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免疫调节》练习_第1页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免疫调节》练习_第2页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免疫调节》练习_第3页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免疫调节》练习_第4页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免疫调节》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调节》练习一、选择题1.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引发机体患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接种HPV疫苗能大大增强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PV通过诱导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癌变B.感染HPV后引起的特异性免疫依次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C.HPV疫苗需半年内完成三剂接种,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D.注射HPV疫苗使机体获得对HPV的免疫能力属于人工主动免疫2.当病原体被抗体包被形成的颗粒较大而无法被巨噬细胞吞噬时,表达FcR的NK细胞可释放胞毒颗粒裂解病原体,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的抗体可由不同种类的效应B细胞产生B.①中抗体与③中FcR均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C.由图可知,NK细胞属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D.胞毒颗粒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其释放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3.图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形成和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注射抗原只引起体液免疫 B.筛选出②需要用选择培养基C.筛选出③需要克隆化培养 D.ADC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4.下图是新冠病毒抗原(N蛋白)检测试剂盒的原理。试剂盒有两条指示线:反应线(T线)和质控线(C线),胶体金垫中有含有胶体金颗粒的抗体1和抗体4,质控线和反应线的位置分别固定抗体2和抗体3,胶体金颗粒大量聚集后会呈现红色,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用N蛋白作为检测标志物的原因是该蛋白在不同新冠病毒株系中高度保守且表达量高B.抗体1和抗体4均可以和新冠病毒结合,抗体4是可以与抗体3特异性结合的质控抗体C.抗原检测试剂盒所需要的多种抗体需要较高的纯度,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D.橙汁未经样本洗脱液处理直接滴加会改变试剂盒的pH,导致抗原抗体非特异性结合而产生“假阳性”5.我国科学家利用动物培育可用于移植的人源器官,如图为相关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去核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MI期B.可用PEG激活重构胚,并培育至桑葚胚阶段才能移植C.代孕母猪对外来的早期胚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D.人源肾脏用于器官移植,不会引起免疫排斥二、多项选择题6.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7.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宿主细胞是肝细胞,下图是巨噬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进行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方式,图中MHC-Ⅱ是细胞表面的分子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过程属于抗原呈递细胞传递抗原信息的过程B.B细胞被激活后分裂、分化,少部分能分化为浆细胞C.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辨认自身细胞和病原体的分子标签D.被Th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HCV的靶细胞,阻止了HCV的繁殖过程8.如图是某只家兔进行血清交换前后的抗体浓度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兔为维持抗体水平需要多次注射抗原B.抗体产生水平与接种抗原剂量无关C.B兔与C兔交换血清是为了降低其体内抗体水平D.B兔在60天后抗体水平猛增属于负反馈调节9.为探究某种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用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做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实验结果1草药灌胃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2蒸馏水灌胃巨噬细胞数量基本不变3免疫增强剂A灌胃巨噬细胞数量增多(少于组别1)A.该实验中,第2、3组是对照组,第1组是实验组B.巨噬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D.实验证明服用了该草药的小鼠只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10.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核酸疫苗,接种该疫苗后,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mRNA进入细胞内,最终激活免疫反应。下图示意mRNA疫苗作用的部分机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mRNA疫苗进入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Ⅰ、Ⅱ、Ⅲ、Ⅳ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体内产生了Ⅳ和ⅤD.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所有变异的新冠病毒一定有效三、非选择题11.癌症的免疫疗法通过重新激活抗肿瘤的免疫细胞,克服肿瘤的免疫逃逸,科研人员在不断研究中发现多种免疫治疗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2)由于基因突变,癌细胞表面物质发生改变,如某些种类癌细胞表面高表达膜蛋白PSMA和PD-L1。图1中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临床上可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据图1推测,其原因是。(3)CD28是T细胞表面受体,T细胞的有效激活依赖于CD28在癌细胞与T细胞结合部位的聚集。因此,科研人员尝试构建既能结合PSMA,又能结合CD28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诱导T细胞定向杀伤癌细胞,如图2所示。制备过程:先将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会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4)科研人员将癌细胞和T细胞共同培养,加入不同抗体,比较不同抗体对T细胞活化的作用。实验各组由活化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IL-2含量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12.细胞工程在药物生产和育种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如图是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流程示意图。材料二:西湖龙井含有的茶碱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具有提神、抗衰老功效,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茶碱的工业化生产。(1)从经过免疫处理的小鼠体内分离的B淋巴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填“一种”或“多种”)抗体。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采用的化学诱导试剂是。经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再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先将细胞悬浮液稀释到7~10个细胞/mL,再在每个培养孔中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2)单克隆抗体最广泛的用途是用作体外诊断试剂,如科学家利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克隆抗体,制作出了早孕试纸,该试纸可以利用尿液诊断早孕的理由是。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在注射前需要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降低。(3)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龙井茶叶细胞培养到阶段,然后从(填细胞器)中提取茶碱;经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成植株的方式属于(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13.研究发现,当微生物突破机体物理屏障,如皮肤、黏膜等时,Toll样受体(TLR)可以识别抗原并激活机体产生免疫应答。TLR信号的过度活化可导致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疾病的发生。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B细胞刺激因子(BLyS)能促进B细胞大量增殖分化,由抗原呈递细胞产生的B细胞存活因子(BAFF)能抑制B细胞凋亡,形成正反馈循环。请根据上述资料及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SLE属于病,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导致。(2)BLyS和BAFF在免疫系统中属于,在它们的作用下部分B细胞会分化为以产生大量抗体。(3)为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及试剂完成实验设计。①实验材料:正常小鼠若干只,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若干只。②实验试剂: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DHA),一定浓度的胸腺激素(免疫增强剂),一定浓度的强的松(免疫抑制剂,可治疗SLE),生理盐水。③实验步骤:I.选择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II.甲组小鼠每天灌胃适量生理盐水;乙组每天灌胃;丙组每天灌胃;Ⅲ:连续饲喂及灌胃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④预期结果:若,则可证明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一定疗效14.甲型流感病毒(IAV)导致的肺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婴幼儿感染IAV后易发展为重症。回答下列问题。(1)在IAV感染引发的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信号是。在IAV感染引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是。(2)婴幼儿感染AV后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出现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这是其发展为重症的原因之一。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针对上述疾病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K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实验如下。a.取健康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磷酸奥司他韦组和K组。b.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等量IAV滴鼻感染。感染当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四天。c.第5天每组取10只小鼠并解剖,检测并统计肺组织的病毒量和炎症细胞因子含量。d.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观察并统计感染后2周内动物的死亡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组别病毒量(个/mL)IL-6(pg/mL)TNF-α(pg/mL)死亡率(%)1正常组01800022002模型组2.0×10821000530903磷酸奥司他韦组l.l×10817500210154K组1.3×1081200031035注:IL-6和TNF-α是两种典型炎症细胞因子。①实验中的对照组是(填序号)。步骤b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灌胃处理是:。②本实验的结论是。③炎症细胞因子可通过NF-KB等信号通路实现免疫调节功能。NF-KB蛋白和TAK1蛋白磷酸化水平提高是NF-KB信号通路活化的标志。研究表明,与磷酸奥司他韦相比,化合物K能通过影响NF-K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方案。(备选材料:健康小鼠和肺炎模型小鼠。)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HPV可通过诱导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或抑制抑癌基因表达,从而引起细胞癌变,A错误;B、感染HPV后,HPV会通过体液进入细胞。这种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依次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错误;C、HPV疫苗需在半年内完成三剂接种。这样做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当这些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产生更多的抗体,C错误;D、接种疫苗的时候,所接种的疫苗可作为抗原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疫苗是一种人工主动免疫的过程,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免疫的过程:

2.【答案】A【解析】【解答】A、一种病原体表面可能有多种抗原,一种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一种效应B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则①中的抗体可由不同种类的效应B细胞产生,A正确;

B、图中的抗原被抗体包被,NK细胞表达的FcR识别的是抗体,B错误;

C、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而图中NK细胞作用于被抗体包被形成的病原体颗粒,因此不属于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

D、细胞③中NK细胞分泌的胞毒颗粒属于穿孔素等杀伤性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其释放方式为胞吐,依赖细胞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对于入侵到细胞内的抗原,机体先通过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释放其中抗原,再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特异性免疫:

3.【答案】A【解析】【解答】A、注射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

B、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②杂交瘤细胞,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正确;

C、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③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克隆化培养和单一抗体检测,C正确;

D、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包括单克隆抗体和药物,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第二次筛选筛选原因诱导融合得到多种杂交细胞,另外还有未融合的亲本细胞由于小鼠在生活中还受到其他抗原的刺激,所以经选择性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中有能产生其他抗体的细胞。筛选方法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用多孔培养皿培养,在每个孔只有一个杂交瘤细胞的情况下开始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得到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筛选目的得到杂交瘤细胞得到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答案】B【解析】【解答】A、N蛋白应是新型冠状病毒中保守性较高的蛋白质,且表达量较高,因此作为检测标志物用于检测新冠病毒存在,A正确;

B、根据试剂盒的原理可知,抗体3和抗体4的作用在于作为反应线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所以抗体4可以和新冠病毒结合,而抗体1和抗体2显示质控线,不需要和新冠病毒结合,B错误;

C、单克隆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抗原检测试剂盒所需要的多种抗体需要较高的纯度,通常使用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制备,C正确;

D、相关研究表明,要确保试剂盒正常运行,避免产生假阳性结果,必须满足试剂盒处理液的一定pH值、离子强度和缓冲容量。如果橙汁没有经过样本洗脱液,直接加到试剂盒上,就破坏了检测所需的适宜pH,造成抗原抗体的非特异性结果,产生了假阳性,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而言,自身有N蛋白、E蛋白和S蛋白等抗原,这些抗原能够作为免疫原,在人体遭受病毒感染后,能够对浆细胞产生一种刺激,从而生产出一种特异性抗体,而根据抗原检测双抗夹心ELISA原理,在样本垫上滴加样本,通过液相层析方式,依次通过结合垫,而在结合垫内部,由于含有标记的抗原特异性抗体,因此能够与样本中的抗原进行结合,当液流到达检测线时,固定在这条线上的第二种抗原特异性抗体再次与抗原结合,将会呈现阳性结果。5.【答案】C【解析】【解答】A、卵母细胞需在体外培养到MⅡ中期后进行去核操作,此时的细胞中有促进细胞核全能性发挥的物质,A错误;

B、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重构胚,如可采用电刺激、钙离子载体、乙醇或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方

法进行激活并培育至桑葚胚或囊胚阶段才能移植,B错误;

C、代孕母猪对植入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而可以保证移植的成功率,这是胚胎移植的基础,C正确;

D、人源肾脏属于外来器官,用于器官移植,会引起免疫排斥,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它涉及将一个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两者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最终这个胚胎会发育成为动物个体。这种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动物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动物细胞核移植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供体身体的某一部位上取体细胞,并通过体细胞培养技术对该体细胞进行增殖。同时,采集卵母细胞并在体外培养到适当阶段,通常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中的核。接着,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脉冲、钙离子载体等)激活受体细胞,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最终,体外完成早期胚胎培养后,将胚胎移植入代孕母体内,使其继续发育为新个体。

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首先,在畜牧业中,它可以加速家畜的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种群繁育。通过细胞核移植,可以快速地复制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从而提高整个种群的遗传水平。其次,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通过转基因克隆动物作为生物反应器来实现。此外,克隆动物的组织和器官可以作为移植的供体,为人类提供更丰富和可靠的移植资源。同时,研究克隆动物和克隆细胞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胚胎发育及衰老过程,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模型。最后,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有望增加这些动物的存活数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贡献。

然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由于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此外,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如去核不完全、细胞融合失败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或失败。

总的来说,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生物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贡献。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应用。6.【答案】A,B,D【解析】【解答】A、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毒,也能将抗原呈递给细胞2(辅助性T细胞),因此其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B、细胞2为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既能促进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也能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C、细胞3为浆细胞,细胞3分泌的物质Y(抗体)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但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而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中的病毒暴露出来,C错误;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以避免对正常细胞造成误伤,D正确。故答案为:ABD。【分析】图示过程中,肝巨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2(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1(B细胞)和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细胞1(B细胞)活化后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的物质Y(抗体)能与病毒结合,而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使被病毒侵染的肝细胞裂解死亡,将病毒暴露出来,据此答题。7.【答案】A,C,D【解析】【解答】A、抗原呈递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图示过程为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向抗原呈递细胞传递抗原信息的过程,A符合题意;

B、B细胞被激活后分裂、分化,多数分化为浆细胞,少数分化为记忆B细胞,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并不是由B细胞产生的,B不符合题意;

C、免疫细胞依靠细胞表面受体蛋白来辨认自身细胞的分子标签与病原体的身份标签,C符合题意;

D、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被Th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抗原,阻止了HCV的繁殖过程,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D。

【分析】(1)细胞免疫的过程: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2)体液免疫的过程为,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接受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8.【答案】C,D【解析】【解答】A、A兔作为对照,不需要为维持抗体水半血进行多次注射抗原,A错误;

B、抗体产生水平与接种抗原剂量有关,接种抗原剂量增加,会引起更强烈的免疫反应,B错误;

C、B兔与C兔交换血清是为了降低其体内抗体水平,进而对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刺激,C正确;

D、由乙组实验可知,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较低抗体水平,进行反馈调节使抗体水平急剧上升,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答案为:CD

【分析】免疫调节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免疫调节是指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以及与其它系统如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免疫应答以最恰当的形式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免疫防御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9.【答案】A,C【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分析,草药灌胃的第1组是实验组、蒸馏水灌胃的第2组是空白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的第3组是阳性对照组,A正确;

B、淋巴细胞只有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不是淋巴细胞,B错误;

C、巨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C正确;

D、巨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比较组1和组2,第1组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实验证明服用了该草药的小鼠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10.【答案】A,C【解析】【解答】A、如图mRNA疫苗进入细胞内的方式是胞吞,包裹mRNA的脂质与细胞膜融合后将mRNA释放到细胞质中,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T细胞(Ⅰ)、B细胞(Ⅱ)、记忆细胞(Ⅳ)。浆细胞(Ⅲ)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

C、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是因为注射mRNA疫苗后合成的抗原能使体内产生抗体(Ⅴ)和记忆细胞(Ⅳ)。C正确;

D、注射新冠病毒mRNA疫苗后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可能无法识别变异病毒的S蛋白,所以新冠病毒mRNA疫苗对变异的新冠病毒不一定有效。D错误;

故答案为:AC。

【分析】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接种者对该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11.【答案】(1)免疫监视(2)PD-1的单克隆抗体与PD-1结合,阻断了PD-1和PD-L1的结合,避免PD-L1抑制T细胞的活化(3)PSMA、CD28;两种杂交瘤细胞;L链和H链随机组合(4)PSMA×CD28和PD-1单抗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且在一定范围内激活作用随PSMA×CD28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独使用PSMA×CD28或PD-1单抗都不能显著激活T细胞【解析】【解答】(1)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2)根据题干信息“PD-L1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可知,利用PD-1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癌症治疗的机理是:PD-1单克隆抗体与PD-1结合,阻断了PD-1和PD-L1的结合,避免PD-L1抑制T细胞的活化,从而减少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3)为制备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应该先将PSMA、CD28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分离出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其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得到两种杂交瘤细胞,再诱导两种细胞融合。成功融合的细胞会表达两种L链和两种H链,由于L链和H链随机组合会产生多种抗体,因此还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所需的双特异性抗体PSMA×CD28。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PSMA×CD28和PD-1单抗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激活T细胞,且在一定范围内激活作用随PSMA×CD28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单独使用PSMA×CD28或PD-1单抗都不能显著激活T细胞。

【分析】1、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用特定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收集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或在体外进行培养→收集获得单克隆抗体。12.【答案】(1)多种;聚乙二醇/PEG;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所需抗体(抗HCG抗体);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克隆化培养的目的(2)怀孕后尿液中含有HCG,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它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免疫排斥反应(3)愈伤组织;液泡;无性生殖【解析】【解答】(1)免疫处理的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群,能合成并分泌多种抗体,而1个浆细胞只能合成一种抗体;诱导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时,采用的化学诱导试剂是聚乙二醇(PEG);经HAT培养基培养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产生抗体,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抗HCG抗体);步骤③需对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及抗体检测,该过程一般在多孔细胞培养板上进行;用多孔培养板培养时,需要稀释,其目的是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单克隆抗体本质为蛋白质,所用检测早孕的方法为抗原-抗体杂交,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特异性结合,怀孕后尿液中含有HCG,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它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为避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进入人体后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降低免疫排斥反应,在注射前需要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

(3)液泡中含有无机盐、糖类等有机物,故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将龙井茶叶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愈伤组织细胞呈高度液泡化,然后从其液泡中提取茶碱;由于该过程中没有经过精卵结合,故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分析】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涉及细胞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和大规模的细胞、组织培养。以下是细胞工程的一些主要领域:

1.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的基础,它涉及将细胞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在体外条件下使其生长和繁殖。细胞培养可用于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如疫苗、激素、酶等,也可用于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2.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细胞融合成一个新细胞的过程。通过细胞融合,可以产生具有特定特性的新细胞,如具有抗性的细胞、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等。细胞融合在植物育种、生产单克隆抗体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3.细胞拆合:细胞拆合是指将细胞中的染色体或基因拆离出来,再重新组合的过程。通过细胞拆合,可以产生具有特定基因型的新细胞,从而实现遗传改良。

4.染色体操作:染色体操作是指对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切割、重组等操作,以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染色体操作在植物育种、生产遗传改造生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5.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中,以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基因转移在植物育种、生产遗传改造生物、生产药物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细胞融合是一种实验技术,通过自发或人工诱导的方式,使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型或同类型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杂种细胞。细胞融合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细胞融合形成异核体:在自发或人工诱导下,两个细胞接触并发生质膜融合,形成具有两个或多个细胞核的异核体。

2.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进行核融合: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使不同来源的染色体发生重组和交换,形成具有新遗传信息的杂种细胞核。

3.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在多次细胞分裂后,杂种细胞核逐渐取代原有的细胞核,最终形成具有单一杂种细胞核的杂种细胞。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细胞株产生的抗体分子,其结构和特异性均相同。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特点:

1.特异性强:单克隆抗体是针对特定抗原表位产生的,因此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分子。

2.结构均一: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细胞株产生的,因此其结构和特异性均相同,可以保证其一致性和稳定性。

3.可重复性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可以标准化和规模化,因此可以保证其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疾病诊断、治疗、药物研发等。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将药物传递到癌细胞中,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制备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药物。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免疫动物: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刺激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2.细胞融合:将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癌细胞进行融合,形成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筛选杂交瘤细胞:通过特定的筛选方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4.制备单克隆抗体:将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培养,提取单克隆抗体。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某个部分(如叶片、茎段、花药等)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裂、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基本过程:

1.制备培养基:根据植物的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物质、生长调节物质等。

2.灭菌:将培养基、培养器具等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灭菌,以确保无菌环境。

3.接种:将植物的某个部分接种到培养基上,通常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4.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以促进植物生长和分化。

5.继代培养:将生长良好的植物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以扩大植株数量。

6.诱导生根:在适当的时候,将植物组织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诱导其生根。

7.移植:将生长良好的植株移植到土壤中,进行常规栽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进行基因工程操作、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等。此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逆性、遗传变异等。13.【答案】(1)自身免疫;免疫自稳(2)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浆细胞(3)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双氢青蒿素;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强的松;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少于甲组,且乙组和丙组小鼠的B淋巴细胞数量接近【解析】【解答】(1)SLE是免疫系统把自身结构被当作抗原攻击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异常导致的。

(2)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据题意,BLyS和BAFF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促进部分B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以产生抗体。

(3)实验目的是验证双氢青蒿素(D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疗效,自变量是DHA的有无,因变量是免疫功能,可通过B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应设置对照,因此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