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1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2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3页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设计背景1.教材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分为两课时:第一部分主要认识二氧碳的性质及用途;第二部分认识有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时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前面已经学习的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中气体的检验及收集,为本节课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学习的有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这一理论基础,为后续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做出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本课时在内容安排上,教材首先通过三个实验分别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等。然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介绍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2.学生分析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的气体。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学生们未必有科学系统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有时看问题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思的习惯。例如,当看到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他们就会得出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结论。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的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具备探究事物内在本质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视觉去看待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碳酸饮料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起来自然。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究CO2与水的反应,设置一系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透过现象、探究本质的能力,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三、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四、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五、教学准备仪器:试管、导管、集气瓶、烧杯、两支蜡烛(一高一低)、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等。药品: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碳酸饮料、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六、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演示小魔术----隔空灭火师:小小饮料用处多,碳酸饮料是大家喜欢喝的快乐肥宅水,今天我用碳酸饮料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隔空灭火。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碳酸饮料并没有接触到蜡烛,但是蜡烛熄灭了,你们能够揭开魔术的面纱吗?生:碳酸饮料里产生了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灭了火。师:那又如何证明碳酸饮料里面有二氧化碳呢?生:把碳酸饮料瓶上的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师:这个魔术体现了二氧化碳哪些性质?哪些用途呢?生: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做碳酸饮料,用于灭火。师:那二氧化碳还具有哪些性质?有哪些用途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氧化碳。前面的学习,为我们研究气体的性质积累了经验,研究CO2的性质我们从哪几方面入手?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5min内制好两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展示:将已收集好的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师:通过观察,你能够发现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生:通常情况下,CO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师:和O2类似,在不同的条件下,CO2也能发生形态的改变,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2由无色气体变成无色液体(存放在钢中)和白色固体。其中白色固体是固态的CO2,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能够直接变成CO2气体,在这升华的过程,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师:同学们已经知道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CO2师:你观察到哪些现象?分别体现了哪些性质?生: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蜡烛熄灭体现了CO2不能然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的顺序体现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师:利用这一点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生:可以用来灭火师:通过前面的魔术,大家推测CO2能溶于水,接下来我们也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实验: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的塑料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体现了CO2什么性质?生:塑料瓶变瘪了,说明瓶内气体减少了,瓶内一部分CO2溶于水了师: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加压会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生产汽水等酸饮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师: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演示实验:向塑料瓶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师: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发现问题】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了【提出问题】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了呢?【猜想与假设】1.可能是水;2.可能是二氧化碳;3.可能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师:同学们的猜想正确与否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三个猜想生:【设计实验方案】1.向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喷水,观察实验现象;2.把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3.向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喷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师:补充对照实验4.向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喷稀醋酸,观察实验现象。生:【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4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变红色;实验1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不变色;实验2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不变色;实验3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小花变红色。生:【得出结论】实验4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1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2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实验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师: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且这种新物质也是一种酸,人们把这种酸叫做碳酸。演示实验:把实验4和实验3中变红的小花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干。生:实验4的小花依然是红色,而实验3的小花恢复了原来的紫色。师: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常温下就能分解,加热分解得更快。师:我们前面学习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所以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浑浊的现象。该反应的应用极其重要,可以用它来鉴别二氧化碳。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途,除了同学们知道的这些用途外,二氧化碳还具有哪些用途呢?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师:二氧化碳的用途这么大,它对我们的人体、生活和环境有没有负面影响呢?生: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总结温室效应的概念。讨论:谈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应采取什么措施?巩固练习: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解释“屠狗洞”。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此基础又重点探究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简称“三步两水”。此外,我们能用有关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又分析了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了解了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增强应采取的措施。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1)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与水反应CO2+H2O===H2CO3H2CO3===H2O+CO2↑3.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三、用途教学反思优点:1.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课的开始以“碳酸饮料灭火”为载体,使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新奇,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所要讲的知识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猜想探究,结合小组讨论—展示—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所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有不同的收获。缺点:1.在做对比实验时引导学生提问方式不太好,如果先做醋酸喷在紫花上变红,通过这个实验告诉学生。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然后再做二氧化碳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色的实验,分析哪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