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免费版教案全集
第五册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赏析课文中“风雪”的描写。
2.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过程
中刻画人物。培养学生通过情节、环境、言行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实及其必然性。
4.注意分析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人物的性格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后天的促成因素。
其中后天因素和人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例
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在的《水浒传》更是充分地表现
7“官逼民反”的主题。
二、介绍《水浒》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前因。
指定同学读课文[预习提示],要求全班同学标出:“《水浒》是我国文学
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
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
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然后补充介绍如
下: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
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
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演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
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
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
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
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
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
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
物。也可以说《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水浒》中英雄人物斗争的故事,•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
现在舞台上,如“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李逵下山”、“林冲发配”
等等。林冲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
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
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
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
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
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
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
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
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
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
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
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
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
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
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
走向反抗的道路。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林冲性格的转变的?
三、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引子,第1节):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
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开端,2-5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
没有平铺直叙,设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
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
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人入
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三部分(发展,6-9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料场——交割——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
上,事态正按照陆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
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高潮和结局,10T2自然段):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
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
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四、分析林冲的性格
①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
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
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
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
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
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
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②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
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
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
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
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
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
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
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
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
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③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
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
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
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
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
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
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④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
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
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
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⑤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
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
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们所承受
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
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板书
林冲性格发展示意图。
逼上梁山
杀死陆谦
听说陆谦到沧州(奋起反抗)
(复仇怒火燃烧)
心下慢了
沧州遇旧接管草料场
(善良安份)(随遇而安,得过且过)
第二教时
一1、复习巩固
指名复述故事情节及林冲性格变化过程。
二.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
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
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1、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
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
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
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
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
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
另•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
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
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
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
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
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
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
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
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
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
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
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提问: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
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1)直接描写风雪。课文有三处对风雪进行直接描写。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
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
烈;“一天”,写范围之广。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
那雪正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处的两个“紧”字,就把一场越下越大的雪,描写得非常清楚。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
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
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
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
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2、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
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
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
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
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
着碎琼乱玉,迤遮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
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
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
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
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
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
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
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
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
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
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
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
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
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
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
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
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
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
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
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
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二、布置作业
课外选读《水浒传》的精彩章节,或阅读全书。
板书设计
正面描写渲染浓重气氛
风雪推动情节发展
侧面衬托烘托人物形象
【补充资料】
一、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
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
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
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
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
的70回本。
二、《水浒传》的结构和语言(茅盾)
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
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乂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
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如杨志的故事。杨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
书,一万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卖刀,得官,失陷生辰纲。在结构上,杨
志的故事和林冲的故事是不同的。林冲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紧一步向
顶点发展;杨志故事却是用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梦,
从结构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权贵高俅那里,杨志触了霉头,但在另一权贵梁中
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
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
幻灭,同时也就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故事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但
小说结构发展的逻辑却从一连串的一正一反螺旋式地到达顶点。杨志一行人还
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
的精明的对策。读者此时急于要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
取”呢或是“硬取”?如果“软取”,又怎样瞒过杨志那精明的眼光?这谜底,
直到故事终了时揭晓,结构上的纵横开合,便是这样造成的。
……自然,《水浒传》也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物的对白中常用当
时民间的口头语,因而使得我们如闻其声;又如动作的描写,只用很少几个字,
就做到了形象鲜明,活跃在纸上……
(节选自《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鉴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七十一回本《水浒传》第十回。《水浒传》是施
耐庵的作品,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生活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农
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传说他和元末的农民起义军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参加过
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明王朝建立后,他在史实、民间传说、话本、剧本的基
础上,编写创作出这部文学巨著。
《林》,写的是林冲终于被逼走上梁山的故事。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
艺超群。其父做过提辖,岳父也是教头,家有贤妻,生活美满。这样的社会地
位和生活条件,使他安于现状,软弱妥协。妻子遭人调戏,他正要怒打歹徒,一
看是高衙内,提起的拳头又自行放下,慑于权势,忍辱息事;对头布下陷阱,
赚他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他仍逆来顺受,不想反抗。两个解差在途中百般
折磨,他甘受凌辱,“野猪林内几乎丧命,他反劝鲁智深勿杀解差,仍然幻想能
够“狰扎着回来”;他一直委曲求全,但总是得到对头更加凶恶狠毒的迫害。节
选部分着重表现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飞跃。
①《水浒》,在统治集团腐朽凶残、官吏土豪无法无天、广大人民苦难深重的典
型环境中,描写各个英雄人物走上梁山的不同道路,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
格。《林》这个节选部分,则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由陆谦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
狠毒谋害林冲,又具体地揭示出统治阶级凶残永无止境、善良人民委曲不能求
全的社会环境,揭示了促使林冲思想性格产生飞跃的典型环境。
②本篇开头写出林冲发配到沧州以后遇到李小二的情景,表明了林冲当年救过李
小二,小二不忘相救之恩,常常往来。这不但增强了作品的生活实感,而且为
后文描写陆谦、富安在小二的酒店出现,小二夫妇窃听谈话,告知林冲,作好了
捕垫。叙写这些,看似脱离故事主干,实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的必
要的情节安排。
③本篇从李小二的视点,描写陆谦、富安在酒店出现的情景,写出二人在沧州的
出现。通过描写二人鬼鬼祟祟地让小二去邀请管营、差拨,他们之间交头接耳
地诡秘交谈中泄露出“高太尉”这个名字,差拨还表示“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
果他性命”,似明又暗地表明了二人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来谋害林冲。这样
写出二人在沧州出现,不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而且自然地引出林冲听小二述
说情况后,断定二人来害自己,突出了尖锐激烈的矛盾,过渡到描写林冲对二人
追来谋害的反应。这样安排情节,既揭露了高俅及其爪牙的阴险恶毒,又给具体
描写林冲的反应提供了条件。
④本篇多次描写朔风大雪,虽然着墨不多,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
物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林冲得知陆谦买通管营、差拨谋差他性命后,反被“抬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
他带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寒的天气,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满天低压的乌云,凛冽呼啸的寒风,
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渲染出天地茫茫的环境气氛,烘托着林冲前途未卜的心
情。
林冲来到草料场,那“四下里崩坏了”的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寒冷难耐,只得出门沽酒,“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邈背着北风而行,那雪
正下得紧”;沽酒后,“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肆虐
的狂风,飞扬的大雪,茫茫的原野,渲染出险恶凄凉的气氛,烘托着林冲踽踽
独行的凄惨心情。
朔风大雪,林冲才难耐寒冷,只得出门沽酒;大雪压倒了朔风摇振得动的草屋,
林冲才只得到古庙栖身,并且为免风雪侵袭,掩上庙门后,又用大石头“靠了
门”;因而得以免被陆谦等人放的那把火烧死,并且隔门听到陆谦等人自己说出
恶毒用心、凶狠行径。这样一门之隔,仇人相遇,故事情节达到了高潮,矛盾
斗争达到了顶点。
⑤本篇细致描写出了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飞跃过程。
林冲被屈衔冤,饱受折磨,被发配到沧州以后,本来安心作囚,希望能够再回东
京。但高俅并不因林冲遭际悲惨、逆来顺受、安心作囚而放松对他的迫害。陆
谦、富安又奉高俅之命,追到沧州,必致林冲于死地。听到李小二述说陆谦等人
鬼祟情景后,林冲为对头追踪而至、继续迫害而既惊且怒,脱口说出“休要撞
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并且“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
一地里去寻”。他心中燃起了反抗的怒火,带上了武器,急欲报仇了。但“街上
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反抗怒火已经不像前几天那样
猛烈。他对派他去看管大军草料场,起过疑心,还是“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
去了,而且准备修理草屋,好度严冬;虽然未忘携带武器,却也又想安心作囚。
寒冷逼得林冲到市井沽酒,风狂雪骤,天地茫茫,英雄困厄,可悲可叹。雪压厅
倒,林冲只得到古庙栖身。草料场起火,他“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
人说将话来”。一门之隔,仇人相遇,陆谦等人不打自招,和盘托出了恶毒用心、
凶狠行径。烧了大军草料场又是个死罪。仇人逼得林冲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
统治阶级的恶毒凶残打掉了林冲对他们的幻想。林冲奋起反抗了。他一扫以前的
委曲求全之态,思想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他大喝“泼贼那里去”,石破天惊,
鬼城丧胆,陆谦等想跑却迈不开步;他略施武艺,如虎搏狗,手刃仇人,陆谦等
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才显出了他那英雄的本色。从此,林冲坚定地走上了
反抗的道路,成为梁山一员叱咤风云的大将,以他那超群的武艺歼丑除恶了。
作品细致地描写出林冲思想性格飞跃的过程,反映了当时“官逼民反”的社会现
实。这也正是林冲这个典型性格深刻社会意义所在。
........................................施耐庵
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点评、研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
歹毒:(阴险狠毒)讥消(冷言冷语嘲讽)
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
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
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
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
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
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
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
种人丑恶的本质。
四、结构分析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
课文分成三部分:
(-)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4段)。
(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5段至倒数第3段)。
(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最后两段)。
五、解析第一部分。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
点?
讨论归纳:
提问1;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
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
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
借此躲避现实。
提问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
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
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
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
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
围的人还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
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
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
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
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
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代表性语句。
2.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讽刺手法的特点与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
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作品中幽最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难点】
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点评、研讨。
【教学过程】
一、讲析第二部分。
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
明确: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一命呜
呼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提问1: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
讨论归纳: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
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
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
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了他
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
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出他自欺欺人
的特点。
提问2: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
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
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
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
不堪一击。
提问3: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
会到什么?
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
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
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尽管别里科夫的死
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
量。
二、讲析最后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最后两段,学生画下关键语句,并思考其含义。
提问1: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
明确:"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提问2: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
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
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辿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
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
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
三、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
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
①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
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
②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
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
③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
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
丑恶的灵魂。同学们读这类文章,笑过以后要将目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认真进
行思考,才会有所悟,有所得。
除了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或选一幅较幽默的漫画让同学们写一
段话,练习幽默讽刺的手法。
..........................................契诃夫
3、*边城•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2、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
而清新的氛围。
3、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介绍作者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
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1926
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有70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主要代
表作有: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
河》,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
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
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
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下半
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于1980
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
二、《边城》解题
边地的小城。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
一种事情”。是沈从文先生在体会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和城里人“庸俗小气自私
市偿”的风气之后,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的怀念。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
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
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
性的人生形式”。
三、赏析课文
阅读课文,分析小说节选部分的人物形象和环境美。
1、投影资料
“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
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
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象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汪曾祺
布置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归纳小说语言的特点。
提示: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写景优美舒展,
写人亲切真挚,叙事更是如歌如诵,
和如诗如画的景物配合的非常和谐
2、小说哪些地方体现了人情美
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提示:《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
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升年个千毫年个
也浸润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些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是小说社会环境的构成因
人说中的人性美和环境美是相得益彰的。表现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明。当然传统
文明上一一种封闭的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中有很多美德需要我们去继承,但农
业文明也必然有它的缺陷。那些含蓄、优美、勤劳、淳朴可爱的人们,由于不善
表达,不善争取,因此也不免打上孤寂的色彩,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3、分别用一个词概括翠翠、傩送和祖父的形象特征,并说出理由。
《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纯
粹的美”和“清洁的灵魂”是这篇小说的人物特征:
翠翠的形象是清纯。十五岁的纯美少女她纯真聪慧、像一只小鹿那样活泼健美。
恬静、温柔、纯净、灵动、忠贞,如水滴般明澈清透,又充满青春活力,从外
表到内心都姣好无比。这样美的人性的悲剧就更令人伤感和哀婉。她对爱情的追
寻却总是在梦境状态,如同期待那每夜都会入梦而来的傩送的歌声。
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
他和翠翠是一见钟情,不走车路,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
毫不动心,敢于追求自己的最爱。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舍
弃一切,远走他乡。
祖父的形象是淳朴。他是一位勤劳、善良、坚强、古朴、带点狡猾的老人,是中
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
现。
(解说理由时必须结合文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加以阐述。
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一。)
四、学生总结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对这篇小说作总体的概括
明确:小说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
坏,到处充满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作者笔下的小镇,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们没有等级功利之争,人与人之间真
诚相待。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
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都代表了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在自
然的明净之中,更有人情心灵的明净。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隐含了对
现实生活古老美德和价值观失落的痛心,是对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希望。
...................................................沈从文
4、*哦,香雪•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的之2,难点:目的之3。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
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
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
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
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
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
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
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
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
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
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
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
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
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
好象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
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象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
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
吃儿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
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
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
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
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
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
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个登
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
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
“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
之所在。
第二课时
一、读赏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着力刻画了香雪这样一个迈向现代
文明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她文静、清纯、朴实,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有着
崇高的精神追求。作者展示人物这种个性特点,不仅注重人物语言的描写,更注
重人物的心理刻画。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呢?
1、角色读第一次与“北京话”对话和回家路上姑娘们的对话,品味讨论她们各
是什么性格?从哪些话语里表现出来的?
明确:不同的人物话语不同,潜台词非常丰富。凤娇说话大胆直率:”哟,我们
小,你就老了吗?”缩小年龄距离,暗示下文凤娇对“北京话”的非同i般的感
情。香雪少言寡语,性格文静腼腆,内心世界极其丰富。“那个姑娘”虽没名字,
打趣凤娇的言谈,泼辣性格分明不在凤娇之下。
2、分段朗读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的情节,分析讨论课文都写了香雪的哪些
心理活动?为什么要写得这么详细?
明确:其中写了香雪丰富的心理活动。利用香雪夜半独自走回台儿沟一路的机会,
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
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将来,还想到了爹和娘……表达了她对山里人
命运的思考,表现了她对现代文明的向往,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之所以写得特别详细,是因为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
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
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3、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明确:小说用两个情节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
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
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象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
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
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
烈的时代意义。
二、品味小说的语言,完成练习题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
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
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
美。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
1、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
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
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2、她和他做买卖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先把
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够意思了。
“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喜欢,想多待一会,特别是开她玩笑后更有那一点意思
了;“更够意思”是说“北京话”对她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
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3、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
的嘴唇,心中会生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
常健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
使别人的心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4、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
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
丰富。
..............................................铁凝
第二单元
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
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弓I、乘、策”等四个
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章,
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由押韵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背诵
全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师生一同背诵。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学
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决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辘的宣言书。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陶渊明因不能适应官场的世俗约束,决心去职归隐。他长于诗文
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寄寓对官场的厌倦,表露
出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一类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诗,
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以《归去来兮
辞》著称文史。
三、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读出情感、气势
朗读常规指导: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
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艇,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要求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房产买卖合同with长期租赁权转让3篇
- 车辆租赁服务合同2024年度专用2篇
- 2024年度健身房室内装修仿瓷材料采购合同3篇
- 银行业务挑战与策略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工业用地购置协议2篇
- 2024年度二手房屋买卖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四年度房地产项目工程保险合同标的及保险范围2篇
- 《消费者权益日》课件
- 2024年度健身房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with健身器材维护服务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建筑工程用无缝钢管采购及运输合同2篇
- 现代的全面预算管理.ppt
- 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PPT 90页)
- (完整word版)气缸结构设计
- 土木工程常用术语英文
- MSDS(T-09)快干水2x3
- 《常用正颌外科手术》ppt课件
- 王虎应老师股市预测分析精彩卦例
- 金融租赁公司联合租赁合作规范
- (完整版)数独题目100题
- 【原创】仁爱英语 七年级上册情景交际+看图写话(有答案)
- 危重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