唇齿相依的关系被揭示出来(“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

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

祖国母亲(“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前文叙写的

痛苦将会在孩子的拼搏奋争中消失,那“飞天袖间”的“花

朵”定会飘落大地,希望定会成为现实。“——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2、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着小声朗读。

3.、挑选学生配乐朗读全篇,师生共同点评。

四、合作探讨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

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

(“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

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

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

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

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

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4、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总结: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

更亮。

六、巩固拓展(当堂训练)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

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

的桨橹。

禧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

臧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

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蒋蕾一般默默地等待: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

共备区自备区

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总第1课时学情预测

课题:梅岭三章第_L_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作

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

3.体会三首诗所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激发自己的

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

1.通过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品味凝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流程适合学情的课堂检测

一、新课导入

出示陈毅《赣南游击词(节选)》,了解作者及写作,导入新

课。

二、预习反馈

1.正音正字。

性()旗承()当()纸

隹即为家(w6i)廖()有季()遍瞥

适合学情的教学过程

(),

c6ngmdng()jiebao()

2.了解写作背景。

3.朗读三首诗,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三、整体感知

品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L诗前的小序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2.三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三首诗有着怎样的联系?

四、合作探究

重点探究,品味语言。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两句中"招”“斩”

两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3.“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或“传”?

为什么?

4.“投身革命即为家”显示出诗人怎样的胸襟?

5.“自由花”这个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五、课堂检测与反馈板书设计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丛莽()旌旗()阎罗()烽烟()

2.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旌旗十万斩阎罗释义:

(2)南国烽烟正十年释义:

3.理解下面成语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1)取义成仁:

(2)血雨腥风: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烽烟正十年(借代)B.腥风应有涯(借喻)

C.成仁今日事(引用)D.遍种自由花(借代)提炼与反思

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

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将抽象的概念具

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

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

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6.诗中无产阶级革命家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你还知道

哪些英雄人物舍生取义的故事?

六、课堂小结

《梅岭三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在生死关头写下的

一曲气壮山河的无产阶级正气歌,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

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英勇献身的

崇高思想境界,表达了诗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

信念。

七、作业

1.背诵三首诗。

2.完成课后作业。

共备区自备区

2019年11月27日总第课时学情预测

课题:《短诗五首》之《月夜》《萧红墓畔第1课时

口占》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学会从修辞、炼字、意象等角度鉴赏诗歌。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思。

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

1.学会从修辞、炼字、意象等角度鉴赏诗歌。

2.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思。

教学流程适合学情的课堂教学内容调整

《月夜》

一、新课导入

1918年1月,《新青年》首次发表白话诗九首,开创了中

国新诗的先河。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他发表的这首《月

夜》便是其中之一。

二、读诗歌

要求:读准节奏,想象画面。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去11/没有靠着。

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诵读诗歌。

三、悟诗意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全诗。

预设: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

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

2.补充背景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

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

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

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

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

3.诗歌前两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霜风、明月一动一静,渲染了月夜的萧瑟、清冷。

4.“我”与树是怎样的关系?

树一一顶高反衬“我”的渺小

”并排立着没有靠着”一一与树并立、独立地站着,体现了

“我”的独立自主。

5.说说全诗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以霜风、月光、高树,表现了“我”的自我意识的

觉醒和对独立自由的渴望。

《萧红墓畔口占》

一、解题适合学情的课堂检测

“萧红墓畔”点明了诗歌创作的地点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

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

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

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口占”指即兴作诗

二、读诗歌

要求:读准节奏。

板书设计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寂寞”重音】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红"重音】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语调低沉、语速缓慢】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三、悟诗意

1.背景介绍

萧红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

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

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

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

几个朋友,弄到一辆板车,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

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提炼与反思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死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

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

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

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

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

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2.诗中的“红山茶”有何寓意?

暗含“萧红”指名;“红山茶”红艳如火,隐喻和赞扬逝

者生命之灿烂;映照了悼者心情的庄严和沉重。

3.诵读全诗,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对萧红不幸早逝的痛惜和深沉的哀思;

对民族解放的无尽期盼;

险境中的坚守……

四、背诵两首诗歌

共备区自备区

20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总第_____课时学情预测

《海燕》高尔基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时代背景,从整体上领会课文的深刻内

涵,探究海燕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了解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3、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重难点突破

领会文中各种象征意义,及烘托、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教学流程适合学情的课堂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海燕图片)

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

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

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

们走入《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适合学情的教学过程

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幻灯:课题;板书:海燕高尔基)

二、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师课件展示作者资料。

(幻灯: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作家,社会主义文

学的奠基人。板书设计

代表作:长篇小说《母亲》

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激情朗读,感知形象

1、生自由朗读课文。

2、品读感知海燕形象。

(幻灯:我觉得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燕,

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到。)

生自由交流、发言.提炼与反思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和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

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预设:

(1)我觉得这是迅捷、高傲的海燕,从第一段可以感受到。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运用比喻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燕飞翔动作迅速,高傲

勇敢,无所畏惧。朗读指导:“黑色”“高傲”重读。)

(2)我觉得这是高傲、勇敢、自由自在的海燕,从第六段可

以感受到。

(“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

的大海上飞翔”。朗读指导:充满激情地,读出赞美之情)

(3)我觉得这是勇敢、敏捷、锐不可当的海燕,从第九段可

以感受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

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叫喊”写出海燕的勇敢,“闪

电”“箭一般地”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的敏捷、

锐不可当)

(3)我觉得这是自信、乐观、斗志昂扬、对光明充满信心的

海燕,从第十、十一段可以感受到。

(“大笑”"号叫”“欢乐”“深信”,运用比喻、拟人、反复的

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的勇敢无畏,充满必胜信念。

朗读指导:激昂、坚定的语气)

师总结:(幻灯:海燕形象:矫健勇猛、自信乐观、斗志昂

扬、坚强无畏

3、交流赏析:文章除海燕还写了哪些动物?为何要写它们?

(1)分析描写其他海鸟的段落

①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其他海鸟的片断

②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对比分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