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49课时 群落的结构_第1页
第九单元 第49课时 群落的结构_第2页
第九单元 第49课时 群落的结构_第3页
第九单元 第49课时 群落的结构_第4页
第九单元 第49课时 群落的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9课时群落的结构课标要求1.描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特征,并可随时间而转变。2.活动一:争辩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3.活动二: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考情分析1.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2023·北京·T182023·海南·T192023·海南·T62022·全国乙·T52022·山东·T112022·广东·T202022·重庆·T222021·江苏·T92021·辽宁·T112.种间关系的分析2023·湖南·T42023·海南·T62022·湖南·T82022·湖南·T202022·海南·T52021·全国乙·T302021·北京·T172021·天津·T132021·山东·T103.生态位2023·海南·T62023·江苏·T142023·新课标·T332023·天津·T132022·山东·T24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肯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水平上争辩的问题提示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肯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肯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肯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洁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2.群落的物种组成3.群落的种间关系(1)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连线)(2)几种种间关系的辨析项目数量坐标图特点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假如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削减,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假如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数量上可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生存力量不同,则如图a所示;若生存力量相同,则如图b所示捕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削减”的不同步性变化提示①区分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原始合作双方离开仍可独立生活,而互利共生双方离开至少一方不能正常生活。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的双方生物数量变化是同步的。②区分捕食与寄生。捕食强调吃与被吃的关系,被吃一方一般会死亡,而寄生包括体表寄生和体内寄生,寄生者只是从活生物体获得养分,一般不会造成寄主马上死亡。③竞争分为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当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若取食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种间竞争关系。④捕食双方数量变化非同步,被捕食者数量变化在前,捕食者数量变化在后,一般被捕食者数量多于捕食者,但也有例外,比如一棵树上的昆虫,昆虫的数量多于树的数量。4.群落的空间结构5.群落的季节性(1)缘由: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2)结果: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例如:动物的迁徙、夏眠、冬眠现象。6.生态位推断正误(1)“竹林中的竹子凹凸错落有致”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提示同一物种竹子的分层现象,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消灭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提示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消灭不同的森林类型,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4)“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反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5)大鱼吃小鱼体现的是捕食关系(×)提示若大鱼和小鱼为同种生物,则不是捕食关系;若大鱼和小鱼不是同一物种,则是捕食关系。(6)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提示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还包括占用资源的状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消灭了“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方式。据《氾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e,鳞茎和嫩叶可用作蔬菜)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钱。”这种生产方式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材料二依据植物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深度以及对光照强度的需求等特性,将不同植物合理搭配在一起,可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立体种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某林场据此进行了实践,在桉树林地中搭配种植了另一种植物。桉树是一种深根性的植物,幼桉树一般高度在2米左右,其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材料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1)立体农业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是什么?提示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2)材料一中提到的“间作套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争辩发觉,在种植密度很低的状况下,一种作物的产量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种植超过肯定的密度后,该作物最终的产量不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对间作的启示是什么?提示提高农作物利用环境资源的力量。间作种植作物时应合理密植。(3)现有三种植物,它们的株高、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和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如表:植物板栗玉米菠萝株高3~4米2米左右1米以下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较深较浅较浅进行光合作用利用的光照强度较强光较强光较弱光据材料二,建议选择哪种植物与桉树搭配种植更合理?缘由是什么?选择搭配种植的植物时,除上述植物自身的因素外,还需考虑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答出2点即可)?提示菠萝;菠萝株凹凸于幼桉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较桉树浅,将桉树与菠萝搭配种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以及不同土壤深度的水与无机盐。作物对光照强度的需求、需水量、土壤中无机盐的种类、浓度、生长需要的温度等。(4)从群落角度分析,四大家鱼混养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假如这几种鱼的生态位相像,你认为它们的进展将是什么结果?提示四大家鱼混养利用它们在池塘中的分层现象,及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当物种的生态位相像,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状况下,它们必定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能会使各自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可能为它们仍旧共存于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有的物种消逝,有的物种留存下来。考向一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1.(2022·全国乙,5)分层现象是群落争辩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力量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打算的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答案A解析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乔木层,其下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②错误;群落中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对光的利用有关,⑥错误。2.水葫芦原产巴西,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如表是争辩人员对某水域水葫芦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进行的争辩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调查时段物种数植物类型优势种入侵前Ⅰ12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小叶眼子菜等多种入侵后Ⅱ28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芦、小叶眼子菜Ⅲ12浮水植物水葫芦A.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它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Ⅰ时段,水域中不同植物分别利用不同的空间,形成明显的水平结构C.Ⅱ时段,水葫芦、小叶眼子菜不仅数量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也大D.Ⅲ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后,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不会增加答案C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但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的是物种组成,A错误;Ⅰ时段,水域中不同植物分别利用不同的空间,消灭明显的分层现象,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Ⅱ时段,水葫芦、小叶眼子菜数量多,而且此时沉水植物已经消逝,因此水葫芦、小叶眼子菜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很大,C正确;Ⅲ时段,对水葫芦进行有效治理后,群落物种数和植物类型会增加,D错误。考向二种间关系3.(2021·山东,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入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头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试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B.三种藻的竞争力量为乙藻>甲藻>丙藻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结合两图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数量多,乙藻数量其次,丙藻数量较少,放入螺之后,甲藻的数量削减明显,乙藻其次,丙藻数量增加,说明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种藻的竞争力量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B错误;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缘由是引入了螺的捕食使数量下降,C错误;生态系统是由该区域全部生物和生物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构成,甲、乙、丙藻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D错误。4.(2021·重庆,19)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想是小型鼠繁殖力量强所致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像的波动特征答案C解析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③的变化可能是小型鼠繁殖力量强所致,A正确;由图中曲线②与③可知,两条曲线不是同升同降的关系,可推想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B正确;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环境,C错误;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因此可推想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像的波动特征,D正确。考向三生态位5.(2023·江苏,14)在江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生态位重叠的两种动物甲、乙发生生态位分化,如图所示。甲主要以植物a为食,乙主要以植物b为食,两者又共同以植食性动物c为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a、c分别处于第一、二养分级,其生态位重叠B.a、b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淌、逐级递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C.生物群落中物种的生态位受生物因素影响,也与非生物因素有关D.生态位分化是经自然选择形成的生物适应性,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率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a为植物,c为植食性动物,因此a、c分别处于第一、二养分级,由于a为生产者,c为消费者,两者生态位并不重叠,A错误。6.(2022·山东,24节选)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消灭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肯定的规律,如图所示。(1)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____级,而调查发觉该频度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和分布范围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某草地植物物种的频度级符合上图所示比例关系,且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______。(3)若争辩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争辩的因素有______(填标号)。A.甲在该区域消灭的频率B.甲的种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答案(1)E种群密度小分布范围广(2)200(3)ABCD解析(1)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而某种植物消灭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因此若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E级。调查发觉E级中的植物乙不是优势种,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的数量较少,即乙的种群密度小,同时说明植物乙在整个群落中分布范围广。(2)由图可知,D频度级物种数所占百分比为8%,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草地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3)争辩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争辩它在该区域的消灭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同时也要争辩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考点二争辩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试验原理很多土壤动物(鼠妇、蚯蚓、蜈蚣等)有较强的活动力量,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争辩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来推想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物种数目。2.试验步骤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1)诱虫器(图A):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吸虫器(图B):该装置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提示①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既要统计物种丰富度也要统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数量。②记名计算法是直接数出各个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目测估量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量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表示方法有:格外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③使用无底花盆是为了供应通气环境,便于小动物向下移动。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既可以杀死小动物,也利于保存小动物。考向四争辩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7.(2024·连云港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争辩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可接受诱虫器对其进行采集B.为提高采集速率,倒入花盆的土壤需铺满花盆底部C.对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可用目测估量法调查D.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D解析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进入诱虫器,A错误;诱虫器的花盆壁和土壤之间要留有肯定缝隙,便于空气流通,B错误;记名计算法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C错误。8.下列关于群落丰富度调查试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于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可用诱虫器采集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C.记名计算法能统计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和小动物的种群密度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缘由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力量弱答案C解析对于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A错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较少的群落,B错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缘由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力量强,身体微小,D错误。1.(选择性必修2P22)生物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肯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选择性必修2P23)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在群落中,有些物种往往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其他物种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称之为优势种。3.(2022·广东,20节选)荔枝园A接受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高,可能的缘由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供应了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利于其生存。4.(2022·全国甲,31节选)某争辩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为动物供应食物和栖息空间(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CO2为植物光合作用供应原料(答出2点即可)。5.(2023·海南,19节选)在同一片海疆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消灭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6.(选择性必修2P25~26)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打算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为光照、温度等,打算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为水分、无机盐等;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7.(2022·重庆,22节选)入侵植物水葫芦曾经在我国多地泛滥成灾,入侵前植物类型主要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其中龙须眼子菜等多种为优势种,该水域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入侵后,沉水植物消逝,可能缘由是水葫芦入侵后争夺光照,沉水植物由于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8.(2023·湖南,4改编)种间关系主要有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油菜花开陌野黄,芳香扑鼻蜂蝶舞”中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是原始合作。9.(2023·新课标,33节选)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状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要争辩某湖区的一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争辩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该湖区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10.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甚至有的地方为了爱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毁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从群落种间关系及形成缘由分析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开消灭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确定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腾出空间,因此,捕食者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并使多个生物种群的数量维持在肯定范围内。同时,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进展的作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还表现出协同进化。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2024·襄阳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就是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群落具有稳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结构特征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C.群落中的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D.群落演替就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答案B解析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B错误。2.(2024·湖北武汉高三模拟)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消灭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如图为某景区南坡和北坡几种植物的频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样方数量和样方面积要合理B.马尾松是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但不肯定是南坡群落的优势种C.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说明小叶栎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D.同种植物在南北坡的频度不同,说明物种占据的生态位与环境有关答案C解析小叶栎是北坡频度最高的植物,只能说明其消灭频率较高,该植物的分布范围较广,并不代表其密度在北坡群落中最大,C错误。3.(2020·全国Ⅰ,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答案A解析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土壤小动物通过代谢活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吸取利用,因此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C正确;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正确。4.下列有关群落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层现象B.森林群落中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别配置在不同高度,形成垂直结构C.荒漠群落植被稀疏,动物种类稀有,不具有垂直结构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描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镶嵌分布,A错误;荒漠群落植被稀疏,动物种类稀有,但也具有垂直结构,C错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描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5.(2021·辽宁,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争辩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表示气腔。A.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诞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原理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更简单,抵制力稳定性增加答案A解析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6.(2023·辽宁,6)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昆虫为共生微生物供应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B.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B解析互利共生关系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提高了昆虫的免疫力,B错误。7.(2024·湖北高三高考冲刺模拟)某试验小组对戴胜(独居物种)独处时与和斑鸫鹛种群(社会性物种)共处时的行为特征进行了争辩,结果如图1、2所示。图3纵坐标表示戴胜在树上觅食时间所占的比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据图可以推断出戴胜在和斑鸫鹛共处时获得的食物量比独处时多B.斑鸫鹛可能会与戴胜争夺树上食物C.据图可以得出,戴胜的觅食效率与是否独处存在肯定关联D.据图可以得出,戴胜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树上答案A解析戴胜独处时觅食时间所占比例较少,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觅食时间所占比例增加,但觅食效率降低,不能说明其食物量肯定增多,A错误;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在树上觅食时间所占比例削减,可能跟斑鸫鹛与其竞争树上食物有关,B正确;戴胜独处时觅食效率较高,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觅食效率降低,说明戴胜的觅食效率与是否独处存在肯定关联,C正确;戴胜独处时在树上觅食时间所占比例很大,几乎为1;而和斑鸫鹛种群共处时其在树上觅食时间所占比例下降,这表明戴胜的主要食物来源在树上,D正确。8.(2024·宁德高三质检)捕食性瓢虫为农业和林业的益虫,主要以蚜虫为食,为有效爱护和利用园林绿地中瓢虫的资源,争辩了某园林绿地中瓢虫的发生规律及生态位,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园林存在多种种间关系,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瓢虫种群数量增加有利于把握园林蚜虫,其中使用优势种菱斑巧瓢虫治虫效果最好C.不同种类瓢虫生态位不尽相同,其中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生态位重叠较高D.可推想该园林蚜虫种群数量存在多个高发期,其中5月底到7月底危害最大答案B解析该园林中有捕食、种间竞争等不同的种间关系,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均以蚜虫为食,二者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正确;由图可知,菱斑巧瓢虫虽然高峰期数量多,但蚜虫削减后几乎消逝,过于依靠蚜虫为食,不适合用于把握蚜虫,B错误;不同种类瓢虫生态位不尽相同,异色瓢虫与红点唇瓢虫的数量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可知二者生态位重叠较高,C正确;依据图中瓢虫的数量变化可知,蚜虫的数量有几次高峰期,其中5月底到7月底数量爆发最大,D正确。9.(2024·重庆高三质检)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往往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示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点对应的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肯定相等B.图中a点对应的捕食者种群的数量即为环境容纳量C.图中捕食者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D.捕食者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数量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图中a点对应的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对应不同的数轴,因而其种群数量一般不相等,A错误;图中a点对应的捕食者种群的数量为此时捕食者在该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值,而不是其维持相对稳定的最大值,因而不代表环境容纳量,B错误;图中捕食者种群数量与猎物种群数量也会表现出同时增长的时段,C错误;由于捕食者和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因而存在负反馈调整过程,D正确。10.(2024·阳泉高三调研)在一个群落中,当一个早到物种耗尽系统资源,从而抑制了晚到物种在该群落的建立,这种状况称为“抢占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转变环境,使另一个晚到物种受益的状况称为“促进生态位”;当一个早到物种转变了环境状况(而不是资源水平),以减缓或阻挡晚到物种在该系统的建立,这种状况称为“抑制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要争辩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争辩它的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在争辩区域内消灭的频率等B.“抢占生态位”可通过养分竞争、空间竞争等形式发生C.泡菜中,乳酸菌大量繁殖消耗氧气,迫使后续到达的细菌无法繁殖,这属于“抑制生态位”D.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增加土壤,此后到达的苔藓有了更高的存活概率,这属于“促进生态位”答案C解析乳酸菌为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因而氧气的存在对其生长繁殖起抑制作用,C错误。11.(2023·海南,6)海草是一类生长在浅海的单子叶植物,常在不同潮带形成海草床,具有极高的生产力。某海疆海草群落的种类及其分布如表。分布潮带海草种类中潮带低潮带潮下带上部潮下带下部海神草+++-齿叶海神草-++-羽叶二药藻++++二药藻++++海菖蒲-++-注:“+”表示存在,“-”表示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种海草的种群密度B.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的种间关系是竞争C.据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潮带是低潮带和潮下带上部D.据表可知,生态位最宽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药藻答案D解析海草叶片表面附着的藻类与海草竞争阳光等资源,二者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正确;据表可知,羽叶二药藻和二药藻分布的范围最广,生态位最宽,D错误。12.(2024·湖北华中师范高校第一附属中学高三月考)二化螟和褐飞虱会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导致水稻减产。争辩虫害的生长发育规律,能为害虫防治供应科学依据。科研人员在害虫寄生状况不同的4组水稻植株上,放置二化螟,7天后分别测定各组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施用农药防治害虫,可能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B.褐飞虱单独存在时,有利于新放置的二化螟虫体生长C.二化螟和褐飞虱都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它们的生态位完全相同D.没有褐飞虱和二化螟寄生时,新放置的二化螟的种内竞争最强答案B解析农药是对产生抗药性的变异害虫进行选择,而不是诱导其产生抗药性变异,A错误;第1组(没有褐飞虱和二化螟寄生)水稻植株上放置的二化螟虫体重量较重,不能得出此状况下新放置的二化螟的种内竞争最强的结论,D错误。13.科研人员争辩了凤眼莲盖度(入侵程度)对金鱼藻、黑藻单种及混种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凤眼莲、黑藻、金鱼藻三者之间存在信息的传递B.无凤眼莲入侵时,金鱼藻的竞争力比黑藻强C.凤眼莲盖度中等(25%)时,金鱼藻和黑藻能共同抵挡不良环境D.凤眼莲盖度较高(75%)时,金鱼藻和黑藻的种间竞争加剧答案B解析当凤眼莲入侵时,对金鱼藻和黑藻的生长以及种间关系都有影响,因此,三种藻类生活在同一块区域时,三者之间存在信息沟通,A正确;当无凤眼莲入侵时,即凤眼莲盖度为0时,金鱼藻和黑藻单种组的生物量比混种组的生物量大,说明金鱼藻和黑藻为种间竞争关系,金鱼藻和黑藻混种时,黑藻生物量比金鱼藻生物量高,说明黑藻竞争力比金鱼藻强,B错误;当凤眼莲盖度为25%时,金鱼藻和黑藻混种组的生物量都大于单种组的生物量,说明随着凤眼莲入侵胁迫变化,金鱼藻和黑藻的竞争关系减弱,转变为促进作用,二者能共同抵挡不良环境,C正确;当凤眼莲盖度为75%时,金鱼藻和黑藻混种组的生物量比单种组的生物量小,并且金鱼藻的生物量明显削减,说明金鱼藻和黑藻的种间竞争加剧,D正确。14.(2024·湖北孝感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从事候鸟争辩的人员将某大型湖中水鸟划分为4个类型,每个类型包括若干种水鸟,并对它们的生态位进行了一些争辩,结果如表所示(百分比代表使用频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类型觅食行为生境利用①间歇型啄食(100%)草滩(68.6%)、泥滩(15.4%)②间歇型啄食(86.5%),泥滩挖掘取食(9.9%)浅水区(44.2%)、泥滩(39.1%)③多种觅食行为中水区(41.3%)、深水区(3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