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五 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_第1页
百花园五 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_第2页
百花园五 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_第3页
百花园五 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_第4页
百花园五 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花园五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语文百花园五

教材简析

“语文百花园五”共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安排了“修改病句”“拓展交流”“阅读平台”三个内容。“修改

病句”这次编选的句子练习是“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下面的病句”。病句的类型

有句子成分残缺、用词不当、意思重复、搭配不当、词序混乱、分类不当、前后

矛盾、意思含糊等。

“拓展交流”采用三人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认识和领

悟,谈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

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阅读平台”选编了一篇介绍藏戏的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

藏族文化。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祖国的名胜古迹、山水风景,意在既提高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又从中感受伟大祖国的人杰地灵、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同本单元课文中认识、了解到的瓷

艺、茶文化等一样,民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话题作文,与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中华文化”紧密配合,让学生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并感受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风味。

设计理念:

围绕单元学习主题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尽可能多地让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科内外的联系,重视学习过程,注重激发

学生的创作潜能,整合知识和能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

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提高阅读兴

趣,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不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逐步达到熏

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

习的方法,始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修改符号正确修改病句。认识和领悟文章的叙述顺序的不同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感受优秀神秘的藏族文化。有条理地介绍一处祖国的名胜古迹、

山水风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情感与价值

介绍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练习写一篇记叙说明性的短文。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教学准备:

收集风景名胜的资料,收集自己喜欢的风味食品的资料。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温故知新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大家准备当医生,为“有毛病”的句子治疗。你能用修改符号准确

修改下面的病句吗?

【让学生当小医生,学生的责任心必然促使他们更仔细地去“找毛病”】

二、默读句子,发现问题

边读边想,初步判断句子中什么地方有毛病。然后确定病因,看看属于病句

的哪种类型。

三、修改病句

根据不同的病因,酌情用合适的修改符号加以改正。并朗读一下,检查是否

正确。

四、全班交流

第1个句子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用编钟”之前,补充上说明“谁”的

部分,如“我国编钟乐团的演奏家们”等,这样明白“谁”“干什么”,使句子

完整。

第2个句子的毛病是用词不当,应把“发现”改为“发明”“发现”是对已

有的东西而言。第3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重复,应划去“以前的”或“往”。

第4个句子的毛病是搭配不当,应划去“的作者”或“写的”。

第5个句子的毛病是词序有误,应把“通过”与“讨论”对调。

第6个句子的毛病是分类不当,前后搭配不严,可在“书”后加上“报”,

因为《安徒生童话》和《三国演义》是书籍,《中国少年报》是报刊,用“书报”

一词才能包括这两类阅读材料。

第7个句子的毛病是前后矛盾。“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而“都

是“无一例外”的意思,所以二者应删其一。

第8个句子的毛病是意思含糊,不能自圆其说。可划去“五颜六色的”或

“红”。

【除了发现问题,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的类型,以便于学生今后的举一反三。】

五、补充练习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用好修改符号。

1、我最爱看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

2、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

3、观众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4、爸爸给我买了一幅名为《北国风光》的画报。

5、妈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6、昨天,五个日本的小朋友来我校参观。

7、既然这件事难办,我们也一定要办好。

8、孙爷爷希望我们从小培养远大的理想。

9、老师要求同学们默默地朗读课文。

10、我们的陈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六、拓展与交流

1、默读三人对话。思考今天交流的主题。

2、分角色读对话,交流本单元课文的不同的叙述顺序:有游览的空间位置转

换顺序,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有所介绍事物的各个方面的顺序……

3、你还知道哪些文章是属于怎样的叙述顺序?

4、我们习作的时候,要怎样做到条理清楚?(注意叙述顺序。)

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学生交流对戏剧和藏戏的了解。

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

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

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

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T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

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师范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通过范读,让学生明确藏戏的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

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

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

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

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四、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

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

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

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五、体会短文叙述顺序、表达方法。

1、再读8T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2、指名读「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六、补充阅读,感受藏戏的地域文化特点。

有人跟我说,一听到藏戏,尤其是身在他乡,就仿佛又回到在辽阔的草原上,

感受着高原的蓝天白云。这话并不夸张。藏戏的声音悠远而铿锵,象冰川汩汩的

流水,又如高原遒劲的疾风,它是唱者全身气力的投入,它的感情充沛而丰富,

曲调跳动而激越,带点悲伤,带点忧郁,更包含沧桑;藏戏是高原的艺术,自然

融入的高原的气魄与雄浑。它那类似西洋咏叹调的唱腔能把人的心紧紧抓住,一

顿一扬,忽高忽低之间,贯穿消融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听藏戏实际也是在感

悟和体会,一曲一调,一章一节也许正应和了你心灵深处的真性情,所以有人在

听时便边舞边合,这便是藏戏唱功的神奇了。

藏戏的形式也大有可说之处,仅面具就多样而且表意丰富,这有点象京剧,

借助脸谱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形象,不过前者的色彩不是直接勾勒在人脸上,藏

戏佩带的面具造型粗犷、抽象。从形状上分,藏戏面具有直板式的,也有形象立

体的,而质地则多为皮革、绒布,也可以泥塑而成。至于颜色的表意:黑色代表

阴险,红色代表权力,黄色代表智慧……传统悠久,博大精深,这就是藏戏得以

传世的根本所在了。

尽管短暂的接触,使得我至今还没有完整的欣赏过一场藏戏。但是以采访为

机缘,在视听中感受震撼,在震撼中有所感悟,藏戏在我的西藏之行中已经注入

了额外的意义,它也将我引入西藏的神奇之中。

读后交流: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

七、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

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

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风景名胜,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

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山河壮丽: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你都去过哪儿,想

去哪?

3、学生自由说自己见闻。

二、明确主题,确定目标。

1、板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说名胜谈古迹,当一回神州大地的旅游大使吧。

2、学生交流当旅游大使的基本要求。

(1)熟悉自己要介绍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说话速度、语调

要恰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文物或者景物的特点,使人信服。

三、学生自己准备发言稿。

(鼓励学生灵活使用旅游线路图、教学准备的图片资料。)

四、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各组派有特色的“旅游大使”展示。

(要求:听介绍时,要留心地名和表示方位的词语,还要留意描绘名胜古迹或

自然景观的优美语句。)

【这两项内容是把文章写得有条理、生动具体的主要方法。教师让说和听的学

生都注意这两项,对培养学生有序地描写景物有很大帮助。】

五、交际活动

听众对自己喜欢的旅游大使的内容进行采访、询问更详细的内容。

【这项活动可以安排在每个旅游大使展示时随机进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呈现

多角度互动,教师可以参与采访,以提示学生采访的方向和要特别注意倾听的内

容。】

六、总结评价。

评选几个最佳旅游大使和最热心听众!

后记: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食品。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兴趣的美食。有些美味,说

一说都叫人垂涎欲滴。你想告诉我们什么美味呢?

二、讨论内容。

1、食品叫什么?外形怎样?用什么原料做的?是怎样制作的?

3、你知道这种风味食品的来历或者相关故事吗?

【内容是学生习作时最拿捏不住的东西,无话可说可写的原因就是老师不注意

引导学生发现、积累可以写的、必须写的材料。习作指导要多让学生明白自己能

够写的内容。】

三、学生根据各自准备的材料在小组里练习说上边的内容。

小组成员边听边提问。

四、指名学生起来交流。

学生评价,抓住条理和内容两方面评价。

五、学生开始起草。

六、简单讲评,完成习作

1、学生继续打草稿。教师巡视。

2、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草稿展示。

3、学生听、评价。

4、继续完成各自的草稿并认真修改。

5、抄正。

[]

介绍一种美食

——西安羊肉泡馍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极为丰富的,各地都有独

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馍就成了你必须品尝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馍无论做法还是吃法都是很讲究的。制作时先将优质羊肉洗好切成片,

再加以各种佐料大火煮烂。这时,店家会给你一个大碗和两个馍。

吃羊肉泡馍最主要的就是掰馍,越细越好,泡起来才更入味,通常黄豆打小

就可以了。接着将滚烫的羊肉汤倒入碗中,同时配以葱末、香菜、粉丝、盐、味

精和地道的陕西油泼辣子,一碗羊肉泡馍就完成了。

看着这碗羊肉泡馍,就像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艺术品。红红的辣子油漂浮在

汤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绿的香菜和葱末、晶莹剔透的粉丝、雪白的馍,真令人

赏心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羊肉汤变成了大海,粉条就像层层波浪,馍块的

肉片就像星罗棋布的小岛,而翠绿的葱末就像点缀在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树木。

羊肉泡馍的香味也十分诱人。那浓郁的香味早就已经随着热气四处弥漫,它

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这时我也顾不上什么绅士风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是鲜、香、辣。羊

肉的醇香,香菜和葱末的清香,泡馍的柔软筋道,油泼辣子的香辣,这就是羊肉

泡馍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汤,真是鲜美至极!如果再配以几颗糖蒜,就更是

享受了。汤鲜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腻,泡馍细腻柔软充满汤的鲜美和馍原有的香

味,粉条爽滑可口,这就是我对羊肉泡馍的评价。一股脑吃完这些,全身发热,

头上也冒汗了,总之就一个字:“爽!”

羊肉泡馍不仅色香味形俱全,历史也很悠久,也许是因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

吃吧。羊肉泡馍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时叫做羊羹。关于它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街头。一天,他身上只剩下两

块干馍,十分干硬无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铺店主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碗滚烫

的羊肉汤。赵匡胤将干馍掰碎吃了起来,吃得浑身发热,饥寒全消,后来他当上

了皇帝,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馍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爱,许多国际友人也争先

品尝,一饱口福。羊肉泡馍已经成为陕西小吃的“代表”。

后记:

第六单元校园畅想曲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组成。其中《窃读记》《理想的风筝》《校园

交响诗》是精读课文,《我们上路了》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主要以“校园生活”为题材,所选课文反映的都是学生童年时期生活、

学习的情景,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窃读记》以''窃读”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灵性,酷爱读书的小女

孩在“窃读”中的独特感受与复杂的心情;《理想的风筝》以“风筝”为主线贯穿

全文,通过对刘老师言谈举止和音容笑貌的回忆,特别是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抒发了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校园交响诗》用充满情趣的笔触描绘了校园

中多姿多彩的生活,抒发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深厚感情;《我们上路了》是一首现

代诗歌,全诗紧扣诗眼“我们上路了”,展现了新时代的孩子们渴望成长,渴望

独立,自信向上的情怀。

本单元的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

“习作”三大板块的内容,每个版块都含有多项子内容。“语文百花园”的内容

安排丰富有趣,既有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练习,又有内涵深刻

的语言材料的积累,还安排了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能比较准确地把握编者的意图,指导学生仅仅围

绕本单元的专题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

特点,运用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验和感悟课文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随文识字15个,会写生字12个。

25窃读记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我”放学后急匆匆地赶

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

景的插入,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细腻生动地

描绘了“我”“窃读”时的独特感受与百般滋味,将一个极其热爱读书,渴求知

识的充满灵性的“我”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通过对“我很快乐,也

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的品读,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

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

写法;三是引导学生感染作者热爱读书的心情,用心去体会“你们是吃坂长大的,

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涵义,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努力做一个乐读、善读

的人。

设计理念:

“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是课程标准提出要求。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一个小女孩“窃书”的经历与感受,来激发学生读书的乐趣,

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考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感

受作者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功力,加深对作者读书的多种滋味的感受,

来领悟作者“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难以言表的复杂的“窃读”的滋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对知识的渴求,并受到感染。、帮助学生学会“踮、婪、辘”3个要求会认的字

和“窃、婪、唾”3个要求会写的字,掌握“窃读记、贪婪、唾沫、知趣、饥肠

辘辘、适宜”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

的渴求。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的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同学们,多年来我们一直和书形影不离。在读书中,我们不仅能获取知

识、学会思考,而且能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

肴,所以,读书可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

呢?

(一)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本文的作

者林海音,从小就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她少年时期,选择了一种不同寻常

的读书方式一一“窃读”(教师相机板书“窃读”),陪伴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

光。

今天,让我们跟随少年林海音一起来感受她读书的乐趣吧。

【以轻松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地介绍作者不同寻常的读书方式,激起学生读

书的兴趣(欲望)。1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指名练读词语。

出示“窃读、贪婪、唾沫、知趣、饥肠辘辘、适宜、踮起脚尖”的字卡,指

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窃、婪、唾”的间架结构,指导学生在生字本上写生

字、组词。

二、紧扣题眼,揭示课题。

(一)巧用查字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教师在“窃”字下加上红色标记,请学生查字义。

这个''窃"字有多种含义,请同学们快速在字典中找出答案。(①偷;②偷偷

地;③谦指自己。)

2、教师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师: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

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寻找正确的答案吧。

【并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词语的答案,而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再次读书,俗话

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再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名交流,感知概括。

1、指名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原来课文记叙了(教师板书:“记")“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

店里读书的事情。

2、学生齐读课题。

3、小结:所以,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

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讲述的事件的基础上,“窃读”在课文中的正

确含义到底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联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朗读训练,熟悉课文。

(一)同桌合作,分段读课文。

提出要求:1、读的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听的要求:认真倾听组员读书,为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多种形式练读。

1、可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评价时多用激励性语言,激发读书兴

趣。)

2、也可出示课文中有较多生字的段落和写作者矛盾心理的段落让学生多种形

式练读。

【教师善于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多种形式的练

读,目的在于把课文读流利,为后面的体会作者情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围绕问题,思考探究。

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相信作者这

种独特的读书方式一一“窃读”一定让大家印象深刻。

(一)谈一谈“窃读”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交流时,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

受。)

【在读书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多元感受。】

(二)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概括出了作者自己对“窃读”的感受的句子。

(引导学生画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六、置留问题,小结。

师:同学们,这样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很快乐,也

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这种窃读的滋味到底如何呢?下节课,我

们将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去好好品味一下她所说的“滋味”。

作业:

(一)搜集作者林海音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

(二)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初步体会句子的含义。

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词语。

1、出示带有课文中生字的组合词语,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听写词语:“窃读、贪婪、唾沫、担忧、知趣、适宜、倾盆大雨、白日梦

(二)以“白日梦”引读第7自然段。

1、理解“白日梦”的含义,提问:作者做着怎样的“白日梦”呢?

2、引读第7自然段。

【以“白日梦”和“窃读”的对比读,让学生来感受作者的心情,更容易让学

生走进作者“窃读”的情感世界。】

3、师:在“白日梦”里读书的滋味那真是“甜滋滋、美滋滋”的,但白日梦

毕竟是白日梦,现实中作者却只能用“窃读”来成全自己喜爱读书的心愿,她发

出了“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的感慨。这种“窃读”的滋

味是十分复杂的,你能从文中读出作者窃读的什么滋味呢?

二、品味“窃读”,体验情感。

(一)默读精思,体验“窃读”滋味。

1、请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画一画,特别是把描写作者动

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再作上批注。然后你自己的方式再来读书,

大声读、轻声读、默读都可以,一会儿与大家交流。

2、生自由读,画,批。

(二)交流研讨,朗读感悟“窃读”滋味。

(注意顺学而导,根据学生汇报的实际情况相机教学。)

1、体验品味“甜中有酸”的滋味:

⑴“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

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好吗?

【引导学生感受用贬义的词语和反面的形象来反衬表现作者嗜书如命,如饥似

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句子。

⑵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

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①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一生读句子,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此时的滋味。

③创境对比读,感受“滋味”。

【创设不同的情景进行对比读,目的是让学生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当时的处境,

进一步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

④多元感受“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亮了起来……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

回书架。”这句话传递出来的个中滋味一一“有酸有甜”

⑤指导读出“甜中有酸”的滋味。

⑶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

2、体验品味“苦中带甜”滋味:

⑴“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

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默读句子,边读边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②思考: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揣摩小海音的心理活动。

③读句子,感受作者“窃读”的苦滋味。

④思考:从作者的动作和心理角度出发,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海音?

【研读关键的词句,感悟词语的精妙,品味这些描写的好处,学习细腻的写作

方法。】

⑵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师:同学们,从“一”和“几”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悟作者读书的辛苦)

⑶多种形式引读第3、4自然段,感悟作者读书的“苦中带甜滋味”。

①师引读:放学后,我急匆匆地从学校起到一家书店一一

生读:“我跨进店门一一却找不到那本书。”

②师引读:我又急匆匆地赶到另一家书店一一

生读:“我跨进店门一一却找不到那本书。”

③师引读:可这时候,我该回家了。第二天放学后,我又急匆匆地从学校赶

到一家书店一一

生读:“我跨进店门一一却找不到那本书。”

④师引读: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

书。于是,从头来,再找一遍

生读:“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贪婪地读着。”

⑤师引读:可是,就是终于找到了书,贪婪地读着,我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

因为一一

生读:“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再走进另一家。”

⑥师引读:到了另一家书店一一

生读:“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⑦师生共读:”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⑷引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

师引读:这就是“窃读”的滋味,苦中有甜,甜中带酸。作者说一一

生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一一这种窃读的滋味!”

【创设反复多次地读的情境,学生会想象当时的画面,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进当

时的情景之中,去切身体会作者“窃读”中的多种滋味。】

3、体验品味“酸中有甜”的滋味:

⑴“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

求暂时的休息。”(体会“辛酸”)

①体会“酸滋味”,指导感情朗读。

师:这一读就是两个多钟头,每天120多分钟,每天7200多秒!

师导读: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贪婪地读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

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导读:我躲藏在书柜的角落头贪婪地读着,一个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一一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

以求暂时的休息。”

师小结:作者这读书的辛酸滋味,不知道同学们体会了多少。但这辛酸的滋

味中,又透着些甜味,同学们能找出来吗?

②通过与“白日梦”对比读,感悟“酸中有甜的滋味”。

a、引读“当饭店飘来一阵菜香时……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师导读:当作者美滋滋地做着甜丝丝的“白日梦”的时候,实际上作者的情

况如何呢?

生读:“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

以求暂时的休息。”

⑵“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

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把握作者的心理。

a、找一找,句子中那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理?(装)

c、感受作者“窃读”的“酸中带甜的滋味”。

师: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如果用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