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查内容】现代文阅读:这部分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信息的筛选、观点的分析、论证方法的理解等。古诗文阅读:考查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言文词句的解释、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的鉴赏等。文学常识: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包括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与类别等。作文:通常为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这部分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包括成语、病句修改、语言表达连贯、句子仿写、扩写、缩写等。古诗文默写:要求学生准确默写指定的古诗文篇段。【考查要求】1.知识与技能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以及语音、语法、修辞、文学和文化常识。阅读能力:具备较强的现代文和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分析和评价文本内容。写作能力:能够熟练撰写不同类型的文章,如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且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语言运用:能够准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2.过程与方法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解题技巧:具备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各类题型。思维训练:通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文化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修养:通过学习语文,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审美情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综合素养信息处理:能够从大量信息中筛选、整合、概括有效信息。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复习要点】1.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论证方法。信息筛选:快速从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鉴赏评价:对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内容进行评价。2.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句式和用法。翻译能力: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名句默写:准确默写规定的古诗文篇段。3.作文构思能力:快速构思文章结构。表达技巧: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内容充实:积累素材,使文章内容丰富、有深度。文采飞扬:注重语言的文采和美感。4.语言文字运用成语运用:正确使用成语。病句修改:识别并修改病句。语言连贯:句子排序和语言表达连贯。仿写与变换:根据要求进行句子的仿写和变换。5.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记忆重要的文学作家、作品、文学史实。文化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和历史常识。6.复习策略制定计划: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模拟练习:通过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阅读积累: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写作训练:定期练习写作,注重反思和修改。心态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专项指导】【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这类文本通常包括论文、评论等,重点考查考生对论点的理解、论据的分析、论证方法的识别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包括新闻、报告、说明书、广告等实用性文本,考查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以及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的能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包括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二、现代文阅读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1)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2)分析文本结构: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3)归纳和概括内容要点: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概括。(4)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包括隐含的意义。(5)鉴赏文本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6)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和思考。三、在复习现代文阅读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广泛阅读: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②练习解题技巧:通过练习历年高考真题,掌握解题步骤和方法。③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文本。④注意文本细节:在阅读时注意关键词汇和句子,这些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结构:识别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文章的布局和逻辑结构。评价作者观点: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合理评价,包括判断观点的合理性、论据的有效性等。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包括隐含的意义和作者未明说的观点。信息筛选和整合:从文章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并进行整合和概括。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观点、论证方法的理解。简答题:要求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能力。推理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分析题: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论据的有效性等。阅读注意关键句:找出文章中的中心句、结论句、转折句等,这些句子往往包含重要信息。论点与论据:区分论点与论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论证方法:识别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如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例证等。解题技巧快速浏览:先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和结构。细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定位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章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段落。筛选关键信息:从相关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整合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注意细节:在阅读时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汇、语句和转折点,这些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例题(2024年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末,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还不止此,目前我们不能把别国的军力和经济力大量地公开地算作自己方面的力量,难道将来也不能吗?如来日本的敌人不止中国一个,如果将来有一国或几国以其相当大量的军力和经济力公开地防御或攻击日本,公开地援助我们,那末,优势不更在我们一边吗?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所有这些,经过长期发展,难道还不能使敌我优劣的形势确定地发生变化吗?(摘自《论持久战》)材料二:1938年5月,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阐述了关于持久战的战略思想。首先,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外部原因。他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他列举了中日双方“互相反对”的四个特点。除战争的正义、非正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寡助、多助问题外,他特别强调了敌强我弱和敌小我大的问题。日本的强,表现在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能很快取得胜利。日本的小,表现在国度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这就决定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而最终打败日本。其次,分析了中国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把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标题,专门论述了全面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的观点。关于军队,他强调要把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关于民众,他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一直把“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作为自己的抗战路线,人民战争理论的科学性也得到了广泛印证。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而且具体阐释了实施抗日持久战的方法。指出,在中国大而弱、日本小而强的情况下敌人可以占地甚广,却在占领地留下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还具体分析了游击战的战略内容、游击战与正规战的配合等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广泛展开游击战争,卓有成效地牵制与消耗日军,发挥了巨大战略作用。有一种说法,认为抗日持久战的思想不是最早提出的。这种说法主要依据蒋百里、陈诚等人的言论,蒋介石也有过“持久消耗战”的言论。这种认识都源于一个客观存在,即中国是一个落后大国,日本是一个先进小国。承认这个客观存在的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先见之明,就会得出中日战争将是持久战的结论。但是,仅仅看到由客观条件造成的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还远远不是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思想。蒋介石等人缺乏对中国与世界关系以及世界格局演变的辩证思考,因此他们对所谓“持久”的把握往往脱离实际,盲目地寄希望于西方国家的调停或干预。而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战思想,是建立在对与战争相关的一切外部与内部复杂因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战争不同阶段的关系、战略持久与战役速决的关系等,都有完整的科学分析。因此它的持久战战略,既不会因为一时顺利而幻想“速胜”,也不会因为一时挫折而失去必胜的信心。(摘编自荣维木《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的战略与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持久战》在分析抗战走势时,并未局限于中日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变化的宏观把握。B.落后大国面对先进小国的侵略,不可能速胜,必然要经历由劣势到平衡、由平衡到优势的持久战争过程。C.“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指在承认军力和经济力差距的前提下,相信人力和人心才是胜利之本。D.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思想不只体现在判断抗战将会长久,更体现在对战争走向作出了全面科学的分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并不占优势,因为它们仅仅掌握在日本少数人的手中。B.抗日游击战要更多承担外线单独作战的任务,这是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决定的。C.抗战整体进程是持久的,不过具体到某一场战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速战速决。D.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持久战相信得道多助,也愿意接受国际力量的援助。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实施持久战的“内部条件”的一项是(3分)A.敌虽强,但敌之强已为其他不利的因素所减杀。B.除东三省等地外,敌实际只能占领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C.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D.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4.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中央领导人曾以《论持久战》为例,指出要“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请根据材料谈谈《论持久战》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实用类文本阅读】1.文本类型实用类文本是指那些以传递信息、说明事物、指导实践为目的的文本。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实用类文本类型包括:新闻报道:包括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通常报道时事新闻或社会事件。人物传记:介绍人物的生平、成就、性格特点等,可以是单一人物的传记,也可以是传记性质的文学作品。说明文:用平实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原理等,如科普文章、操作手册、产品说明书等。调查报告:对某一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报告,通常包含调查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政策文件:政府或组织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如法律法规、政策公告、规划纲要等。讲座文稿:讲座或演讲的文字记录,通常包含对某一主题的深入分析和见解。广告宣传材料:用于宣传产品、服务或理念的文本,如海报、宣传册、广告文案等。学术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性文章,通常包含研究假设、方法、结果和讨论。应用文: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性文本,如书信、请柬、申请书、感谢信、投诉信等。图表和数据:包括统计图表、曲线图、柱状图、饼图等,以及与之相关的数据解读。2.考查内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观点和用途。分析文本结构:理解文本的布局、层次和段落之间的关系。评价文本语言:评价文本语言的准确性、简明性和实用性。整合文本信息:能够从文本中筛选、整合和概括信息。推断作者意图:根据文本内容推断作者的目的和意图。3.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作者意图的推断。简答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考查对文本要点的概括能力。填空题:根据文本内容填写缺失的信息。图表题:根据文本内容完成图表的填写或分析。4.答题技巧快速阅读:先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文本的大意和结构。细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定位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段落。筛选关键信息:从相关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整合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注意细节:在阅读时注意文本中的数据、日期、专有名词等细节信息。5.复习建议多读多练:多阅读实用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练习解题:通过练习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注意时事:关注时事新闻,了解社会热点,增强对实用文本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文本的论证过程。例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偷梁换柱”多指以假代真,用欺骗的手段改变事物的性质,然而在古建筑工程领域,“偷梁换柱”却属于一种科学实用的修缮加固方法。梁是截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的木料,且木料的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尺寸。梁为水平放置,两端的底部有支撑构件。梁主要用于承担建筑上部构件及屋顶的全部重量,并把这些重量向下传给支撑构件。柱为梁的支撑构件。柱子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长度尺寸远大于截面直径。柱子为竖向放置,主要用于承担上部梁传来的重量,并向下传递给下部的梁或直接传至地面。梁与柱采用榫卯形式连接,形成稳固的大木结构体系。位于屋架内的若干梁在竖向被层层往上“抬”,上下梁之间由短柱支撑,底部的梁由立于地面的立柱支撑。梁、柱均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核心受力、传力构件,缺一不可。对于古建筑而言,立于地面的立柱,或因长期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重量而产生开裂残损,或因柱底部位长期受到地面潮气影响而出现糟朽残损,这导致木柱强度下降,无法正常支撑梁。此时可采用“偷梁换柱”的加固方法。“偷梁换柱”实际就是“托梁换柱”。其基本做法为:首先将“假柱”(即临时的竖向支撑构件)安装在梁底部、原柱(原有立柱)旁边;再抽去原柱,使梁传来的重量暂时由“假柱”承担;然后安装新柱,新柱的材料、尺寸及安装位置与原有立柱相同;最后将“假柱”移去。完善的“偷梁换柱”加固方法具有科学性,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梁的角度而言,它是水平受力构件,并把外力向下传给立柱。梁只有保持水平稳定状态,才能保证整个大木结构的稳定。在加固古建筑的过程中,梁始终受到支托,因而能一直保持水平稳定状态。其二,从柱的角度而言,它是竖向支撑构件,并最终把上部构件的重量传给地基。只有立柱具有充足的承载力,且与梁有可靠连接时,才能有效承担梁传来的作用力。加固过程中,技术人员虽然将原柱抽去,但是预先将“假柱”设置于原柱附近,让“假柱”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因而换柱过程对结构整体的稳定基本无影响。换柱完成后,新柱与原柱有着同样的材料、尺寸,且与梁有着相同的可靠连接方式,它完全能够代替原柱发挥支撑作用。其三,从梁、柱整体结构角度而言,“偷梁换柱”方法对整体结构干扰小,且能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原柱被新柱原位替换,新柱不仅有很好的支撑作用,而且与梁仍有可靠连接;“假柱”仅用于加固过程的临时支撑,且在原柱撤去后新柱安装前,能够与梁临时组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因此,在“偷梁换柱”过程中,梁、柱结构整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5.请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词语。(3分)工程实例:故宫太和殿是我国最大的木构大殿,明清两代帝王即位或节日庆典都在此举行。2004年,技术人员在对太和殿进行勘查时,发现有一根立柱下部三分之一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糟朽,于是采取了“偷梁换柱”的方法对该立柱进行加固。具体过程如下:先使用“假柱”托住原柱上部的梁。“假柱”为完好的木料,被安装在①附近,用于临时支撑梁。再把柱子底部糟朽部分抽去,以便用②代替。原柱糟朽部分去掉后,剩余的部分做成巴掌形,与新柱搭接。新柱与被抽去的糟朽部分同材料、同形状、同尺寸,且顶部亦做成巴掌榫形状。最后再把③拆除,即完成了原有立柱的加固。【参考答案】①原柱;②新柱;③“假柱”。6.清代的古籍中有另一种“偷梁换柱”的记载:当某根立柱损坏需要更换时,为节省工料,工匠只是在原柱旁边设一根新柱,再撤去原柱。为什么第5题“工程实例”中,太和殿修缮没有采用这种更简便的加固方式呢?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新柱如果没有原位替换原柱,可能会改变建筑原结构的受力和传力方式,影响整体的稳定性;②太和殿是中国最大的木构大殿,建造之初工匠们应该经过了精心的测量,原位替换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③太和殿的修缮加固追求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物原貌,节省工料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点:1.文本类型文学类文本是指以艺术性和审美性为主要特征的文本,它们通常通过丰富的想象、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来吸引读者。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文学类文本类型包括:小说: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体裁,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散文:一种以抒情、记叙、议论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自由,语言优美,注重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诗歌:一种以节奏、韵律、意象和象征为主要特征的文学形式,可以是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戏剧:一种以对话和舞台表演为特点的文学体裁,包括悲剧、喜剧、正剧等,通常有完整的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童话:一种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体裁,通常包含寓言性质,通过幻想的故事传达道德教育或人生哲理。寓言: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手法,传达特定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的文学体裁。杂文:一种以议论为主,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灵活。传记:虽然属于纪实文学,但文学类传记强调文学性和艺术性,着重于人物精神世界的描绘。游记:一种以记叙旅行见闻、体验和感受为主的文学体裁,兼具纪实性和文学性。书信: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文学大家的书信,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文学评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虽然属于批评性文本,但优秀的文学评论本身也具有文学性。2.考查内容理解内容: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分析技巧:识别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风格等。鉴赏评价: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评价和鉴赏。情感体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创意解读:对作品中的隐含意义、象征、隐喻等进行合理的解读。3.常见题型选择题:考查对作品内容、技巧、情感的理解。简答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考查对作品要点的概括能力。分析题:分析作品中的某一段落或某一技巧的作用和效果。鉴赏题: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和鉴赏。创意解读题:对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或深层次意义进行解读。4.答题技巧整体感知:先整体阅读,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细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定位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作品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段落。分析技巧:识别作品中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情感体验:深入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准确表达: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5.复习建议广泛阅读:多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练习解题:通过练习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培养鉴赏能力:学习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注意情感体验:在阅读时注重情感体验,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考查内容详解】理解内容: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1.把握基本情节跟随情节发展:仔细阅读,注意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记下关键事件:在阅读过程中,记下重要的情节转折点和事件。理解情节结构:分析情节是如何推动故事发展的,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2.理解主题寻找主题线索:注意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或意象,它们可能是主题的线索。分析作者观点:通过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描述和评价,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或观点。联系背景和时代:考虑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这有助于理解主题。3.分析人物形象关注人物描写:注意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的描写。理解人物关系: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物的性格发展和故事情节。评价人物性格:根据人物的言行,评价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4.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注意作品中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它们如何营造氛围,以及与人物情感的关系。社会环境描写: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文化传统等,它们如何影响人物和情节。环境与主题的关系:考虑环境描写如何服务于主题的展现。分析技巧:识别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风格等。1.识别表现手法观察描写方式: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等来展现故事和情感。理解象征和隐喻:找出作品中的象征性物体或隐喻,思考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注意叙事视角:识别作品的叙事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以及它对故事叙述的影响。分析结构特点:观察作品的结构布局,如线性叙事、倒叙、插叙等。2.分析修辞技巧比喻和拟人:找出作品中的比喻和拟人用法,理解它们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夸张和对比:分析夸张和对比手法如何用来强调主题或情感。排比和反复:注意排比和反复的使用,以及它们在增强节奏感和强调重点方面的作用。反问和设问:识别反问和设问的句子,分析它们在引发思考或强调某一点上的作用。3.分析语言风格词汇选择:注意作者使用的词汇,是否具有特定的情感色彩或文化内涵。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的长度、复杂度和节奏,以及它们对语言风格的影响。语气和口吻:体会作品的语气(严肃、幽默、讽刺等)和口吻(正式、非正式、口语化等)。文学韵味:感受作品的语言是否具有诗意、音乐性或其他文学韵味。鉴赏评价: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评价和鉴赏。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理解: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和价值观。情感分析: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倾向。社会意义:考虑作品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评价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2.分析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使用的表现手法,如象征、隐喻、讽刺等,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效果。语言风格:评价作品的语言风格,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的特点、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等。结构布局:观察作品的结构布局,分析其对于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3.鉴赏评价的步骤细读文本:仔细阅读作品,注意细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深入分析: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环境等进行分析,找出其艺术特色。比较研究:将作品与其他类似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理解其独特之处。形成观点:基于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评价。4.鉴赏评价的方法文本解读:对作品中的关键段落进行解读,分析其深层含义。情感体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评价其感染力和真实性。审美体验:从审美角度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如美、和谐、新颖等。批判思维: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赞美。情感体验: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态度。1.情感体验投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尽量投入自己的情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情感共鸣:尝试找出作品中与自己情感共鸣的部分,理解作品如何触动人心。情感分析:分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以及它们的效果。2.理解作者意图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以及这些背景对作品的影响。文本细节: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如语言、动作、心理等,这些细节往往反映了作者的意图。文本结构:分析作品的结构布局,如开头、结尾、高潮等,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作者的意图。3.情感体验的步骤情感带入:在阅读过程中,尝试将自己带入到作品中的人物或情境中。情感思考: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是如何被表达的,以及它们对故事发展的作用。情感总结:阅读结束后,总结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创意解读:对作品中的隐含意义、象征、隐喻等进行合理的解读。1.理解隐含意义细读文本:仔细阅读作品,注意细节描写,尤其是那些可能隐含深层意义的部分。背景知识: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文本分析: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意象、结构等元素,它们如何共同传达隐含的意义。2.识别象征和隐喻象征物分析:找出作品中的象征物,思考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作用。隐喻理解:理解隐喻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象征与隐喻的关联:分析象征和隐喻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映射。3.创意解读的步骤思考作者意图:尝试理解作者在创作这些象征和隐喻时的意图和目的。多元解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象征和隐喻,探索它们的多种可能意义。形成独特见解: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形成对作品独特而有创意的见解。4.创意解读的方法想象与联想:运用想象力,将文本中的象征和隐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知知识相联系。对比分析:将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类似元素进行对比,寻找共同点和差异。开放式讨论:与他人讨论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从不同的观点中获得启发。例题【2021年】一、(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答案】B8.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9.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错误,作者只是说“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认为出全集能让后人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不代表作者认为收集最优秀的作品便无助于人们了解这样的普希金。故选B。【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根据本段内容“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由此可见,此地是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点,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故而作者联想起她很正常。从情感上来看,“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可见,作者钟爱她,认为她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女主人公也关乎作者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文本主旨的能力。“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句话说明普希金去世时,是各种痛苦压倒了他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根据原文“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可见,作者认为普希金的巨大痛苦是来自于时代与社会,而不仅仅是个人原因。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相呼应。从主旨来看,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通过普希金人生悲剧,抒发对痛苦与人生的思考,“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这句话串联起全文的情感与作者的思绪,是统摄全文的“文眼”。二、(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琼卖马谈歌民国二十二年立秋这天下午,保定城淹没在一片知了的鸣叫声中。一辆人力三轮停在了古董店艺园斋门前。一个身着灰布大褂的中年汉子下了三轮,提个柳条箱进了店门。伙计杨三忙迎上来,给汉子让座沏茶。“我找韩定宝先生。”杨三怔了一下,低声答道:“韩老板已经去世三年了。”汉子惊了脸,手里的茶碗险些跌落。杨三又道:“现在的老板是杨成岳先生。”汉子呆了片刻,缓声道:“我想见一见杨老板。”说着取出一张名片。杨三接过看了一眼,惊讶道:“您就是王超杰先生啊。您稍等。”王超杰,人称北方铁嗓,专攻老生。平生喜好收藏官窑彩瓷。几年前一场中风,愈后左腿不利落,便不再登台。不一刻,一壮年男人出来,拱手道:“王先生,幸会。我是杨成岳。早年曾听过王先生的大戏,今日竟是有缘在此相见。”王超杰笑笑:“这么说杨老板也是门里人了?”杨成岳笑道:“不瞒王先生,杨某也曾是票友,只是不敢与王先生坐论其道。——不知王先生到保定有何贵干?”王超杰笑道:“有几件古瓷,想让杨先生鉴赏。”便打开柳条箱,取出一摞盘子,放在桌案上,共是六件。杨成岳凑近细看,看了半刻,便向王超杰点头微笑。王超杰笑道:“这是我多年前从一个落魄商家手里收购而来。地道上品,还请杨老板说个价钱。”杨成岳问:“此乃王先生心爱之物,何故出手呢?”王超杰长叹一声:“生计所迫,还望杨老板成全。”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杨成岳道:“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王超杰起身告辞,杨成岳却一定留他吃饭。吃过饭,又给王超杰找了一家上等客栈,店钱饭钱都由艺园斋开支。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胡琴响起,王超杰就唱起来:“店主东拉过了黄骠马,不由得秦叔宝珠泪洒下……”一曲唱罢,杨成岳击掌叫好。“王先生唱得字正腔圆,只是悲凉了些,壮气不足。秦琼秦叔宝盖世英雄,一时落魄,壮志不减才对。”王超杰笑道:“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三人都笑了。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第二天,王超杰带着箱子去了艺园斋。进了店门,见张小武和杨成岳已经等在那里。王超杰笑道:“二位摆好功架,是否还要我再唱上一段助兴?”杨成岳击掌大笑:“正是此意。”王超杰想了想,就说:“今日就唱一段《奇冤报》吧。”胡琴响起,王超杰唱起:“未曾开言两泪汪,尊一声太爷听端详……”杨成岳击掌叫好。张小武叹道:“今日真是大大地过了一场瘾。”王超杰笑道:“也唱过了,就请成岳先生过目吧。”杨成岳让账房取过一箱大洋,笑道:“超杰先生,清点一下。”王超杰摆手道:“不必不必。”王超杰告辞,杨成岳和张小武送出门外,直到看不见了,二人才转回店里。杨成岳盯着那六件瓷盘发呆。张小武笑道:“成岳,不知道你能赚多少。”杨成岳一笑:“你说呢?”猛一挥手,那六件瓷盘竟被掸落,摔在地上,碎了。张小武大吃一惊:“你……”杨成岳道:“请随我来。”进了里屋,只见货架上有几只盘子。杨成岳叹道:“这才是真的。”张小武结舌道:“你是说,超杰先生带来的,是赝品……”杨成岳道:“正是,那东西顶多值上几吊钱。我看出王先生心爱此物,不好说破,也只好装痴作呆了。”说罢长叹一声。张小武皱眉道:“那三千大洋……”杨成岳一笑:“我们一共听了超杰先生两出戏,也就值了。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送与王先生,也便是用在了去处。”张小武默默无语,转身要走。杨成岳喊住他:“小武兄,何不操琴,我今天直是嗓子作痒了。”张小武怔了一下,就坐下,操起了琴。杨成岳唱起,苍凉的唱段就灌了满店:“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超杰说话多是“笑道”,唱的戏词则是“珠泪两下”“两泪汪”,这种细节写出了他当时的处境与心态。B.杨成岳当着张小武的面,把重金买到的六件瓷盘掸落地上,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也使杨成岳形象更为饱满。C.小说语言比较独特,用语考究,古朴典雅,对话不用日常口语,有种舞台味道,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极为相符。D.小说从立秋这天的知了鸣叫写起,以“门外已经是秋风一片”收尾,借秋意加深来传达人世的苍凉之感。8.王超杰为什么选择《秦琼卖马》的唱段,且唱得壮气不足?请简要分析。9.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答案】7.C8.借唱《秦琼卖马》抒发胸中郁闷之情;把自己卖瓷器与秦琼卖马类比,希望有人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唱得壮气不足,更真实地表达了他当时的感受。9.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对话不用日常口语”错误,文中确有典雅考究的语言,但并不是没有使用日常口语,如王超杰与伙计杨三之间的对话就是日常口语。故选C。【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安排、语段设置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要读懂小说文本,理解王超杰当时卖瓷器以求生计,希望杨成岳能出手相助的处境,还需要有一定的古代文化知识积累,知晓秦琼卖马的典故,联系二人人生境遇和内心感受的相同点来作答。壮气不足的原因,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秦叔宝到了那时,壮志不减也得减了,毕竟不知道单雄信能够出来啊”,读懂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要联系王超杰当时的处境综合理解作答。【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梳理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首先在文中划出表现杨成岳言行的语句,揣摩其心理活动。其次按过程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既要结合文本,引用文本依据,也要分析其心理活动,最后分条表述,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精练。三、(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门阵卞之琳“诸葛孔明摆下了八阵图,叫陆逊那小子,得意洋洋,跨马而来的,只见左一块石头,右一块石头,石头,石头,石头,直弄得头都昏了,他一看来势不妙,就勒转了马头,横冲直撞,焦头烂额,逃回了原路。——这《三国》里的故事,你们还记得吗?”说到了这里,干咳了一声,木匠王生枝抬起了眼睛,打量了一番列在他面前的许多面孔。男人的面孔,女人的面孔,小孩子的面孔。带胡子的有,麻的有,长雀斑的有,带酒窝的有,一共十来张,在中秋前两天的月光里,有明有暗,可是全一眼不眨,只是点点头,意思要王木匠尽管讲下去得了。王木匠手巧。譬如,现在邻近各村常用的由煤油箱改造的水桶子,确是王木匠的发明。他的手艺不止见长于他的本行。“对,我正要给你们摆一个和八阵图差不多的石门阵,不过几句话,一点新闻,石门阵摆退鬼子兵。”老王捡去才落到颈脖子上的一片枯枣树叶子,随即干咳了一声。“来了。”大家一起想。果然——“来了!来了,一群鬼子兵!”王木匠转过头来望望山坡下转进村子里来的白路,仿佛日本兵当真从那边来了,把听众给吓了一跳。“他们先在远处山头上向镇上望,用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八路军走光了。好,那个头儿,吩咐先下去五十个胆子最大的‘皇军’。“‘开步走!’他们下来了,那五十个鬼子,骑了马。”“这条镇不是就完了吗?”宋长发很担心地插上了一句。王木匠没有理他,干咳了一声,接下去:“骑了马,得意洋洋!瞧,第一个麻子,腰板挺得多直啊。瞧,第二个是八字胡子,第三个是小耳朵,小耳朵回过头来,看后面跟来的都很威风,就把头昂得高些。“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真不是好东西!”谁的声音?李矮子?因为隔壁李矮子院里的驴忽然叫起来了,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说话间,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村子。“麻子忽然在一家门口勒住了马。八字胡子、小耳朵和后边四十七个人都勒住了马。满街上鸦雀无声。“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小梅子插上来一句,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后边那四十七个‘皇军’也这样问哪,可是没有出声,他们不作一声在那边发愣,那五十个‘皇军’。“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奇怪。“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他们索性向前跑,沿街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一路上——“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干脆说吧,别那么别扭的!”宋长发老婆着急了,也仿佛代表了全场听众。“他们的脸都白了。听,四面山头上一片喊杀的声音!打枪的声音!八路吧?看,山头上那么多人呢,糟了!糟了!”“好了!好了!”谁的声音?仿佛大家的声音。“他们勒转了马头,死命踢着马肚皮,向左,向右,转了两个弯,他们就横冲直撞,连奔带蹿地逃命了。“逃出了镇口,心里跳得像马蹄一样急呢。“麻子还在想:我这一身肥肉不至于喂他们的麦田吧。“八字胡子还在想:我抢来的钞票不至于被他们捡回去吧。“小耳朵还在想:我怀里的相片不至于被他们拿去上报吧。”“老王,你活像钻进了他们的心里了。”李矮子说,意思是两重的,表示不相信,也表示惊叹他叫人不能不相信。“胡老三,”王生枝说,把眼睛对准了一个衔着旱烟管的男子,“昨天你也在南教场听过政治指导员的报告的,你说我可曾说谎。那条镇叫洪子店,在太行山那边。”“大致还不错,”胡老三说了,“部队在镇东十五里地方,和敌人打了一昼夜。农民救国会集了五百会员,三个钟头内把全镇上能搬的都搬走了,五百会员就拿起了枪,躲在围山上等了。不过,老王,门是用砖头堵的。”“那有什么关系,石头门说起来好听一点,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洪子店也烧去了许多。可是我老王一年来明白了一个道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那你就少了生意了,人家以后还要你做门板吗?”大家笑了,同情王生枝。王生枝在月光里走回家去的时候,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不过他知道大家还得先摆多少次真正的石门阵,不是用口,“也得用手。”王木匠看看自己结实的突起了老茧的掌心,说不出由于哪一种情感,不由得感叹了一下:“我这双手呵!”延安,1938年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B.王木匠讲故事不乏新意识,他的灵感除了来自“八阵图”,还来自“一点新闻”。C.石门阵故事取材于政治指导员的报告,“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王木匠重提诸葛亮八阵图战事开头,再写村民们的表情神态,这样,石门阵故事还未正式展开,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形象就已经确立起来了。B.小说描写村民们的面孔,用“带胡子的有,麻的有……”,而不用“有的带胡子,有的麻……”,突出了不同面孔最显著的特点。C.小说调动了许多“声音”来配合王木匠的讲述,如小梅子等人的插话、王木匠的干咳声,乃至与故事毫不相干的驴叫声,读来令人如临其境。D.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9.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C8.(1)反复手法,在形式上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绪,让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比如:“干咳了一声”“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2)反复手法,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麻子盯住了一家的屋门,不作声。”“小耳朵也盯住了那家的门,不作声。”“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9.(1)一是指现实中真实具体的门,即文中的“木头门”,如“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木头门挡不住日本侵略者。(2)二是指石头门,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大门”,“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是指众志成城把侵略者挡在国门外。21·c·jy·com(3)三是代指没有门,“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是老百姓对和平社会、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望。【6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错。在后文未见照应。C.“‘麻子’‘小耳朵’等鬼子均确有其人”错。这些人物只是王木匠在讲故事时使用的称呼,是他自己编的,从文中看不出“确有其人”。D.“王木匠因追求手艺完美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错。文中只是说“他常常想做一张极精致的衣橱,已经设计了多年,总可以有做成的一天了”,可见他是因为战乱才不能做。故选B。【7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驴叫声并非与故事毫不相干,“仿佛怕给日本兵抓去呢”,驴叫表现了百姓对鬼子抢掠的憎恶,也渲染了故事的紧张气氛。故选C。【8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首先要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复手法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体会其作用。第一处。“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第二处,“小耳朵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闺阁房里。八字胡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铁柜里。麻子的心是在一家老百姓的猪圈里”;第三处,“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因为反复手法是王木匠讲故事过程中出现,分析效果时可从王木匠讲和听众听角度,以及对表现人物的角度进行分析。【9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思考。首先在文中找出写门的几处地方:“石门阵摆退鬼子兵”“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接着进行分类梳理,文中的“门”有三类:木门、石头门、没有门夜不闭户。最后再结合小说的主旨,分别写出这三类门的作用或深层意味。【古诗文阅读】高考古诗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两部分。文言文阅读ü理解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结构,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含义。ü翻译能力:具备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ü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布局和逻辑结构。ü归纳和概括内容要点:能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概括。古代诗歌阅读ü诗歌鉴赏: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等。ü诗歌赏析:对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和鉴赏。ü理解作者情感: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ü分析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层次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诗歌的布局和逻辑结构。答题技巧ü定位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段落。ü筛选关键信息:从相关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ü整合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ü注意细节:在阅读时注意文中的关键词汇、语句和转折点,这些往往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复习建议ü多读多练:多阅读古诗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ü练习解题:通过练习历年高考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方法。ü积累词汇和句式:积累文言文的词汇和句式,提高翻译能力。ü理解诗歌艺术: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文言文阅读】【基本内容】1.词汇理解实词: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熟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2.句子结构词类活用: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句式特点:熟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3.翻译技巧直译与意译:根据文意,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保证译文准确通顺。关键词汇和句式:注意文言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确保翻译的准确性。4.内容理解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和观点。5.答题技巧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定位信息: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段落或句子。筛选关键信息:从相关段落或句子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整合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6.复习建议多读多练:广泛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语法知识: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翻译练习:通过翻译练习,提高翻译技巧和理解能力。【阅读难点】v词汇障碍:文言文中很多词汇与现代汉语不同,包括生僻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等,这些词汇的理解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挑战。v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省略句等,这些特殊句式和结构的理解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v断句困难:文言文的断句(即句子停顿)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根据句意和语法规则来判断,对于没有经验的考生来说,断句是一个难点。v翻译挑战: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义,同时保持译文的通顺和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转换能力。v文化背景:文言文往往涉及古代的文化、历史、哲学、社会制度等内容,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不足会影响对文言文的理解。v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态度和观点需要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这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例题】【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诚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参考答案】10.选C.解析: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AD。“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选C.解析:“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故选C。12.选D.解析:“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见,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故选D。13.(1)(5分)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每”“引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每”“辄”“引去”三处,每译对处给1分。“每”译为“常”“经常”“常常”等,给1分。把“辄”译为“就”“总是”等,给1分。把“引去”译为“微退”“撒离”“撒去”“微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等,给1分。(2)(5分)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故事”“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执行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若”“故事”“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九月,契丹大规模地入侵宋朝。当时因为敌寇深入宋境,朝廷内外震动惊骇。宋真宗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的方法谋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前往金陵;陈尧叟是阆州人,请求皇帝前往成都。皇帝因此询问寇准,寇准说:“我不知道是谁替陛下谋划的这两个计策呢?”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计策是否可行,不要问出计策的人是谁。”寇准说:“臣想要抓住提出计策的人,杀了他把他的血涂在鼓上,然后北伐!如今陛下神明威武,武将文臣团结和谐,如果您亲自领兵出征,敌人应当自行逃跑;如果不这样做,那就出奇兵来打乱敌人的计划,坚守阵地来使敌人困乏疲惫,从疲劳和安逸的敌我形势来看,我们有必胜的把握。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到楚、蜀之地呢,问题在于人心溃散,敌人趁着胜利的形势深入宋境,天下还能够保得住吗?”皇帝的心意就决定了,于是询问寇准说:“现在敌人的骑兵快跑猛冲,而天雄军实际是重镇,万一被攻陷,那么黄河以北的地区都成为敌人的地域了。谁能够担任守将?”寇准举荐王钦若,并且说:“应该快速召见他当面晓谕,授予诏令让他前去。”王钦若到了之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急忙说:“皇上亲自领兵出征,现在不是臣子躲避危险辞难的时候,参政是国家的掌权之臣,应当体察这个意思。”王钦若惊慌恐惧不敢推辞。闰月乙亥,(皇上)让参知政事王钦若兼任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辽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辽军,斩杀辽军副使,俘获了辽军军用物资。辽军又攻打北平砦及保州,又被州砦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亲聚集兵众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击辽军游骑。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守军队,号称二十万,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这时,降辽旧将王继忠对契丹进言议和的好处,契丹表示认同,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难道想要滥用武力吗,只想着停止战争。如果答应沟通议和,立即派遣使者去往契丹军中。”冬十月,派遣曹利用到达契丹军营议和。十二月庚辰,契丹使者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一起来到澶州,请求订立盟约。曹利用进言契丹想要得到关南土地。皇帝说:“辽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理由,如果一定求取,我一定决战!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契丹还觊觎关南,派遣辽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皇帝没有答应他,他就离开了。曹利用最终用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定成盟约回来了。【古诗词阅读】古诗词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古诗词阅读的要点:1.诗歌鉴赏意象分析: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如山水、花鸟、人物等,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情感理解: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以及它们的效果。2.诗歌赏析艺术特色: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结构布局、节奏韵律等。文化内涵: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历史典故、文学传统等。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创作背景,以及这些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3.答题技巧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定位信息:在诗歌中找到相关信息所在的句子或段落。筛选关键信息:从相关句子或段落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整合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答案。【诗歌意象】积累词汇:积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词汇,如“月亮”代表思念,“流水”代表时光流逝等。了解这些词汇在诗歌中的常见含义和象征意义。Ø月亮:通常象征思念、团圆、孤寂、清冷等情感。Ø流水:常用来比喻时光的流逝,也代表情感的流逝。Ø梅花:象征高洁、坚强、孤独或冬季的美丽。Ø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挽留、生机等。Ø松树:象征坚韧、长寿、孤高或寒冬的坚守。Ø菊花:代表高洁、隐逸、孤独或秋天的萧瑟。Ø杜鹃:常用来象征哀伤、凄凉或春天的到来。Ø鸿雁:代表书信、远方、思念或季节的变迁。Ø霜:常用来描绘秋天的寒冷或时光的流逝。Ø春风:象征生机、希望或爱情的到来。Ø红烛:常用来象征爱情、思念或时光的流逝。Ø落花:代表生命的短暂、爱情的凋零或春天的结束。Ø渔舟:象征隐逸、宁静或生活的简朴。Ø琴:代表音乐、情感或文人的高雅。Ø酒:常用来象征欢乐、忧愁或情感的宣泄。文化背景:了解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文化背景有助于理解意象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诗歌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意象、结构等元素,理解意象如何共同传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情感体验:尝试将诗歌中的意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知知识相联系,体验意象所传达的情感。【诗歌手法】诗歌手法是指诗人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护护理安全与防护
- 学习差的孩子未来规划
- 糖尿病检测血糖科普
- 伟人课件教学课件
- 企业改革三年规划方案
- 2017-2018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作业课件: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共25张)
- 古诗春日教育课件
- 糖尿病的康复宣教
- 幼儿园秋学期中班班务总结中三班
- 痫病发作的急救护理
-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
-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PPT
- 国旗下讲话稿之国旗下讲话稿:蛰伏二诊养金蓄锐
- 医务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临床路径入径例数和入径率PDCA成果汇报
- 《电信运营商液冷技术白皮书》
- 抽堵盲板试题题库带答案
- 体育场工程模板方案
- 中医基础理论(五版教材)
- 拟声词大全拟声词大全
- 中西文化鉴赏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郑州大学
- 肿瘤相关性便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