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黑龙江省青冈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比如说潜在的“四季结构”。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从史诗发展而来,因此特别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务,即叙述一个开头、发展、结尾过程俱全的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国小说也留意讲故事,但往往不是紧紧围围着小说主子公,包含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的严密的叙事结构,而是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比如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四季”,或者说“季节的转换”。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同时小说虽然以宝黛的情感发展线索重点写了几大事务,但还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便是“季节的转换”。在此基础上,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而在这“恒常”的底色之上,作者写出世事、命运的“无常”,增加了悲剧感。“四季”这一潜在的结构方式很少受到当代写作者的重视。“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而当下的一些小说,详细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是时代的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与“四季”的旨趣相去甚远。而先锋浪潮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学技巧轮番上演,小说的主体不再是故事、人物,有时甚至只是叙事行为,更是与之南辕北辙。另外,中国小说特殊是白话小说中常常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使人物的特性鲜活生动、跃然纸上,对话甚至用来表现故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视察到,中国的主流文学,“言”往往重于“事”,“事”常常被“非事”打断。也就是说,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留意描写事务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栩栩如生、神情毕肖的个人,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留意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传统。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态,人有其声口……施对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大致呈现出两个趋向,一是仿照西方的小说技巧,一是网络化的快速写作。对于细致探究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西方的小说技巧当然值得借鉴,但写好人物语言、细致揣摩人物“声口”,或许也是我们不该放弃的并未远去的小说传统。(选编自王晶晶《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小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四季结构”叙事传统,在每篇小说中都会有对应四季的故事。B.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都重视讲故事,但西方小说更重视故事的完整性,而中国小说往往还有潜在的“四季结构”。C.“四季结构”所反映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对日常、恒常等社会美、复沓美的重视,它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D.过分地追求时代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使中国当代小说丢掉了传统小说“四季结构”这一优秀的传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论述中国小说的两个传统特点时,都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西方小说进行比较。B.文章重点论述了中国小说的两个重要传统,一是中国小说自身的叙事传统,二是运用对话表现人物。C.文章指责了中国当代作者不重视“四季”这种传统的潜在结构,以至于当下的一些小说失去了“四季的旨趣”。D.作者引用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探讨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小说往往更留意通过语言使人物特性鲜活生动。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特别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务,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往往是“故事的完整性”。B.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每个人都有其性情、气质、形态,及属于自己特性特征的语言。C.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一旦仿照西方技巧和进行网络化快速写作,就会偏离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D.作者认为,西方小说的传统当然值得借鉴,但对于细致探究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中国传统也应当继承。(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更,建设“漂亮中国”,中国向国内外展示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目标: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国确立了到2035年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漂亮中国”建设基本实现的目标。据统计,到2024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爱护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将全面完成。此次,中国第一次提出碳中和的中长期气候目标,以“脱碳”倒逼、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用不到10年的时间碳排放达峰、不到30年的时间碳中和,这“两步走”的应对气候变更战略透露出“绿色低碳”将是“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碳排放达峰由“2030年左右”调整到“2030年前”,说明中国减排任务分解速度加快,相关行业和地区须要在“十四五”期间努力达峰。中国2060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更工作起到关键作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2050年左右,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80%左右,产业调整、资产重估必定是艰难的挑战,同时也将诞生新的发展机会。中国领先发起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的行动提倡,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发生洗心革面的变更。(摘编自鞠立新《“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5日)材料二:与欧美各国相比,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付出更多努力。从排放总量来看,我国是目前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要实现碳中和,碳排放减量要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从发展阶段来看,欧美各国已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而我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排放达峰期,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统筹考虑约束碳排放和保持社会经济发展增速之间的冲突。从碳排放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支配碳排放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不到30年,明显短于欧美等国。碳中和目标要求中国在2035年后实现深度减排,须要提前做好低碳/脱碳新技术储备。应启动制定碳中和目标下的科技创新和实施规划,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速推动新型低碳技术的研发与示范,加强技术研发的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与各国低碳/脱碳技术的沟通。(摘编自黄晶《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亟须强化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4年11月13日)材料三: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一个国际团队发觉,中国两个区域的新造树林汲取二氧化碳程度被低估了。这两个地区是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和广西,东北部的黑龙江和吉林。这些省份已经形成了大面积快速造林的格局,省级森林面积每年增加4万至44万公顷,所带来的减碳实力让专家们意想不到。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出台了国家自然林爱护、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爱护红线等一系列生态复原政策,取得了大面积绿化国土的卓越成就。有报道说,与20年前相比,世界越来越绿了,而中国是促进这一变更的重要贡献者之一。(摘编自《BBC报道:中国植树造林的作用“被低估了”》,《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9日)4.下列对中国碳中和目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碳中和目标支配分两步走,即先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排放达峰,再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实现碳中和。B.实现碳中和目标需兼顾能源低碳转型和经济转型,这对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来说,是艰难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会。C.尽管中国的新造树林有较强的减碳实力,但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仍居世界首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D.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对全球应对气候变更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它必将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脱碳”倒逼绿色转型,中国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将随着经济领域深度低碳转型而发生巨大变更。B.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亲密,中国做出的碳排放承诺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行避开地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C.无论从经济发展阶段看,还是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发展趋势看,中国要达到碳中和须要比欧美等国付出更多努力。D.中国绿化面积增长有目共睹,为世界越来越绿做出贡献,这得益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出台的一系列生态复原政策。6.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这里的山会歌颂原上秋每一个过来观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颂。我把山娃送去的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说来吧来吧。十几个老人嘴巴说话,手里的活儿一刻也没有停下。他们都忙着编筐。我打听过,每完成一个,挣4块钱。老人们不停地唱歌,他们说来吧来吧之后,又一起唱起来。歌声像流过山涧的河,欢腾不息。山娃可不是老人,他是一个牛犊一样的山里娃仔。山娃去过上海,他在上海开吊车。他坐在高高的吊车上看过高耸的楼、宽敞的街和潮涌一样的车流。有一天,他一脚踩空,身体重重地砸在了上海。山娃从上海回来,少了一条腿,他再也走不出大山。山娃每天看着门口的桃树发呆,桃树上一群一群的小鸟和他说话。他像树一样的宁静,像山一样的缄默。那一年我扶贫到了桃花源,想不到这个诗一样的名字却和贫困联系在一起。春天里,漫天的桃花盖住大山,整个世界绚丽一片。这里的风景能写出许多诗,却打不出多少粮食。他们靠山吃山,有时候山也吃人。每年都有生命消殒在开山的工地,像树叶一样沤在泥土里。老人所编的柳筐,就是开山运石的器具。他们换回微薄的酬劳,有时候换来亲人的尸体。老人们知道,生活不能只有眼泪,还应当有快乐。德顺老汉说,我们唱歌吧。歌声随即而起,歌声从盛满柳条的小棚,飘满桃花源。快乐被风带着,塞满死寂的大山皱褶。山娃来了。山娃唱一个,十几个老人给山娃喝彩。山娃不唱,山娃埋头编筐。山娃在上海,听了许多最流行的歌曲。一个人的时候,山娃把右手握成话筒的形态,能把天地唱暗。今日他唱不出来,他空空的裤管里,掩藏着他的悲伤。桃花源不止有桃树,旮旯缝道里野生着柳条。桃花解决不了人的饥饿,柳条能。桃花源的老人都是魔术师,他们能将手中的柳条变成各色家庭用具。山娃从一天编1个到一天编4个,老人再鼓动山娃唱一个的时候,山娃唱了。山娃唱的是从上海学到的歌曲,既新潮又好听。老人们用脚板拍打着地面,荡起的尘埃迷离了眼睛,似乎这里是上海滩大舞台。德顺老汉86岁了,他的手竟然敏捷得像一个小伙子。十几个老人中他编得最快,也最好。他的歌大家也爱听。他是这里名副其实的领袖。他的许多歌曲都是自编自创,腔调里满含大山的沧桑。他的牙齿早已不知所终,他的歌有一种含混不清的美感。听着他的歌,有人会指着他的表情说,看,多像山里的桃花。当然不是指的颜面,是那种凛冽里怒放的绚丽。山娃一天编6个筐,赶上了德顺老汉。山娃唱歌也不再羞羞答答,他慢慢成了大棚里快乐的主角。无论是谁一曲终了,山娃都会嗨、嗨、嗨……像一个出征归来的将军,敲起得胜战鼓。上级进行扶贫成果验收,我把山娃、德顺老人和他的伙伴请到了舞台上。他们干着编筐的活儿,唱着快乐的歌,一下子把领导们震住了。领导看惯了阳春白雪,山里人的精神风貌让他们惊讶。领导听罢,挨个握着他们的手说,桃花源虽说经济不富有,但你们的精神世界最富有。为了青山绿水,那些在山上打洞的人都撒下来了。山娃和德顺老人的编筐没有停止,我把他们的柳筐联系到一个水果产区,平常的水果因精致的柳编衣裳价格翻倍。水果商踏着山水过来,他在大棚里学会了歌颂。水果商和山娃他们一起合唱,南腔北调地把山里的桃花都唱红了。水果商学会了快乐,他一路背着柳筐,嘴里哼着歌,在行人眼里就是一副山里人走南闯北的模样。他说他卖的是柳编手艺,水果只是点缀。山娃一天编8个筐,超过了德顺老汉。那一年,德顺老汉彻底退休了。他一头栽进他正在编织的筐里,再也没有醒来。德顺老汉是一个人。他的老伴早年得病,因没钱医治死在了山上,儿子和孙子先后死在了打石头的洞里。山娃和十几个老人用柳条编织了一副棺材,德顺老人很舒适地睡在了里面。他被埋在山上一棵大桃花树下,山坳里的风来到这里,会有桃花伴舞,有枝头和鸣。每一个过来观赏桃花的人,都仿佛听到山在歌颂。(选自2024年《微型小说选刊》第4期)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桃花源的老人们一边忙着编筐一边不停地唱歌,诗意地再现了山里人的生活风貌,表现了桃花源人的勤劳和乐观。B.小说着重写的是十几个老人和残疾人山娃等编筐人的故事,这样支配更能让读者详细感受到桃花源乡民的整体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C.小说对桃花源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致入微,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犹如仙境一般令人神往。景美人更美,侧面衬托了桃花源人的精神富足。D.小说充溢时代气息,从常有游人观赏桃花、水果商购买柳筐扶贫干部的坚守等叙写中,让读者能真实感受到扶贫政策的暖和。8.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中“德顺老汉”这一人物形象。(6分)9.小说中反复写唱歌,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谦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擢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元徽初,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及建平诛,迁左军将军。齐初,为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七》)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B.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C.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D.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军,官职名,指军队中的参谋官员。南北朝时亲王、将军、都督的暮府多设此官。B.泰始,年号名。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这种纪年方法始于汉武帝。C.废立,废是废除,立是确立,它常指帝王废置皇后、太子、诸侯或大臣废旧君立新君。D.农桑,农指农业,即种庄稼;桑指以桑树为主的林业。文中指的是整个农业生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谦性情敦厚,待人仁义。他担当巴东、建平太守时,一反以前官员的镇压政策,对百姓施以恩德;他善待流浪汉刘融,后来还为其办了丧事。B.孙谦性情刚直,一身正气。他担当征北司马府主簿时,建平王因胆怯 他的刚直,长期不敢贸然造反作乱,直到找借口把孙谦支到京师后才举兵。C.孙谦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他从年轻时起先做官,为官之时两袖清风、廉洁自律,每次离任时连自己的住宅也没有,就连皇帝也敬重他廉洁。D.孙谦心态主动,身体健康。他因年老而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每次朝见皇帝,依旧恳求担当繁重的工作;九十多岁身体还强壮如五十岁的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5分)(2)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黄几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黄几复:诗人的故交,十年前与诗人在京城有聚。写此诗时,黄几复任职广东,诗人任职山东。②蕲:古同“祈”,祈求。三折肱:多次跌断胳膊,古有“三折肱为良医”之语。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诗人与友人分居两地,南北远隔,音信难通,想要托付鸿雁传信也做不到。B.颈联上句写友人生活清贫,赞其为官清廉,下句赞其经验多重逆境后练就办事才能。C.尾联想象友人虽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不免有点感伤。D.全诗意象丰富,擅长用典,以故为新,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富有苍劲古朴的特点。15.诗歌颔联被北宋诗人张耒称为“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赤壁赋》中,“客”认为人生短暂,如同“___________”,而苏子却认为,如若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___________”,就没什么可艳羡的了。(2)《师说》中,底层劳动者,“___________”;而贵族阶层,“___________”:二者求学看法对比显明。韩愈发出“反不能及”的叹息,也就不足为奇了。(3)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运用落日意象描写边塞风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两句诗出自唐末王贞白的《白鹿洞》,它是诗人在白鹿洞求学时勤勉不倦的写照。登上_______的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可见枝叶掩映的白鹿洞书院,经几百年岁月打磨,她依旧氤氳着书卷墨香。1179年,理学大家朱熹曾造访书院,见残垣断壁,深感惋惜,遂向朝廷呈报修复书院的建议。但朝廷并未接受,而朱熹依旧坚持已见,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拔田产,_______。在“朱陆之辩”后,朱熹还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不仅如此,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亦为后世诸多书院效仿,影响深远。《揭示》共五条要求,有四条涉及教人如何为人处世,只有一条谈及做学问,这在当时科举既成“_______”的社会背景下是特别珍贵的。《揭示》不仅对中国书院发展意义重大,对朝鲜、韩国、日本等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白鹿洞书院与韩国绍修书院缔结为友好书院。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沟通与合作始终持续,文化沟通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潮已在海外_______。这些作品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成为对外沟通过程中的独特的“使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人杰地灵惨淡经营原始要终光风霁月B.钟灵毓秀踽踽独行终南捷径光风霁月C.人杰地灵踽踽独行原始要终蔚然成风D.钟灵毓秀惨淡经营终南捷径蔚然成风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并镌刻入石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B.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也被镌刻入石C.并将陆九渊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镌刻入石D.关于陆九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论述,他镌刻入石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沟通与合作始终持续,这种文化沟通活动,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B.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沟通与合作始终持续,文化沟通活动,对挖掘、传承和弘扬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C.书院虽然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沟通与合作始终持续,这种文化沟通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D.虽然书院现已不再具有教学功能,但学术文化沟通与合作始终持续,文化沟通活动,对传承、弘扬和挖掘中国国学文化有着重要意义。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人类是唯一具备说话实力的生物,就鹦鹉而言,它们①,不是可用于沟通的认知实力。换句话说,鹦鹉重复的单词对于它们而言没有意义,它们也无法沟通独立的观点。②,与一个叫鸣管的发声器官有亲密关系。鹦鹉拥有独特的呼吸系统,其气管肌肉具有特殊用途。此外,鹦鹉的大脑比其他物种困难得多。要让鹦鹉仿照人的声音,③。首先,要让鹦鹉频繁与人接触,最好从它们小时候起先就这么做;然后,应在它们胜利仿照后赐予嘉奖。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5分)2月18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激励基础教化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小学每周至少5节体育课,初中每周4至5节,中学每周3至5节,进一步增加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时间。北京市将深化体育教学训练方式改革,聚焦“健康学问十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熬炼和健康学问,指导学生驾驭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田径、体操等专项运动技能。北京市将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60分)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愉快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爱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历史和现实深刻警醒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充溢信念,也要居安思危。牛年再动身,我们唯有接着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姿态,接着保持不畏艰险、勇毅向前的韧劲,埋头苦干、踏实奋斗。学校校刊拟围绕“慎终如始”“脚踏实地”“永不懈怠”等关键词,向同学们征集稿件。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阐述你的思索和体验。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A项“在每篇小说中都会有对应四季结构的故事”表达错误,说法过于肯定,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中“社会美”表达错误,依据文本“‘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可知应当是“自然美”;D项前后句构不成因果。故选B。)2.A(论述“四季结构”这一传统时没有引用论证。)3.C(C项说法肯定。)4.D(“必将使”错误,原文是“中国2060年前若实现碳中和,将助推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更工作起到关键作用”。)5.B(“不行避开地会阻碍经济的长远发展”错误。)6.①制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②调整经济结构,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深度脱钩。③加强低碳/脱碳技术研发及沟通,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④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减碳实力。⑤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6分)7.C(对文本内容理解错误。小说的景物描写,既有美的一面,也有“吃人”的一面;“细致入微”也不对,基本为概写或大笔勾画;写景美也是为了反衬贫困,并突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8.①勤勤恳恳,酷爱劳动:他孤苦伶仃,八十多岁了仍旧依靠自己的劳动生活。②聪慧敏捷,技艺超群:他不仅编筐又快又好,而且歌也唱得好,还能自编自创歌曲。③主动生活,开朗乐观:面对贫困,他没有埋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成了编筐人的领袖。④关切他人,乐于助人:山娃的成长与他的关切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是他的勤劳乐观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酌情给分)9.①有组织情节的作用,使情节紧凑简洁:小说借老人、山娃、水果商等唱歌来绽开情节。②有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写德顺老汉、山娃、水果商等人唱歌,展示了他们的精神风貌,突出他们乐观的特点。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小说借唱歌展示了桃花源人的精神风貌,赞颂了他们主动乐观生活的看法,说明白面对挫折、贫困,更要有主动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④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唱歌是一件很诗意的事情,也是乐观、酷爱生活的象征和寄予,在物质生活并不富足的穷山区,人们的精神生活如此富足,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酌情给分)10.A(正确标点为:天监六年,出为零陵太守,已苍老,犹强力为政,民吏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11.D(“桑指以桑树为主的林业”错,“桑”指种桑树养蚕,指的是纺织业。)12.B(“胆怯 他的刚直,长期不敢……”错,原文是“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留意是“将称兵”时“托事遣使京师”,看不出“长期不敢”的意思,选项表述于文无据。)13.(1)父亲去世后他离职,借居在历阳,亲自耕作来养活弟弟妹妹,乡里人赞扬他敦厚和谐。(“父忧”“躬”“敦睦”各1分,句意2分)(2)等到他离职时,百姓因为他在职时不接受馈赠,用车装载缣帛来送给他,孙谦推辞不接受。(“去官”“饷遗”“却”各1分,句意2分)14.B(“下句赞其经验多重逆境后练就办事才能”错误,从诗中来看,“治病不蕲三折肱”意思是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言外之意是:黄几复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能,为什么还不受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寄寓了对友人明珠暗投的不平和愤慨。)15.①对比:颔联上句为暖色调,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为冷色调,明言江湖漂泊之凄凉。“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是“乐”与“哀”的比照;“一杯酒”与“十年灯”,是“一”与“多”的比照。(或: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②意象密集(意象并列列锦、白描):不用动词,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个意象,写出了十年前两人会面于良辰美景的快乐和十年来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相互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呈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③用典:“一杯酒”“江湖”“夜雨”分别奇妙化用了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杜甫的“江湖多风波”,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④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⑤虛实相生:上联回忆十年前京城快乐相聚是虚,下联写现在江湖漂泊孤灯自守是实。(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酌情给分)16.(1)寄蜉蝣于天地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不耻相师则群聚而笑之(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17.D(人杰地灵:指杰出的人物诞生或到过的地方成为名胜,也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钟灵毓秀: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妙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结合“庐山五老峰东南麓”分析,选用“钟灵毓秀”。惨淡经营:苦费心,力地经营筹划。踽踽独行: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结合语境内容“自任洞主,制定教规,聘师聚徒,划拨田产”分析,选用“惨淡经营”。原始要终:探求事物发展的起源和结果。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结合“这在当时科举既成”“社会背景”等分析,选用“终南捷径”。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方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也比方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结合“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思潮已在海外”分析,选用“蔚然成风”。)18.C(依据主语一样性原则,结合前句内容“朱嘉还邀请心学大家陆九渊到白鹿洞书院升堂讲学”分析,C项连接恰当。)19.A(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成分残缺,应当改为“这种文化沟通活动”,作为后面“挖掘、传承和弘扬”的主语。C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不当,“传承、弘扬和挖掘”位置不当。D项,成分残缺,应当改为“这种文化沟通活动”;“传承、弘扬和挖掘”位置不当。)20.示例:①只是重复常常听到的单词②鹦鹉之所以能仿照人的声音③就必需创建详细的条件(每处2分,酌情给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