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台州仙居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下期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éng)褴褛人迹罕至(hǎn)

震憾人心B.妖娆(láo)拮踞揆情度理(kuí)如火如茶C.阴晦(huì)作揖弄巧成拙(zhuō)

美轮美奂D.门楣(mèi)骊歌自怨自艾(ài)

披星带月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拗(niù)锡箔(bó)家酪(bèi)鸡毛掸子(dǎn)B.女佣(yōng)扶掖(yè)鄙夷(bǐ)周道如砥(dī)C.脊梁(jǐ)拆散(cāi)诘责(jié)踌躇满志(chá)D.逻辑(jí)蠕动(rú)蓦然(mò)囊萤映雪(náng)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和《论语》都属于“四书”;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B.桑梓是家乡的别称;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C.“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苏询三父子。D.菲利普、鲁提辖、杨修、香菱分别是《我的叔叔于勒》《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人物。5.下列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B.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宾宾有礼,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廷——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C.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胁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D.大自然雕刻的奇峰、怪石、瀑布,劵养的飞禽、走兽、小虫和几千年来农人为后代种植的大树,于他无用,都等于没有看见。6.综合性学习美丽,让人愉悦的词。桃源中学学生正在开展“慧眼寻美”的活动,组委会邀你参与并完成以下活动。(活动一:寻美)材料一:邹忌,齐国之美丽者也。材料二:《美丽中国》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拍摄了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0多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魅力。材料三:“美丽中国”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之一。报告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建设人与自然共生的现代化。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写出对“美丽”含义的探究结果。(活动二:赞美)2018年4月4日晚上10点,朋友圈突然被“雷海为登顶”刷屏,各个微信群里,也是一片“求采访雷海为”声。这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外卖小哥,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十几年前,他没有多余的钱买书,为了能读诗,就到书店把诗背下来回家再默写,就这样积累了八百多首诗词。“再平凡的生命,都有权利去追寻那不平凡的光芒!”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曾以此为题发布帖子,2个多小时已有超过5000个网友点赞。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段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活动三:捍美)4月16日,中国留韩学生小伊发现学校里张贴的一张宣传海报,不仅将人、香港人与中国人并列,而且还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与五星红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并列。小伊数次向制作海报的机构投诉,并要求其更正错误。然而,对方威胁将让学校对其作出处罚。对小伊的做法你赞成吗?请阐述理由。7.古诗文名句默写。诗词有情趣,最痛的思念是生死相隔,是“(1)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最美的祝福是明月遥寄,是“(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蕴志理,凌云壮怀高山不敌,那是“(4)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吐故纳新生生不息,那是“海日生残夜,(5)______________”。诗词有味道,一半是烟火,“金樽清酒斗十千,(6)____________”;一半是清欢,“有约不来过夜半,(7)___________”。试问有胸襟,腹内纳乾坤,“日月之行,(8)___________”;在“(9)_________,(10)___________”中感受旷达的胸襟。8.名著阅读“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0字左右)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探春黄庶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①。东风便试新刀尺②,万叶千花一手裁。(注释)①杯具:饮酒的用具。②刀尺:裁剪衣服的工具。1.“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赏析“万叶千花一手裁”中的“裁”字。1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①之于班固②,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③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④。”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选自曹丕《典论·论文》)(注释)①傅毅:字武仲,东汉辞赋家。②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③班超:班固的弟弟,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④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①自古而然(________)②武仲以能属文(________)③鲜能备善(________)④家有敝帚(________)(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是以各以所长A.计日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B.以激怒其众(司马迁《陈涉世家》)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夫人善于自见3.翻译下列句子。(1)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还是要讲“老实”贾飞黄“老实”为何?《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诚实;规规矩矩”,算是“标准答案”。于我而言,倒更记得幼时老爷子对着识字读本对我中气十足的训诫:老实,就是守规矩。“守规矩”也好,“诚实”也罢,字面上看,“老实”总归是褒多于贬。“老实”与“老实人”在触手可及的历史里的确有过高光时刻。在上世纪的遗风里,红娘说媒,夸一句小伙子“老实”,姑娘脸上飞红,好事便成了一半。老实小伙,意味着不沾劣习不好风流,做人做事不偏不倚,既讲科学又能成事,堪称美德之大成,日子必然越过越红火。然而,那也是几十年前的旧事了,今天年轻人之闲聊“某某是个老实人”,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阵心领神会的哄笑。今天,要在“老实人”后面添两个字造句,第一反应往往是“老实人吃亏”;再来,“老实人倒霉”;再来,“老实人背黑锅”——而“老实人光荣”恐怕是造不出来的。说起“老实”的涵义,倒也知道是“守规矩”,但这里面的“味儿”却又不一样了。乃至于《现代汉语词典》也要再加一条解释:婉辞,指人不聪明。这时候我们就不妨换个视角,追问一下今日“老实”的反义词——“精明”?“胆大”?八九不离十。当然,这里的“精明”,显然不是“精明能干”的“精明”:城市环路遇上堵车,环顾四下,既无交警也无摄像头,一打轮驶入应急车道,一骑绝尘去也,这是精明,有“路”不走而堵在队伍里吃尾气的是老实人。“胆大”也绝对不是冲锋陷阵的一身是胆:经商做买卖,今天在原料上搞点“添加”,明天在账本上做个花样,明知犯法也要赚个盆满钵溢,这是胆大,本分经营只赚合理利润的是老实人……总之,这种“精明”“胆大”总是要坏了规矩而使自己得益的,但又并非“铤而走险”,而是在规则的边界上反复试探,打“擦边球”,专搞些难以监督或不便惩处的勾当。若真的全身而退,便仿佛获得了某种胜利,几乎有些自豪了。崇尚“精明”“大胆”,对“老实”避之不及,虽不始于今日,但在今日声势颇强。小则排队加个塞儿、办事走后门、占别人车位停个车、给共享单车上把锁等,从日常小事的规则上揩点油;大则靠精明、胆大而上位成为“红人”“新秀”“成功人士”。其实,“老实”的反义词只有一个,便是“不老实”。手不老实,偷鸡摸狗;眼不老实,非礼乱视;经商不老实,缺斤少两;做官不老实,贪赃枉法。是非黑白,一眼即知。所谓“精明”“胆大”,无非是得了便宜之后的自我美化,实不可取;一旦被抓现行,辩词也无外乎“别人做得我为何做不得”“哪条法律管得到我这点事”,足见心里也是发虚的。除了“损人利己”的浅显道理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原本就是依靠“老实人”运转的:人人开车乱抢道,结果就是再无车道可走,大家挤成一团一起堵住;人人投机经营,行业声誉毁于一旦,最后一起失业。幸而有千千万万的“老实人”,默默撑起局面,让诸事得以运转,不至于满盘皆输。更不消说,那些彪炳史册的成就、领跑时代的成果以及所有那些靠“不老实”手段剽窃不走的创造,无不是“老老实实”才能做出来的。一句话,还是要讲老实,老实才能成事。眼下要做的,当然先要给“老实”正名,“老实”绝不可耻,“老实人”大可不必自惭形秽;而更要紧的是,要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想办法管住那些“不老实”的人,让老实人免于替不老实人买单而“吃亏”“倒霉”,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选自2018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2.你赞同文中的“老实,就是守规矩”这个观点吗?为什么?(含标点限80个字内)3.请你写一个事例,作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观点的论据。(含标点限80个字内)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关于“垃圾分类”的主题阅读(分类现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费用是非常高的,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一百至几百元不等。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生产着垃圾。后果将不可设想。目前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每回收6吨废纸可造好纸856公斤,节省木材366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3%;每回收6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6.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6吨废钢铁可炼好钢6.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垃圾类别)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是指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蔬菜瓜果、腐肉、肉碎骨、蛋壳、畜禽动物内脏、水产品废弃物等食物残余。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未污染的适宜回收的可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废包装物、废旧纺织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日常灯管、节能灯管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矿物油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其他垃圾是指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生活垃圾,包括碎纸屑、污染的废纸、废弃塑料袋、烟蒂、尘土等。(操作流程)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投放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投放前,要注意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后,清理干净后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生。(问卷调查)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多年,一直难以有效推进,民众对垃圾分类的现状表示不满,为此笔者进行了具体的调查。调查6:你对垃圾分类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市民意识薄弱,随地乱扔垃圾732.6%B.没有统一且完善的分类规定673.44%C.管理部门未及时清理回收垃圾574.33%D.可回收重复利用物品被随意丢弃585.44%E.其他66.6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96调查2:您认为妨碍您分类投放垃圾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题)选项小计比例A.不知道怎样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277.37%B.知道分类标准,但认为清洁工和管理部门不会268.66%C.知道分类标准,但分类投放太麻烦269.66%D.知道分类标准,但其他人都不分类扔,自己也没必要分类扔6669.3%E.其他(请注明)66.7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57(他山之石)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这样,瑞典政府仅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上就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瑞典人自豪地称:“在瑞典,垃圾分类是一种传统。”在日本的每个城市都有垃圾分类指南。日本实行地区自治,所以各地方垃圾分类的规定都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会细化到所居住的街区都有差别。孩子们从懂事开始,就会在父母的教导下严格遵守这些规则。不过,日本的垃圾分类要求非常繁琐,为了方便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每个市每年都会按照时间表,制定一本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通常分发给各户居民的会是一张彩印的双面垃圾回收时间表,上面详细说明如何分类、投放垃圾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瑞士每年垃圾产量总体上在增长,但送入焚烧厂的垃圾量在减少,可回收利用垃圾量不断增加。其城市固体垃圾总的回收率已达46%以上,塑料饮料瓶、铝质易拉罐、纸、玻璃的回收率在76%以上。在许多超级市场都设有易拉罐和玻璃瓶自动回收机,顾客喝完饮料将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其中,机器便会吐出收据,顾客凭收据可以领取一小笔钱。在美国乱丢垃圾是一种犯罪行为。美国所有的五十个州都有禁止乱扔垃圾的法律,乱丢杂物罪指的是将废弃物品扔到或留在地面而没有按规定放进垃圾箱、回收或垃圾站的行为,在美国乱丢杂物属三级轻罪,根据各州法律和城市条例的不同,惩罚可以是从366到6666美元不等的罚款、入狱或社区服务(最长一年),也可以上述两种或三种并罚。(根据百度资料进行整理)(6)(筛选)材料中的“垃圾分类”主要涉及了①________的分类、②________的分类、处理的分类等。(2)(概括)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世界各国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相关做法。(3)(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4)(判断)选出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合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B.生活中的那些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所有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C.在家中或单位等地投放垃圾时,要注意投放前、投放时、投放后的操作流程。D.调查发现,管理部门未及时清理回收垃圾也是影响垃圾分类推进的重要原因。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一件小事鲁迅①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②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③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的倒了。④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⑤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⑥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⑦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⑧“你怎么啦?”⑨“我摔坏了。”⑩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⑪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⑫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⑬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⑭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⑮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⑯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⑫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一九二○年七月(选自鲁迅《呐喊》)1.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头两段的作用。2.小说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说说其作用有哪些。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⑫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4.小说对被车把带倒的“老女人”依次称呼为“人”“女人”“老女人”。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称呼?(1)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2)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3)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5.“车夫”“老女人”和“巡警”在巡警分驻所里会有怎样的对话?请发挥想象,写一写。三、语言表述14.一天,某中学七年级(五)班的王强正要上学,他妈妈突然发病晕倒,不省人事。在众邻居的帮助下,妈妈被及时送进了医院。王强要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还要把此事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现电话已接通,请你带王强讲话,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王强对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强对爸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题目:感人的故事要求:⑴写一段自己的经历,字数在600字左右。⑵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⑶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C【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驰骋(chéng)——驰骋(chěng)震憾人心——震撼人心;B.妖娆(láo)——妖娆(ráo)拮踞——拮据如火如茶——如火如荼;D.门楣(mèi)——门楣(méi)自怨自艾(ài)

——自怨自艾(yì)

披星带月——披星戴月;故选C。2、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解答时,可用倒推法,当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发生时,会烦躁不安;当②(做错什么)时,会感到心灰意冷;由此一一对应,可选出答案A。3、D【解析】

A项,酪——lào;B项,砥——dǐ;C项,拆——chāi,躇——chú。4、B【解析】

B错误,老朽指​老人,自谦之词。5、A【解析】

A.正确;B.“宾宾有礼”应改为“彬彬有礼”,“雷廷”应改为“雷霆”;C.“儒养”应改为“濡养”,“胁持”应改为“挟持”;D.“劵养”应改为“豢养”。6、(1)美丽不仅指容颜漂亮,也指德才兼备,同时体现自然人文的魅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2)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诞生(3)赞成。我觉得小伊很硬气,作为中国人,小伊这样做责无旁贷,理所当然。她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不赞成。小伊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具体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应该更理智地对待。比如,向大使馆反应,获取大使馆的支持和帮助。(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或几条最主要的信息。如材料一是说人之美,材料二是说自然景色之美,材料三是说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之美。整合在一起就是答案。(2)概括新闻内容,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如可提取“这位来自浙江杭州的外卖小哥,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一句分析整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小伊数次向制作海报的机构投诉的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材料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答赞成,可从她作为中国人她捍卫了国家的尊严、理所当然的角度作答。如答不赞成,可从小伊的具体的做法不太理智、是很危险的角度作答。7、(1)物是人非事事休(2)但愿人长久(3)千里共婵娟(4)会当凌绝顶(5)江春入旧年(6)玉盘珍羞直万钱(7)闲敲棋子落灯花(8)若出其中(9)不以物喜(10)不以己悲【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婵娟”“凌”“馐”“直”等字词的书写。8、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实现不了的幸福。《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不幸流落荒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收集种子、播种粮食、晒制葡萄干、驯养野牛、用羊皮制作衣服等。28年后,终得解救。回到文明世界,重获幸福。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做个不放弃、肯坚持的奋斗着。这样才能实现价值,赢得幸福。【解析】

试题分析:“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表达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从自己阅读的名著中选择一部能表现这一主题思想的作品,通过概述人物的经历和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作答。可选择的名著有很多,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二、阅读9、1.“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描绘了一幅早春图。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2.“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东风人格化,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感知与情感把握。“雪里犹能醉落梅”句,令人想象到“雪里落梅”的画景;“犹能”说明百花虽未生发,然而犹有落梅值得醉赏。“好营杯具待春来”句,是“醉”的准备,流露出一股盎然的兴趣。描绘了一幅醉人的早春图。这两句写雪里落梅正是早春美好景色,正好可以整治杯盘,醉赏美景,迎待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2.本题考查字词赏析。“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的意思是东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熟练地裁剪出万丝翠柳,千树红花,让你陶醉。“裁”字,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无情的东风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希冀之情。10、1.(1)①这样②写、创作③少④破旧(2)D2.夫/人/善于自见3.(1)傅毅与班固相比,两人文才相当罢了,然而班固轻视傅毅。(2)(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西湖中怎么还有这样(兴致高雅)的人?”4.只能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但文章文体并不是一样的,很少有人能擅长各种文体(的写作),所以都凭着自己的长处,来诋毁别人的短处。【解析】1.试题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敝”是“破旧”;“然”是古今异义词,“这样”的意思。(2)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是以各以所长”中的“以”是“凭借”;A项中“以”是“表顺承,来”;B项中的“以”是“用来”;C项中的“以”是“认为”;D项中的“以”是“凭借”。故选D。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夫人善于自见”的意思是: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夫”为句首发语词,要停顿;再依据主谓间停顿。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夫/人/善于自见。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1)句中的“于(比)、伯仲(意为不分上下)、耳(罢了)、小(轻视)”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余(我)、焉(怎么)、更(还)”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句“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即可。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傅毅)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的官职,(但是却)下笔千言,不知所指。”但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11、1.给“老实”正名,呼吁社会各界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2.示例:我赞同这个观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修养,只有不坏规矩,不“损人利己”,才能把事做成,我们生活才会井然有序。3.示例一: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在及其艰苦条件下,自力更生,知难而进,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老老实实”苦干了十个春秋,创造了“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示例二:老一辈企业家,具有务实、朴素作风的任正非,带领华为人踏踏实实地做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取得“5G技术全球领先”的骄人成果。【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这篇文章的通过理解大量的事实,最后在文章结尾明确了写作目的:“先要给“老实”正名”,“更要紧的是,要斩断“老实人吃亏”“老实人倒霉”的根源,想办法管住那些“不老实”的人,让老实人免于替不老实人买单而“吃亏”“倒霉”,让老实人不必“不老实”也能安身立命、自得天地”。据此概括作答即可。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应该持赞同态度,作答时,结合规矩的作用来谈即可。例如,规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修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等。据此理解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论据的补充。补充论据时要结合所论述的观点,例子要是尽人皆知的。此处所举例子应该是那些勤勤恳恳做出一番贡献的事例。例如:兰考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在困难面前坚持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在兰考的除“三害”斗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据此理解作答。12、(6)投放(贮存);回收(收集)(2)瑞典:垃圾分类教育从儿童抓起,并让孩子去影响家长。日本:规定细化,制定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具体指导居民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瑞士:通过投放各种自动回收机、设置奖励的方式,提高垃圾的可回收率(增加可回收利用垃圾量)。美国:制定相关法律,对违反规定者做出一定的惩罚。(3)①垃圾分类回收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可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消耗。②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人的垃圾分类意识淡薄;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知识不够了解;分类规定不够统一不够完善;清洁工、相关管理部门工作还没有跟上;氛围还没有形成。③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中国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作出贡献。(4)B【解析】

⑴提取文章内容要点和信息,“垃圾分类”所涉及的内容,根据操作流程中,“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投放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归纳:投放(贮存)的分类。根据“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归纳为:回收(收集)的分类。⑵主要从“他山之石”部分4段内容,概括要点作答。瑞典在培养国民垃圾分类意识从儿童时期开始,先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全民形成一种传统。日本的孩子会在父母的教导下严格遵守这些规则,分类要求非常繁琐,垃圾分类指南和垃圾回收时间表,详细说明如何分类、投放垃圾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瑞士:通过投放各种自动回收机、设置奖励的方式,提高垃圾的可回收率(增加可回收利用垃圾量)。美国:制定相关法律,对违反规定者做出一定的惩罚。⑶综合材料内容,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垃圾分类回收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符合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垃圾分类意识淡薄,分类规定不够统一不够完善等。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中国要为全球的环境保护作出贡献。⑷B项“所有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有误,可回收物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未污染的适宜回收的可资源化利用的废弃物,包括废纸,但不是所有废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有些纸质的包装物属于有害垃圾。13、1.①(内容上,)将所谓的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作对比,突出这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之大;②(结构上,)总领全文。2.环境主要写风大,路上不见人,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②衬托车夫正直、善良、无私、勇于负责的高尚品质。3.车夫的善良、正直、光明磊落、敢做敢当、关心别人的高大形象(或“行为”),震撼了自私自利、看不起人的“我”,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4.①因为观察距离的变化:“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可见她是突然出现的,来不及看清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称“一个人”;等到她慢慢倒下了,车也停了下来,便可看清,所以称“一个女人”。)②因为情感的变化:她“伏在地上”,我认定她没有受伤,料想她要装腔作势,便对她带有蔑视之意,所以称“老女人”。5.有三人的对话,且想象合理,切合当时场景及三人角色身份,尤其是与车夫的形象吻合,与事件相吻合即可。【解析】

1.本题考查开头段作用。句子作用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这句话所在地位置,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本小说开头两段“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将“国家大事”和“一件小事”对我的影响作对比,突出这件小事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结构上总领全文,吸引读者阅读。2.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推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一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学生能根据具体环境来进行分析。如本文第⑪段中“大风之后,天气寒冷,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交代路上除了我、车夫和老女人外,没有其他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分析出景物特点与读懂文章情节是作答的关键。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阅读文本,结合第⑫段的内容可知,这是“我”的心理描写。反映了“我”对车夫的敬佩和将自己与车夫对比,自我反思后的惭愧。“大”与“小”的对比,赞美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表现了“我”自我批评的精神。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第③段,结合语境“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分析,“车速快”“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可见这个人是突然出现的,我坐在车上,距离远,来不及看清楚,只知道是“一个人”;后来这个人慢慢在地上,车停下来,“我才”看清是“一个女人”;再后来“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因为是衣服被扯住才使整个人被带倒在地上,应该摔地不重;但她“伏在地上”不起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