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课件_第1页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课件_第2页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课件_第3页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课件_第4页
《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同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两宋时期:专制集权强化的时代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课程标准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太祖赵匡胤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材料一:“唐自肃、代以后,上失其柄,藩镇自相雄长,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财赋,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尽心于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强、正统数易之祸。”——《宋史》卷四百三十六《陈亮郑樵林霆附李道传》面临唐末五代的情况,宋太祖曾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材料二(赵)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及措施。背景:军阀割据,地方势力膨胀,中央权力衰弱;君弱臣强措施: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政治措施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銜经济措施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赋绝大部分上交朝廷文化措施将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皇帝财政行政军事度支盐铁户部参知政事中书门下枢密院图3宋代的中央官制三司使枢密使分散机构的权力中央:1.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材料三:“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此制兵得其道也。”2.枢密院与禁军“三衙”分权,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分散机构的权力北宋政治的特点:①重文抑武、文人治国;②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进步性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弊端归纳:北宋政治的特点及影响军事危机阅读教材P50-P51的两段话,感受宋朝面临的外部军事危机,思考这些危机诞生的原因探究:为何宋朝会面临如此严峻的边防危机?原因:1.制度因素:北宋推行重文轻武、将兵分离、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2.现实因素:北宋政府积贫积弱;3.外部因素:少数民族政权如辽、西夏等政权的崛起北宋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这一政策使得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军队战斗力被严重削弱,以至于后来北宋虽然豢养了百万军队,却抵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思考:北宋最终通过“岁币”换得了和平,这种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这种方式可取,可以节省政府开支,据考证,“岁币”不及军费的十分之一,而且可以换得和平;这种方式不可取,反映了北宋政府贪图苟安、不知进取的思想。财政危机03积贫积弱冗官问题北宋政府通过科举、恩荫和其他制度,给予了地主阶级成员以广泛的参政机会,官员数量急剧增加,再加上优厚的待遇,国家开支极大。冗费问题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冗兵问题军队数量更加冗多,宋太祖末年军队共有37.8万人,宋真宗天禧年间人数上涨到91.2万人,半个世纪,军队人数增加了一倍半,军费开支也极为庞大。0102材料四:进入北宋中期以后,“三冗”更加严重,仁宗朝大臣宋祁以为,当时”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陛下官五倍于旧”。官僚队伍大为膨胀,不仅办事效率更加低下,而且守选、待阙时间更长,众多中小官员“俸禄不继”,“鲜不穷窘”……(他们)不惜冒法受脏,与民争利,更使吏治大坏,贪官污吏比比皆是。与此同时,军队人数也不断增加,全国禁、厢军总数达到125.9万人,皇佑年间,又增加到140万人。庞大的军费开支,每年给辽和西夏的大量银、绢,加上官员俸禄、统治阶级的靡费和奢侈无度,造成国家财政的极端困难。——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五:随着吏治的腐败和封建剥削的加重,到庆历年间,以农民和士兵为主体的防抗斗争时有发生,不但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而且逐步从边远地区发展到统治力量较强大的腹心地区。——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六: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叶适《水心别集》思考:北宋中期所面临的问题积贫积弱局面的正式形成与加深农民与士兵的反抗愈演愈烈政治风气因循保守,效率低下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防危机。面对严峻的形势,社会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废并县、减役人等诏令。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初,范仲淹、韩琦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新政彻底失败。这次改革虽然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庆历三年,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范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范仲淹庆历新政24年后,一场新的变法在宋朝拉开帷幕,它就是发生在宋神宗熙宁至元丰年间的社会改革运动,后人多称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强兵之法:保甲法、裁兵法、将兵法、保马法、军器监法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三舍法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因范之政见,先重治人而后及于治法,王则似乎单重法不问人。只求法的推行,不论推行法的是何等样的人品……而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跡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钱穆《国史大纲》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取得哪些成效?最终又为何失败,对宋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评价:1.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并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2.积弱局面稍显改观,并使北宋国力有所增强;3.部分措施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负担,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日益严重,党争不断,北宋渐走向衰亡。元祐更化,变法最终失败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东北地区兴起的女真族在覆灭辽朝两年之后,南下攻宋,宋朝无力抵挡,都城被破,徽宗、钦宗以及大批皇室成员、大臣、百姓,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后,北宋近支皇族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公元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一笔财务,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