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内部培训体系建设方案与规范TOC\o"1-2"\h\u23544第一章引言 3319881.1培训体系建设背景 3145501.2培训体系建设目的 315031.3培训体系建设原则 317703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 4232562.1培训需求调查 428392.2培训需求分析流程 488532.3培训需求分析方法 411990第三章培训计划制定 5285613.1培训计划编制 591793.1.1需求分析 5283533.1.2确定培训目标 5136153.1.3设计培训课程 544023.1.4制定培训计划 5166933.2培训计划审批 5120853.2.1提交审批 5195943.2.2审批过程 6231063.2.3审批结果 6278773.3培训计划实施 6314313.3.1培训前准备 6215543.3.2培训过程管理 63653.3.3培训后评估 617716第四章培训课程开发 6285824.1课程开发流程 7180284.1.1需求分析 7229064.1.2确定课程目标 7197444.1.3设计课程内容 7212304.1.4制定教学策略 7106774.1.5开发教学材料 734534.1.6实施课程教学 719774.1.7课程评估与反馈 7200894.2课程设计原则 7100604.2.1目标导向原则 7279824.2.2系统性原则 7252914.2.3贴近实际原则 8166334.2.4互动性原则 8273764.2.5创新性原则 8241214.3课程开发工具 8135014.3.1需求分析工具 8215714.3.2课程设计工具 8122674.3.3教学材料开发工具 8173994.3.4教学评估工具 8209214.3.5反馈与优化工具 819950第五章培训师资管理 880155.1师资选拔与培养 8301735.2师资评估与激励 9317585.3师资培训与发展 919997第六章培训实施与管理 10254726.1培训实施流程 1052046.1.1培训前准备 10132666.1.2培训中实施 10288256.1.3培训后跟进 1053626.2培训现场管理 10211296.2.1培训环境布置 11106996.2.2培训师管理 1110596.2.3学员管理 11256526.3培训效果评估 1121506.3.1学员满意度评估 11229286.3.2知识掌握评估 11194646.3.3行为改变评估 1195186.3.4绩效提升评估 118384第七章培训成果转化 1138197.1培训成果应用 12327577.2培训成果跟踪 1281037.3培训成果评价 1214290第八章培训费用管理 12231708.1培训预算编制 13322698.2培训费用控制 13186988.3培训费用报销 1332234第九章培训质量管理 14147749.1培训质量标准 14254019.1.1标准制定原则 14193059.1.2培训质量标准内容 14128989.2培训质量评估 14301569.2.1评估方法 14321919.2.2评估周期 15321949.3培训质量改进 15191549.3.1改进措施 15323309.3.2改进周期 1519991第十章培训体系建设评估 151267310.1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指标 15678810.2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流程 161706010.3培训体系建设评估结果应用 162554第十一章培训体系建设持续改进 173104711.1培训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17362411.2培训体系建设改进措施 172024811.3培训体系建设改进效果评价 1721947第十二章培训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181969012.1组织保障 182042512.2人力资源保障 181250312.3资源保障 19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越来越重视,培训体系建设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章将重点阐述培训体系建设的背景、目的以及原则,以期为后续章节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1.1培训体系建设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素质与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在此背景下,企业纷纷重视培训体系建设,以期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1.2培训体系建设目的培训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1)提升员工综合素质: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2)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3)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培训,使员工具备多种技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4)增强员工凝聚力:通过培训,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3培训体系建设原则为保证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预期效果,应遵循以下原则:(1)战略性原则:培训体系建设应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2)实用性原则: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注重培训成果的转化与应用。(3)个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特点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4)持续性原则:培训体系建设应持续进行,形成长效机制,保证员工素质不断提升。(5)互动性原则:注重培训过程中的互动与沟通,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通过以上原则的贯彻实施,有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第二章培训需求分析2.1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调查是培训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旨在全面、客观地收集组织内部各单位的培训需求信息。调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员工观察法: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了解其培训需求。(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让员工填写,收集培训需求信息。(3)管理层调查法:向管理层了解他们对员工培训的看法和需求。(4)面谈法:与员工进行一对一的面谈,深入了解其培训需求。(5)关键事件法:分析组织内部发生的典型事件,挖掘培训需求。(6)集体讨论法:组织员工进行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培训需求。(7)资料档案收集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组织内部的培训需求。2.2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培训需求分析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确客观地收集各单位的培训需求信息。(2)结合公司组织分析、工作分析、人员分析的情况进行分析。(3)对分析后的培训需求结果进行确认。(4)对结果进行调整和修订。2.3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培训需求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必要性分析方法:确定是否必须通过培训来解决问题。(2)整体性分析方法:根据企业发展、市场及行业状况综合分析。(3)绩效差距分析方法:集中在工作行为结果,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以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三个层次(个体层面、组织层面、战略层面)进行具体分析。通过以上方法,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第三章培训计划制定3.1培训计划编制培训计划编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培训计划编制的主要步骤:3.1.1需求分析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企业及员工的培训需求。这包括对岗位技能、业务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3.1.2确定培训目标根据需求分析结果,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具体性和可实现性。例如,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等。3.1.3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课程内容应涵盖所需培训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同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内训、外训等。3.1.4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师资、培训费用等要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份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具备以下特点:合理性:保证培训计划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相匹配。实施性:培训计划应具备实际可操作性,便于实施。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进行适时调整。3.2培训计划审批为保证培训计划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培训计划进行审批。以下是培训计划审批的主要流程:3.2.1提交审批将制定的培训计划提交给相关部门或领导审批。提交材料包括培训计划书、课程安排、预算表等。3.2.2审批过程相关部门或领导对培训计划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训计划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培训课程是否合理、全面。培训预算是否合理。3.2.3审批结果审批通过后,将培训计划正式下达,并开始实施。如审批未通过,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重新提交审批。3.3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实施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培训计划实施的主要步骤:3.3.1培训前准备在培训开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保证培训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准备充分。告知参训人员培训时间、地点、课程安排等信息。对参训人员进行分组,便于培训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3.3.2培训过程管理在培训过程中,做好以下管理工作:监督培训进度,保证培训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3.3.3培训后评估培训结束后,进行以下评估工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参训人员的满意度、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提升等。总结培训经验,为今后的培训活动提供借鉴。根据培训效果,对参训人员进行激励和奖励。第四章培训课程开发4.1课程开发流程4.1.1需求分析在进行课程开发之前,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这包括对学员的需求、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培训资源的调查和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4.1.2确定课程目标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课程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以便于后续的课程设计和评估。4.1.3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内容应涵盖学员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同时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4.1.4制定教学策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员特点,制定教学策略。这包括教学方式、方法、步骤和教学资源的选择等。4.1.5开发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策略,开发教学材料。教学材料包括讲义、PPT、视频、案例等,应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4.1.6实施课程教学按照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进行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员互动,保证学员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4.1.7课程评估与反馈课程结束后,对课程进行评估和反馈。评估包括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学效果和教学材料的满意度等。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优化和改进。4.2课程设计原则4.2.1目标导向原则课程设计应以课程目标为导向,保证课程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材料均围绕目标展开。4.2.2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应具有系统性,知识点之间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2.3贴近实际原则课程内容应贴近学员的实际需求,注重实用性,解决实际问题。4.2.4互动性原则课程设计应注重学员的参与和互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4.2.5创新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员的学习体验。4.3课程开发工具4.3.1需求分析工具需求分析工具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用于收集和分析学员需求。4.3.2课程设计工具课程设计工具包括思维导图、课程大纲、教学策略表等,用于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4.3.3教学材料开发工具教学材料开发工具包括PPT制作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图形设计软件等,用于制作教学材料。4.3.4教学评估工具教学评估工具包括考试、问卷调查、访谈等,用于评估课程教学效果和学员满意度。4.3.5反馈与优化工具反馈与优化工具包括学员反馈表、课程优化建议表等,用于收集学员反馈和优化课程设计。第五章培训师资管理5.1师资选拔与培养师资选拔与培养是保障培训质量的关键环节。为保证培训效果,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师资选拔与培养体系。我们要明确师资选拔的标准和流程。选拔师资应注重其专业技能、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等方面的素质。具体选拔流程可包括:发布招聘公告、简历筛选、面试、试讲、综合评估等环节。要加强师资培养。针对新入职的师资,开展岗前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培训课程、教学方法和学员需求。对于在职师资,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鼓励师资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教育教学水平。5.2师资评估与激励师资评估与激励是提高培训质量、激发师资活力的有效手段。师资评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质量评估:通过学员反馈、教学成果、课程满意度等指标,评价师资的教学效果。(2)教学能力评估:关注师资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沟通能力等方面。(3)师资发展潜力评估:分析师资在培训领域的成长空间和潜力。激励措施包括:(1)薪酬激励:根据师资的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师资待遇。(2)荣誉激励:对于表现优秀的师资,给予表彰、奖励,提升其荣誉感。(3)发展激励:为师资提供晋升通道,鼓励其在培训领域不断成长。(4)情感关怀:关注师资的心理状态,关心其生活和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5.3师资培训与发展师资培训与发展是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师资成长的重要途径。(1)制定师资培训计划:根据师资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业提升等。(2)实施师资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如教育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培训等,提升师资的教育教学能力。(3)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师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举办教育教学研讨会、论坛等活动,促进师资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成长。(4)建立师资发展档案:记录师资的成长历程、培训经历、教学成果等,为师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5)拓展师资发展渠道:与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为师资提供进一步深造、学术研究等机会。第六章培训实施与管理6.1培训实施流程培训实施流程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培训实施的一般流程:6.1.1培训前准备明确培训目标: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明确培训目标,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标,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师资等。确定培训对象:根据培训计划,筛选合适的培训对象,保证培训资源的合理分配。6.1.2培训中实施开场介绍:培训师对培训目的、内容、方式等进行简要介绍,帮助学员了解培训背景和预期效果。知识传授: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传授培训内容,保证学员掌握所需知识和技能。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进行讨论、问答、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提高学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实践操作:根据培训内容,安排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6.1.3培训后跟进培训总结:对培训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培训成果和不足之处,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培训反馈:收集学员对培训的反馈意见,了解培训效果,改进培训方式。培训考核:对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培训成果,为员工晋升、激励等提供依据。6.2培训现场管理培训现场管理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管理要点:6.2.1培训环境布置保证培训场地宽敞、明亮、安静,有利于学员学习。配置必要的培训设施,如投影仪、白板、音响等。布置培训场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6.2.2培训师管理保证培训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培训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学员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培训师应掌握培训技巧,提高培训效果。6.2.3学员管理保证学员按时参加培训,避免迟到、早退。维护培训现场秩序,保证学员专注学习。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互动,提高学习效果。6.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衡量培训成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6.3.1学员满意度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分析学员满意度,找出培训的优点和不足。6.3.2知识掌握评估通过考试、实操等方式评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分析评估结果,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6.3.3行为改变评估观察学员在培训后的工作行为是否发生变化。分析行为改变,评估培训对实际工作的影响。6.3.4绩效提升评估对学员在培训后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估培训对绩效提升的贡献。分析绩效提升,为后续培训提供依据。第七章培训成果转化7.1培训成果应用培训成果的应用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将培训成果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训成果的应用需要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将培训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例如,将培训中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实践中,或者将管理理念融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鼓励参训人员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尝试。培训成果的应用不应局限于传统模式,而应鼓励参训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创新性的应用,以实现更好的工作效果。建立成果应用的支持体系。为参训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技术支持和指导,保证培训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成效。7.2培训成果跟踪为了保证培训成果能够持续发挥效益,对培训成果进行跟踪。建立培训成果跟踪机制。通过定期跟踪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参训人员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成果的情况,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培训策略。关注参训人员的成长与发展。对参训人员进行长期的跟踪,关注他们在职业发展中的进步,评估培训成果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定期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分析跟踪数据,总结培训成果应用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7.3培训成果评价培训成果评价是对培训效果的重要检验,也是持续优化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通过问卷调查、测试、观察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培训成果的应用情况。注重参训人员的自我评价。鼓励参训人员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培训成果对自身工作的影响,以促进自我提升。定期进行评价反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参训人员和培训组织者,为后续培训提供改进的方向和依据。通过持续的评价与反馈,不断提升培训成果的转化效果。第八章培训费用管理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培训费用管理成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从培训预算编制、培训费用控制和培训费用报销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管理培训费用。8.1培训预算编制培训预算编制是培训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它有助于企业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培训预算编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确定培训目标:明确企业培训的目的和期望成果,为预算编制提供依据。(2)收集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培训需求,为预算分配提供参考。(3)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标和需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4)估算培训费用:根据培训计划,预测培训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师资费用、教材费用、场地费用等。(5)审核预算:对预算进行合理性审核,保证预算符合企业财务政策,避免资源浪费。8.2培训费用控制培训费用控制是保证培训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培训费用审批制度:对培训费用进行严格审批,防止不必要的浪费。(2)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对培训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培训活动按照预算执行。(3)优化培训资源配置:通过内部资源共享、外部合作等方式,降低培训成本。(4)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投入产出比合理。(5)建立培训费用反馈机制:定期对培训费用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预算。8.3培训费用报销培训费用报销是培训费用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报销范围:明确培训费用报销的具体项目,如师资费用、教材费用、交通费用等。(2)制定报销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报销标准,保证报销合规。(3)建立报销流程:制定详细的报销流程,包括报销申请、审批、报销凭证提交等。(4)加强报销审核:对报销申请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报销的真实性和合规性。(5)定期核对报销情况:定期核对报销情况,保证培训费用得到合理控制。第九章培训质量管理9.1培训质量标准9.1.1标准制定原则培训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培训内容、过程和结果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个人成长的需求。9.1.2培训质量标准内容培训质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目标的明确性:培训目标应具体、明确,并与企业战略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2)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培训内容应具有科学性,涵盖所需知识和技能,并关注行业发展趋势。(3)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培训方式应多样化,结合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4)培训师资的合格性:培训师资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5)培训效果的可评估性:培训效果应具备可评估性,通过考试成绩、学员反馈等手段进行衡量。9.2培训质量评估9.2.1评估方法培训质量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学员对培训内容、方式、师资等方面的满意度。(2)考试:对学员进行知识测试,以检验培训效果。(3)访谈:与学员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对培训的看法和建议。(4)实地观察:观察培训现场,了解培训过程是否按照预设标准进行。9.2.2评估周期培训质量评估应定期进行,一般可分为以下周期:(1)短期评估:培训结束后立即进行,以了解培训的即时效果。(2)中期评估:培训结束后一段时间进行,以了解培训的长期效果。(3)长期评估:培训结束后较长时间进行,以了解培训对学员职业生涯的影响。9.3培训质量改进9.3.1改进措施根据培训质量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培训内容:根据学员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培训课程设置。(2)改进培训方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提高培训效果。(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关注行业发展,以满足学员需求。(4)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培训质量。9.3.2改进周期培训质量改进应持续进行,以下为改进周期:(1)短期改进:根据短期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2)中期改进: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3)长期改进:根据长期评估结果,关注培训对学员职业生涯的影响,不断完善培训体系。第十章培训体系建设评估10.1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指标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指标是衡量培训体系建设成效的重要工具。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估指标:(1)培训覆盖率:评估培训对象是否覆盖到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以及培训内容是否全面。(2)培训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对培训内容、形式、讲师等方面的满意度。(3)培训成果转化率:评估培训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以及员工能力提升的效果。(4)培训成本效益:分析培训投入与产出比例,评估培训项目的经济效益。(5)培训体系建设周期:评估培训体系建设的时间周期,以及培训项目的持续性。(6)培训师资力量:评估培训讲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7)培训资源利用率:评估培训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10.2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流程培训体系建设评估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估目标:明确培训体系建设评估的目的、范围和对象。(2)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目标,设计评估指标、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3)收集评估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培训体系建设的相关数据。(4)分析评估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培训体系建设中的优点和不足。(5)提出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6)审核评估报告:评估报告需经过相关部门审核,以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7)评估结果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管理部门和员工,以便及时调整培训策略。10.3培训体系建设评估结果应用(1)优化培训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形式和周期符合实际需求。(2)提升培训质量:针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改进培训方法,提升培训师资力量,提高培训效果。(3)调整培训资源分配: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培训资源分配,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4)完善培训体系: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体系架构,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5)激励员工成长:将评估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晋升等挂钩,激发员工积极参与培训,提升自身能力。(6)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持续优化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第十一章培训体系建设持续改进11.1培训体系建设问题分析在当前的企业培训体系建设中,我们发觉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培训需求分析不够精准。由于对员工培训需求的了解不足,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降低了培训效果。培训资源分配不均。部分部门的培训资源较为充足,而另一部分部门则相对匮乏,这导致了企业内部培训资源的不平衡。第三,培训方式单一。目前的培训方式主要依赖于线下课程,缺乏线上培训资源,难以满足员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现有评估体系过于关注培训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而忽视了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员工的实际成长。11.2培训体系建设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旅游景点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天津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面包改良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消防检测维修车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脉冲器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汽油机自行车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融媒体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稿
- 中国不锈钢洗槽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玄武岩连续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2020-2025年中国太阳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
- 贫血医学教学课件
- 肺栓塞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委托书之工程结算审计委托合同
- 《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体能大循环活动》课件
- (完整版)重力式挡土墙专项方案
-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查房课件
- 山东省2024届科目一模拟考试100题(答案)
- 共享wifi贴合同范本
- 借款人借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